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O6 U. L e) ~# f1 G* V# w: d6 }
6 D7 T b7 a' |, n4 d0 v# V+ y引用:
* Q- y% K1 G9 b- O4 z9 F! b# M* `8 `$ z
帖子题目:电视辩论赛的历史% ]. J( W( V* P% Q% z7 w7 V0 o, X8 r/ v
http://www.goldelite.cn:82/bbs/viewthread.php?tid=13887&extra=&page=11 D( ?5 [# m" _5 D
& D/ C' X* o; u' M0 A0 x8 [0 ^ `/ o' Q0 `- T" t2 T6 {
第一楼:
2 f: Z' i- z6 V2 u: H' P
$ ^- \+ n f1 v$ A% K; I/ w( ]大陆又派了第三支高校,南京大学。.....
+ {7 |! E6 y9 z( k9 |/ J d* l4 i( r$ J- M
尤其是两位女辩手中的一位,名字叫做姜红卫
' B# O* j4 z! R: D9 f
% k6 _9 y& _. W( f" {6 p# u相当了得。% p/ O2 o* K0 t6 r5 C* ] r; X% j" k
/ X) ~. k* a9 `( J" ?以至于,出言非常谨慎的许霆芳律师,居然脱口称赞她为,女诸葛亮。( A* V$ P7 O; }8 F
8 B+ n F; i F9 ^2 w* ]
对她的称赞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辩词最犀利的时候,就是她最从容的时候。....' l& g, g0 l$ L/ o) {
" |1 d1 Q9 X2 ^% r. \
台湾大学的辩风极为温柔。.....# @; d# ~7 @ h! o" m
8 R) O" [ Q6 Q% J% E7 w
然后一刚一柔,一攻一守,就上演了一场历史上辩论张力最大的比赛。/ l; J. o" b( t0 B# d
- K, Q. A$ T5 d) d2 t* P后来又有这种感觉的就是看到了02全辩,人大对法大的比赛,依稀回到了那场比赛。
; Q h% d) S5 W- o' x- s. S- _: N, v
结果这场比赛打得难解难分。
, x; a; e+ t) f% S! F1 B4 d2 k& F# n" j& D0 f1 F
台湾大学靠了王菲菲一段及其精彩的陈词,以3:2险胜。
, N/ H4 j+ z5 d6 h* T) ?- I& B
7 b: \/ K3 `0 @$ |4 O F
- l5 V, ]. h& P7 T- G u) M* t( N- P9 E-------------------------------------------------------------------
" T5 D5 `. E) J- k, x
, `$ d0 m5 i. h1 {/ W1 `. L! Y+ S) ^: a5 K6 N/ h
# S3 L4 o& E1 z8 h: Y7 u' K
第三届亚洲大专辩论会( f: q' _4 N! w9 I( J7 X# E
* O& J" k# [+ A7 I' F3 Q
' E& ~! J) A7 H* Q. I) F0 S辩题:《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正方)0 y A0 _2 Y* h, E* K
《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反方)( U6 P6 j* D' `
正方:南京大学
' X; H6 i4 Z$ R) G% U0 r7 s 反方:台湾大学
' a7 L! ]; |5 e6 x 主办:新加坡广播局
% L1 Y6 ^& R# |" i" ]7 F0 I' D 时间:1990年8月0 S* L; R k: ~# N! j5 [
7 S! Z( T( z8 x3 l& K! U3 |1 t' Q 主 席:各位观众,各位来宾,晚上好!欢迎观赏1990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大决赛!在前六场初赛中,六支参赛队伍的唇枪舌剑相信已经给大家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今天进入决赛的这两支参赛队伍的表现会是怎样呢?鹿死谁手,再过一个小时就会分晓了。. M8 {+ b# Y. `* \2 f3 s \. C0 z
9 B, V) W& F( g- ` 今天晚上我们非常荣幸地能够邀请到我国第二副总理王鼎昌先生出席这场盛会,并为我们主持颁奖仪式(掌声)我们也请了广播局主席张宗光博士、大华银行集团主席黄祖耀先生、国会议员及许多嘉宾,前来观赏今天晚上的辩论。(掌声)
0 _% \1 b9 Y$ l- O6 ~. F7 S! c, S
' Z7 b+ {$ N/ |5 F( z( R 大家对辩论的规则已经了如指掌,我想在此不加重复。让我宣布:1990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大决赛正式开始。
% w9 X9 ~/ z* ~- z9 [& g, ]) V0 K+ a" g
首先让我为大家介绍今天晚上的八位参赛代表。今天晚上的对垒队伍是南京大学和台湾大学。
9 }2 z: n ]1 z/ e% G9 o*
0 ~1 ^. S; L7 u4 Y- o. F' t. Z) c 在我右手边的是正方南京大学的代表。第一位同学是钱竹梅同学,钱同学是大地海洋系三年级学生;第二位是姜红卫同学,姜同学是法律系第二学位第一年级学生;第三位是陈勤同学,陈同学是文献情报系三年级学生;最后一位是高源同学,高同学是哲学系第三年级的研究生。(掌声)
; V9 D5 o. p" n+ {: {1 ~; k, V+ g
在我左手边的是台湾大学的代表。第一位是王文华同学,王同学是外国语文学系四年级学生;第二位是王郁琦同学,王同学是法律系三年级学生;第三位是萧振寰同学,萧同学是政研所二年级学生;最后一位是王菲菲同学,王同学是心理学系四年级学生。(掌声). |$ l0 p( q$ j3 X
. ^9 l: J9 f2 E# P# U6 S 现在让我为大家介绍今天晚上的评判团。第一位是郭振羽博士,郭博士是国大社会学系副教授;第二位是黄锦西先生,黄先生是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报集团总经理;第三位是谢雪华女士,谢女士是公司商行注册局局长;第四位是欧进福博士,欧博士是国大经济和统计系高级讲师;第五位是我们的常任评判许廷芳律师。(掌声)
+ J$ U& K. u! e- I0 l
' _8 z; o* `6 k 今晚的辩题是: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 N+ P1 ?! K4 X- g' C. C
, w- R( c" C+ z9 s0 J+ D% ~
好,我现在就请正方第一位代表表明立场及发言,时间是3分钟,我们请钱竹梅同学。钱同学请。
7 N5 s6 G- _ i. u9 ]7 b6 v* W3 k% {; e1 F8 \
正 方:谢谢主席,谢谢各位。开宗明义,本方的立场是: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人类的和平共处是与战争相对立的。根据联合国文件,人类的和平共处是指国家、民族、集团之间不使用武力地平安相处。说这个理想可能实现,是指一种发展的趋势,亦即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转化为现实。反方必须论证的是不可能性,亦即这一理想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从未有实现的任何征兆,战争从来就不可以被根除。$ p& p# E7 C1 `8 D, o& r2 k1 t
人类和平共处的理想可能实现,基于以下的理由:
) ]6 C# T. ?4 t& Z0 P- e8 G 第一,人类学的研究表明,人类的原始先民们生活在一片没有战争的“净土”上。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人类在与自然的抗争中并不存在自相残杀的烽火狼烟。战争是人类发展历程中阶段性的产物。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人类从和平共处的母胎中诞生,就有可能重返和平的乐园。
4 g7 ] W% U# [6 P& I1 z. c 第二,当人类的脚印踏入血雨腥风的战争门槛之后,大小战祸史不绝书。然而,局部的、较长时间的和睦相处古已有之。俗话说“见微知著”,由此我们看到了人类和平共处这一理想实现的可能性。因为不可能实现的事物从来不可能出现,哪怕是蛛丝马迹。当局部的和平连为一体时,这就是人类和平共处的大同世界。
- \! E ^8 w, `: \2 F8 i6 M0 L# h3 F 第三,当前的缓和趋势表明了这种可能性。当人类从部落冲突走到世界大战时,当氢弹、二元毒气弹取代了长矛弓箭时,战争这把悬在我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唤起了亿万人空前的和平愿望,并日益转化为遏止战争的现实力量。当年在广岛扔下原子弹的美军少校鲍勃·伊瑟莱,一生背负沉重的十字架,在悔恨与自责中抑郁而死。“巷巷蒸民,谁无父母?谁无兄弟?如足如手,为宾为友,生之何恩?杀之何咎?”当今世界东西缓和裁军,南北合作对话。“捍卫和平与保障人类的未来”,成了众望所归的主题。# w+ A8 Q( c; h9 u4 r9 q. l' A) m0 n/ L
1986年新春,伴随着世界和平年的钟声,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先生提醒我们:“今天人类正处在十字路口:一条路通往和平,另一条路通往自我毁灭。”如果人类要生存下去的话,唯一的道路就是和平共处。这是可能的,因为路是人走出来的。谢谢!(掌声). S$ R; d* T7 Q i# m% T
0 r% o7 S" B' }5 }+ B. V
主 席:谢谢钱同学。接着让我们请反方第一位代表王文华同学发言,时间也是3分钟。王同学请。
|) N2 w) ~* e
- F4 Y, v* C, r 反 方:各位好。各位可能不知道,在刚才的3分钟当对方同学用感性的语调告诉我们和平共处的思想的时候,全世界的国家已经在这3分钟之内投下了510万美元的军事费用;当然对方同学也听不到此时此刻柬埔寨就进行着战争。f{a"!2 L l8 I" [+ ]3 n5 z( A
好的,让我来谈谈我方对于和平共处的定义。我方的定义乃是参考美国社会科学大辞典的解释,从积极面来说,人类应该放弃用一切暴力的手段来解决彼此的冲突;而从消极面来说,人类应该免除暴力的威胁。至于可能性,它必须从历史的经验以及现实的环境中加以评量,不能只靠空虚的说理和一厢情愿的幻想。
$ ]1 { K+ [" y- C. b 我方认为,人类之所以不可能和平相处,其根本的原因乃在于人性的不完美。人性中固然有美好、良善的一面,但是人性中同时也充满了自私、贪婪、野心和侵略的本能。当人类的欲望无穷,而资源又这么有限的同时,和平共处便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 }8 Q7 L& ]+ x5 f- m( R+ {2 q, Q 接着,就让我从历史的经验以及现实的环境中给各位作一个分析。从阶级与阶级的层次来看,既得利益者为了维护本身已有的权利,往往会不惜任何的代价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但是受压迫的阶级他们必然会同仇敌忾地加以抵抗。劳资之间的冲突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今天我们把这种劳资的冲突扩大来看,我们会发现在当今的世界局势中,东西之间的紧张关系已经为南北的对抗所取代了。1985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印度的62倍。当国际分工体系越来越不公平,而贫富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的时候,和平还是可能的吗?. Q, Y, B1 c6 ]
好的,我们再从民族与民族的层次来看,美国的问题、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以及以阿之间长久的冲突,都告诉我们和平是无望的。在巴格达举行的阿拉伯高峰会议中,甚至我们听到了要烧掉半个以色列这样的威胁。对方同学能理直气壮地走到那些阿拉伯人面前告诉他们,人类和平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吗?
! Y6 g0 `4 v4 ~; z/ R+ b 接着,我们再从国家与国家的层次来看,一次大战的口号是,这是一场解除一切战争的战争。但是和平的美梦不到30年,二次大战就打了。到今天,1988年的年底,我们发现美苏的核子弹头总数是25632个。当人类必须抱着核子弹才能安睡的时候,对方同学,告诉我们这叫和平共处吗?谢谢各位!(掌声)
) ?" N& }; w% G$ r
' F1 j% T/ U1 Q0 {/ a7 I6 y 主 席:谢谢王同学。接着让我们请正方第二位代表姜红卫同学发言,时间也是3分钟。姜同学请。; X* ]2 H/ `% `# X8 ?, Y2 _
4 N6 B8 j g5 h( \& Y
正 方:谢谢主席。对方辩友把和平的对立面定义为暴力,这实际上是不正确的。和平共处的对立面是战争,而不是暴力。我们都知道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先生有一部著名的小说就叫作《战争与和平》,它为什么不叫作《暴力与和平》呢?况且我们说,连战争这种暴力的最高形式都可以根除,这一点我方将在后面作出论述,那么其他形式的暴力还有什么不可以根除的呢?最困难的事情都可以解决,容易的事情难道就不能解决了吗?+ e1 r" w& T' i+ I
对方辩友还认为,对有限资源的追求必然诉诸武力。我们说,通过和平的经济合作的方式不可以实现对资源的共享吗?/ ?# y3 y8 }, y% ~8 z
对方辩友认为,民族的不同必然诉诸战争。这也是个很大的误解。我们说新加坡有多个民族,他们不是和睦相处得很好吗?对方辩友还谈到了核武器的问题,我们说对方辩友对现在美苏正在削减核武器,对于电视上播放的这种镜头,为什么就视而不见呢?
2 m0 i. p7 f' r0 O) w 对方辩友认定人类和平共处不可能实现,这是与当今世界的现实相悖的。我想对方辩友也不能否定当今世界东西缓和、南北对话的这种趋势吧。我们看到和平力量八方来风,战争幽灵四面楚歌。人类和平共处实现的可能性,就在这不断发展的历史趋势中。
$ O [5 ~% d- P+ w 首先,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和平意识如此高涨,和平洪流如此壮阔。当年孟姜女孤身一人哭长城,如今和平力量早已是众志成城啊!从50年代11亿人的和平签名运动,到80年代欧洲350万人手拉手的和平大进军,从斯德哥尔摩和平宣言,到1986年的世界和平年,争取和平,遏止战争已成为不分国界,不分种族的世界潮流。相比之下,战争如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 Q; B: A0 l) ]) s8 E 其次,整个世界当今已连为一体,经济合作日益加强,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真可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方面,国际组织与合作在解决地区冲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消除了人们的误解,加强了人们的信任,扩大了和睦相处的共识,又突出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 e+ ]- @; E9 A- Y4 P4 s, L- i 再次,在东西方走向缓和的同时,地区冲突也在不断地减少。象征冷战的柏林墙被拆除,北约、华约正由军事集团向政治集团转变,军备竞赛已为裁军所取代。地区冲突也在不断减少:古巴正从安哥拉撤军,中美洲和平进程在加快;两伊走向和谈,南非的种族制度也行将崩溃。这一切不就表明了世界走向和平共处的可能性吗?
& J X3 t4 ~; b5 Z 核时代,人类只有两条路,一条通向和平共处,另一条通向自我毁灭。对方辩友既然认定人类和平共处不可能实现,那么也就是说,人类只有在核大战中坐以待毙了?这种悲观主义的态度,我方实在不敢苟同。谢谢!(掌声)
' |- I) \/ a$ v/ J# [4 f- ^
2 x+ l# m0 l# Z2 O. o/ H3 W- h) A 主 席:谢谢姜同学。现在让我们请反方第二位代表发言,我们请王郁琦同学。王同学请。
+ N0 I! E2 ]0 m- g4 i7 l. V
. w& g* g" q, X3 y( W 反 方:各位好。如果照对方辩友的定义,与和平相对的一个名词就是战争,在这里我举个反例给大家听:刚刚我方的队友还威胁我说,今天要是输掉,他回家就要拿菜刀来砍我。这时我想请问大家,我们两人之间有战争存在吗?没有。但是请各位告诉我,我是处在一个和平的状态之下吗?当然不是。也就是说,对方辩友的定义有了一点点的缺陷。不过没关系,为了表示我们的风度,我们就来谈战争。
2 y) v) q/ V/ s/ z6 t 对方辩友不知道还记不记得,第三世界国家的人口之中,他们的出生婴儿有20%还活不到5岁,可是他们花在军事费用上却是超过花在医药卫生上的4倍。当第三世界国家他们从1960年到现在军费增长6倍的同时,却还有一半的国家还没有安全的饮水。请问大家,在这样的一个状况之下,让我们怎么相信人类和平共处是可能实现的理想呢? 再让我们看一看,第三世界国家如此,一些先进国家又怎么样呢?我们的军火买卖从1960年开始到1985年,从25亿膨胀到370亿,从这样的情形发现的是,这些西方的列强他们不但武装了自己,他们同时也武装了别人。请问大家,这是他们对和平所做的贡献吗?# Y6 u, |, J$ F, Z9 V
接着让我们来看一看,既然大家都是这个样子,究竟战争有没有不断地发生?根据统计数字的显示,自从1945年以来,每天有12场战争在进行,这包括大大小小的国际战争以及内战。请问大家,这是一个和平的状态吗?- j! q$ g: k- r6 ^5 J# t- Y
在我们谈论“可能”这个字眼的时候,请大家注意,我们要用现实的证据来推论可能性,不能用一种空想,否则就属于一种宗教的信仰。譬如我们在谈“菩萨显灵”是可能的,问题是我们谈这个有什么意思呢?如果告诉我们说,逻辑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那我们反方还要辩论什么呢?
* F/ m3 S# V" V6 [% }" E 因此,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实的证据来讨论这个问题是不是可能的。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让我们回想一下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这么多感性的字眼,充满了这么多希望,但是他们举出了什么样的证据告诉我们人类已经走向和平的道路呢?一点也没有。因此,我们要告诉大家的是,既然我们没有办法相信和平是有希望的,我们要追求的是什么呢?人一定会死,难道他出生的时候就要自杀吗?当然不是。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求生存!新加坡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但是它拥有东南亚国协最强大的空军武力。我们只有求生存,脚踏实地,才是我们人类的希望。谢谢大家!(掌声)
, H3 D; ^# J& a# U- ]
# S- h9 h1 u8 m( } n& r! y 主 席:谢谢王同学。接着让我们请正方第三位代表陈勤同学发言,时间也是3分钟。陈同学请。
9 F+ v4 v2 ]1 j9 F, w- M: y8 q; G; ?" E) O' ?- j: d. j
正 方:谢谢主席。按照对方同学的观点,对方同学已经把暴力的外延无限地扩大,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推下去,如果两个小孩子为了一块糖果而打了一架,这也是对人类和平共处的一种威胁吗?% |) s) C9 a8 w! ?/ S
更何况,对方同学举出的世界军事费用在增加,这不符合事实。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调查报告显示,1989年全世界军事费用就降低了2%,对方同学为何对此就视而不见呢?更何况,对方同学所说的1945年到现在,每天爆发12场战争,这个数据引用也是不正确的。事实是,60年代总共爆发了约30 次战争,而到80年代总共爆发不到10次,这不正说明了一种缓和的趋势吗?
, w- T/ x& _. o: L2 c* b 我方早已论证了和平共处的对立面是战争,一辩、二辩已经从正面论述了这个问题,下面我将从战争的根源以及战争观念的改变上来进一步论述我方观点。0 q- y$ I }& m' x& [& G, n
第一,古往今来,一切战争说到底都不过是利益之争,尤其是经济利益之争。但是,历史和现实中的许多事例都告诉我们,这种利益之争完全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加以解决。比如埃及和以色列的塔巴乌之争,不就是通过国际仲裁的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了吗?再比如,我们今天双方都想赢得这场比赛的胜利,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要大打出手,老拳相见呢?这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相互纽结,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相依存的局面。发达国家有几千亿美元的资产投在了海外,如果诉诸武力非但无利可图,反而要大伤元气。而且,经济一体化、世界市场的形势,又使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是相互交错,真可谓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因此,人们用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机构来代替了战争机器,更好地解决了矛盾。从凯撒到拿破仑,再到希特勒,为了个人的独裁目的,他们都想用武力统一欧洲,但是这种梦想都归于破灭。而今天,为了共同发展经济的目的,欧洲统一大厦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露出了它的雏形。相反,海湾战争打了8 年,结果是人困马乏,物尽财竭,到头来还得回到谈判桌上来解决彼此的争端。所以说,诉诸武力往往是要“赔了夫人又折兵”的。
6 k" ?$ p. r3 u! @* w& c 第二,在核时代,人们的战争观念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因为在该时代中,是没有胜利者的。当广岛、长崎的两朵蘑菇云升起的时候,人们就深深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人们认识到,核武器是一柄双刃剑,它既伤人,又伤己。在这种情况下,战争的手段与目的就已不再一致了。`
" F$ h2 B2 f H- V8 K1 E3 C 因此,我方从战争的根源上以及战争观念的改变上从而充分论证了战争是可能被根除的,人类和平共处的理想是可能实现的。谢谢!(掌声)
1 l* q3 l+ p; R( X# m1 X
L7 M( i7 j4 n0 ?1 q" R8 n 主 席:谢谢陈同学。接着让我们听听反方第三位代表的论点,我们请萧振寰同学。萧同学请。) K7 X5 ]. u% R4 I) a: R# J
- C! l0 l& G" D' R) j5 Z1 u! ~
反 方:人类最大的悲哀是:说是一回事,做是一回事。2000年前墨子就曾经说过,“兼爱非攻”;人类2000年来什么时候和平过呢?我们找和平从什么地方找?对方辩友从所谓开天辟地,混沌之初,人没有战争,原来找到远古远古去了。现在是有战争的噢!为什么找到远古呢?远古不是没有战争,只是没有记录啊!(笑声、掌声)! K7 o" {* n0 P5 d% i
现实是什么呢?人类爱好和平了吗?经济上的合作可以防止战争吗?最明显的例子“欧佩克”油国组织,伊朗和伊拉克打了8年了,他们合作吗?所谓中南美洲的联盟,洪都拉斯还可以为足球打战争,你听说过没有?真的发生嗳!(笑声)所谓的欧洲共同体,英国跟爱尔兰还在闹种族分裂哩,它们经济合作了,合作归合作,战争归战争啊!
5 A) n& [' u) f3 w% ` 今天我们要说战争,要说和平,我们就说和平好了,每个人站起来都说:我要和平,我要和平。你去搞民意测验好了,全国每个人都说和平,全国就没有犯罪吗?我们认识到有战争,人有暴力的本质。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束手就擒吗?不是。我们该怎么办?向苍天祈祷吗?不是。如果说向苍天祈祷的话,2000年前孟姜女一人哭倒万里长城,今天大陆上11亿人去哭吧!到底长城倒了没有?没有倒啊!9 e7 M2 b% k/ b! p% P) e! e; C
7 D/ P1 S9 I* u4 I) D, u, l- o 各位,神话是神话,现实是现实。我们从哪里发现现实呢?过去,从1945年到现在,每一天有12场战争在进行,而且没有您方所谓的大战争,它们化成了所谓恐怖主义,去烧杀以色列、埃及、巴勒斯坦人之外的其他更无辜的百姓。谁在发动战争?他们都要和平啊!谁在发动战争?我们不知道。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只有自助、自强,维护自己的军队,保障自己的实力。当大家都在攻击的时候,我可以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是当人家攻击到我的领土上来,日本人打到南京,南京大屠杀的时候,我不会坐待和平的到来,要为我的家园,为我的国家去抗争,追求我自己的生存、独立和发展,中国才有希望。谢谢!(掌声): F6 U5 Z6 W9 J2 C5 J
. ?2 s! o2 R* G0 P+ ^6 f
主 席:谢谢萧同学。很快地,我们将进入紧张的自由辩论时间,正反两方各有4分钟的总发言时间。自由辩论正式开始.
. v9 f$ B: Z |2 ~* N$ R; V
g) V- Y/ e6 a* F8 y- I 正 方:对方辩友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忧患,这种意识不就是使维护和平的力量在增加,使人类和平共处的可能性在增长吗?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先生曾经指出,今天人类正处在十字路口,一条通向和平共处,另一条路通向自我毁灭。对方辩友既然一口咬定和平共处的理想根本不可能实现,那是不是说人类就一定走向自我毁灭了呢?
U0 f6 `; t( f: @6 g
/ K ^( F" K4 \) Q+ I. t. C" \. c# _ 反 方:这个问题您问得好,今天不是生于忧患就是死于安乐啊。今天我们如果不选择战争的话,那我们选择的是自卫。
6 f/ F3 u) N2 E5 q, q4 O# b
# t+ g4 Y( m8 B6 D! b% p/ b 正 方:我想,正是在对方这种自卫的前提下,人类和平共处的可能性就增加了。请对方同学不要回避我方问题,如果回避的话,是不是默认我方观点了呢?8 ~' v4 ~4 H& |4 U
" V, P3 Z2 S6 `% m
反 方:那我想请问对方辩友的是,您告诉我们新加坡的种族问题解决了,如果已经完全解决了,不需要控制的话,那为什么喊出的口号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按:这是新加坡纪念国庆25周年的口号)呢?(笑声)
* H" n4 [( _* u% Y R' ?4 H% t' W4 a/ A( u2 X' _1 I! z/ M
正 方:但是新加坡因种族问题发生了暴力冲突了吗?我想请问对方同学的是,战争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不可能根除战争?
O7 V. h2 F& B: W, g3 {/ W0 U" m3 I; e7 i5 y. m
反 方:对方同学,我方已经把战争的根源说得很清楚。我倒要请问对方,刚才对方在解释南北对抗的时候一直强调南北的对话,请问对方同学,今天南方国家总共欠了西方国家1.2兆美元,这是大家谈一谈,手牵手,唱唱歌就能解决的事吗?7 D+ f7 R" M1 }' ^5 T( m5 E
0 E7 \$ ^: U: K9 v/ i. C
正 方:难道这种外债就必然要通过暴力的形式来解决吗?对方同学不要回避我方问题,那就是战争根源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不能根除呢?& k9 \* Z* k. ^- T9 H
, `& [/ F; p% {" J L4 l: q% l 反 方:我方从一辩开始,就已经在人性和历史上论证了这个问题。而在这里我们倒要请问对方同学,回答我们三个问题:如何解决南北的冲突?再者,如何解决世界的种族问题?再者,如何停止目前一天有12场战争正在进行?
6 Z% q' E! O8 B* d7 y4 G9 K
" |$ }7 w( w: f% o5 U( Y 正 方:对方辩友谈到种族的问题,我们看到,南非这个种族隔离的最后堡垒不是行将崩溃了吗?我想请问对方辩友的是,你们对我方提出的两个问题避而不答,看样子我们的问题使你们有点棘手。我再请问你们一个问题,现在人类目前最大的共同利益是什么呢?& ^& d/ O5 v# [: {6 c
: d9 o: J0 V4 n! s 反 方:我想请姜小姐确确实实地指出可能实现的条件,南非的种族问题为什么要被解决了?, A* ~, p1 j6 O7 A: P p
* y' x: O$ P6 o- ]% w
正方:难道对方同学没有注意到南非的种族政策已经行将破灭了吗?我想指出的是,正是这种可能性预示着人类和平的到来。我想请问对方同学,人类当今共同的利益究竟是什么呢?5 y- V4 w/ o; e+ s$ E
( F$ Y8 F3 ?+ z& |! c
反 方:那就请钱小姐再来告诉我们,南非的种族问题是你方一厢情愿地认为已经要消灭了,还是真实情况已经被控制而且已经被消灭了呢?' j* A, _( z# Z
: a$ F% S3 y2 x 正 方:因为和平力量的壮大使它得以控制。我想请对方同学不要回避我方问题,那就是人类现在最大的共同利益究竟是什么?
# J. N1 R( i ^+ Y5 W" R5 ?1 \/ C4 j5 M
反 方:人类最大的共同利益就是在所谓的南非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时候,俄罗斯的种族问题又出来了啊!(笑声)
@- Q- p5 W; u& n$ ? |) h
# N1 n. S' u% j% W( ~1 e6 I 正 方:对方同学是答非所问,看来是有难言之隐,因为人类最大的共同利益是和平与发展。战争它既不能带来和平,也不能求得发展,所以人们为什么要用战争这种手段来解决利益冲突呢?
4 y0 z& j; J' k+ L1 w5 Y2 _/ l, \8 \8 J8 y9 b% ?$ D, O. w
反 方:对方同学,这也是我们所要请问你们的,为什么从人类有史以来战争总是从来没有停止过呢?对方同学告诉我们和平是有可能的,却一直提不出来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条件,对此是否有什么难言之隐呢?! c0 R" Y) d% V9 h3 x5 I
5 H7 z; L; s( {7 T- p& g 正 方: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就曾经指出,战争并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产物。我们大家都知道,澳洲的土著人在欧洲人到来之前,是根本就没有发生过战争的;而在爱斯基摩人那儿,甚至就没有“战争”一词。对方辩友怎么解释呢?+ R( {% j3 c) c
/ f* ]7 Y# j0 B, X, Y- p
反 方:对方辩友,我想请问的是,当对方打到我家的时候,我家是捧起《战争与和平》,还是拿起枪去和他对抗呢?(笑声)* T2 u* s3 X: ?0 \+ v
2 W- l" Y7 r; s" M5 F" e3 W
正 方:我想正是基于对方对战争的这种忧患,和平的可能性才正在增加。我想请问对方同学,从前的南北殖民关系已经转化为当今南北的合作与对话,这难道不是一种缓和的趋势吗?
Q; B6 v+ }; a
* y& R" p+ j' h) w# S1 [; T' L 反 方:对方同学口口声声提到裁军的问题,对方同学大概不知道,美国海军情报部长布鲁克斯少将在1989年4月就曾提出,今天苏联裁掉一些老旧的潜艇作为裁军的借口,实际上它的海军力量是越来越强啊。
! L; O( N! J& N! D+ @# A! y& _$ _7 _
) Y& h C1 O2 _1 H/ h# d5 Y
* u4 ^. R9 a3 E
' y3 y. ~7 A# B4 R5 P* G
) A! i9 W4 A% y2 g. f( C$ p! x2 j) C
! M& Y: A0 G. [ v& H7 n/ \
. {, o: L" r3 y, E[ 本帖最后由 pp95 于 2008-6-15 01:5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