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81|回复: 6

推定和举证责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7 12: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推定和举证责任是辩论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对于推定和举证责任不明确的话极易导致在辩论中互相扯皮,导致无法互相交流,整个辩论和比赛的过程也会及其难看。
推定(presumption)是变了开始前我们在某项争议问题上的既定立场。如果此一立场没有被足够的证据或者理由被驳倒,我们就会维持对这个立场的支持。推定某事实对的与他是否真的是对的没有必然关系,我们之所以支持他,是以为内迄今为止没有证据让我们不支持它。
在某些问题上,我们的推定是有方向的——支持某个主张或者反对某个主张,例如你相信念研究生比直接就业更有利于个人前途,只要反对这个想法的人没有提出足够的道理,你就会继续相信。不过在其他问题上,我们可能会采取零推定,例如对于人性本善人性本恶的任何一方说出的足够道理打败你的零推定(即中立推定)前,你还是保持中立。
推定的挂念被纳入了许多制度化的真实辩论中。法庭辩论中有所谓的无罪推定,意思是任何人都是无罪的,直到有人先证明其有罪;议事及竞选辩论则有所谓的现状推定,在新政策或新人选被证明其优于现状前,我们尽可能保持不变。
既然推定在被成功挑战前,将继续维持现状,那么缺人了推定也就确认了谁要担负证明的责任。无论是在什么辩论之中,也无论是辩论什么问题,弄清楚推定于举证责任的归属都是很重要的。
担负举证责任的一方要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满足举证要求,因此推翻了推定呢?至少反对推定的理由要胜过原来支持推定的理由。如果举证完毕之后任然是五五之数,那么多数人仍然会选择维持推定(因为改变是要付出额外风险的)、挑战推定的一方要达到四六起码,或者至少5149,才能赢得这场反推定战争
辩论赛中的单一推定和举证责任
在竞赛辩论中,有两种常见的推定,因此产生了两种相应的举证责任。一组推定与举证责任与辩题有关,可以说是关于辩论中那一个大争议的推定和举证责任;另一组则与辩论许多的具体议题,或者是小争议密切相关。我们先讨论后者——就是单一推定与举证责任,然后介绍前者整天推定与举证责任
对于辩论中出现的任何争议话题,评判人员可能斗殴拥有个人的推定。而他的个人推定可能不是零推定。例如某位辩手主张人有好赌的天性(正立场),评判人员的个人推定或许刚好与辩手一样,但评判人员也可能相信人没有好赌的天性(负立场)或者我不知道人有没有这样的天性(零立场)。
由于在竞赛辩论中,评判人员都被要求保持中立,因此无论他在特定议题上个人推定上为何,都必须采取零推定。换句话说,就算他原本就相信人有好赌的天性,但是帅先提出这一主张的选手,还是不许负起足够的举证责任,来推翻评判人员的零推定
因此,在竞赛辩论中,最基本的举证原则是凡是主张者必须担负举证责任,也就是所谓的单一举证责任。理由很简单,只要挑战了零推定,就得提出零推定应该被推翻的充分理由。如果主张者负起的举证责任不足以推翻零推定,评判任意在最后裁决时就应该维持零立场。
但是这样的原则有两个例外:
第一,如果甲方的主张乙方表示同意,这样就相当于双方达成了共识(agreement),即使这个共识违反了零推定,仍然应该成立。这个就是共识不受质疑原则
其次,如果某位辩手的主张虽然调账了零推定,但是属于评判已知judicial   notice)。评判已知是竞赛辩论中少数不以零推定为起点的事项,因此是一种正推定或者饭推定。故而辩手的主张如果与评判已知的推定方向一致,是不用举证的;希望采取正推定或者饭推定的评判已知上保持中立的辩手,反而要负起举证责任。
竞赛辩论中常见的评判已知的有二;(1)周知事实(common  facts):人人都知道的事实,或者所有与辩手同一教育程度者都应该知道的事实,例如地球是圆的”“辩论的地点是在中国等等;以及(2)经验法则(common  truth):人人都相信的原则院里,或者所有与辩手同一教育程度都应该相信的原则,例如人会趋利避害等等。
为了维护辩论竞赛的公平性,评判人员应该将评判已知的范围讲到最低限度。否则,辩手将发现,自己经常是在和评判人员的个人推定辩论。
辩论竞赛中的整体推定与举证责任
虽然同样要排除个人推定,不过在整体辩题方面,推定与举证责任的分配方式与单一的议题不同。一般来说,整体推定与举证责任的分配有两种主要派别,可以成为论辩型竞赛型。前者主要是代表美国及仿效美式辩论的国家与地区,后者的主要代表则是中国大陆以及其他着重辩论活动竞赛型的国家与地区。
论辩型的整体推定与举证责任分配
美国的竞赛活动时论辩教育的一部分,不是为了竞赛而竞赛。寅册在设定辩论规则时会参考实质的人际辩论和正式辩论,希望达到教育效果。将美国整体推定与举证责任的分配方式成为论辩型,就是因为他主要是参考推定与举证责任在实质辩论中的运作而来。
前面曾经提到,在个别议题上,很可能出现正反双方都无法举证推翻零推定的状况。这是评判人员应该在此议题上维持中立立场。举例来说,既然正方无法证明人天生好赌,反方也不能证明人天生不好赌,评判任意只好在人天生是否好赌后面打上一个问号。
但是在整体彼岸提示行,评判人员就不能这么做了。如果正方没有证明辩题的立场成立,反方也没有证明与辩题矛盾的另一立场成立,评判人员维持选择零推定,那么该有哪一方获胜呢?
由于正式辩论是一种制度化的决策方式,寅册是不能容许双方都输的。正式辩论解决双方都举证失败的方式是,将推定的利益赋予其中的一方,当此种情况出现时,就由拥有整体推定的一方获胜,而反对推定——因此负担整体举证责任的一方将因此落败。
前面说过,在刑事法庭,拥有整体推定利益的是被告的一方,必须负起整体举证责任的是检察官;而在议会辩论和竞选辩论中,拥有整体推定的是现行政策与现任人选。可以说是一种现状推定。
仿效正视辩论的做法,美国的竞赛辩论会将辩题设计成违反现状的形式。因此,正方就是现状推定的挑战者,也就是整体举证责任的担负者。如果正方物理让评判任意对现状推定产生怀疑,评判人员只好维持现状推定——因此支持现状的反方获胜。
这套由美国辩论学界发展出来的整体推定与举证分配方式,因为将推定利益给了反方,经常质疑对正方有所不公。
不过辩论型的这套做法,虽然在初期给了正方较重的责任,但只要正方在事前有了足够的准备,能够在开始的发言中就完成初步举证,撼动了现状推定,责任就回到了反方身上,不至于构成正方沉重负担。
根据美国辩论竞赛的长期统计结果,正方对反方在大型竞标赛中的获胜比率是相当的(甚至正方还比较高),这说明只要运用得宜,论辩型的整体推定与举证责任分配未必正方居于先天劣势。
相较于论辩型为了是变了竞赛在维持公平性的前提下接近实际辩论的状态而费尽心思,竞赛型的拥护者会认为论辩型想得太多了。
竞赛型的看法是,正方双方各自富有各自的责任,必须说服评判人员相信其观点是比较好的。如果双方都无法推翻零推定,评判人员也不必寅册就以为维持零推定是判决结果,而应该退而求其次,从两个输家中挑选一个相对赢家,而挑选的标准就是哪一支辩论队伍的整体辩论与表达技巧更为出色。
因此从辩论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观点其实是叙事典范narrative  paradigm)以及技巧典范skill  paradigm)的综合体。此种观点像支持叙事典范的辩论街人士一样,将竞赛辩论当成一种说故事比赛,正方双方相互竞争,看谁提出的故事版本更加能说服评判人员。不过当双方的故事相持不下时,竞赛型分配又不像叙事典范那样,还是将哪一个故事更接近当代普遍接纳的故事考量在内,故事打平之后,他就退回到说故事的技巧上,用辩论技巧决定胜负
发表于 2009-6-17 18: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政策辩论的规则之复杂,很多学法律的人也不能很好掌握。台湾搞了那么多年,评判还是一个比一个心证更厉害。

对于确立“推定”的内容,并因此确定双方需要证明的对象,是一个既考验知识,又考验逻辑,还考验经验的事情,以至于我一直很想把这个任务交给主席。
发表于 2009-6-17 19: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政策辩论的规则之复杂,很多学法律的人也不能很好掌握。台湾搞了那么多年,评判还是一个比一个心证更厉害。
herolandis 发表于 2009-6-17 18:54


也就某几个,或那一个人特别厉害吧,哈哈哈
发表于 2009-6-17 19: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就某几个,或那一个人特别厉害吧,哈哈哈
上大小白 发表于 2009-6-17 19:18


法律的推理本来就是心证过程,所以这并不是一种错误。大陆的法官心证还要重呢。
发表于 2009-6-17 20: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交给主席?那岂非是需要一个比评委还专业的主席?
发表于 2009-6-18 09: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在我看来,辩论赛还是作为一个纯粹的竞技体育活动比较好……李昌镐的出现终结了一种无趣的讨论:人生的阅历对于锻炼围棋胜负的感觉至关重要
发表于 2009-6-18 19: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交给主席?那岂非是需要一个比评委还专业的主席?
门 发表于 2009-6-17 20:28


仔细看多数正式辩论中都有一个比“评委”还要专业的“主席”的——在规则上更专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4 00:33 , Processed in 0.05927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