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另时代化石

“名校杯”拼车出行弊大于利 武汉大学立论思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5 21: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论在于辨出深刻,辨出问题的本质

我想说句实在话,以作交流吧。。。武大这个词在辩论界曾经乃至现在从某种方面都可以算是辩论的代名词,源自于7年前在花园之城新加坡与马来亚大学的一场震惊中外的狮城舌战。武大风格变了吗?7年前的那场比赛题目“钱是不是万恶之源”与今日辩题可谓如出一辙的失衡。获胜或许确实是每一个辨手都想要的,但01雄狮与08新军在追求成功的方式上又为何是如此的不同。。。
发表于 2008-12-9 01: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看了第4遍这场比赛
在某种意义上,反方选择这个出于“全社会环境的价值无限”为标准,实际上是从准备上认为一开始觉得在微观上和事实层面上的不利出发,因此选择了一个从秩序,法律,黑车等之外的另一个层面谈这个问题。

换句话说,在谁比谁的范围上已经有些不那么确切了,好比一个讨论会讨论问题,正方说的是“拼车比私家车”或者更应该说“拼车导致的一系列变化的全过程与不拼车前的全过程相比”。而反方讲的是“拼车作为污染环境的出行方式一部分与合理出行方式相比”或者说“拼车从性质上说到底怎么样”。如果如楼主所言周是以胜负或者由于之前那些比赛的部分感触和他的经验最后定了这样一个策略,这个策略的选择仍然是不妥当的,因为多少有些违背了在讨论问题时双方对于对方立场和比较对象的现实判断。虽然基于“全社会环境”的确是合理的角度之一,但是从对这个社会现象的准确解读和给出更有意义的事实和价值的展示而言,显然不那么合理了。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正方上交干脆按反方武大的角度在场上进行调整,讨论实际上归根到底又会变成“从人的角度出行方式如何”与“从环境角度出行方式如何”。拼车本身作为辩题的重要概念实际上就被淡化了。正如正方自由辩中“如果按对方辩友逻辑,今天所有出行方式是不是都是弊大于利了呢”所言的,如果反方的观点和出发点成立,正方的全部体系都被纳入到反方之内。不妨想一想按照反方架构的体系,是最针对这个辩题了么?那么正方还要比什么了呢,类似于概念之争,人人都说该按自己的概念来,其实大量现实的,有价值的内容被遗弃了,比如,反方结辩里谈到的以“拼房”的法律问题比之于“拼车”,比如拼与不拼的成本,都更具现实意义。

如果可以把从环境角度作为立论中的某一个点,那还是没问题的,但是把这个角度作为整体前提,其实并不利于这个问题充分的辩论或者讨论。即便从最功利的输赢的角度,这样的立论框架就容易赢?事实上,大家都明白这个意思,但是却不能接受,为什么?因为作为现实问题微观里那么东西可以谈,不谈的话如何让人认同呢?

其实有一类数据可能由于准备时间有限,其实到底有私车的人到底有多大拼车的意愿和需求,拼了以后到底有可能减少多少私家车,可能对环境何种影响,可能会对出租车行业,公交行业造成多大的影响,遭遇了法律纠纷后,又可能改变这个需求,其实这方面还是找到了一些有价值的论文和报告作为证据和支持。

虽然周本身经验和辩才都值得肯定,但在这次的决策上确实是有些白白浪费了这届武大队伍的能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1 07:03 , Processed in 0.06659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