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83|回复: 2

什么是神圣,什么就是追求——《华辩论天下》编后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30 11: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为安雅雪林所写,我转过来,为了记住付出辛苦的前辈。

                                     什么是神圣,什么就是追求——《华辩论天下》编后记

    “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
    在经过了这么长一段时间的艰苦奋战、终于把《华辩论天下》全书的稿子定下来、终于可以静下来回头想想这整个的过程的时候,脑子里突然就蹦出了阿·托尔斯泰在《苦难的历程》第二部《一九一八年》题记当中用来形容旧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艰巨性的句子。虽然我们在整个编辑过程当中不曾承载“改造”这样一个巍峨的词汇所能概括的对象范围的任何意思,但是,这整个过程的一波三折,怎么都会很直观的把我此刻的感受引到清水、血水和碱水当中去——整个编辑过程,真的就是推翻了立起来,再推翻再立起来的过程,一次次的反复“煎熬蒸煮”才有了此刻摆放在您面前的这部《华辩论天下》。
    现在的我,没有宗教信仰,是个随心所欲的假乐天派。但是我也明白,有很多事情、很多东西,因为其本身所面对的对象不同,而有了神圣的属性。我们可以对很多东西不屑一顾,觉得那些东西不值一哂,但是同时我们也会对很多东西十分珍视,我们要将之小心翼翼的捧在手心里面,怕被风一吹飘走了,怕掉在地上摔碎了,怕下点雨打湿了,也怕突然一个没注意眨了下眼睛就消失不见了。
    这种小心翼翼,我觉得现在用来形容我们《华辩论天下》编委会的同仁们此次编辑工作的全过程,一点都不过分。对于我们这些辩论爱好者、对于我们的华语辩论网来说,这次《华辩论天下》一书的编辑发行工作真的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一件足以在将来谈论起华语辩论史的网络发展部分时不能不提起的事情。
    海子在自己的诗歌《春暖花开》里说,要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还要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出暖花开。海子的梦想真伟大,伟大到需要很多的外在条件才能实现:现在的社会上我们这些人都不是有钱阶级,时时刻刻还要为了衣食拼搏,且不说买一所面朝大海的房子要花多少钱,除了做体力的劈柴之外,这浪漫的梦想中最简单实现的养马我们都很难。伟大的海子的梦想,是有钱的闲人的事情,但是对于我们,不够现实。所以,如果说我们也有海子一样的梦想,也得憧憬,等着明天--虽然尽管明天不一定会来,也就同时可能出现梦想永远是梦的尴尬。
    但是,我们是有现实的梦想的。为了我们的华语辩论网上的众多的辩论爱好者,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给大家更多的方便,总是我们能完成的梦想。正是本着这样的心思,老吴(吴小双,就是华语辩论网创建者吴理)先后找到lion和我,以及其他几个编委会的同仁。
    我参加进来的比较晚。当我还在昆明犹豫怎么规划自己的生活的时候,被老吴就“抓”了个现场。那之后,我就拿到了由lion辛苦了半个多月,几乎把华语辩论网反了个底朝天之后编辑出来的《华辩论天下》的初稿。洋洋洒洒60余万言,实话说,我真的佩服lion的毅力。想想,60多万字的100多篇稿子,要手动设置版式、写标记,连空格、全半角都要格式化,输入到Word里面,换作是谁也会觉得非常的枯燥,觉得任务量非常的大。毅力不坚定的人,尽管现在利用计算机所可以简单的复制粘贴,但是这个人多半还是要疯掉的。lion却在辛苦了半个多月之后,把这本书的初稿整理出来了,其意志的坚强真的让我觉得十分的敬佩。而这个初稿的完成,也肯定是筛选了几道了,不然怎么能编排出一个相对成熟的目录呢?
    我想,lion已经代我,在北京,把第一道的“清水里泡三次”完成了。

    之后,我在昆明就开始了“异地”的编辑工作--老吴和lion此时都在遥远的北京城呢。幸好那段时间我因为一直在赶一个软件的工期,养成了黑白颠倒的习惯,以致于每天都是早上七点到中午十二点睡觉,然后起床跟我一起合租房子的一对情侣吃饭--他们的午饭,我的早饭。这样的习惯本身不好,但是晚上却是我精神最能集中的时候。而我拿到书稿的那几天我也拿定主意要离开昆明了,同时还很倒霉的偏偏那几天我的钱包(内有身份证、银行卡等)和手机一起在云南大学附近被偷,之后几天里面我的身体和精神受到了重大考验:白天出去四处奔跑补办身份证、挂失银行卡,晚上趴电脑面前仔细的盯着书稿看。最不幸的事情,是我的计算机上硬盘因为一些特殊的缘故,突然逝世了,丢看一大批资料的同时,我又多费了一天的时间来修理它,终于起死回生。虽然数据是找不回来,幸运的是我把书稿在自己的TF卡上备份了,才没有让书稿一起无疾而终……
    直到9月6日,我才在昆明弄到我户口在昆明的证明,拿去派出所办理了身份证补办,后面又去公安局去办理了临时身份证,幸亏办证的阿姨人十分友善,硬是让我当天下午三点多交的照片在第二天早上8点就办理了证件出来:9月7日上午,我的临时身份证拿到了。而瞅瞅攥在手心里的火车票,离上车离开昆明剩下仅仅20个小时不到了。就是上车前一夜,我仍然在编辑着书稿,在离开昆明之后,基本上做了一个二稿出来了。车上两日夜,无言。我先回家,因为两年多蛰伏在昆明没回家,总要和家人先团聚一下。而在家里,我偏偏没有计算机可以使用,实际上耽误了工作的进程。然后在老吴几乎一天一催的情况下,我15号赶到了北京城。
    这,我想,于我于《华辩论天下》编辑工作来说,真的算得上是“血水里浴三次”了。

    到了北京之后,全力突击赶工期,竟然在几天的时间之内,除了晚上吃饭之外,就没有出去过房间,一直坐电脑前边编辑书稿。而中间的确出去过一次,是老吴带我去和郭宇宽谈书稿的定稿和编辑发行事宜。这个时候,已经又多删除了好多文章,并且把文章当中的各种不统一的字符都基本转换了过来,书稿字数也只剩下48万多些,而向著名辩手、教练等约的稿件还没有来到。跟郭宇宽的这次会谈,我们对于《华辩论天下》一书编辑发行的也有了新的打算。
    之后的工作,明显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好几天都是只能睡一两个小时,比我当时在昆明为了赶软件工期还要紧。但是为了能如期把《华辩论天下》交付给大家,让大家更早的使用上这本书,剩下的工作显得也越来越重要。大家几个人分别在跑着各自的工作,分别在做着版式设计、封面设计、跑出版社……一个个焦头烂额。
    说起来还是这最后的“在碱水里面煮的三次”的工作量最为浩大,也最为繁琐。

    现在好了,经过了这“三泡三浴三煮”,《华辩论天下》这本书也终于出现在您的面前了。现在的我们,也可以轻松下来了。这时我才发现原来,北京的天也和昆明的天一样的蓝,一样的可爱。背负着众多网友的期待终于有了交代,一直芒刺在背的紧迫感也消失了,这时候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说“什么是神圣,什么就是追求”了。
    其实,我们一直很希望能在全国各个年龄层、各个环境普及辩论,而且也一直在努力向这方面发展。这对于我们整体的提高个人的思辩能力,提升人的素养都是有很大好处的。我记得李真(华语辩论网一位管理人员)曾说IBM在某地招聘的时候负责人说参加过辩论赛的人除了抬杠之外什么都不会的话,更觉得现在有必要给辩论正名--人们误解辩论太多时间了。如果照那位IBM的负责人说,那郭宇宽现在应该回家卖红薯去了,怎么会成为《华辩论天下》编委会名誉主编(这个名誉主编实际上可并没有只做名誉上的事情,做了很多工作的)?而路一鸣又凭什么进入了中央电视台做了节目主持人?蒋昌建如何留在复旦大学任教?黄执中又如何成为台湾国民党最年轻的中执委?而梁佑诚如何在马来西亚做节目主持人呢?……在误解和偏见中成长起来的辩论,好不委屈!
    我希望将来,我们走在大街上,或者是图书馆、广场,以及其他一切适合读书的地方,都能见到捧着华语辩论网出版的系列辩论学书籍在学习的人的身影。也希望华语辩论网在将来的日子越办越好,能培养出更多的辩论人才。而华语辩论网近期也启动了理论探究课程,预计不久的将来,就会有系列辩论学的书籍面世了。
    常常有人说“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我再在这里将辩论的功用、意义之类也只是自找挨骂。只要您相信自己能,您就能成为思辩高手,为自己的将来铺设好最豪华壮观的道路。而这一切,您完全可以从《华辩论天下》开始,走向您成功的大路,因为您认准了的神圣,就是您的追求。
发表于 2008-3-30 18: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命就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希望有一天,也许我们都已经不在,而某个年轻人可以骄傲的说,我,是一个辩手
 楼主| 发表于 2008-3-30 19: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天不会无缘无故给我们掉下馅饼,所以大家一起努力~~
至少看着华辩存在与发展,我心依然跳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7 22:00 , Processed in 0.05533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