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42|回复: 12

[转帖]今年法国的高考作文命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21 23: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贴:今年法国的高考作文命题

讨论过今年的高考作文后,再来看一贴关于国外的高考题。


今年法国的高考作文命题

--------------------------------------------------------------------------------

7月26日 网络流传

  在法国留学的朋友寄来了法国的高考作文题,读后不禁唏嘘感叹。

所谓法国的“高考”是指法国的高中毕业会考,通常在6月中旬。法国没有统一的“高考”,大学录取是依据高中毕业考试成绩。有的大学有自己的专门考试,称为concours。

法国的高三分文、理、经济科,今年的作文考试各科均有三题,可选做一题。

文科

1.“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案来回答?

2.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

3.试分析休谟论“结伴欲望和孤独”一文的哲学价值。“‘结伴’是人类最强烈的愿望,而孤独可能是最使人痛苦的惩罚。”

经济科

1.什么是公众舆论能承受的真理?

2.“给予的目的在于获得”,这是否是一切交流的原则?

3.试分析尼采论“罪行与犯罪”一文的哲学意义。作者在文中提出问题:舆论在了解了犯罪动机和作案具体情况后,即能遗忘错误。这种现象是否有悖伦理原则?

理科

1.能否将自由视为一种拒绝的权力?

2.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是否受科学知识的局限?

3.试分析卢梭论“人类的幸福、不幸和社交性”一文的哲学含义。卢梭说:“我们对同类的感情,更多产生于他们的不幸而不是他们的欢乐。为共同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基础是利益,因共处逆境团结在一起的基础是感情。”法国不愧是卢梭,伏尔泰的故乡,自由平等思想的摇篮!

转自: http://www.pkucn.com/viewthread.php?tid=3639&extra=page%3d1

发表于 2006-7-23 0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今年法国的高考作文命题

怎么看起来象是辩题?
发表于 2006-7-23 01: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今年法国的高考作文命题

范围很广啊,又不呆板.有意义和深度
很能让同学们有充分发挥的机会
这个题目固然好
可是要是放在国内就不适合了
发表于 2006-7-23 09: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今年法国的高考作文命题

我很喜欢也很有信心的题目
 楼主| 发表于 2006-7-23 23: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今年法国的高考作文命题

下面引用由一叶知秋2006/07/23 00:31am 发表的内容:
怎么看起来象是辩题?

嗯,非常有同感的.因此我转载在了这里

发表于 2006-7-24 01: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今年法国的高考作文命题

好东西,顶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7-24 15: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今年法国的高考作文命题

HEHE.谢谢支持的
发表于 2006-7-27 08: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今年法国的高考作文命题

看了几遍  都觉得不错!

干脆固顶让更多的网友看意看吧:)

 楼主| 发表于 2006-7-27 12: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今年法国的高考作文命题

[这个贴子最后由jf在 2006/07/28 03:48pm 第 2 次编辑]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发表于 2006-7-27 14: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今年法国的高考作文命题

拿一个来讨论一下吧。。。。。

:)

 楼主| 发表于 2006-7-28 01: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今年法国的高考作文命题

[这个贴子最后由jf在 2006/07/28 01:17am 第 1 次编辑]

也许是个好主意.
简要分析一下,以JF的理解,

文科

1.“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案来回答?.

能.答案是不知道.
不能,答案是未知的,各抒已见的,见仁见智的

2.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

能.但相信它是另一回事.
不能,如果权力的定义是"合法的"

3.试分析休谟论“结伴欲望和孤独”一文的哲学价值。“‘结伴’是人类最强烈的愿望,而孤独可能是最使人痛苦的惩罚。”

不能.未阅.但并不同意.

经济科

1.什么是公众舆论能承受的真理?

一个有错误的提问

2.“给予的目的在于获得”,这是否是一切交流的原则?

对于社会功利来说,这是最明显的心理表现之一.
但对于哲学而言,这是个定义不明的辩题.

3.试分析尼采论“罪行与犯罪”一文的哲学意义。作者在文中提出问题:舆论在了解了犯罪动机和作案具体情况后,即能遗忘错误。这种现象是否有悖伦理原则?

不能.未读.不同意,这是片面的.事件内容及逻辑顺序不是人们伦理判断的标准.

理科

1.能否将自由视为一种拒绝的权力?

不能.这是片面的.
能,假若这种描述是语义的,而非逻辑的.

2.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是否受科学知识的局限?

可以在两种角度得出相反的结论.

3.试分析卢梭论“人类的幸福、不幸和社交性”一文的哲学含义。卢梭说:“我们对同类的感情,更多产生于他们的不幸而不是他们的欢乐。为共同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基础是利益,因共处逆境团结在一起的基础是感情。”法国不愧是卢梭,伏尔泰的故乡,自由平等思想的摇篮!

思想家所表述的语言,是无法以哲学家的逻辑来评判的.
但作为"公众舆论"的讨论素材,这一些已经足够了.

发表于 2006-7-28 20: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今年法国的高考作文命题

“我是谁”?想到《武林外传》秀才杀姬无命那一节。
发表于 2006-7-29 00: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今年法国的高考作文命题

哈哈^^^^^^
那个是忒有意思了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10 12:17 , Processed in 0.04934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