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390|回复: 14

如何当好一个辩论赛评委? --转载自校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6 10: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当好一个辩论赛评委? 2009-10-05 23:38 | (分类:名辩之谈) 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422437705&owner=253307331&ref=minifeed
先说说标题吧。
标题原先是没有那个“?”的。成文后转念一想,鄙人才疏学浅,见短识薄,哪里给得出能够写成陈述句的结论呢?还是老老实实地呈上陋见,各位方家贻笑之余,还请不吝赐教,也算是起到抛砖引玉之用,吾心足矣!
然后来扯些题外话。
如今各大学院的辩论赛大都赛完第一轮了,鄙人承蒙各位领队看得起,也参评了几场比赛。看着台上的09届们你来我往、争锋相对,不禁感叹一代新人换旧人,又徒自想起了自己一年前的幼稚轻狂。一年前还在台上被人评头论足的,如今却也毫不客气地评起他人来了,凭的是什么呢?论资历,鄙人不才,拿过些小奖,被大家抬举还当了个非正式民间组织的副头目,说到底也不过就是个上师大的非著名辩手而已。前几天在华辩网上闲逛,看到武大的头头脑脑和港大的头头脑脑们在那论资排辈,最后升级为国骂大战,依然不失风度地旁征博引、唇枪舌剑,遣词之精彩、逻辑之严密,吓得我这个二本小学校的小辩手噤若寒蝉——国字辈的大师们都没发话呢,鄙人哪敢吱声?这里有个悖论——如果资历可以决定一切,那还辩论干嘛呢?各大985学校直接排排自己有多少博士后,计数多者得胜算了。如果资历不算什么,那鄙人又凭什么厚着脸皮坐在评委席上?当然啦,一定会有方家指正鄙人:请定义“资历”一词的内涵与外延。恕鄙人愚钝,至今也不清楚资历的确切定义。一年前,我管别人叫学长;一年后,别人看得起我,也叫我一声学长。仅此而已。
最后切入正题。
按通常理解,能够在台下决定比赛胜负的人应该比在台上比赛的人来得更高明吧?那我们先来看看一个好的辩手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93年复旦最佳蒋昌建是国际政治系三年级研究生,两个队友研究生;99年西交最佳路一鸣是在读博士,两个队友研究生;01年武大最佳余磊是法学院研究生,两个队友人文实验班四年级;03年05年的全程最佳、被誉为华语辩论史上最佳辩手的黄执中先后就读于台湾东吴大学、文化大学、世新大学,他在国辩舞台上挥斥方遒蝉联最佳的时候已近而立之年,且是还国民党内最年轻的中常委。这是什么素质啊!再来看看评委,单单是赵林,便是哲学界响当当的名号。当然了,人家那是国辩高手,我们不过是默默无闻的小学校,我们只求偏安一隅就好,但我们也要对得起桌前的评委二字啊……
想起了鄙人为院内赛请评委的时候,好说歹说从徐汇拖来了几个大四大三的,希望能够给小朋友们给出最公正的裁决。不是我看不起大二的各位,而是在辩手先天素质基本相当的情况下,经验显得尤其重要了。有谁敢说自己是天才呢?蒋昌健不是,路一鸣不是,余磊不是,黄执中不是。他们只是比我们积累的理论知识与实战经验更多,多得多罢了……据传“余磊大二辩论时还屡屡口吃,引喻失意”;“蒋昌健在台上不过就是栽赃和背稿子,稿子还是俞吾金写的,他背得还不熟”;“99年西交四剑的的郭宇宽和路一鸣从96年名校杯就搭档得很熟练了,98年夺冠之后为了99国辩一年不上课专门练辩论了。”鄙人窃以为,只要不是根朽木,心无旁骛地练一年辩论,谁都能上国辩一展风姿。
见贤思齐,反观自身,现在的评委都存在哪些不足呢?
先从客观方面谈起。我们评委在接到通知去参评的时候,大多是没什么准备的,有时候甚至连辩题是什么都不知道就赶鸭子上架了。如此一来,且不说挖掘辩题的深度广度,就是理出一条明晰的标准来衡量正反观点的逻辑有效性和论据可靠性也很勉强了。有些辩手很会钻这个空子,在场上凭空捏造论据,或是曲解名人名言引为己用。比如,鄙人在辩场上常常听到这样的词句“孔子说过……老子说过……康德说过……罗素说过……”这种把戏骗骗辅导员也就算了,鄙人好歹也是学哲学的,好歹也读过孔孟老庄,也读过6套西哲史,想混过鄙人的耳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然,辩论不是学术研究,只要你大意符合,鄙人也没必要深究。但有些辩手的做法就比较恶劣了。有场比赛,反方要求正方出示论据,正方辩手居然搬出一台电脑,指着屏幕说:“论据在这里,你自己看。”唉哟,你这不是难为我嘛,我近视眼,愣是一个字也没看清。这是题外话,关键问题是,当一方出示证据时,评委怎么能确定证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呢?辩场不是法庭,评委不能喊暂停,然后再去查实一下。这就要求评委对辩题有足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储备。鄙人在教小孩的时候有时也会说:其实台下的评委也不是很懂的,你找些通俗的理论讲一下就好了。这实在是无奈之举,鄙人就深受其害。一个人在台上扯目的论和功利主义,扯康德、边沁,台下的人却不知所云,连康德、边沁是谁也不知道。从效果上看,与其深挖辩题,远不如多多举些平易近人的例子来得好。这里又牵扯到所谓辩论的“气宗”与“剑宗”之争的问题了,以后有空再来谈。只是我们要看到,评委的素质直接影响到辩手的立论。
再来谈谈主观方面。评委不是神仙,评委也会有自己的喜好。谁都希望台上站着发言的是个帅哥美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花瓶。花瓶本身没什么不好,不好的是没实力。如果一个花瓶还很有实力,那就更好了,首先就在视觉上给评委留下了好印象。要是一个人吐字不清,又相貌丑陋,那他的技巧和理论再好鄙人也不会招入队伍,至少不会让他上场比赛。毕竟,这不是做学问,辩手是要上场给人“看”的。还有就是评委对辩题的理解。就比如赵林吧。99凌云杯中科大对华师有一场所谓经典的比赛——“和平共处是不是可能实现的梦想”。反方中科大就用瓦解辩题的方法制作立论。他们指出“和平共处”是对国家间关系的特指,而“国家”这个概念和阶级一样在人类大同时会消亡。在消亡以前他们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没有真正和平的可能性,而当人类真正不需要争斗的时候“国家”的概念已经没有了——所以“和平共处”这个概念本身是根本不存在的,也就当然不可能实现。赵林教授对这一个立论大声叫好,说是他见过最精彩的立论,中科大大获全胜。怎么说呢,要是放在现在,怎么看中科大的立论也是流氓立论,辩题都没了,还打个屁啊?这里我们就会遇到和客观方面相反的情况,即评委以自己的观点来主导比赛。赵林当然是有很深厚的学术功底,他根据自己的理解支持反方立论,那是不是说,其实反方因为立论投评委所好所以一开始就赢了比赛了呢?鄙人也常教导小孩子:要做好立论,立论赢了,比赛就赢了。那反过来说,立论输了,比赛就输了吗?打个比方:辩手A举出一个例子来反驳辩手B的观点,辩手B不能反驳,那么单从辩论的角度来看,辩手A就是正确的,辩手A的观点就是应该接受的。可是,如果我们评委本身还知道原来还有一个可以找到的证据来反驳辩手A(尽管辩手B未能指出),那么我们是否还会认为辩手A的观点就是正确的呢?
这是评委的一个难题,究竟应该事先就把持一个价值判断来看待比赛,还是应该象一张白纸一样让辩手在上面书写自己的东西?
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先写到这吧……
发表于 2009-10-6 10:4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辩手A举出一个例子来反驳辩手B的观点,辩手B不能反驳,那么单从辩论的角度来看,辩手A就是正确的,辩手A的观点就是应该接受的。可是,如果我们评委本身还知道原来还有一个可以找到的证据来反驳辩手A(尽管辩手B未能指出),那么我们是否还会认为辩手A的观点就是正确的呢?”这是很实际的一个问题。。。。。。如果我做评委也会这么想~
发表于 2009-10-6 10: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辩手A举出一个例子来反驳辩手B的观点,辩手B不能反驳,那么单从辩论的角度来看,辩手A就是正确的,辩手A的观点就是应该接受的。可是,如果我们评委本身还知道原来还有一个可以找到的证据来反驳辩手A(尽管辩手B未能 ...
京剧大人 发表于 2009-10-6 10:41

又不是评委和A辩论,这一处当然要给A加分,总之B没想到,说明他水平或者反应不行。
A的观点是否正确,不重要,因为这是辩论赛,毕竟辩论赛的立场是否正确无关紧要。
发表于 2009-10-6 10: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辩论场论坛 于 2009-10-6 10:58 编辑

本人才疏学浅,没参加过辩论赛,也知道我的想法和很多辩论规则并不一致,但我还是想说说我个人的判断辩论输赢的标准:
1、逻辑性是否严谨,没有漏洞。充分论证自己的观点。
2、是否能做到不回避对手的合理问题(很多人告诉我有技巧的回避是可以的,这我知道,但我认为把对手的问题有力的反驳回去,远比你使用技巧回避效果要好很多)。
3、是否能一针见血的指出对手的要害,使之陷入被动。
4、是否能说服观众。(这一点最重要)
暂时想到这些,欢迎大家补充纠正。
发表于 2009-10-6 10: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有60%是抄袭,还没标注原作者;剩下的40%中,有一大半完全偏题,只有一小半值得探讨,但也没给出像样的结论。总的来说,是一片很装逼的文章
发表于 2009-10-6 10: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篇文章的意思就是评委应该白纸裁,却搞了那么多前奏,还把汪一峰的学校搞成了武汉大学,把香港科技大学弄成了香港大学,把和国辩完全没关系的辩手说成“国字号”...
发表于 2009-10-6 11: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七叶 于 2009-10-6 11:14 编辑

评委问题一直是大头,所有组织辩论打辩论的人,都会经常去讨论思考它
我提出两个观点吧
1.不可能完全的白纸理念
评委自然是尽量要求白纸理念的,但所谓的白纸评判,使用的东西叫“常识判断”,常识的认知定义却是人人有所不同的,所以评价的标准自然不会完全相同。我们协会评判至今,因为“个人思维介入”和“常识超出”的问题,也引发了很多思考,最后现在维持的想法是“言之成理”。也就是一般说,在白纸理念的倾向下,正常的思考介入和常识判定都是允许的,只要裁判言之成理。而选手在比赛前对于评委评判倾向的判断成为一门功课甚至比赛的一部分
2.评判标准与规则
很多细节都会导致评判的结果,例如LZ说的花瓶、辩手的引经据典。辩论到底是要说明一个道理,还是表演赛、演讲赛,还是一个庞大整体性的比赛,我觉得都是应该在比赛规则中直接名言说清楚的。很多大赛的评判标准都是写明面上的东西,什么“语言清晰”“辞藻华丽”“衣着整洁”,很多时候,我都在思考辩论到底是演讲比赛还是选美比赛,在一场评判中,一个衣服整洁,演讲8分的人,和一个衣着邋遢,演讲9分的人,到底谁高谁低?这也是评判规则明面非细致化的后果。由于我们协会现在使用的奥瑞冈赛制是只看说理的比赛,所以在这方面的评判就相对容易的多,无视了其他一切细节,只看说理结果,技巧的展示也只为说理服务,本身并不加分。在这里,我想说,在现今大多赛制本身裁判难请,场面难判的情况下,规则的评判标准一定要清晰明了,而不要场面化,这样才能限制评委的自由发挥,而不会在赛后没有根据的将责任全都推卸在评委身上。
发表于 2009-10-6 20: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有60%是抄袭,还没标注原作者;剩下的40%中,有一大半完全偏题,只有一小半值得探讨,但也没给出像样的结论。总的来说,是一片很装逼的文章
中国男排 发表于 2009-10-6 10:57


说的很好,而且,对于别人旧文里面已经不准确的论述,都完全没有考证

梁靧才是gmd历史上最年轻的中常委
发表于 2009-10-7 14: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自己也做评委,校内的小比赛。还要做讲评的说……听到后来,脑容量超载,已经记不住正反方在讲什么东西了。果然感觉胜于一切。
发表于 2009-10-7 18: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很好,而且,对于别人旧文里面已经不准确的论述,都完全没有考证

梁靧才是gmd历史上最年轻的中常委
mameng0628 发表于 2009-10-6 20:19

别人旧文里真这么说过?
发表于 2009-10-7 18:3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篇文章的意思就是评委应该白纸裁,却搞了那么多前奏,还把汪一峰的学校搞成了武汉大学,把香港科技大学弄成了香港大学,把和国辩完全没关系的辩手说成“国字号”...
baalchina 发表于 2009-10-6 10:59

你真不长进,两只家鸡是国辩亚军啊
没关系的是野鸡。
发表于 2009-10-7 18: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11# MaPowerness
哇又见到前辈了 想念啊
发表于 2009-10-13 16: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且不论题目与内容是否不搭噶,鄙人看了这篇帖子还是收获良多。
说来,我也是08届一个小小的最佳,居然也要去做09届的评委,不甚惶恐啊!
发表于 2010-1-6 18: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看说服效果
您的帖子长度不符合要求。 当前长度: 12 字节系统限制: 50 到 50000 字节
发表于 2013-3-13 19: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越来越冷清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7-31 00:22 , Processed in 0.05341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