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80|回复: 16

[自荐精华] 想得太迟,走得太早——也谈未来大学生辩论赛发展的趋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8 20: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这个时代,不是一个传统辩论赛盛行的时代。在校园里,我们可以轻易地发现形形色色的类似比赛。时政分析大赛,商务谈判大赛,职场模拟大赛,新闻主播大赛,学生风采大赛——这些比赛获得的掌声和关注远比辩论赛要多得多。在这些或重形式,或重内容的比赛中,很多人询问,辩论赛在夹缝中如何赢得发展的空间呢?

     我始终坚定的认为,这世界上并不存在诸如“传统辩论赛”之类的东西。我们看待某样有传统的事物,比如传统文化,是因为它形成了自己的传统。而辩论赛的传统是什么呢?我还不知道,或者说还在摸索。

我觉得辩论之于大学生的意义,是培养人、训练人、陶冶人。培养人的思辨能力,训练人的口才能力,陶冶人的审美能力。就培养人而言,辩论带给人一种充满对立感的生活,在矛盾中发现思辨的乐趣;就训练人而言,辩论带给人一种所言即所想的能力,在拷问中发现言说的规律;就培养人而言,辩论带给人一种对语言艺术的感悟,在语言中发现美的魅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学生必须先成为一个勤于思考的,善于表达的,乐于感悟的人,再尝试在辩论中融入更多的内容。

我认为,辩论是要走向社会,走向大众,走向生活的,但是这样的步伐必须小心谨慎。我们要防范的,不是所谓抽象的理论和语言的玩味对于辩论赛的侵蚀,而恰恰是我们的基本功没有打牢,就去试图冲破形式的东西,直取所谓的内容和真理。黑格尔提醒我们,形式和内容,是二而一,一而二的东西。我们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一定的原则去接触真理。我们需要成为一个有资格的追问者,而避免成为一名无理性的追逐者。

孔子说,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对于大学生而言,通过辩论赛获取的,不是某一种道,而恰恰是某一种技能。即便是代表最原始的大众直观判断的陪审团,也必须接受一定时间的法律的技能培训。

具体而言,大学的辩论,从萌芽到成熟走过了二十年的春秋。在八十年代末,全国的任何一所大学都在荡漾着青春的激情和参与政治民主的热情。那个时代并不缺乏辩论,但唯独缺乏了理性的探索。虽然这探索本身是走向理性的第一步,但它本身不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是没有根基的。

很多人认为,所谓传统辩论,是形式重于内容,价值重于事实,理想重于现实。其实,这样的标准已经过时了。具体而言,武大的大型比赛近四年来极少有哲学命题的题目了。安全生产、节约社会、华南虎照、色情业合法化、金融危机——可以说,政策性的、现实性的命题早已成为了武大的主流。但是,也许是辩论赛本身给大家的一个玩笑,武大近几年最经典的比赛却往往出于抽象性的辩题,而现实性的辩论似乎从来没有被大众仔细咀嚼过。

问题的关键在于,辩论赛本身是带有极强传播性的,辩论者本身就有一种引领者的姿态。如果没有一个完美的表达效果,就很难给人以启迪和思考。这并非群众意志强加的结果,而事实是,在大学校园里,人们并不需要去看几个同龄人对时事评头论足,而自己有插不上话的所谓比赛。

一个接受尺度,一个是给予尺度。前者是传统辩论赛所强调的,也就是以观众的接受程度和评委的喜好为主;后者是政策性辩论赛所强调的,也就是以辩手的思考程度和评委的学识为主。

我想,辩论赛必将走进我们的公共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急于把辩论赛进行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对于大学生而言,更重要的是通过辩论赛来学习,而不是立刻将我们的成绩单交给社会。政策性辩论转变为政策性的辩题,而后融入到辩论赛的形式中去。我想,这不失为一个现实可行有效的方法。而如果,我们用一种政策性辩论的思维替代了辩论这个辐射广泛的问题,那我们对于历史、对于艺术、对于许多隐性价值的忽略,也许才是辩论赛走向一个看似很美的衰落的开始。

想得太迟,因为思想本身早已跨过了我们现有的对于辩论的思考;而走得太早,是因为在辩论上,急于向政策性辩论跃进的行为可能还不可行。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许传统辩论赛在许多人眼中已然走得走向末路,但是其给予我们的启迪已然见微知著。至少,不管是批评还是赞美,我们对于辩论本身的认识不是进一步提高了么?







[ 本帖最后由 另时代化石 于 2008-12-8 20:42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2-8 20: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化石最近笔耕不辍,撰述颇丰啊。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20: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准备考试的时候,总是最闲的时候——————:)
发表于 2008-12-8 20:54: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闲也好,三上也罢,其实正是三勤之表征啊。
发表于 2008-12-8 21: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辩论?这是一个问题。在西方的观点里面,只有一种辩论:政策辩论,辩论是为了关心社会,为了参与社会的。

实际上有中国特色(或者有新加坡特色)的辩论,根本不能叫做辩论,只能叫做耍嘴皮子
发表于 2008-12-8 22:4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incantcook 于 2008-12-8 21:35 发表
什么是辩论?这是一个问题。在西方的观点里面,只有一种辩论:政策辩论,辩论是为了关心社会,为了参与社会的。

实际上有中国特色(或者有新加坡特色)的辩论,根本不能叫做辩论,只能叫做耍嘴皮子


第一次听说,为了关心私利,为了保护个人的法庭辩论原来在西方观点里不是辩论。
发表于 2008-12-8 22: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近日忙,没怎么参与讨论……先占个座位,慢慢再来研究化石同学的帖子……

不过,弱弱地补一句,我个人对电视辩论赛模式的定位是“表演性辩论”,而不是“传统辩论”。但是,武汉大学的校园辩论确实是很棒,这次听了一些朋友的介绍,也搜集了一些化石他们以前的比赛,确实厉害……可能我以前对武汉大学的印象还一直停留在01年……
发表于 2008-12-8 22: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erolandis 于 2008-12-8 22:43 发表


第一次听说,为了关心私利,为了保护个人的法庭辩论原来在西方观点里不是辩论。


http://en.wikipedia.org/wiki/Debate
wiki,自己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23: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上大小白 于 2008-12-8 22:48 发表
不好意思,近日忙,没怎么参与讨论……先占个座位,慢慢再来研究化石同学的帖子……

不过,弱弱地补一句,我个人对电视辩论赛模式的定位是“表演性辩论”,而不是“传统辩论”。但是,武汉大学的校园辩论确实是很 ...


结合武大近几年实践,别说政策性辩论,就是政策性辩题,也很难打出效果。当然,辩论赛不能唯效果论,但是效果的前提是辩手素质,素质上不去,什么题目也打不出效果。我很担心政策性辩论在中国会变质,简单说就是雷声大,雨点小。反而让大众变小众。

当然,我认为辩论日后的一大功能是走进公共生活。希望上大的推广工作能够泽被众人。呵呵。下次再去切磋。
发表于 2008-12-9 02: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意识流一下。。

不知道今年广东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众多比赛是回光返照还是死灰复燃呢?
发表于 2008-12-9 03: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incantcook 于 2008-12-8 22:56 发表


http://en.wikipedia.org/wiki/Debate
wiki,自己看看


看完了,但不知为何没有得出你的结论。你能否把你觉得表达上述结论的原文摘录一下呢?
发表于 2008-12-9 16: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的帖子

我并不认为政策性辩论能对大学辩论赛衰落的趋势产生什么影响……但是政策性辩论更有意义——只是基于我的价值观,所以会推广它,并希望与大家一起分享这样的价值观:)

严重同意化石同学说的,“政策性辩论在中国会变质”,我也是对此有强烈的担心,所以我才总是强调,奥瑞冈赛制的重点在于它的辩论理念和评判准则,而不是题目、赛制和申论质询时间什么的。

不过,想说明的一点是,严格来讲只是我们几个人在推广政策性辩论,当然利用资源来主导的还是郭宇宽同志。上海大学辩论协会本身倒不承担这个使命,只能说上大是第一个接受这个理念的辩论社团,现在也有了零星的几个其他高校社团接受这个东西。但是,无论是表演性辩论赛还是政策性辩论赛,能力强弱和表现好坏,还是要辩手们自己去追求和努力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这些与赛制无关。

特别赞赏化石同学的一点,今天我们来讨论大学生辩论赛的趋势和未来,不能仅仅从校园内来看了,必须在全社会的公共视野中来讨论了……

有机会与化石好好交流 ,再次遗憾这次在上海错过机会了……
发表于 2008-12-9 18: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啊,味道好极了。
发表于 2008-12-9 20: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听我的学长说过,如果看透了,其实辩论只是一种工具,一种为我们表达真理的工具。。。

不过我还没真正所得领悟到因为我还停留在辩台上那种高昂的梦幻里面。。。还没有走出来。
发表于 2009-10-6 20: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开始接触辩论~
只是为了锻炼自己的口才~
后来慢慢喜欢上了辩论~
辩论的过程~
寻找的过程~
思考的过程~
发表于 2009-10-7 15: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伟大的辩手,觉得里面黑人应不应该和白人同校的辩论精彩绝伦。我们社会也有很多冲突。谁敢讨论?谁敢?
只谈赛制没用的,问题还在言论自由上!
发表于 2009-10-13 12: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那部电影是蛮经典的,只是在中国的环境下,楼上说得的确有道理
不过辩论对于自由的启蒙却是真实的,否则楼上的同学又怎么会有此呐喊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7-31 23:22 , Processed in 0.05496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