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38|回复: 9

就辩论的继续发展谈谈自己的看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6 14: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相对于各位长老,我只能算是一个小字辈了。最近刚刚高中毕业,进什么大学还没有定数,大抵不是复旦就是华师大了。所以,我的看法可能有些片面或者不足,希望能够包涵并指出。
虽然只涉足辩论三年不到一点,但是我也是深有体会,总觉得后继乏人,不是没人辩论,而是缺少用心辩论的人才。这在我原来的学校显得尤为突出。我们这一届,大约自学了五六种赛制,尚感到力不从心,后面一届开始只学攻辩制度,居然就说出了“对于辩论的赛制,我们非常熟悉”之类另我们大跌眼镜的话。
我想,辩论之所以不能普及,一是在于定位不明确,二是在于缺少经营管理的人才。
第一点好说,也常常听大家说起,辩论究竟是一项赛事,还是一种私下的游戏,还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娱乐工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大多数辩手倾向于第一种吧,而观众可能更倾向于第三种。
第二点也许有点奇怪,辩论和经营管理人才有什么关系呢?在我看来,目前各个高校的辩论社团经常是忙于准备赛事,吸收的只是口才好而又机灵的辩才,但是任何一项活动都是需要长期规划实施,需要经营管理的。就像足球俱乐部,不仅需要球员,也需要足球经理,管理人员等等的诸多辅助配合人员。有时候经验管理人员的要求与他们对于一个俱乐部的影响甚至远远大于球员的优劣。这在于辩论社团,也应该是这么一回事情。

接下来,我想就改进辩论社团的运营机制提出自己的看法。
首先,选拔社团社长不应当只考虑人员的辩论素质,社长更重要的是管理和规划能力,而优秀的辩才可以担任领队或者名誉社长的职务。同时也要大量补充其他管理、经营方面的人才作为社团管理人员,不苛求其口才,而是看其实际的运作能力。
第二,高校的辩论后备力量一般是从新生中补充的,所以我们必须激发高中学生、学校对于辩论的兴趣。新的人员不一定要上过赛场,但必须有充分的知识积淀。我认为,目前高中学校对于辩论不感兴趣主要是有三个因素:1、课业负担比较重;2、高中生辩论比赛少,搞辩论不能提高学校的地位;3、没有专业指导。
第一项不是我们所能够解决的,但是可喜的是,这个不是主要原因。优秀的辩手,一般来说,在学习上也是有所建树的。而第二、第三项原因则是我们所能够解决的了。各个高校可以和高中结对子,经常派辩论队的成员去高中讲座,进行专业的辅导。当然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比赛。其实,很多二流、三流的省重点(市重点)学校和县重点(区重点)学校都很想提高自己的学校地位,如果有辩论比赛的话,那是一个不错的途径,这样他们才能争取生源。各个高校可以寻找投资方,举办高中学校的辩论比赛,而且应当面向普通的地位不是非常高的高中学校,并且要大力宣传,这样就比较容易激发高中对于辩论的热情,从而掀起新的辩论热潮。寻找投资方可以从过去的辩手入手(有点独吃自家人的味道,不过也没有办法),第一届成功的办起来了,后面就会轻松很多的。
第三、定位问题。需要尽快建立全国辩论协会来解决,并用这个名号作为各项大的辩论赛事的协办单位。这样,辩论就会很快有统一的管理与定位了。

由于没有进过高校,对于一些实际操作问题还是经验不足的,希望大家讨论一下,进一步指出不足。
发表于 2008-6-16 19: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小兄弟值得培养
发表于 2008-6-16 20: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华师大的老辩手无比惊艳。
发表于 2008-6-18 19: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的不少高中还是蛮重视辩论的。可能要分具体学校,但相对市重点都比较重视,而且很多高中的老师都是曾经的知名辩手,也很重视在市级比赛的荣誉。最近个人一直关注上海高中的赛事,所以略知道一点。
发表于 2008-6-20 12: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论的培训,根本没有必要去了解那些赛制。
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辩论,知道怎么去辩论。赛制的安排,应该是培训之外,可讲可不讲的事情。只要大家能够熟悉一种赛制,以后辩论的时候明白怎么办就行了。
发表于 2008-6-20 12: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孩子值得培养
发表于 2008-6-20 13: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2楼和6楼同志的观点
发表于 2008-6-20 15: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想法,不过应该在你的大学阶段把这个想法发扬下去才好。
辩论和辩论赛不同,注意这个就可以了
发表于 2008-9-15 22: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1234辩,大抵都是起承转合
就单一辩手个人而言,专其一就好,因为辩论赛是4个人的,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所以不用担心赛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所谓赛制只是顺序和发言时间不同罢了,人数不是3就是4了
发表于 2009-12-3 09: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个大一新生,对于辩论也只是在上大学后才开始接触,高中时闻之未闻,一方面是自己知识过于狭窄,另一方面学校也有责任。对于当下辩论在高校的生存出路到底是普及还是提高值得探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8 12:06 , Processed in 0.04964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