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ermark]奶奶过世已经10年了,忌辰就是6月9日,刚刚过去。每次回忆起那一段痛苦的经历,都是家里最沉重的话题,可是如今,我却会时常想起那些美好的回忆,那些,更久远一点的故事。相信九泉下的奶奶,还能看着爷爷亲笔写的挽联“老榆臂断,杜鹃孤红”,不用看全部,只要这八个字,就知道这份维系了50多年的爱情,至死不渝。 小时候,我是很怕奶奶的。她总是梳着50年代女干部的短发,挎个最老式的黑皮包,风风火火地走来走去。 女强人,绝对是精干的女强人的形象。直到有一天,她突然闲得无聊,跑到我家来吃饭。那天就我和妈妈在,当时学校里刚学了李叔同的《送别》,还有《苏武牧羊》,我就唱给奶奶听。突然,她脸上泛起了异样的神采,竟然也轻轻的哼了起来。我很吃惊,妈妈就更吃惊,作为小儿媳妇,又是花钱最大手大脚做事最没头没脑的儿媳妇(这是身为省财政厅高级会计的奶奶的评语),妈妈是更怕奶奶的,又何尝见过奶奶唱歌的样子! 大概奶奶也意识到我们俩的疑问了,就自我解嘲的笑了笑,说,“小天啊,你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也就像你一样,十三、四岁的时候,学唱这些歌的情景了。” 奶奶完全陷进了回忆,开始缓缓的,用一种清澈无比的声音讲起了过去的故事。 原来,奶奶出生在一个江南估衣商人的家庭里。所谓估衣,就有点像买卖旧衣服,二手衣服倒进倒出。那时候人穷,这个生意是很红火的,所以,奶奶过的,绝对是小家碧玉的殷实生活。家里老妈子、丫环是有不少的,她作为唯一的千金小姐,也享受了全家上下的宠爱。大哥,也就是我的舅爷,更是特别疼她。
奶奶的家里还算开明,所以她从小就去上西式学堂,像电影里的女学生一样,梳着两根麻花辫,穿着整洁大方的校服裙,而那些歌,就是上学时老师教的,她也很喜欢唱。不过,家里也有不开明的时候,就是从小订的娃娃亲,一个门当户对的,同一个镇上的商人家的三公子,奶奶叫他“赵三哥”。 赵三哥大概比奶奶大上4、5岁,人是很孔武有力的那种类型,虽然也会打架,不过对奶奶,倒是真好,就像照顾个小妹妹一样。奶奶虽然知道两人订了亲,不过在她看来,赵三哥对她很好,两个人结婚,也不错啊。 直到有一天,赵三哥的妈妈,也就是赵家的大太太请奶奶去做客,奶奶才完全改变了,她对婚姻的看法。。。。。。[/waterma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