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84|回复: 12

[转帖]制约中国人创新能力的三大因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9 22: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制约中国人创新能力的三大因素

转自:《科学画报》


             应试教育导致思维标准化

思维标准化泛指思维方向、方法和技能的规范化和模型化,它是各国创新教育所共同面临的挑战。研究表明,5岁以后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创新能力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种现象的出现本质上是因为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被知识的经验性和规律性所束缚,丧失了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正如教育家布克梅尼斯特·富勒所言:“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是天才,但我们在他们生命最初的6年磨掉了他们的天资。”
由于应试教育和多种原因,我们学生包括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力、实践能力都很差。我国的学生往往缺乏具有新意的发言、作业、试卷、论文,缺乏探索问题的兴趣和精神,缺乏深层次思考、另辟蹊径的自我总结和学习能力,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没有新意和突破。现在的考试实行所谓的标准化,学生只有死记硬背书本知识,无暇顾及如何去获取新的知识,更谈不上对思考能力的培养,谈不上对科学奥秘的探索与研究。这种应试教育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青少年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知识无活力,缺乏自信

知识无活力指学生所学的知识很少能在实践中加运用,它本质上是知识吸收的僵化。因此,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反倒被压抑住了,终而使人学非所用,学用脱离,甚至越学越蠢。
知识的无活力化会导致两种有害于创新思维的倾向:(1)见树不见林。学生缺乏综合联想能力,所有的知识吸收都是独立而互不相关的。它使得学生机械、片面地看待各科知识的结构,不善于加以相互联系,融会贯通。(2)学不致用。如果学生疏于学用结合的练习,则会使学生很快谈忘自己所学过的知识,终而增强思维的惰性。
西方的教育倡导发现式学习、体验式学习,使学生立即看到自己学习的成果;而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主要是灌输式学习、背诵式学习,教育者“苦心”希望学生先接受一些高深的知识,多年后能体会到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这种教育方法不但浪费了学生本该开发大脑潜能的大量时间,更由此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的学习应该使人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主动,而非越来越自卑,越来越被动。让人欣慰的是,我国不少省市正在进行教育模式的改革,不少学科的教育加入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

                        重视逻辑思维,轻视形象思维

我们要获得创新能力,需要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同步发展。聚合思维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试图形成对外界事物理解的种种模式,追求问题解决的惟一正确的答案。而发散思维则以形象思维为基础,不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不追求问题解决的惟一正确答案,它试图就同一问题沿不同角度思考,提出不同的答案。换言之,聚合思维就是逻辑思维,就是演绎、归纳思维;而发散思维就是想象力,是形象思维。
但是,在当今的教育制度中,聚合思维的发展往往以牺牲发散思维为代价。换言之,一个人在入学后,逻辑思维能力会不断提高,而想象力日益下降。这种情况到了高中阶段尤为明显!它使得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怎么简单怎么来,怎么省事怎么做,对世间万物形成了大量的心理定势与固定思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要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就需要在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上有所突破,要摆脱原来那种“惟师、惟书、惟上”的心理定势,发挥创新精神,学会主动、积极、全面地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

发表于 2006-5-31 18: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制约中国人创新能力的三大因素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呵呵,很有感触!~

我个人觉得,人的创造思维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退化,应该是一种必然,教育的作用,是希望这种创造思维得到延伸,至少是不要太快速度的退化!~
解:
1,人在童年的时候,面对很多事物都是很新鲜的,因为曾经不知道他发生的原由,他的结果,所以希望探索,经常想象,这个思考方向是多触觉,多层次的.人大后,因为知道很多事情的一贯行为方式,及结果,也就不愿意做重复性思考了,或者说,思维已经被一定的定式干扰,很难想出新的东西,呵呵,也许觉得想出来也不见得这样的行为更方便!~
2,人一大,学业,生活质量的追求,让人们闲暇时间少了,利用闲暇时光去思考改变惯性思维的习惯少了,热情的减少,自然阻碍了创造想象思维的发展!~
3,太多的"为什么地球要产生一年四季""为什么树叶是绿色的"的问题,我们问过,探索过,然而未果....这样的重复中,我们的积极性自然有所丧失,认为,地球上本来就应该有一年四季,树叶本来就应该是绿的!~可是说,司空见惯的探而无果,导致我们探索的行为无意识的减少!~


教育的最初目的,是想对我们儿时的N多"为什么"的解释,但是因为考大学,将来有好生活的坐标做指引,使得我们的"解惑"变的功利和无趣,本来履行积极意义的教育,变成了扼杀创造力的摇篮!
外国的很多创造家,之所以有什么样的成绩,若没有一定相关知识的祭奠,没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上一层楼,又有多少创造能成功进行或是有现实意义呢?可见,教育是为创造里服务的呀!~
综上,我觉得最根本不在教育,而在于我们个人,或是社会大环境的意识指引!

发表于 2006-6-1 01: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制约中国人创新能力的三大因素

[这个贴子最后由jf在 2006/06/01 01:32am 第 2 次编辑]

呵呵。楼上朋友的思考很投入。只可惜有欠深度。
楼主的文章和楼上朋友的回复,总共包含有18个“教育”的匹配词。
但是,你们知道么。“教”是一种不可能的行为。
那么何来“教育”,如何又成为一种模式呢?
它必定将被证明是种落后且过时的词藻。
让我们且假定世界上有“教”,一种把知识传授给未知这种知识的人的行为。
只是我们永远无法传授未知的知识,就好像无法把空气变成水一样。
在我们“学习”知识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知识是什么,以及他们有何作用。
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就不可能知道任何事情,懂得任何道理。
教师能够做的,将只是告诉人们如何用任何人都知道的知识,来搭配成另一种形状,
就好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变换花样玩他的积木,搭不同的造型而已。
这样的变换并不需要有专门的人来指导,我也不提倡人们去接受指导,用金钱来购买他们所谓的“知识”。如果有人懂得怎么变戏法,那么我还更愿意付给他钱,请他为我表演魔术,给我带来欢娱。但如果他希望表演给我看的,是知识,那么,很抱歉。我没有钱。我就会非常果断地走开。

因为 知识不可教,只能通过自己寻找。不找而得的,决不能背负“知识”之名

 楼主| 发表于 2006-6-1 01: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制约中国人创新能力的三大因素

昏倒。。。加菲兄弟你怎么又来搞破坏了。蔬菜小姐说得也是挺有道理的。
被你一搅。问题又复杂了。
请你能不能做几天哑巴,让我松口气,拜托了。
发表于 2006-6-1 14: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制约中国人创新能力的三大因素

下面引用由jf2006/06/01 01:23am 发表的内容:
呵呵。楼上朋友的思考很投入。只可惜有欠深度。
楼主的文章和楼上朋友的回复,总共包含有18个“教育”的匹配词。
但是,你们知道么。“教”是一种不可能的行为。
那么何来“教育”,如何又成为一种模式呢?
...

呵呵,”教”是把自己已知的思维方式或是现成的知识(自己间接得到的前人探索的成果)“传播”给未知的人的过程!只是,“传播”过去却不见得一定能得到“接收”的果,还需要动作承担者的“接受效果”
,为了让这个过程更为通畅,于是,教师有了“告诉人们如何用任何人都知道的知识,来搭配成另一种形状”这种手段来传播!教师给我们讲麦克斯韦理论,通过生动平实的语言,让我们明白了其中的玄妙之处,很可能此知识可以运用到我们以后的再创造中啊!~
在者教师的“任何人都知道的知识”,这里的知识从何而来?曾经从别出学来(不见得都是自己探索来的吧) “一个顽皮的孩子变换花样玩他的积木,搭不同的造型”如果他还不知道,积木最基本的用法,怎么去自由发挥呢?需要示范一下啊!况且,现在很多东西不是堆积木这么简单吧,可见,“教知识”存在!可以进行的!

因为 知识不可教,只能通过自己寻找。不找而得的,决不能背负“知识”之名-----
难道牛顿几大定论要我们自己去推断出来,再去运用吗?若“求知”没有了“教”的重要作用,那我们有怎么用最基本的方块字来表达自己的新颖观点呢?请问楼上的汉字知识是自学而来的?常听:“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听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又如何解释呢?

当然,我们不能太依赖传播来源(教师是书籍)要有自己的观点,多创造,但一定的借鉴还是有必要的!借鉴前人的成果,这不是知识?
何况,在我们从人家那里“模仿“,也是需要自我学习的一种行为啊!

现在不是流行这样的说法吗?好的教育方式是让学生在一定的知识储备基础上,更多的再创造;好的老师是让学生养成喜欢自己探索的习惯!教育和创造力本质上是不矛盾的!~

发表于 2006-6-1 14: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制约中国人创新能力的三大因素

呵呵,华语上这样的氛围挺好的啊!~敬请JF再次指教!~~ :em02:
 楼主| 发表于 2006-6-1 19: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制约中国人创新能力的三大因素


的确如此。让我接着蔬菜小姐来说吧。
就打个比方来说好了。有人在公路上埋了地雷,你知道这件事,我却不知道。如果你告诉了我这件事,不就能够使我在路过这条路时,幸免于难吗?
假使这件事是可能的,那么不也就证明了“知识可以教”吗?

JF虽然我知道你个家伙很能搅,不过现在或许没这么简单了,从前你总是号称能够坦言回答别人的问题。不像别人那样回避回答。
那么,你也来试试解决我这个问题和上面蔬小姐的问题吧?
给我们满意的一个解释。

发表于 2006-6-2 00: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制约中国人创新能力的三大因素

很头痛。JF的确很为难。读了这些话,觉得蔬菜小姐的话就像一阵台风,而我则被吹得不知方向。
自然,也不知道确定的风向。
使JF极为疑惑的是,蔬小姐是在证明她的观点,还是我的呢?
由于我的无知,我难以辨别。

其次使JF非常为难的是,蔬小姐一连提出了很多个问题,而且都混杂在了一段当中。使我不知道先回答哪个。如果可能的话,请蔬小姐一个一个提出来好么。然后我将保证正面回答每个提问,直到你问满意了为止。至于FRET的问题。允许我稍后一起回答。
谢谢

发表于 2006-6-2 11: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制约中国人创新能力的三大因素


呵呵,当时只是想对原来的帖子进一步的阐述,也似的讨论失去了条理^_^

1,我觉得”教”存在----
JF所说的: ““教”是一种不可能的行为。ZJ
那么何来“教育”,如何又成为一种模式呢?rzE#S.
它必定将被证明是种落后且过时的词藻。r!
让我们且假定世界上有“教”,一种把知识传授给未知这种知识的人的行为。dJ?<e8
只是我们永远无法传授未知的知识,就好像无法把空气变成水一样!.. 教师能够做的,将只是告诉人们如何用任何人都知道的知识,来搭配成另一种形状”

A,“教”是过程的一个起始段,不等同与“教会”:
.”教”是把自己已知的思维方式或是现成的知识(自己间接得到的前人探索的成果)“传播”给未知的人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没有表示一定能”教会” 对方(达到“教会”的果,需要动作承受者自己去学习)!所以,”教”和”教会”是两个概念!您所说的:” 教师能够做的,将只是告诉人们如何用任何人都知道的知识,来搭配成另一种形状”,其实是为了”教”和”教会”连接的一个纽带,也就是一种”教”的手段(这个行为本身就是”教”)!
B,“教”可行:
“让我们且假定世界上有“教”,一种把知识传授给未知这种知识的人的行为。dJ?<e8
只是我们永远无法传授未知的知识,就好像无法把空气变成水一样!“----
但是,我有可能把自己知道,但你不了解的知识,传播给你!~这点你不能否认吧!~

2,知识是可以教的!-------
JF的:” 教师能够做的,将只是告诉人们如何用任何人都知道的知识…”,呵呵,谁生下来就可以知道”任何人都知道的知识”呢?他需要学习,不是吗?这允许他可以进行自主探索的”前提知识量也是别人教的吧!~( “一个顽皮的孩子变换花样玩他的积木,搭不同的造型”如果他还不知道,积木最基本的用法,怎么去自由发挥呢?需要示范一下啊!况且,现在很多东西不是堆积木这么简单吧!)

3, “教育”“创新”不可分割 -----
我比较赞同的线路是“教”---“基础性学习”---“成为自己的储备”---“创新”!
认为 “教”和“学习”是外在知识转化为内能的方式。二者不相矛盾,且互依存在!
您可能赞同的路线是“有目的的自主学习”---“创新”(不知是不是这样?)
那“有目的的自主学习”,是不是要有“教”的参与呢?
你想发明某个机器的时候才想起要学习麦克斯韦理论等其他相关物理理论吗?


(常听:“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听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现在还流行这样的说法:好的教育方式是让学生在一定的知识储备基础上,更多的再创造;好的老师是让学生养成喜欢自己探索的习惯!),这些说明了,教育对创新的积极作用!~

发表于 2006-6-2 12: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制约中国人创新能力的三大因素

呵呵,很就没有这样仔细的思考过了!~
突然发现自己 有个很严重的毛病----
对方的观点没有完全理解,就去大发议论,呵呵,结果说了半天对方觉得逻辑不清!~以前MIA和老鼠都有说过!~现在想来,是没有真正找到两种观点的交锋点,所以逻辑混乱!~

去年师傅有提起,说我反驳有些只重细枝末节,缺少整体阐述!呵呵,以前没明白,现在有所体会,呵呵,看来不能一句句反驳,要有点整体意识!~呵呵

不过,还是要谢谢JF的帖子^_^

 楼主| 发表于 2006-6-2 15: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制约中国人创新能力的三大因素

别信他的。蔬小姐。这是JF他喜欢用这套来动摇对方的观点。我见多了。

我和相当一部分人的观点只是现在的教育制度当中有着不少缺陷,
JF你怎么可以说有缺陷那它就完全是错的呢?
教育制度有不令人满意之处是人所共见的,但它也有其历史原因及受制于国情因素的影响。要轻易谈改革也并非轻便之事。

发表于 2006-6-2 17: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制约中国人创新能力的三大因素

下面引用由蔬菜莎拉2006/06/02 11:57am 发表的内容:
呵呵,当时只是想对原来的帖子进一步的阐述,也似的讨论失去了条理^_^
1,我觉得”教”存在----
JF所说的: ““教”是一种不可能的行为。ZJ
那么何来“教育”,如何又成为一种模式呢?rzE#S.
...


看了这些你的申论。我有点觉得不知从何说起。也许是现代社会对人们的思想误导实在太严重了。以使误解不断地进步,提升。也许人们终究要绕这么一个大的远路,然后折回真正的路途上。这恐怕也是历史的必然之一。

“---“基础性学习”---“成为自己的储备”---“创新”!”
这条线路我也赞同。但对于下面和其他关于“教”的说法。这里暂不作评论。

首先澄清一种错误,你认为

““教”是过程的一个起始段,不等同与“教会””

但是我从一开始就已经论证了,“教”是不存在的。如果“教”不存在,请注意,“把某种知识传授给未知这种知识的人的行为”就是不存在的。那么后面的议题也就不值得去讨论什么“教”和“教会”了。因为谈论某件不存在的事情,是没有意义的。

如前所述,我就在你的回复中找寻你的提问——不过,可能的话,希望请简明地提问,而不是先经过冗长的申论再提问。这样可以使我对你的问题看得更清楚些。也好准确地回答你。

A。“那“有目的的自主学习”,是不是要有“教”的参与呢?”
不需要。因为“教”根本不存在。

B。你想发明某个机器的时候才想起要学习麦克斯韦理论等其他相关物理理论吗?

不好意思,我不太理解你的意思。如果不介意,请解释一下,是什么样的机器。这样我才好准确地回答你。

发表于 2006-6-2 17: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制约中国人创新能力的三大因素

[这个贴子最后由jf在 2006/06/02 05:26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FRET2006/06/02 03:42pm 发表的内容:
别信他的。蔬小姐。这是JF他喜欢用这套来动摇对方的观点。我见多了。
我和相当一部分人的观点只是现在的教育制度当中有着不少缺陷,
JF你怎么可以说有缺陷那它就完全是错的呢?
教育制度有不令人满意之处是人所 ...

JF可没这么狡猾。JF一向说的是心理的事实。
我在前面的回答只涉及逻辑层面的分析,
并非是希望改造什么。如果真的希望改造些什么,那么也必须先让人们相信才是。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10 12:25 , Processed in 0.42311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