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14|回复: 6

[地区赛事] [2006][湖北省赛]武汉大学VS中国地质大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 15: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en 于 2010-1-27 23:47 编辑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0-2 16: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他们声音好大,好凶。站在面前就有点怕怕
发表于 2009-10-17 13: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怎么这么卡,,看不成啊。。。。。。。。。。。。。。。。。。。。。。。。。。。。
发表于 2009-11-1 21: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卡啊,纠结死了,校园网是在是太差了!郁闷死了!
发表于 2010-2-11 21: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
哪位前辈看过后可以指点一下啊……
武大的论漏洞那么多:
1.国外的农村结构与我国不同,经验能随便套用?
2.难道农民工自己的选择就是对农村发展有利的?举个不太好听的例子,吸毒人的选择就有利于他自己吗?(这个问题请务必客观回答,我没有任何其他意思,如有冒犯,还请见谅。还有如果是扣帽子式的回答就不必了)
3.过多青壮年农民工进城势必导致农业生产危机(加大惠农政策力度正是为了解决过多农民工不从事生产的有理说明),连农业生产都成问题了,农村谈何发展?(这个问题我觉得很关键,但是反方一直打……)
4.城里收入的确高,农村生活确实苦。但是只为了钱,会不会是只看到眼前利益,忽略了长远利益?

以上是几个一时想到的问题,语言上的问题烦请各位前辈多多担待,还是那句老话,如有冒犯,我先道歉了,对不起,请海量汪涵。同时还请各位前辈不吝赐教~
谢谢!~
发表于 2010-2-11 22: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erolandis 于 2010-2-11 22:56 编辑
为什么?
哪位前辈看过后可以指点一下啊……
武大的论漏洞那么多:
1.国外的农村结构与我国不同,经验能 ...
394428617 发表于 2010-2-11 21:41


武大一向是“技术流”,就连01年的巅峰时,更多的也是靠陈词而不是立论在打比赛。

前两个问题你提的基本上是对的,武大的说法至少很不严谨。

第三个问题,“过多青壮年农民工进城”是一个不准确的判断,关于农村劳动力是否足够,应当结合农业生产率发展水平来看,如果本来劳动力就是大大富余的的,那么即使转移出来很多,也不一定会出问题。相反的,让过多劳动力停留在第一产业,反而本身会影响第一产业的发展,因为成产出来的产品几乎完全要分配掉,用于农业人口的消费。而农业人口转移后,被转移掉的一部分增加了工业产值,从工业部分分配到消费品,留在农业生产中的较少人口可以更有效得利用有限的生产资源,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也能有更多部分用于再生产和扩大生产。

第四个问题,“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概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教育下的毒果,在大部分时候只服务于诡辩。什么样的利益是“眼前利益”,而什么样的利益是“长远利益”,属于价值判断,而对于价值判断每个人都有权利根据自己的认识去选择不同的判断方法和判断结论,因此用“长远利益”来唱高调,是一种错误的辩论方法。

对于“只为了钱”这个问题,可以参考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简介。如果说先古典经济学只关注于金属货币的财富观是“只是为了钱”,那么自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诞生以来,整个资本主义社会都不再“只是为了钱”了。我觉得,农民兄弟再怎么短视,也不会比“资本主义”的东西来得更拜金吧:)
发表于 2010-2-12 21: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herolandis


    谢谢!~受教了!
但是第三个问题是基于事实的啊,为什么国家要有加大惠农力度的政策,不正是为了鼓励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回乡参与农业劳动,当然同时也旨在解决农民生活问题,但解决生活问题同时也间接为鼓励农民种田服务啊,所以我认为中国目前是存在“过多农民工进城”的现象的。
还有前辈,“只为了钱”的问题产生是基于“农民也是经济人”,具有趋利性。而所谓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问题,则是根据,啊~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说,市场经济同样具有趋利性,因此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故而需要政策调节。同样的农民作为经济人,其行为的趋利性同样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他们的选择当然有利,但此利并不一定利于农村发展。
呵呵,前辈,又请赐教了~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19 05:11 , Processed in 0.07486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