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jf在 2006/08/01 04:33pm 第 2 次编辑]
是这样的.从前我遇过不少小聪明的朋友.而在这段时期中,JF就和周围勤奋好学的朋友一样,在课时认真记录,仔细观察.但我的一位朋友从不这么做,他以自己的即兴发挥和"灵感"来做题,吸取知识,研究学问.当他见到我们这些普遍的习惯时,不禁怀着嘲弄的口气说: JF,为什么你们都要这么卖力地做笔记,难道你们的脑子不好使吗?我那时说,不,并不完全是这样.当然,由于我的愚钝,我无法体会你那高超的智慧. 但是你知道么,这么做,只是为了不致让自己忽略知识的所有细节,以及给予更多思考的空间. "照你的意思是说,如果不做笔记,就不能注意细节,就不能有思考的空间?"他问道 我回答说,也能够办到.但是--以我们的思维来说,对自身修习的更重要的是以"载体"来记忆而不是以"注意"来记忆. "你说的'以注意来记忆'是什么意思?我不太明白." 我解释说,我的朋友,靠注意来记忆,对于我们来说,往往会是片面的,劳累的,假如我们在学习某种技能的时候,注意了一个重点,那么就可能会把其他的要点忽略掉,而这类细节,可能也将包含十分重要的价值.我的朋友,我猜你能够轻而易举地记住五个电话号码吧? "是的.很容易". "那么,把课堂中所教的数学公式一一复述出来,对你而言也很容易" "小事一桩." "你也能够迅速地进行心算,在别人算到第二步的时候,已经遥遥领先两步." "这倒不错,我的计算速度可算是很快的" "那么,你可否会遇到难题的时候?比如做某些数学难题的时候?" "这肯定也是有的.我也不能保证每题做出.但这恐怕和记忆能力关系不大吧?" "呵呵,想必你也必须记些草稿来帮助运算.当然,在此我不想刁难于你.只是想表明,对于你如此聪明的人来说,还是有着那种界限的.这种界限是人类的界限,也是聪明人的界限.因而也需要依靠笔记和载体的补充." 他笑笑说,"对.你说得不错.只是我所需要的笔记很少" "如果你在记忆五个电话号码时不吃力,在记录五十个号码时又会如何呢,你是否会尝试使用通讯录?" "当然,五个号码可能只是暂时记一下而已.我不需要一直记住." "在这些受到特别注意时,你会牢牢记住他们?" "对.不错" "比如一天中你所做过的所有题目,你可以轻松地指出?" "这太容易了" "那么一个星期中各天所做的每件事呢,你能否轻易地回忆起来?" "这...恐怕不会很快吧.随便什么人,也不可能记那么清楚.也许想一想,能够把它们全讲出来" "如果我问你,我们开始谈话时,所说的第一句是什么话,你可否还记得?" "我记得,我问你为什么要做笔记,难道是因为脑子记不住." "那么我怎样回答?" "...你...似乎回答是因为做笔记可以记住更多东西?" "呵呵"这次我也笑了笑,说,"我的朋友,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区分,以"注意来记忆"和"以载体来记忆"的原因.因为那是有着相当的区别的.前者往往用于记住一些关键的因素和紧要的任务,而后者往往帮助你记录细节,以及给予你更大思维的空间.我先前说过的话可能不重要,但如果我们做过记录,回忆和分析起来就会很便捷...欧,请等等,如果你不急于反驳我.我就可以把这些阐述地更为清楚些... (在后面的话中,我便是以本主题文章中的内容来向他说明.而下面的内容为我所接续说的.) "我亲爱的朋友,我知道你很有潜质,是不可多得的英才.但你如果希望变得更杰出,我的建议便是多加观察和记录,这也是一种科学的,方便的思维方式.假如一个人所需要展开探索和集中处理的东西实在太多,那么如果不是这样,许多重要 的启发就会被忽略,而有些相当关键的资料就无法有效地,全面地处理." "你似乎说得有些道理.现在我很同意你的观点.也许有时候,我是需要多作些笔记了". 这便是我曾经所经历过的对话,当然原话可能经过修饰.但大意近于如此.我的真正目标是为了建议聪明的朋友也勤作记录,而不是像上面谈话中的这位朋友,取笑我们这些仔细而谨慎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