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12|回复: 0

对大学生辩论竞赛质疑 __有感于宋朝汪藻的文才-转载自资中筠博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5 22: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病中闲翻文学史,见宋朝有一汪藻(字彦章),是四六骈文大家。文章上承苏、欧,集宋人四六体之大成,论着称他“属对精整,擅绝一时”,“感激顿挫,意到笔随”。他不但擅长骈文,古文也写得好。此公历仕徽、钦、高宗三朝,都是专职“笔杆子”,绝大多数作品为皇帝或主政者代拟的制诏,往往一文既出,天下传诵。现代人很难想象这类为首长写的发言稿、声明、文电、训令能变出什么花样,写出什么文才来,竟能在文学史上占一席之地。而汪藻这类文章写得实在精彩,读之者不得不叹服。不过他之为人,包括文德,却是“为士论所薄”,何以故?且看他的生花妙笔。
        金人陷汴京后立张邦昌为楚帝,张迫于时论,不敢城帝,请出孟太后垂帘听政,并迎立康王。汪藻奉命为太后草诏,实际是秉张之意。文章洋洋洒洒,先说:“众恐中原之无统,姑令旧弼以临朝。虽义形于色而以死为辞,然事迫于危而非权莫济。内以拯黔首将亡之命,外以抒临国见逼之威;遂成九庙之安,坐免一城之酷。”这是为张邦昌辩护,曲尽委婉。又说:“汉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兴;献公之九子,惟重耳之尚在。兹为天意,夫岂人谋。”这是劝进康王(因为康王曾“力辞”),比之晋文公、汉光武,用典也煞费苦心。及康王即位为高宗,决心治张邦昌罪,又要汪藻草制。于是汪藻写道:“以死偿节者,臣子之宜。求生害仁者,圣人所嫉……方宗社有非常之变,乃人臣思自尽之时;而不能抗虎狼强暴之威,徒欲为鼠雀偷生之计,陷于大恶,所不忍言。……宜大正于典刑,用肃清之名分。”多么义正词严!张邦昌是死罪难逃了。但是高宗暂时还不想杀张,怎么办?文章到此笔锋一转:“尚以本由于迫胁,恻然姑示于矜容,出授散官,窜投荒服。其好生之德,毋忘自讼之心。”真是体会上意,天衣无缝!
        又如一贯主战的抗金名相李纲,初因朝廷屈从金人压力而罢相,士民上书请愿,宋钦宗乃二度起用为尚书右丞。于是汪藻投启祝贺,引经据典,推崇至极,总之是千古一人,张良、谢安、李晟、郭子仪都各有缺陷,只有李纲是“永惟元勋,雄绝前古”,“将万世维持之是赖,何一时康济之足言”!汪本人高攀不上,不能追随左右“陪宾客之后尘”,“岂不能大书特书,续山林之野史”!吹拍至此,算是到顶了。到高宗时,李纲仍坚持抗金立场,并直陈时弊,终不见容,罢相,贬鄂州。又是汪藻为高宗草制,罗织罪状,同一个李纲变成了:“空疏而不学,凶愎而寡谋”,当初士民为他请愿是众望所归,“非雅望孰为之师表”,皇帝让他复出是“帝从民望”;现在变成了“信狂喜佞,为一时群小之宗”,“朋奸罔上”、“欺世盗名”。真是有笔如刀,生死操之寸管!如果单看一篇,似乎都无懈可击,文章不可谓不高明,然而作者心中的是非究竟何在呢?
        于是不由得想起大学生辩论竞赛。我得首先生命,我并不反对举办竞赛:不但锻炼口才,更可以培养思辩能力和逻辑的严谨,而辩论的题目也常是社会热点问题,也可使学生关心和思考书斋以外的大世界。问题出在“正方”、“反方”是抽签决定的。在知道了这一点后,每当从电视上看到那些才思敏捷,词锋犀利的青年学子唇枪舌战咄咄逼人时,我总是要想,他们的真实主张究竟是什么?因为,雄辩的力量在于坚定的信仰,大至哲学思想,小至解决一个问题的具体方案,总是认定了自己的看法是对的,才值得竭尽全力为它鼓与呼;抽掉了这点“自以为是”,等于抽掉了辩论的灵魂。雄辩之才并非自今日始,是一门极为古老的艺术,差不多与人类的思辩能力同时发展起来,而且中外皆然。试看多少流传千古的名篇巨著都是为自己所坚持的真理而辩。中国最早、最发达的时期当然是春秋战国,所谓“争鸣”,就是辩论。实际上,从两汉至晚清的多少名篇相当大量的而是辩论的产物。有时裁判和辩论的对象都是皇帝。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辩输了,轻则遭贬黜,重则掉脑袋。中国士大夫有许多缺点,但是有一个极宝贵的优良传统,就是讲气节,“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而且有高度的责任感。就在伴君如伴虎的年代,仍有不少人敢于面折廷争,为自己坚信是利国利民的主张穷尽其理,不惜以身殉。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策论文章(有些就是奏折),或说理缜密,或气势磅礴,主要是里面有作者的灵魂。
        外国也一样,从苏格拉底到19实际法国德莱弗斯一案中的左拉,到近世法庭上的革命者,其演说词都是掷地作金石声,源出于坚定的信念。后来西方言论自由多了,很少以言获罪,而且有意识地培养口才,大学都设专业。却发展出了一种政客式的辩论术,称作“demagogy”,我们一般译作“哗众取宠”倒也贴切。为此可以昨是今非,面不改色心不跳。其演说词以机智见长。若以此为“现代化”的典范而大力“引进”,那实在是莫大的不幸。
     其实,当代中国也有自己的特产。有一个委婉用语从政治活动过来的人是难以体会的,那就是“说一些违心的话”。这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几乎人人都有份(包括笔者自己)。既然是“历史造成的”,也就心安理得了。然后,惊回首,中国知识分子的那一点骨气、正气、傲气从而销蚀殆尽。而今,又有商业大潮带来的高度实用主义。我们不愁没有能言善辩的年轻人,我们需要大力挽救的是一份真诚、执着、追求真理的勇气,乃至傻气。我不会天真到以为而今后再也无人需要说“违心”的话了。但退一步,非不得已(是不得已)而说时,总该心里感到痛苦、勉强,不那么积极主动,口若悬河吧?再退一步,至少知道自己“心”在哪里,而意识到是“违”了,那还有希望。时至今日,对下一代精英首先培养真诚,其意义想必超过商品的“打假”。
       或曰:大学生辩论不过是练习,题目又不涉及大是大非,以追求真理来要求,陈义未免过高。可如果培养辩才也是总体教育的一部分,那目标就不能是单纯的舌辨之士,至少要和认真的独立思考能力结合起来。首先得弄清楚自己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而不是别人要什么我有什么,翻过来掉过去都有一套说词,先有结论,再找论据,连思辩的程序都颠倒过来了。青少年是可塑性很强的,这种辩论会有很有吸引力,无论是对参加者还是旁观者,不可低估对其行为和思维模式的影 响。所以,辩论会不论组织程序如何,应以自愿选择某一“方”为原则。甚至选拔到最后各方的人数也不必一定相等。设若有一方只剩下一人,坚信自己正确,以“千万人吾亦往矣”的气概舌战群儒,未尝不能获得优胜。
       文章做到像汪藻那样也真也非常人可及,而终为士林所不齿,况等而下之乎!

阅读(132)| 评论(19)| 分享(10) 发表评论 | 举报

陈典 2009-08-13 22:49
我觉得,站在自己原本反对的立场去打辩论,会对这个辩题所阐释的问题有更加深入的见解。
汪一峰 2009-08-13 23:46
外行就是外行


蒋相宜violet 2009-08-14 08:56

一次听余秋雨的讲座,他说自己平生最讨厌辩论。听众问道既然如此为何又要频频在大学生辩论赛中担当评委,他笑道:“辩论赛和辩论是不同的。” 比赛中的每一个辩题都不过是五个瓶子四个瓶盖,不论怎么补,都还是有个一瓶子没有瓶盖。对我来说,辩论赛的艺术,就在于怎样通过语言的修饰还有观点的针锋相对,让大家看不到那个没有瓶盖的那个瓶子,然后,死死的守住四个完整的瓶子。 大学生辩论不是要争出个谁事谁非,而是去训练自己阐述、抓点的能力。辩论和辩论赛,一字之差。虽然同样是唇枪舌剑,但在辩论赛场上,永远没有“真理”的存在。


于兮 2009-08-14 09:27
呵呵 抽签决定就不合理了?国人多少的决定和观点不是拍脑袋就是下意识形成的,然后再去找依据来证明自己是对的,这个就比辩论抽签合理了?辩论赛的抽签不过是变相体现了人的立场走在思考之前的缺乏理性罢了。不要一百五十步笑一百步了,正如一峰所言,写此文的哥们有些外行不说,更是说猪黑看不到自己的乌鸦


李羊羽88 2009-08-14 09:31
传说中的屁股决定脑袋?

李羊羽88 2009-08-14 09:39
回复于兮:1,是个女的。2,算体制内的人。3,万一有个题目,抽到辩论不应该抽签决定,请问于兄何解?

于兮 2009-08-14 09:52
回复李羊羽88:不需要什么解 无论左派右派 体制内体制外 都觉得自己是对的 然后自然找的到佐证的东西 自相矛盾算什么 打着MZ旗号欺压别人的MZ话语权的还少吗


李羊羽88 2009-08-14 10:11
回复于兮: 1”都觉得自己是对的 然后自然找的到佐证的东西 “这句话参见文章倒数第二段。 2就算是有人打着民主的旗号气压别人的话语权,自己自相矛盾就能心安理得了?

柯沛良 2009-08-14 10:58
觉得希望赋予现在的辩论太多的现实意义本身就不太现实,还是谈判好。商业谈判能给国家推动GDP,国界谈判能给国家争取土地,这些 比辩论实在多了,而且谈判动用的不光是个人思辨力,还有金钱、武力和权力,更全方位体现能力


于兮 2009-08-14 18:38
回复李羊羽88:1 如果在思辩的过程中坚持大胆假设 小心求证的话 得到的很可能不是真理 2 那些对别人要求MZ 自己坚持专制的人不会觉得自己是自相矛盾的 人家心安的很 可以参照我们人人网内很多MZ精英的言行便知


汪一峰 2009-08-14 19:19
回复于兮:资中筠不是啥哥们啊 是个78岁的著名历史学家


李羊羽88 2009-08-14 19:23
回复柯沛良:啥是武力?

于兮 2009-08-14 21:27
回复汪一峰:哥们就是指代 明白意思就成

柯沛良 2009-08-15 00:28
回复李羊羽88:例如38线的划定,美国和中国谈判的时候看到的不是中国代表多会说,而是中国代表身后有多少杆枪对着他们,这就是武力。思辨力顶多会让对方感到憋屈,武力却让对方愤怒却感到绝望。用武力能实现的谈判,咱们干嘛要花唇舌呢?


李羊羽88 2009-08-15 00:41
回复柯沛良:你所谓的武力和思辩力是两个问题吧。武力能解决和思辩力能解决也是两个问题。自然有武力,应该说是暴力能解决的问题,也有不能解决的问题。辩论赛本身不能解决几乎任何问题,不要太功利了。


柯沛良 2009-08-15 00:46
回复李羊羽88:我都说了嘛,想要赋予现在的辩论太多的现实意义本身就不太现实,想从更多现实意义的角度讨论辩论赛有点过了。而我说的武力是指谈判场合。现在有些大学生商业策略赛,个人认为如果推广的好,风头完全可以盖过辩论赛,因为它更具现实意义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5 15:32 , Processed in 0.09787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