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jf在 2006/07/28 01:17am 第 1 次编辑]
也许是个好主意. 简要分析一下,以JF的理解,文科 1.“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案来回答?. 能.答案是不知道. 不能,答案是未知的,各抒已见的,见仁见智的 2.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 能.但相信它是另一回事. 不能,如果权力的定义是"合法的" 3.试分析休谟论“结伴欲望和孤独”一文的哲学价值。“‘结伴’是人类最强烈的愿望,而孤独可能是最使人痛苦的惩罚。” 不能.未阅.但并不同意. 经济科 1.什么是公众舆论能承受的真理? 一个有错误的提问 2.“给予的目的在于获得”,这是否是一切交流的原则? 对于社会功利来说,这是最明显的心理表现之一. 但对于哲学而言,这是个定义不明的辩题. 3.试分析尼采论“罪行与犯罪”一文的哲学意义。作者在文中提出问题:舆论在了解了犯罪动机和作案具体情况后,即能遗忘错误。这种现象是否有悖伦理原则? 不能.未读.不同意,这是片面的.事件内容及逻辑顺序不是人们伦理判断的标准. 理科 1.能否将自由视为一种拒绝的权力? 不能.这是片面的. 能,假若这种描述是语义的,而非逻辑的. 2.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是否受科学知识的局限? 可以在两种角度得出相反的结论. 3.试分析卢梭论“人类的幸福、不幸和社交性”一文的哲学含义。卢梭说:“我们对同类的感情,更多产生于他们的不幸而不是他们的欢乐。为共同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基础是利益,因共处逆境团结在一起的基础是感情。”法国不愧是卢梭,伏尔泰的故乡,自由平等思想的摇篮! 思想家所表述的语言,是无法以哲学家的逻辑来评判的. 但作为"公众舆论"的讨论素材,这一些已经足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