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32|回复: 2

(转贴)“华语辩论网”掌门人——邵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3 17: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校辩论赛中的三辩——邵凯。
  一九九三年八月,一场被称为狮城舌战的国际大专辩论赛,让很多人第一次领略到现代大学生唇枪舌战的风采。近年来,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更是通过电视荧屏走进了千家万户。由此诞生的一个“华语辩论网”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你知道吗?这个网站的掌门人是福州大学四年级学生,他名叫邵凯。今天的《海西人家》就来讲讲邵凯和“华语辩论网”的故事。
  邵凯,网名绿光光,现在是福州大学计算机专业大四的学生,华语辩论网上的辩友们都昵称他为“光光”。
  认识邵凯是在2004年的第三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上。在那几天的赛场上,有几个年轻人很引人注目。他们穿梭于比赛场下,或是认真聆听场上的精彩辩论,或是与台湾辩论队的选手们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手中还不忘在本子上记录着些什么。邵凯就是这群年轻人中的一个。
  从攀谈中得知,我才了解到,原来邵凯他们这次来参加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是具有双重身份的。首先就是以一个普通的辩论爱好者,特地到现场来亲身感受辩论比赛的魅力;但是更重要的,是以华语辩论网报道组的身份,负责向世界各地的辩论爱好者们介绍第三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的详细情况。
  对于大多数象我一样的辩论门外汉来说,邵凯口中的 “华语辩论网”听起来很是陌生,还是先请他这个“内行人”来给我们补补课吧。
华语辩论网在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它本身是一个非赢利性的,公益性的网站。最早是由清华大学的学生自发创建的一个网站,主要是想让在辩论圈子里头的朋友有一个沟通的平台。刚开始也就是召集他认识的一些比较爱好辩论的一些人在一起讨论一些问题。
  2001年9月,华语辩论网正式推出,网站定位于辩论专业网站,包括新闻、辩论场、辩手风采、华美辩词、辩论宝典等12大板块,成为了当时国内第一家辩论专业网站。
  由于华语辩论网提供的辩论资讯及时、全面,越来越多的辩论爱好者知道了这个网站,并且经常关注这个网站。现在,华语辩论网的网友已经遍及大陆、港澳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这其中,不仅有对辩论执著的辩论爱好者,也有得过国际比赛最佳辩手称号的,还有辩论选手的老师,甚至辩论界的泰斗等。
  说到这,有人问了,既然华语辩论网的影响这么广泛,作为一名普通的在校生,邵凯是怎么得到这些网友的青睐,从而当上了这个专业网站的站长呢?
  这一切还得从邵凯的辩论历程说起。他的辩论经历,可以用“先结婚后恋爱”来形容。
  一九九三年八月,一场被称为狮城舌战的国际大专辩论赛让很多人第一次领略到了现代大学生辩论的风采。在这之后的十年里,辩论赛渐渐在校园普及,并且成为校园里一种常见的团队竞赛活动。邵凯和很多人一样,也是在那个时候对辩论产生了初步的兴趣。兴趣和好奇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促使邵凯参加了当年学校进行的辩论队选拔。
  我是上大学以后,实际上很机缘巧合,一开始我没有特别关注这个事情,学校有贴海峡赛要招辩手,类似象海选一样,我就去报名了,后来考上了,(参加了)学校的辩论队集训,然后就参加了海峡赛。所以说,我跟别人的经历都不太相似,别人是通过院赛起来,校赛,再海峡赛,我一开始就是海峡赛。
  经过一番选择和淘汰后,邵凯和其他八个人进入了学校辩论队,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紧张集训。
  说起当时集训的情况,邵凯笑说“很爽”,“轻松的只是天天吃水煮鱼,天天咬”而已。邵凯所说的“咬”是指集训时双方队员就辩题进行的激烈对抗。
  集训真的这么轻松吗?还是邵凯乐在其中,不觉得苦呢?在一番“拷问”之下,邵凯终于交待说,“其实很辛苦啦,有的队员一个礼拜就瘦了7斤!”
  当时,为了培养队员在激烈的辩论场上有稳定的心理素质,邵凯所在的福州大学辩论队特地聘请了本校的心理老师,全程跟踪队员的心理状况;为了训练出一张张颇有文采的“伶牙俐齿”,他们邀请中文系的教授给队员们讲解辩论的语言艺术;甚至啊,他们还和西安交通大学辩论队通过网络比赛了一回,相互寻找各自备战中的破绽……
  好家伙,这些集训内容光听着都觉得辛苦,更不要说还要实打实的做了!
  但是邵凯说这还不算辛苦,最痛苦的还是要数辩论中的“分娩”。分娩?没听错吧?这是怎么回事呀?还是听听邵凯和他的辩论同伴张书帏是怎么说的吧:
  张:辛苦是辛苦在“分娩”的痛苦,分娩是指,要出一个好的立论。出一个好的立论,之前要思考的非常辛苦,很痛苦。分娩出来之后,你还要和队友交流,让队友接受。
  邵:立论本身构建的过程就是摧毁-构建-再摧毁-再构建。
  张:我们要不断的从正方绕到反方,再从反方绕到正方。当时有一个小MM,进行了一场模拟赛,先辩正方,再辩反方,后来她就“崩溃”了,说,你正方说的,居然反方反过来也能够说的通?
  虽然说集训非常的辛苦,但是最终也没有换来那年海峡赛的如意成绩,失败的原因说起来还颇有戏剧性,因为邵凯他们遇到了一只几乎没有做准备的队伍。
  遇到一支准备不充分的队伍怎么还会输呢?按照一般竞技比赛的常理,遇到这种情况不是应该更加轻松的打赢对手从而顺利晋级吗?
  当时我们碰到台湾的义守大学,他们派了四个研究生,从来没有打过辩论赛,连训练都没训练过,就是写好辩论稿一个个上来念,而且是连辩论稿都没有背清楚,最后拿起来开始看着念。他们自由辩的时候只有一个人站起来(应辩),其它人都不动,海峡赛不是谁获胜谁晋级,是看总的积分,如果你碰到好的队伍,双方都很出色,打得很精彩,分数就会比较高,碰到一个烂队伍,双方就一起挂掉。
  辩论赛的出师不利并的确让邵凯他们的情绪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但随后的意外收获却让他开心起来。到底是什么意外收获,稍后再说。
  福州大学在当年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的第一轮就被刷下,着实让邵凯他们有点郁闷了,但是很快的,这种郁闷就被两岸大学生之间的开心交流给冲淡了。正是由于第一轮的淘汰,使得邵凯和队友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台湾学生玩在一块。
  如果第一场打输了,开心,一直没有输打到最后一场也很开心,因为一开始打输了就可以玩了,没打输拿到冠军也很开心。
  福大有传统,跟台湾同学玩在一起,因为第一届闽台赛福大本身是地主。


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之余,福建的学生都会尽地主之谊,带台湾的学生在福州走走,看看。台湾辩手汪和宁(右一)在“秀”他在福州淘到的好宝贝——双手斧。
  带着他们到处玩,所有的台湾学生都带出来,那个时候就跟世新(大学)玩的非常好,世新的黄执中、汪和宁本身在台湾辩论界算是大哥级的,然后之后再来就会给我们介绍他们的学弟学妹,这样我们认识的人就越来越多。
  在那次的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上,邵凯第一次认识了台湾世新大学的黄执中,也第一次见识了黄执中的辩论技巧。这次相识,使得邵凯对辩论最初的想法和辩论风格发生了些许变化。
  一开始只是把它当成训练任务,只是参加一个比赛,完成一个目标。后来接触到这个圈子,感觉到大家都很热情去参与,这个东西的确很有意思,的确能够培养人的一些能力方面的东西,所以才会去做。
黄执中他为了辩论赛,他已经留过三年级,转校转了2个学校,就是为了
打比赛。他第一次过来(参加比赛)的时候已经25/6岁了,跟我们说,我念大一,我们当时都傻在那里,想说“台湾学生怎么都这么成熟?”
  也许对于我们来说,象黄执中这样为了比赛而暂时中止学业的行为难以理解,但是邵凯告诉我们,在辩论圈子里,这样“疯狂”的人还非常多。有的辩友为了打比赛,中学读了好几遍,更有甚者,中断自己的研究生学业回头再来读本科,都是为了参加比赛。
  黄执中对辩论的热爱深深感染了邵凯和他的同伴张书帏,黄执中那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特立独行的辩论风格也同样吸引着他们。
  张:听完一场比赛,让我觉得这个人的水准可以写入辩论教科书。我们在现场听他做结辩,跟在网络、电视上看完全不一样。因为黄执中说话的时候会向前倾斜十五度,这在心理学中象征真诚,但是我们会发现现场观众全部保持(向前)倾斜十五度。
  邵:回头你再去看录像,你会觉得当时他这样说,好像还是很多漏洞。
  张:他把你的所有注意力都吸引了,包括你不能够分出神来批判他说了什么。
  比如评委,他分出一半的精力来听你说了什么,分出一半注意力来批判你,他才可以评分。如果一个评委连评分都忘记了,在那里张大嘴巴在那里听的话,那你说他会判谁赢?
  从邵凯和书帏说起黄执中的语气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对黄执中辩论风格的折服。从第二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后,邵凯就开始了对“黄氏”风格的研究。这一研究,就把邵凯“揪“到了华语辩论网。


黄执中(左二)独特的辩论风格深深吸引着邵凯(右一)和他的同伴们。
  台湾世新大学的黄执中在华语辩论界被称为“剑宗”,所谓“剑宗”,是指武侠小说中的剑术高手,可以单凭一把剑打败天下一切武功。邵凯说,当时黄执中给他的第一感觉,就象金庸笔下的杨过,年轻轻轻,却有一身好武功。杨过的高强武功不是他自己自创的,是传承自小龙女的“古墓派”。同样的,邵凯认为,以黄执中当时的年纪,不大可能可以一个人创造出那种独特的辩论风格和表达方式,背后应该也有一个流派。
  为了研究“黄氏”风格,邵凯开始了多方面的资料查找。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邵凯知道了华语辩论网,并且渐渐喜欢上了这个网站。从此,邵凯在华语网上的“事业”历程便一路展开。
  一开始,邵凯在华辩网的新手上路板块帮助网友们解答辩题,后来慢慢的成为了新手上路版的版主。之后,他还先后负责了“大讨论”、“福建赛事”等版面的管理工作,并连续几届积极参与报道“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的相关情况,在网站上积累了不少的人气。
  2003年9月,华语辩论网面临新一届的换届选举。在这次的换届中,邵凯高票当选了新一任的“华语辩论网掌门人”,成为了华语辩论网的新站长。
  我们主要目前在走的方向是思辨型的,报道赛事,吸引的人群是一些爱好者,未来要扩展,我们不想做的太利益化。如果被一个有资金力量的机构来控制的话,整个方向会改变掉。
  现在的邵凯除了每天忙忙碌碌的学习生活和网站事务外,还在着手准备明年的研究生考试。他说,选择考研,就是希望能够继续待在学校,继续他喜欢的辩论。另外一方面,作为福州大学校辩论队领队的他,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够带着他的队伍打进海峡赛的决赛,让他和他的同伴共同实现辩论的梦想。


  撰稿:洪媛媛
  照片由张书帏提供
  普通话播讲:杨光
  闽南话播讲:廖经伟         
发表于 2009-2-23 18: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早就看过这条帖,呵呵~只是不知道ID
发表于 2009-2-23 19: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绿光光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5 15:37 , Processed in 0.04901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