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34|回复: 1

正:关羽在华容道放了曹操,表现了他有义;反:关羽在华容道......操,表现了他不义;求双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2 02: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江户川柯南 于 2023-9-3 21:54 编辑

关羽在华容道放了曹操,表现了他有义,还是不义?求正反方辩词
发表于 2023-9-4 09: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楼主没有给出清晰的辩题,也没有清楚地说什么是正方、什么是反方。这样打辩论赛,是很不严谨的。所谓清晰,是指一字不差地写出来“正方:......;反方......;我是X方”。您可能觉得这样罗嗦,但是辩论中,一字之差,意思相去甚远的情况屡见不鲜。在这里,我只能按照我的理解来回答,我理解辩题是“正方:关羽在华容道放了曹操,表现了他有义;反方:关羽在华容道放了曹操,表现了他不义;求双方”。

其次,双方需要基于一个共识来讨论辩题。共识之一,是故事出处。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不是正史《三国志》中的记载,而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描述,那么双方就需要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情节来讨论。《三国演义》中有的前因后果,就必须都认,不能以“它不是史实”来推辞;《三国演义》中没有的情节,也不能纳入讨论,不能以“实际情况是......”来作为借口。共识之二,是《三国演义》中这段情节的描述,这一段建议楼主仔细阅读,字数不多,但内涵有很多。

站在正方的角度,需要强调两点。一是关羽本身两次都有不放走曹操的意愿,并且争辩过一回合,并不是一上来就想放水的,说明他心里还是公私分明的。二是关羽两次动摇的原因,一是过五关斩六将之事,二是曹军众将士跪拜和张辽的赶到。过五关斩六将之时,关羽是曹操麾下的将军,虽然已经去意已决,但毕竟“离职流程”还没有走完;而且,虽然曹操有意别人不见,但关羽本次“离职”也是非常仓促。所以,关羽在过五关斩六将时,是属于擅自离岗的行为,对于前来阻拦的同事居然动武并斩杀,的确是关羽有错在先。针对这个错误,曹操并没有兴兵讨伐,也算是仁至义尽了;不然的话,曹操带兵到刘备门前要人,执意要刘备交出关羽,拿双方岂不尴尬?

站在反方的角度,则主打一个公私分明,其次反驳正方的“有义”的说辞。不论关羽欠了曹操多大的人情,那也是关羽个人的事情,不能以刘备(乃至孙刘联军)的胜败做交易。关羽的这种行为,与当今的腐败分子有何二样?行贿者给官员的父母/子女解决了问题,官员便用公权力给行贿者行了方便,这就是关羽行为的定性,难道这是“有义”吗?其次,所谓过五关斩六将所形成的亏钱,实际上是曹操自己造成的,不是关羽造成的。关于与曹操形成的囤土山约三事,本质上关羽算是“劳务外包”,而关羽一旦满足了离开条件(得知刘备下落)后,外包自然解除,不存在所谓的离职流程;而且,曹操在已知刘备下落的情况下,刻意隐瞒,导致延误了关羽正常离开的流程,因此造成的损失凭什么要关羽承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3 20:23 , Processed in 0.04501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