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南邮之子在 2006/06/04 00:00am 第 1 次编辑]
看了MIA的那个帖子 尤其是当我看到个体还是一半的时候,我第一个反应就是想到了“柏拉图的爱情”~~~~~~[color=#FF00FF] 柏拉图的爱情 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老师就让他先到到麦田里去,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来,期间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结果他两手空空的走出了田地。老师问他为什么摘不到? 他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期间即使见到最大最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没有摘;走到前面时,又发决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早已错过了;于是我什么也没摘。 老师说:这就是“爱情”。 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最适合放在家作圣诞树的树。其间同样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说话做。今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说:“有了上一次经验,当我走到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错过了后,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
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人生就正如穿越麦田和树林,只走一次,不能回头。要找到属于自己最好的麦穗和大树,你必须要有莫大的勇气和付出相当的努力 柏拉图的爱情只是站在爱人的身边默默的付出,静静的守侯,不奢望走进,也不祈求拥有。 即便知道根本不会有结果,却依然执迷不悔。也就是这种不求回报的伟大注定了它的悲剧
的结局。最后,也只能是一条在远处守侯地平行线,只留下回忆中美好的片段当做永恒。
呵呵 也许想的久远了些~~~~~~ 但是这却是我的第一反应:)
我之所以选第二个是因为:在我的眼中,我认为所谓的爱情并不是那种纯爱情,超脱肉体的属于灵魂的爱情.而是:[color=#FF00FF]在灵魂中,爱是一种占引导心灵的激情;在精神中,爱是一种相互理解的力量;在行动方面,爱是我们对躲在重重神秘后面的被我们所爱的一种隐秘的羡慕和优雅的占有。
上帝不可能在我们生下来的时候就为我们每一个人选中自己的另一半,就像不可能在我们生下来的时就注定了我们的人生道路该往哪个方向走一样;同样,在这个世界上也不存在所谓的“白马王子”/“白雪公主”,她(他)的地位无法替代,她(他)的所有条件都符合你的要求。我觉得这是一个理想主义,是你基于心中的期望从而幻化出来的一个虚拟的模型,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人无完人,每一个人不可能有条件都符合你的要求。
即使你想说:我就可以遇到这样一个人。可是我不禁要问你了:你们相处过了一段时间,他/她还是各个方面都符合你的条件吗? 有些人不禁抱怨:我真是倒霉,当初为什么会看上你? 有些人不禁懊恼:唉!当初要是选择那个人该多好?
有些人不禁失望:原来你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啊! 呵呵 其实“梦中情人”本身就是一个理想化的人物,如果转化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只是我们美好愿望的一个缩影~~~~~~~~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单个的个体,我们的人生都是一段弧,但是这段弧不是为了与某段弧拼凑成一个圆而存在;就像我们不是为了某些特定的人而活着一样的。
曾经记得这样一段话:
[color=#FF00FF]生命本是一场漂泊的漫旅,遇见谁都是一个美丽的意外。我珍惜每一个让我感到意外的人,因为那是漂泊的心驻足的港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