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09|回复: 9

辩手的选拔【转自校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6 20: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晚安 于 2009-8-6 20:21 编辑

校内地址——http://blog.xiaonei.com/GetEntry.do?id=409817079&owner=236029028&ref=minifeed(学长也是转自《老卞说辩》)
      
      辩论说到底靠辩手来辩,教头能耐再大,辩手不中用,终归白搭。如果是校内辩论,目的只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输赢无所谓,那么辩手选拔也就无关紧要。倘若遇到重大赛事,领导高度重视,那么选拔辩手就非同小可。可以说,辩论的胜负从确定辩手的那一刻就决定了一半。另一半呢?在“对方辩友”的素质。
      
      从老卞的经验来看,选辩手的环节最为重要也最为困难。辩手的重要众人皆晓,但选拔的艰难却鲜为人知。有些学校重视辩手,往往是在辩手产生之后。此刻的重视只能体现在为辩手排忧解难,为他们提供资料、训练场所、生活起居、智囊团等等方面的便利。但可以肯定地说,这种重视收效甚微。也有些学校重视选拔辩手,但苦于没有经验,常常选而不当。辩手一旦选定,很难更改。辩手行不行,往往要经过比较饱和的训练才知道,因此当你发觉辩手不合适时,为时已晚。
      
      选拔之难主要在于两个缺乏,一是缺乏信息,二是缺乏经验。学子莘莘,人海茫茫,而辩手只要四个,挑谁呢?有谁能了解全校的学生?有一种人最容易确定,就是各方面出众的,相貌堂堂,知识面广,普通话好,反应快,表演能力强,心理素质好,在人群中十分抢眼,想埋没都困难。这种人十分难得,名牌院校有时都难以凑齐四个,普通院校则更加难求。我们通常遇到的都是不完美的人选,有的长相次一些,有的普通话差一些,有的脑筋死板一些,有的怯场一些……这些人中谁最具辩论潜力,没有九方皋的慧眼,很难看出。
     
      选拔辩手容易陷入几个误区:第一,轻信旁人推荐。许多人对辩论赛所需的素质一知半解,他们常常在几方面素质的权衡中偏重知识面广和头脑灵活,比较忽视艺术素质和外在形象。按常理,这种取向不错,但经验告诉我们,此举差矣,颠倒了“鱼”和“熊掌”的关系。好的辩论赛给人的感觉的确是知识丰富,信手拈来,但这都是由精心准备而来的。辩手个人的知识面在当初破题时有一些作用。破题完成之后,哪些知识有用,哪些知识无用,已经基本清楚,这时个人知识的优势不再明显,他若其他方面素质不佳,便没有潜力可挖。况且,辩论赛所需的知识并不很专业,常常是人所共知的常识。再者,知识的用与不用,如何用,取决于智慧的判断。可见,辩手的知识面并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重要。那么“头脑灵活”是不是很重要呢?据老卞的观察,大学生中真正思辩能力强的极少极少。一些被认为“头脑灵活”的人,比起一般人也就强那么一点点,距离老卞所说的掌握辩证思维还有距离。这一点点思维能力的差距,经过高明的教头训练一下,很快就拉平了。要知道,立论、思路是可以由教头或智囊团提供的。当然,老卞不是不重视辩手本身的思维能力,菜鸟级的思维肯定不行。简而言之,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差距不大,且容易弥补;而艺术素质和外在形象的差距较大,且不容易弥补。一般人不懂得这些奥妙,所以推荐的人选只能参考,不可轻信。
     
      第二,轻信辩论赛的强者。有些学校通过校内辩论赛选拔辩手,大方向很正确。但若简单地将赛场强者选进校队,则未必明智。要知道,赛场强者的情况比较复杂:有人因为锻炼较多,临场不慌,故而场上的表现已近极致。这种人可塑性不大,他的“强”是在别人发挥不充分的前提下显示的。也有人所谓的“强”只是某些外行评委的认同。评委未必真懂辩论,他们的评判可能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有人把凶悍当成有气势,有人把堆砌材料当成是论据充分,有人把生硬的引用当成是博学,他们评出的优胜者当然名不副实。也有的可能“强”得不上路子。校内辩论赛的辩手通常精英化不够,并且缺少内行指导和充分训练,因此一些油腔滑调的人可能会脱颖而出,某些低级搞笑可能在学生中赢得暴笑,从而把对方打蔫。这样的辩手虽在校内可以逞能,但终究不登大雅之堂,不宜选入校队。
     
      第三,轻信文科学生。有些学校遇有重大赛事,喜欢把任务交给某文科学院或系科。明摆着,他们认定文科学生比理科学生善辩。这是外行见解。文科学生的优势只在知识结构,而知识结构对辩论而言不很重要。我们一定要明了,竞赛式的辩论不同于生活中的辩论。生活中的辩论是即兴的,双方没有准备,这时内行胜外行是注定了的。竞赛式辩论一般总要有几天乃至更多时间的准备,有内行的指导,登场时大家都不外行,一较高低的主要是思维和表达能力。老卞曾执导过银行和监狱系统的辩论,开始时对辩题中的“贷款权限上收”、“监管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一无所知,先得向辩手学习,但当老卞明白了辩题的基本意思以后,辩手的优势不复存在。尽管他们都是业内人士,但与老卞对练自由辩论时,往往面面相觑,难以招架。由此可见,辩论水平跟所学专业关系不大。文科学生未必具有优势。只在文科挑选辩手,无异于画地为牢。
     
      在不完美的人群中挑选辩手,选拔者应从可塑性的角度观察,要预计他经过训练发挥到极限时的水平。面对选手的缺点,应当清楚哪些是大缺点,哪些是小缺点,哪些容易克服,哪些不容易克服。比如,仪态委琐、缺少艺术气质的,或是阐述问题不能干脆明了的,或是说话缺少气势的,或是吐词清晰度不够的,这些人那怕其他方面都不错,也不可用,因为这些毛病很难通过短期训练克服掉。也许当初他们在分析问题或即兴搏击方面,显示了一定的长处,但若选为辩手,训练到一定的时候,这些毛病就会成为瓶颈,无法让他继续提高。再比如,有人有些怯场,或者脑子不够灵活,这种人倒未必不可用。如果他思路基本清晰,语言表达、仪态风度都不错,经过调教训练很可能成为不错的辩手。
     
      究竟应该如何挑选辩手呢?老卞以为这事最好让教头来做。教头不赏识的辩手,再强也难以发挥作用。若教头外行呢?一切免谈。教头是瓶颈,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假如你是个教头而又缺少经验,老卞提醒你注意两点:
     
      第一,认真搞一场选拔赛。在辩论赛中选辩手再合理不过。老卞以前偷过懒,只通过旁人介绍,再加上少许交谈便确定了人选。过后常常后悔。有些选手在交谈时显得博学,话比较多,而另一些选手有点沉默、怯场。通常比较看好的是前一类。但经过破题和训练,情况可能大出所料。寡言的经过教头指点,思路理清了,腼腆的经过训练,大方起来了,而话多的有时却在理上纠缠不清。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一个人辩才如何,辩论场上最见分晓。但是,作为组建校队的选拔赛跟一般校内辩论赛不一样。校内辩论赛通常是各院系自己组织,未经充分指导和训练,辩手水平远远没能发挥到极致。这样的辩论赛作为辩手的初选是可以的。而辩手选拔赛应在此基础上,由教头作充分指导和训练,从立论框架到辩词的敲定,再到陈词的朗诵以及仪态的调整,力求每个人的能力达到极限的发挥。这一环节十分重要,它可以检验出选手的潜力。比如说,缺乏自信是辩手的大忌,但有人一旦理清了逻辑关系,加上一些训练就能克服,而有人可能终究克服不了。人跟人的潜力不一样,不充分发掘难以知晓。因此,选拔赛前的充分指导和训练忽视不得,偷懒不得。此处马虎一点,将来麻烦多多。
     
      第二,坚持美感第一、思维第二的原则。谁都知道,辩论既是思维的较量,也是美感的比拼,而思维更重要。一般人正是依据这个常理来选拔辩手的。遇到两方面素质均好,当然没什么问题。但若不得已要在有一方缺陷的人中挑选,许多人往往更重视思维能力。这难道不对吗?得看你怎么认识了。假如某学生思维能力的确超群,分析问题鞭辟入里,对方的毛病能迅速抓住。这样的人纵然普通话欠一点,风度差一点,模样次一点,也不失为较好的辩手。但这样的人非常非常少,老卞不敢说没有,但尚未遇见。我们一般遇到的所谓思维能力强的可能只是相对强一点,甚至可能是错觉。有人知识面广,联想丰富,但逻辑不严。这种人在平时交谈中往往给人以思维活跃的印象,但真正到了破题的时候,常常不得要领。这种人通常很难调教,你给他剖析了辩题,他似有所悟,自以为是地来一通阐释,却使听者如坠五里雾中。正是基于这样的经验,老卞主张美感第一。复旦大学当年挑选赴狮城的辩手时,先搞演讲比赛,很内行。演讲高手在心理素质、普通话乃至仪表、相貌上已经让人放心。再者,老卞认为演讲高手的思维能力一般差不到哪里,他们在演讲中对逻辑层次和情感层次的处理比较好,说明他们思路基本是清晰的。即便有人思维层次不高,还有教头和智囊团的鼎立相助。在这样的人群中挑选辩手不至于有大的失误。另外,说句不太恭敬的话,许多评委并不懂逻辑,他们是看外在状态的。所以一支有美感的辩论队容易赢得这部分评委的青睐。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8-6 20: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老卞”二字,猜测这一文应是《老卞说辩》的节选。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20: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2# zen
发表于 2009-8-6 20: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坚持美感第一、思维第二的原则。

好么 辩论变选美了
发表于 2009-8-6 21: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更注重思维能力。。能够冷静思考别人说什么的人。。。这样的人锻炼得出来
发表于 2009-8-6 21: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更注重思维能力。。能够冷静思考别人说什么的人。。。这样的人锻炼得出来
发表于 2009-8-6 22: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的观点我不怎么赞同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22: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7# 惟恋梧桐

梧桐,我顶你额!
撰文专门反驳!
发表于 2009-8-7 00: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呃……通过演讲比赛选辩手……?
我同意把演讲比赛当作第一环,把话说清楚了再谈辩论的事情。但主要靠这个也太扯了点……
发表于 2009-8-7 00: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句不太恭维的话,辩手不讲逻辑,讲逻辑的评委是不屑于来的,主办方也也没必要请懂逻辑的评委——这事情用句老土的话来说就是相辅相成的。刚看了一篇什么“不要让辩论就这样死掉”的帖子,就在这里看了一篇“让辩论去死的N种方法”……真是有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10-5 11:34 , Processed in 0.07303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