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02|回复: 16

[原创]昆明城市印象记[组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26 11: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termark]昆明城市印象记

  说实话,我只不过是一个在昆明上学的学生,来到这里的时间也只不过一年,比别人也并不多什么资格来评论昆明这座位于祖国西南的名城。我想说的,只是我对这里的一点印象罢了,一年了,自己看见的,听说的,综合起来,也应该是有点真实的东西吧!
                                         -----------题记

  一:昆明的天气

  说到昆明,不说说这里的天气是会被人笑话的,因为这里的一切,让她有了一个美丽的称呼,被叫做“春城”。有道是“春城无处不飞花”,这里的天气,温润,柔和,的确很适宜各种花草的生长,几乎一年四季,只要你注意,到处都是深深浅浅的绿色,或多或少的掩映在这个充满了一种不可名状的温柔的城市中。
  不过,有些树种,到了冬天还是要黄叶子、落叶子的。但是在冬天的大街上,却的确很少见到落下来的黄叶子。这个城市的气候,永远都想春天一样,那叶子们也都赖在树上,不愿意落下来呢。即使是落下的叶子,在这里的冬天里,也是很少能够让人注意到的。风是温柔的,但是叶子是轻轻的,风一吹,就慢慢地不知道吹到哪里去了。
  这里的季节本来就不怎么分明,除了夏天大家都可以明确的和其他的季节区分开以外,那三个季节,人们要想知道到底是多么时候转换了,就必须求助于日历了吧。反正我是分不清楚的。不过,根据个人的感受,我觉得自己更喜欢昆明的春天。
  这里的春天也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往往,别的地方的初春是“春寒料峭”,但是在这里就不这样了。刚刚感觉过了如同秋天一般的冬天,太阳就和煦了起来。渐渐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以往冬天里还是枯黄颜色的叶子就都换上了嫩绿的颜色,仿佛是春天来了,特意换一身漂亮而有时鲜的衣服。冬天里没有结冰的水,现在更是春波荡漾。我这个时候,经常要去昆明最好的免费的公园翠湖去游玩。翠湖就在我们学校南边不到一公里的地方,是昆明最大的湖泊式公园。很美。在春天里,到那里去看沿岸的垂杨柳,那柔软的枝条就这么在春风了摆啊摆的,似乎是回到了我远在北方华北大平原的家乡一般。那一汪的碧波,也是在微微的春风中荡啊荡的,跟我家背后的池塘一样的感觉就慢慢的涌上了心中,这感觉很好。
  春天的昆明,很少有雨的,很多时候都是晴空万里,这给了喜欢蓝色的我很大的心灵上的满足。然而,有时候也会下起雨来,而且一下就是一个礼拜两个礼拜的。这种时候,就可以感觉到别的地方的春寒料峭了。阴凉,潮湿,往往给外乡人很大的不适。阴雨天气长了,被褥都是潮湿的,怎么睡人呢?温暖刚刚经过的这个春天里,就因为这样的天气,得了一场重病,病了将近一个月。一向自我感觉身体状况良好的我,现在想起来,那段时间还是滑稽的。然而,那段时间病的也并不是只我一个, 我还是算好的,没有转成伤寒,仅仅伤寒一项,校医院查出来的就有几十个。
  到了夏天,雨季就真的来临了。这是个很可怕的事情吧,因为昆明的天气,特别是在夏天,根本是预料不到的。我现在算是养成了出入必带伞的习惯了,因为我已经不敢再相信昆明电台、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了。我不是说他们报的不准,而是因为昆明市城区周围都是山的原因,根本没有哪个敢说自己报的准的。记得暑假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和一个同学天天往外跑,去找工作,可是又往往懒得带伞,结果,被大雨淋了不知道有多少次了,直到那个同学说我再不带伞的话,他就不跟我出去了,就因为这个,我才养成了这个习惯。
  我现在住在五楼,应该算是有点高的了。按理说,五楼在夏天应该是比较热的地方。然而我往往觉得有一丝阴冷。窗户向南开着,只能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接受太阳光的直射,积聚的热量比较少的缘故吧。又因为常常坐在计算机旁打字的原因,身体很少运动,慢慢的就感觉出不适应来了。我想我这个时候应该更多的到外面我运动一下。可是想归想,往往因为工作的原因,就不能出去了。我在宿舍呢,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工作量,就是因为组织软件开发的么,我要负责整理,要给它们生成安装程序。这个工作累不算累,但是繁复,就没时间出去了。唉!
  然而生活的乏味并不代表我不喜欢生活。有时候就出去走走,跟熟人打个招呼,聊聊天,说说闲话,也是件让人心旷神怡的事情。不过这都是趁着中午吃饭的时候才可以的。有时候还跟几个熟人打打牌,有不然就躲进哪个打印店里打开他们的电脑就听歌---一般打印店里的老板都是这样的,计算机了装了不少歌曲,好自己闲暇的时候自娱自乐,而往往他们的计算机出点什么问题也都找我给修理一下,大家的感情不错。但是也不排除这个时候就被大雨浇在外面回不了宿舍了。
  感觉上,昆明的秋天和春天没什么两样,只有感觉非常灵敏的人才会慢慢感觉到气温是一点点的下降了。可是,在每天也下降不到半摄氏度的情况下,有几个人能够感觉得出来呢?这个时候才真的可以叫做是“艳阳高照”了,几乎没有下雨的日子。在这个季节里,有什么好的旅游打算就尽量快点付诸实施吧!天气好的是一塌糊涂,根本不必担心什么天气突然变坏啊什么的。这个季节是人们爬西山的一个好季节。西山就在昆明市区的西南,是一座不怎么高的高原上的山。光凭西山当然没有什么吸引力了,西山的脚下,就是闻名世界的五百里滇池。在秋日的艳阳下,滇池一片波光粼粼,那景色,简直可以说是绝了。神秘的不得了。
[/watermark]

发表于 2004-8-12 09: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昆明城市印象记[组文]

没有拉,只是感觉有点领导下乡考察的感觉,挺派的,不过有感觉在那玩的不是很开心,所以说是下乡拉,因为领导们下乡不都这样。
 楼主| 发表于 2004-8-12 10: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昆明城市印象记[组文]

惨晕中~~~~~~~
发表于 2004-8-12 10: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昆明城市印象记[组文]

120。。。。。。。120在哪??????
发表于 2004-8-26 14: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昆明城市印象记[组文]

拍手拍手。。。
北方人往南方考,尤其还是那么南的地方,看来还是有诸多不适应的。。。
南方往北方其实也一样。。。
什么气候问题,饮食问题,文化问题,一年以来我已经听N种人唠叨N长时间了。。。
对于我来说,北方的吃是唯一让我不能忍受的地方。
细腻,丰富,精致,等等等等,这些都完全跟北京的食物绝缘了说。
所有的菜都用一个烧法,烧出来都是一种味道,这样适应下去简直要完全对吃灰心丧气了。
至于潮湿,昆明肯定会好很多了,因为那儿至少不冷。湿冷的冬天是最恐怖的。。。


 楼主| 发表于 2004-9-12 11: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昆明城市印象记[组文]

北方的城市冬天只冷而不潮湿,你到北方上学不必害怕这个。
发表于 2004-9-17 20: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昆明城市印象记[组文]

北京一点都不冷,真正又湿又冷的是我家。。。
 楼主| 发表于 2004-9-17 20: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昆明城市印象记[组文]

哦.我没记错的话,你是武汉人吧,那里的确如此.
发表于 2004-9-20 14: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昆明城市印象记[组文]

昆明是乡下啊?不要乱说哦.
发表于 2004-10-11 09: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昆明城市印象记[组文]

下面引用由蓝色的平静2004/08/11 10:50am 发表的内容:
安雅,怎么感觉你是在下乡考查工作的啊。。。。。。

乡下???昆明是全国乃全世界有名的春城。仅次于乡下。
还有北方不只有冷,冬天还很干燥。大家要注意了要多喝水。
 楼主| 发表于 2004-7-26 11: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昆明城市印象记[组文]


昆明城市印象记[二]
安雅雪林 @ 07-26 11:46

二: 昆明话
  昆明人很以自己的昆明话为自豪。这种人文环境是我所讨厌的。然而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是吧?周围的人,尤其是昆明本地人,都在讲着昆明的“普通话”,你不学一下,是根本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的。刚刚来到昆明的时候,这一点极大的困扰着我。我觉得我的语言天赋不错,北省的各省方言口音我能够说的,大约有几十种;南方的呢,因为文化的原因会的就很少了,我能够勉强听懂粤音是真的,但是不能够说。而中部的语言呢,大部分是都能够听懂的。但是西南的语音,完了,我大部分都听不懂!
  后来慢慢的学了一点,什么“噶”了,什么“咩”了……不一而足。渐渐的,我不必再请教身边的熟人就能够多少听懂一些昆明话了。可是我还是很苦恼。昆明作为一个中型的城市---我自己这样认为,是因为自己阅历的原因---消费还是高的,往往一些小商小贩一听你的口音里不带昆明味,马上想到要宰你一番,我上过这样的当。直到现在呢,我还是不能用昆明语音来跟那些家伙打交道,但是因为时间长了,大略知道了一些货物都该在什么价位上对于昆明人来说算的上是可以接受的,也就少了很多被骗的机会,然而也多了和小商贩们吵架的机会。
  我一直很纳闷的是,怎么说昆明也算得上是知名的城市了,市民们竟然都不讲普通话。直到现在我也没有纳过闷来。我想我们那个城市,只不过是北方很小很破很落后的城市了,虽然是比昆明离北京近不少,但是也应该没有这层关系,那里的人,在市区住的没有不讲普通话的。以自己的方言为自豪的省会级城市,我见识过的就只有天津和这里了。其他走过的城市,大约是因为驻留的时间都不长吧,并不知道具体情况如何。
  后来听说昆明的某家电视台用昆明话专门拍摄了一部电视剧,好象是反映昆明市民时候的吧,就以昆明很有名的两条街:东寺街、西寺巷命名的,对,就是叫《东寺街西寺巷》。不知道有多少集,也没能够看到一集,真的有点遗憾。但是也没听说出CD的事情,更没办法租或买来看的了。据看过的人反映,“这部片子挺搞笑的”,说出这样评论的,也是一个北方的哥们,大概他就当是喜剧那么就看了吧,估计说出这样的话,也不会体会到什么深的内涵。然而,我也不好这样说他。
  后来因为机缘巧合,我跟着云南民族学院[现在已经更名叫云南民族大学了]的大三的学生们一起修了一段时间的日语。他们都是比我高两界的,不过也因为刚刚学到日语的原因,也就没有人笑话我的日语读音不怎么样了。当时是一个姓陈的师姐一直对我很照顾,时时的帮我纠正发音。就是其他方面也不用说。她是大理人,白族,按照她们的风俗把我当个客人那样照顾。住宿就不管了,因为我的学校和她们的学校本来就是邻居的嘛。那段时间的饭却几乎都是她管了,让我好生过意不去。而说这段的原因呢,倒不是因为这陈师姐自己说昆明话[其实她会说的,只是对我从来不说,因为知道我大部分还是听不懂],而是因为上课的段老师讲课时除了日语之外,就都是昆明话了。这对于我来说是既新鲜,又吃力啊!偏偏这个家伙还时常问我学的怎么样,因为他知道我不是他的学生,似乎就对我多了一层学业上的关照。有时候问我问题,我答上来,还要专门表扬一下,唯一的原因就是他说的是昆明话,而那个班上除了我都是云南本地人。可是旁听毕竟是旁听。后来因为学生社团组织工作太忙的原因,也就不再去上课了,也就再没机会听段老师用昆明话讲日语了。回想起来,那段日子真的应该记一辈子。

 楼主| 发表于 2004-7-26 11: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昆明城市印象记[组文]

昆明城市印象记[三]
安雅雪林 @ 07-26 11:45

三: 昆明的饮食
  从以往对地方文化的了解中知道,四川人是尤其爱吃辣的,堪称吃辣的代表。也顺便在这一点上推断出凡南方人,大多是喜欢吃辣的。来到昆明之后,很快就正式了我这推断果然是对的,昆明人果然是喜欢吃辣的。
  我第一次知道这一点是来到昆明的第三天在学校的食堂里吃饭。很早以前就知道云南的过桥米线算得上是吃中的一绝,如果到了昆明不尝尝米线是什么味的,真的会很遗憾的。于是那天就专门叫了一份米线---不是过桥米线,只不过是普通的米线而已。没有专门嘱咐食堂的大师傅,结果端上来时发现米线汤面上浮着厚厚的一层辣椒。我登时就楞住了,这么多!虽然在家里的时候,我母亲很爱吃辣椒[年轻时养成的嗜好吧,我的两个舅母都是四川人],顺便带得我和哥哥都对辣椒不怎么畏惧,可是,一碗米线中怎么多的辣椒,真的让我惊呆了。差不多少半碗,到底是吃什么呢?米线?汤水?还是辣椒呢?硬着头皮吃完了,额头上汗涔涔的,胃里如同火在烧灼一样难受,几乎要从嘴里喷出火来。
  从此长了一个心眼,只要是在外面吃饭,小吃有辣椒的,一定要先嘱咐人家不要放辣椒或少放辣椒。不然我怎么吃啊?我可是真的“领略”过的了。
  不过,后来逐渐有点喜欢上吃辣椒了,原因是有一次和一个河南的大我一届的挺不错的哥们去吃水饺。虽然这里的水饺被我形容为“皮比馅都厚”,但毕竟是为数不多面食之一,总是吃米制品,时间长了,当然要找回点熟悉的感觉了。那次又是强吃了一次辣椒,是放在醋碟里做调味料的。我没想到的是用油炸透炸酥的辣椒这样吃竟然可以这样香!那次吃的很舒服,很开胃。就这一次开了“洋荤”,以后就真的不再怕吃辣椒了。后来到了年底回家,家里人见识了我对辣椒的免疫力,都有点奇怪。大概他们是在想:“怎么才半年,这个孩子吃辣椒跟疯了似的?”
  有一次专门问一个很熟悉的四川的女孩子,这里和她们四川人吃辣椒相差多少,她说其实也差不多。我当时想过:“难道四川人吃辣椒有名也不过是这样?”
  再有一点,当初真的让我吃惊的一点,就是昆明人很爱吃酸菜。我一来的时候是根本不敢吃的,因为怀疑是变质了的腌菜,心里还狠狠地咒骂着:“昆明人怎么这样!变质了的腌菜也可以拿来吃的吗?见利忘义啊!!”然而不久就为自己的鄙薄而羞愧了,因为知道了这是昆明人喜欢吃的咸菜的一种风味,原来这菜它本身就是酸的……卖米线的、卖面的、卖饵块的……都有酸菜作为食客的调味料。我得承认自己的确是喜欢吃酸的东西,但是到了昆明之后一年了,也没对那酸菜产生什么太浓厚的感情,只是在吃什么的时候偶尔会弄一点调味而已,仅仅如此。
  前面说了,水饺是这里为数不多的面食之一。的确,北方人喜欢吃面食,而南方人吃的是米制品。云南本地人日常的主食在我的概念里就四种:米饭、米线、饵块、土豆。除了土豆是原生的自然植物,其他的三样都是米制品。米饭不说了,大家都吃过的了,没什么好说的,要是说也只是说一下它的做法和北方人的不同:北方人煮,而南方人蒸,仅仅这点区别。蒸出来的米饭就是硬度大点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米线呢,就是用米舂出来的一种外观上和北方的面条差不多的长条式的食物,很有弹性,但是质地松软,轻,表面光润,入开水立刻就烫熟了,很是快捷。然而质轻就不适合我的口味了。同样的一大碗,面条能够让我吃个十成饱,而米线吃下去,就没影子了一样,跟没吃没什么区别,胃里依旧是空落落的。其实过桥米线呢,也就是只比普通的米线多了层厚厚的油浮在碗里。据说,正宗的过桥米线的油必须是炖鸭子的油才行。这样的做法,可以让米线凉的很慢,方便给在田地里劳作的家人送,很好的保温效果据说就是这过桥米线的来历。而第一次吃米线的人,很少有不烫着嘴的。很幸运,因为我事先已经了解了其中的典故,第一次吃的时候,分外的小心,总算是没烫着。
  饵块和米线同为米制品,但是感觉上跟米线就差了很多,能够当面一样吃。饵块也是大米舂出来的一种食物,可以加工成的样式也不少,块、片、丝……都行,可以支持的烹调格式也广泛,煎炒烹炸都行,煮、蒸、烤,烧,样样都可以。味道也还不错,就是感觉有点粘牙,不过也不象粽子那样粘,却要比汤圆粘点,可能这和它的自身质地紧密程度有关吧!
  土豆,南方人叫“洋芋”。名字不一样,形状可没有不同。吃法上,云南人就有点让我没有想到的了。通常土豆在这里是可以当饭吃的。而最常见的烹调方式是这样的:先用一把特殊的刀子把土豆切成波浪状的条形,然后下油锅炸,一直到炸熟。这炸熟也不过只是最基本的吧,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炸的干一点,或者湿点。区别也因为这干的程度而不同,干的和普通的油炸食品很相似,很有咬头,香脆,根本不象是在吃土豆;而湿的呢,和炒出来的土豆块有点相似,可以当菜或者饭吃。
  云南人很少吃面食的。当初初到宿舍,当天晚上和同宿舍另一个北方人---山东人小于一起去食堂买饭回宿舍吃。因为当时已经是在火车上两天两夜没有吃次痛快饭了,那顿饭什么两个人就一共吃了十个馒头,吓得同宿舍的其他几个人[除了一个海南人,其他的都是云南本地人]目瞪口呆。其实不光光是因为我们吃的多,而是在他们的概念中面食是难以下咽的,而我们吃的狼吞虎咽,而且是十个……其实也没什么,那顿饭我和小于得出的结论是:昆明人的馒头膨发技术相当好,每个拳头般大的馒头,捏实着了,也就拇指般大,十个?二十个恐怕也不多。
  也正因为这样后来我慢慢地适应了昆明人的饮食习惯,因为吃面食的消费很高的……而后来宿舍里的哥们儿们竟然渐渐的有了常吃面食的,让我感到很奇怪。
  作为客游他乡的学生,对于昆明的饮食上的精髓也说不出什么来,我的见解就是这些了。

发表于 2004-7-28 10: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昆明城市印象记[组文]

我和你有同感!!!
 楼主| 发表于 2004-7-28 11: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昆明城市印象记[组文]

[这个贴子最后由安雅雪林在 2004/07/28 11:32am 第 1 次编辑]

???????????
你也在昆明吗?
如果是的话,可以联系我:
5187119就说找马洪源
呵呵
发表于 2004-8-10 23: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昆明城市印象记[组文]

昆明美不胜收,小城故事多,传说中国文艺青年的后花园。
我喜欢那儿。
发表于 2004-8-11 10: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昆明城市印象记[组文]

安雅,怎么感觉你是在下乡考查工作的啊。。。。。。
 楼主| 发表于 2004-8-11 16: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昆明城市印象记[组文]

下面引用由蓝色的平静2004/08/11 10:50am 发表的内容:
安雅,怎么感觉你是在下乡考查工作的啊。。。。。。


不解。
什么叫下乡考察工作啊?之是随便写写啊。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11 07:44 , Processed in 0.05831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