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85|回复: 2

北大才子街头操刀卖肉 文化到底值几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12 21: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news.21cn.com/zhuanti/social/bdcz/xg/2003/08/28/1247908.shtml

   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汽车站以南,38岁的陆步轩开的“眼镜肉店”颇有名气,除了价格公道、质量保证外,陆步轩鼻梁上一副厚厚的眼镜也把他和别的肉贩区分了开来。  

  据华商报报道,陆步轩的小肉店是租来的约20平方米的单间,前面卖肉,后面是一张床,这里也是他的家。妻子陈小兰忧郁地说:“我到现在也不愿意让他卖肉,他是北京大学毕业生啊!”这个农村姑娘当年嫁给陆步轩是看中了他的文化,“可没想到这文化现在一点儿也用不上”。陆步轩平静地听着,艰难的生活已经消磨了这位北大毕业生的自信和风采。

  1985年,长安县鸣犊镇农家少年陆步轩从引镇中学毕业,以高出本科线100多分的成绩考取了北大中文系,是当年长安县文科状元。4年苦读毕业后,陆步轩被分配到长安县柴油机械配件厂。当时的县计委对这个高才生比较关心,借调他到机关工作。后来计委办企业,陆步轩自告奋勇去了企业,但几年后企业跨了,他失去了“饭碗”,以后他搞过装修,开过小商店。长安县计委几经改制,后来变成长安区经贸局下属的工业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对陆步轩的情况,区经贸局也无能为力。陆步轩的单位“柴配厂”早已停产,去年厂里给他办了最低生活保障,对他也算是一点安慰。

  2000年,陆步轩租了房子开起了肉店,文弱书生操起了切肉刀。但卖肉的生意也不容易做,每天起早贪黑,一年忙到头,交了水电费、房租后也就所剩无几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曾经的理想被现实的生活负担所代替。陆步轩在说如今他不愿意看书时,表情有些痛苦。他说,自己还是喜欢研究语言,尤其是对方言很感兴趣。“其实我最适合去做编辑词典的工作。”言谈中,他流露出对“书桌”的向往。

  陆步轩的遭遇也引起周围人们的关注与同情。记者到长安区经贸局采访时,他昔日的同事说,陆步轩是很有才华的,“现在这样太可惜了!他还年轻,应该有施展才华的地方。”

 楼主| 发表于 2007-6-12 21:3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才子街头操刀卖肉 文化到底值几何?

北大才子长安卖肉追踪:终于可以不卖肉!
http://news.21cn.com/zhuanti/social/bdcz/xg/2003/08/28/1247939.shtml

近日,西安媒体披露“北大才子陆步轩长安卖肉”的消息,在黄土高原、在北大校园、在中国大地不胫而走。据解放日报报道,当年中国第一名校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如今在家乡的街头操刀卖肉!

  身为名校高材生,他应该卖肉吗?

  媒体报道一夜成名,他还在卖肉吗?

  纷至沓来的同情与援助,他还会卖肉吗?

  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命运问题,它关系到我们周遭的择业观念,关系到今天的价值取向。

  昨晚,我们首先拨通了陆步轩的手机……

  【主角】突然关机

  “终于可以不卖肉了!”陆步轩在电话里脱口而出。正在肉店后铺家中的他告诉记者,这些天手机几乎被打爆,已经有一二百家单位来联系要聘他———“漫卷诗书喜欲狂”!

  问:你为什么取名“眼镜肉店”?

  答:当初选择开肉店,实在是迫于生计,要养家糊口啊。取名“眼镜”,就是一种营销。卖肉按说是粗活,五大三粗“镇关西”,可我却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反差越强烈,自然越吸引眼球。

  问:见效吗?

  答:现在是扬名立万了。我的肉店地理位置并不好,而且我的肉价还要比人家贵上几毛钱,但大家还是情愿多走两步上我这儿来,就是图“眼镜”的货真价实。现在天热卖得少了,一天也要卖出四五百斤。

  问:钱挣得并不少呀,你还是觉得卖肉丢脸?

  答:刚开始操刀上案,脸上确实火辣辣,现在早就习惯了。我之所以接受采访,不是为了经济援助,而是要争一个社会分工的合理。

  问:你认为有什么不合理?

  答:如果要让我这个全县文科高考状元去卖肉,那么北大应该开出“卖肉专业”!

  问:从北大毕业分回县里的工厂,再到厂倒闭后如今卖肉为生,究竟何以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答:当年同班21人,最后毕业只有半数留京,有的是因为正巧家乡方言保留古音较多,才分进研究所。不少的同学和我一样,下到县一级。

  问:他们现在生活工作情况怎样?

  答:最惨一个就是我啦。

  问:毕业14年了,你也有过不少“跳龙门”的机遇,听说曾经借调到县计委工作过,还负责过团员工作,为什么始终没能从“借调”转成“正式”,是什么最终让你心灰意冷离开?

  答:我比较内向,更不会见风使舵。

  问:除了环境因素,你自己有没有责任?

  ———3秒钟的沉默,陆步轩掐断了手机。

  【上海】想要请他来面试

  北大才子当街卖肉的消息传开后,网上盛传有数十家“求贤若渴”的单位向陆步轩抛出了绣球,其中就有“上海影视艺术表演学校”。记者没想到,正副校长的态度截然相反。

  记者:听说贵校有意聘请陆步轩来校任教?

  邵丽君(常务副校长):我没听到过消息,就我个人意见,不会聘他当教师。为什么?墨水多少同能力大小是两码事,一个北大毕业生会去当街卖肉,必然有他自身的原因,至少说明他综合能力比较弱。相信他能教好“作文”,但他能教好在激烈社会竞争中的“做人”吗?

  莫非是空穴来风?记者好不容易找到还在西安探亲的校长王勇。

  王勇(校长):哦,我这个决定还没来得及与学校沟通呢。在西安看到报上消息,当时第一感觉,太浪费人才了!他当年能考到县文科状元,考进北大中文系,肯定有过人之处。我们学校正在扩大规模,急需汉语言文学老师,以他的学科背景,应该能有用武之地。

  记者:他毕竟脱离本行十多年,现在表态是不是快了点?

  王勇:我们如果聘用,肯定需要先面试,他要证明确有真才实学。网上传说他已经与西安一家大学达成协议,去做中文系老师。我通过记者把电话号码留给他了,陆步轩还没反应,有机会的话我想在西安见他一面。

  【北大】一流高校的赋予

  据了解,北大教务部长李克安曾有过表态:如果需要,学校愿意为陆步轩提供必要的帮助。难道中国第一名校的北大,真准备“包”它子弟一百年?记者拨通了李克安的电话。

  没错,我确实说过愿意提供帮助,现在你来问,我还是这句话。可有的报道不全面,北大开创至今,毕业生少说也有几十万吧,“包”得过来吗?也绝不可能“包”。出了校门就是独立的人,出了校门就要学以致用自己打拼。打拼路子很多,个别学生当街卖肉也不足为奇,谁规定北大的学生就不能卖肉了?我看陆步轩卖肉就卖得挺讲究,他诚信经营,善于推销,卖出了水平,卖出了名气,他给肉店取名“眼镜”,就很有见地。虽然他初次分配没能“专业对口”,但自我选择时多少发挥了受过高等教育的优势。现在大学生动不动就抱怨就业难,“专业定终身”的过时观念应该摒弃,“宽口径,复合型”的素质教育必须推行,一流高校赋予毕业生的,不是一劳永逸的“就业保险”,应该是一流的思维方式与行为能力。多元化的社会,肉能卖得好,也是出息。

  【同窗】西部人才太多了?

  记者拨通了陆步轩的大学同窗、人民日报社记者崔士鑫的电话。话匣子打开老半天,他说除了心痛还是心痛———

  我都懵了,真是当年的那个老陆吗?大学四年,他是我们班年龄最大的,挺外向、挺乐观,没事老爱开个玩笑,烟抽得凶,书也读得好,还担任过班干部。真不知是怎样的生活磨砺,使他现在变得“内向”,逼他一夜成名惊天下。

  和老陆一样,我们班还有个同学在西部某省扫马路。网上有人评论“陆步轩现象”,质问北大生为何就不能卖肉?那我也要问一句,急需人才的西部,人才是不是多到了北大毕业生可去卖肉的地步?这样的用人机制用人环境,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呢?

  当然了,我们班也有同学下到基层后,奋发有为,如今已是县市领导。陆步轩,他应该力求上进,有志者事竟成。但另一方面,我们是不是也该重视一下“陆步轩们”的环境改善和机制补缺?据说老陆也曾与县里某中学联系过工作,还写了上万字教学论文送去,但不知为何没了下文。现在不少大学生,不愿去西部,不敢下基层。怕啥?就怕能下不能上。确实,我们的用人机制,还相对薄弱。陆步轩登报了,出名了,要聘他的单位数以百计蜂拥而至。可是那么多个“陆步轩”,都能靠媒体“炒”出生路来?龙飞要云,虎飞要风,“陆步轩们”的飞翔呢?

  关于“北大才子卖肉”的议论仍将继续,这是今天我们对知识的尊重。

  未来“北大才子卖肉”的消息将不会轰动,那是明天我们对价值的理解。


 楼主| 发表于 2007-6-12 21: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才子街头操刀卖肉 文化到底值几何?

[这个贴子最后由pp95在 2007/06/12 09:47pm 第 1 次编辑]

北大才子缘何当屠户
http://news.sina.com.cn/view/bdmr/index.html

人才浪费?

  一些人谈及“才子卖肉”痛彻肺腑,认为“任何一个本科大学生在现在的国情下去卖肉都是人才浪费,是高等教育的浪费,是用人机制和资源配置的畸型发展。特别是在相对落后的西部,北大学生凤毛麟角,社会要想发展就必须人尽其才。”
  深藏在“陆步轩现象”背后的似有几多无奈,“分配”、“借调”都是典型的计划经济产物,一个中文系的高才生分配到一个小小的机械配件厂不知是出于怎样的考量;既然“借调”到机关,又将其“编外”,更是不可理喻。

文凭≠人才

  是不是考上北大的人都是人才?是不是北大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都是精英?是不是有了北大文凭就一定要找到最好的工作才名至实归?北大毕业生没找到好工作,就算政府失职?这恰恰与当下社会人才使用中企业与个人双向选择的理念相悖,与政府“不再以强制的手段干扰人才使用”的政策相左。  相反,企业并不仅仅因为一张北大文凭而用人恰恰反应出了理性和进步。
  我们除了要警惕文化的贵族意识、警惕给劳动分等级的倾向外,尤其应该思考“才华”是什么,“才华”到底应该如何实现的问题。

个人问题——

  在“怀才不遇”的感喟中,陆步轩也对自己做了些许反思——性格内向、不善把握机遇。他竟然没有去过西安,十多年来很少和同学联系,这显然都是自己的问题,自我封闭、信息闭塞,虽也有过几次求知经历,但都在狭小的地域碰壁而归,从未到广阔的天地中“闯”过。有人认为“陆步轩是那一代人的缩影”,我们没有充分调研,不可断然否定。可以想象陆当年的校友中“起步”与之相似者不乏其人,但十余年来一直在个人的命运中漂泊而无力挣脱的确不是多数。
  社会更需要复合型和素质全面的人才,现行高等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作为个体才更要努力提升自我——拓宽知识、创造机遇、调整心态、运筹人生。

“才子”卖肉很正常,平常眼光来看待——

  有一个笑话。某哈佛学子刚结束毕业典礼,难耐激动,热情地向出租车司机伸出手:“你好,我是哈佛2000届毕业生。”司机淡淡答道:“你好,我是哈佛1980届毕业生!”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200多万,截至目前,一次性就业签约的只有50%。在资源总量远远小于需求总量时,竞争势必惨烈,一部分人注定要“待岗”。“海归”月薪2500已不是什么新闻了,任何人都要靠实力参与社会竞争;计算机“博士”回家“相妻教子”作为个人选择也被社会理解。那么,“才子卖肉”有何大惊小怪?没有谁永远注定是“天之骄子”,名牌大学的毕业证书也绝非“金书铁券”。在市场双向选择的结果下,一切都可能是正常的。

建立对“特殊人才”与“弱势知识”的救助机制——

  曹雪芹可谓大师,不过“举家食粥”、困苦而终;陈景润可谓人才,然而研究科学之外的能力乏善可陈;早逝的举重冠军才力生前除了力气别无他长,作为门卫常为了吃饱而发愁……此外,一些人文、基础学科在职场的入口成为“弱势”也是现实。这就要求我们来思考,怎样建立起一种“救助机制”,针对陆步轩这样的人给予一定的指导、提供相关信息和帮助。服务人才是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职责,各种类型的人才都是国家的财富,当然也包括陆同学。

陆步轩找到工作又怎样?——

  被媒体冠以“北大才子当街卖肉”一番抄作后,陆步轩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出于对人才的爱惜、对命运的感叹、对失意者的同情以及诸多别的理由,北京大学校方和陆当年的同窗都站出来表示愿对其施以援手,数十家单位表示愿意为陆步轩提供工作。
  “终于可以不卖肉”,也许陆步轩那泛着油光的脸上会露出些笑容,他妻儿的生活将得到改善。但是,如果没有媒体的炒作,陆步轩是否有能力自己赢得改变命运的机会?年近不惑的他找到工作后能否改变自己的命运?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10 01:55 , Processed in 0.05149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