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69|回复: 12

有个新赛制。。。感觉很别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4 15: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其实也不是很别扭。。。只是让作为三辩的我感觉任务很重。。。

首先是4辩进行赛前的攻防策略解释。。。就是说我们的着重点在哪里。。。
我们推测对方要从什么地方进攻。。。我们怎么防守怎么进攻。。。

然后就是开篇立论和一辩二辩的驳辩单挑。。。2分钟。。然后2辩总结2分钟。。。
这和以前是一样的。。。

然后三辩挨个质讯。。提问时间一分钟。。。
三辩做小结。。。2分钟。。。
接着就一样了。。。自由辩和四辩总结。。。


大家帮我分析一下。。。这样的赛制。。。
各位辩手怎么打好。。。。

谢谢。。
发表于 2008-2-4 17: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厦大赛制里有一个三辩分别向一二四辩提问并小结
发表于 2008-2-4 21: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99制的二辩完全要完成相同的工作量,真的有很重吗?lz不要对多发言感到有压力
发表于 2008-2-4 21: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的“攻防策略解释“不是全辩打过的吗?问下lz的评委水平如何~
 楼主| 发表于 2008-2-5 12: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没开始打。。。

下学期校际赛就开始了。。。

我才开始接触辩论。。。
赛制没碰到多少过。。。
发表于 2008-2-5 20: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和厦大赛制没什么区别
发表于 2008-2-5 21: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和大马世辩赛制很相似,除了少了一个中场休息3分钟以外,几乎是完全相同的。
发表于 2008-2-8 10: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增赛制
正反双方四辩中性观点阐述
说明:首先正反方四辩,对辩题的中性理解进行陈述,阐明社会现象与人的关系,使大家能够了解到正反双方对这道辩题理解的宽度和广度,达到怎样的认知,由此使大家清楚此题目的深刻的内涵,以观点挖掘的程度进行量化评分。
陈词立论阶段:
正方一辩、反方一辩、正方二辩、反方二辩
说明:延长辩论的立论时间,减少单一辩手的准备立论的压力。
质问阶段:
A,正方三辩分别向反方一辩,二辩,反方逐一回答,一问一答。
B,反方三辩分别向正方一辩,二辩,正方逐一回答。一问一答。
C,正反方一辩,二辩,可各自由选择提问对方一个问题,一问一答。
D,正方三辩总结。
E,反方三辩总结。
说明:质问阶段的针锋相对,是为了充分考察,辩论队的整体势力和准备的充分度,使之能更深入的把握的辩题,在这部分的每次提问都是评分的要点,回答的是否准确全面,都是评分的依据,也是辩论比赛量化考核的一次新的尝试。
嘉宾提问现场观众提问阶段:
两位提问嘉宾分别向正方反方提一个问题,提问嘉宾问题指定由正反、方四辩回答。
现场观众提问分别向正方反方提两个问题,提问嘉宾问题指定由正反、方四辩回答。

说明:嘉宾和现场观众提问四辩的目的,是为了使一、二、三辩有更充分的时间准备,自由辩论阶段的资料和发现的问题,四辩本身由于赛制的制定的原因,可以更清楚整场的发展趋势思考本方的漏洞和对方出现的问题,为了平衡整场的辩手表述,这个阶段以提问四辩为主。所提出的问题也是评委量化评分的重要依据。

休场阶段:五分钟

自由辩论阶段分两部分:
自由辩论:反方任一辩手首先发言,双方交替进行,至时间届满。一方时间先行用尽,另一方可以继续辩论,也可放弃。
新增质疑阶段:正、反方三辩,提出两个在自由辩论阶段出现对方回答仍然不清楚的问题。

说明:新增质疑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体现辩论队对整场辩论的理解,对对手关键性漏洞的发现能力,提出提问的水平高低,将纳入比赛的评定量化考核。
总结阶段:反方四辩总结--正方四辩总结,总结前需要首先回答以上两个被质疑的问题。
说明:强制性的回答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考察辩论队伍对辩题的整体理解能力是否彻底,使总结性结辩牢牢的嵌入结辩体系中。

评委退席评议,现场观众提问互动讨论不记入成绩……

规则策划:
1。在立论阶段可以借助赛前准备的文稿。在陈词中可以反驳对方。
2。在质问阶段双方只能提问,不能为己方立论,也不能直接反驳对方。双方辩手对提问必须直接回答,不得回避。但有权证明提问与辩题无关,从而不予回答,回答时不得提出反问,也不得反驳对方。双方三辩对质问阶段出现的6个问题进行总结,总结必须针对临场状况,不得只陈述己方立论,也不能直接反驳对方命题。
3。休息期间场上队员可做商议,但不得与辩论队其他成员接触。
4。自由辩论阶段,双方必须围绕辩题展开辩论,反对回避问题,或作貌合神离的回答。
5。最后的总结必须针对整场辩论的临场状况,反对背诵赛前准备的辩词,总结可借助文字提示。
6。语言必须规范准确。不得对对方加以调侃,杜绝带侮辱性的语言和仪态。辩手必须着装整洁,仪容端庄。
7。评判团由5或7人组成。每位评委在正方总结结束后立即投票,判定本场胜方,得票多的队为胜队,投票不受评委退席评议的影响,不采用打分制。如果需要评定优秀辩手,每位评委在正方总结结束后,即刻投票判定本场辩论之优秀辩手;有两位以上辩手得票相同且为最高时,评委团在此中再次投票决定最后之得票,多者为优秀辩手;一场比赛若有三位评委对判定优秀辩手弃权,则本场优秀辩手空缺。计票在评委评议时参赛双方可派员监票。
8。现场观众提问由主席或主持组织,不影响评委评判。




时间策划:
正反双方四辩中性观点阐述,正反方各两分钟
陈词阶段:
双方各四分钟。各队可灵活分配两个辩位的用时,但每一辩位不少于一分钟。当双方一辩陈词满四分钟时,计时员鸣笛,一辩陈词立即停止。二辩陈词剩余三十秒时,计时员鸣笛提示。
质问阶段:
A,双方三辩四次、一、二辩提问每次用时十五秒,时间届满计时员鸣笛,提问立即结束。
B,双方一辩,二辩,每次回答用时三十秒,时间届满计时员鸣笛,回答立即结束。
C,双方三辩总结用时各三分钟。剩余三十秒时计时员时间提示。
D, 双方四辩回答嘉宾及现场的问题,每次回答用时三十秒。

休场:五分钟。

自由辩论阶段:双方各用时五分钟,在各剩余一分钟时,计时员时间提示。
总结阶段:双方各用时三分钟,剩余三十秒,计时员时间提示。
发表于 2008-2-8 10: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给你一个说明性的,策划按让你了解下!规则的意图是怎样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2-9 13: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跟我们不一样...
发表于 2008-3-6 11: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米有接触过LZ说的那个赛制~·不了解
发表于 2008-3-16 18: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也差不多...和我们的换过来了...
我们是二辩做的...
发表于 2008-3-16 19: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才刚刚接触啊!感觉挺难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8 12:06 , Processed in 0.05129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