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30|回复: 3

[原创]最近看书的几点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5 11: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termark]
1,思维与物质的关系---
思维脱离的现实的物质便失去服务于现实的功能!与现实生活脱节的它便处在虚幻状态,那么,这样的虚幻是美好的天堂 ?灿烂的烟花,当光辉消失的那一刻,它的美丽也不复存在,人们也不会认为现在的它很美好!
物质存在的积极方向先不论.就消极方向而言,如:身体的疼痛和精神的伤感,也有其存在的意义,至少是是生命中的一种实在感觉,让人体会到生命的多变,而脱离现在的思维是没有感觉的.也是片面的,由此,不变的“美好”,又有什么意义呢?
自学和教学的辨证关系---
钱钟书说:“教师是印刷技术没有发明以前的一种应急手段!”
教书时间有限,信息量,思维广度都有局限,而自学却有着教书没有的优势!
当然,在需要学习上的困难,请教前辈,是要事半功倍的!
人的敏感与忽略----
人的智力是有限的,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若可以的话,便成神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在这些疑问的存在!敏感的人疑问会更多!人们为这些疑问而不断思索,以求更于完美,但在思维的不断跳动中,回望起点却猛然发现:现在的方向与最初的方向大相径庭!
若决心学好某一科,想怎么学----认真听课---记笔记----怎么记-----何时记----记什么---哪些是重要的----不好,计划重新修改。。。(于是思路被一个分支牢牢拌住,现在你的工作成了不停的修改一计划,并非怎么学好某科)由此,对疑问的忽略未必不是件好事,不要因为细支末节影响你最根本的目标!这又如同你无意识的呼吸,会很通畅,但却用意识控制你的呼吸。。。那么,似乎并不舒服!所以,不要抢夺潜意识的工作吧!
不错,牛顿通过一个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但,对于苹果落地,不是每个人都有必要去留心,去研究啊,若农民把这经历放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也许更有用!
个人情绪与思维---
两者是互相影响的!个人的情绪好坏,兴奋程度与思维的活跃程度有联系!
在从目的角度而论:若为了情绪的激动,那情绪是动力,思维是手段;为思维的活跃,情绪是思维的动力了!
关于高智商,聪明,智慧与思维----
高智商是一个人做学问的能力高下,即我们所说的聪明;但智慧,意义更宽泛,代表一个人思维技能水平的高低!
特点:1,思考问题从多个角度;2,思考时看到事物内部的联系;3,善于思考,不随波逐流;4,思考的饿速度快;5,思考的方法独特!
思维能力的自我训练—
想象、质疑、创新是发展思维能力所不可缺少的。
想象训练:分想——把贮藏在大脑内部的形形色色的经验分离出一种或若干种加以创造想象的方法。联想——在分想的基础上,通过对若干对象赋予一种巧妙的关系,从而获得新的形象。它包括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串想——就是按照某一种思路为轴心将若干想象活动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有层次的、有过程的并且是动态的想象活动。强调——通过“扩大”和“缩小”的方法,对强调内容大肆渲染,从而建立起一个特殊的形象。 (二)质疑训练:寻原因——事物间普遍存在着因果联系,养成每事必问的好习惯;破旧立新——打破常规的禁锢,从平凡中看到不平凡。找规律—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掌握规律可用以指导个别。(三)创新训练:广泛联想是基础,假想推测是条件,摆脱常规是关键。
文字游戏----
“百年缝甘露”“他乡遇故知”两句,怎么理解是坏事?
解:百年缝一滴甘露;他乡遇到的老乡是自己的大债主!``
事件与思考---
a自去年四月底起,经媒体报道的博士自杀事件就有成都医学院、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及北大、清华等重点知名高校。
思考:从小学到博士,多少年的苦读,换来了现在颠峰的地位,还没有面临社会的残酷考验,在生命的最好季节,放弃理想希望,抛弃责任,却选择放弃生命1“中国教育选择学生的法宝是考试,学生对付考试的法宝是死学苦练和反复模拟考试久经“考验”出来的成绩。学习、学习、再学习,考试、考试、再考试,成了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也成了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指挥棒和圆心。至于学生的心理素质、危机处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人生的意义、社会责任和对生命的珍惜等生存最基本的东西在考试和成绩面前都变得边缘化了,甚至多余了。”
b华北某市第一中学的两名高三学生李佳和吴强,通过参加保送生考试,分别被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录取。但所在中学就是不同意,因为中学认为他们参加高考有望争取全省状元。最终,在中央电视台和《南方周末》记者采访后,学校才同意放人,并最终办妥手续。
思:高考保送方案,目的是为了让优等生减去高考失常而名落孙山的巨大风险,也为各类专项人才提供了更 宽的舞台!现行弊端:1送良不送优,这样是我为了扩大学校的饿知名度,而好学生的权益没有真正得到保护!2给优等生加上了沉重的竞赛压力!保送平时成绩是重要的,但还有一个指标就是竞赛成绩,因此,有些同学可能80%的精力用在竞赛上,不成功,则汗水附之东流,几乎一无所获,毕竟得奖比例很底;成功了,那投入和未来的产出相比,真的成正比吗?3某些学校,某些时候,可能因为学生的特殊背景,而造成不公平现象!
[/watermark]
 楼主| 发表于 2006-5-25 11: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最近看书的几点思考:

其中部分有引述,呵呵,一些是自家观点,大家可以谈谈自己对某一话题的看法~
发表于 2006-5-25 17: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最近看书的几点思考:

说得挺不错的。
“钱钟书说:“教师是印刷技术没有发明以前的一种应急手段!”

的确如此。在未来的社会中,教育制度就会被考虑是否应该存在。
以后的教师都会变更身份。智慧高深者被作为贤者或称学者。
而教师这一类“运输工”,可以解脱自已的“神圣的职责”了。

发表于 2006-5-25 22: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最近看书的几点思考:

“百年缝甘露”“他乡遇故知”两句,怎么理解是坏事?"Xg
解:百年缝一滴甘露;他乡遇到的老乡是自己的大债主!``

有时会想:自己付出了万分的努力却只得到一丁点的收获,甚至连一丁点都没有,就会怀疑自己应不应该付出,值不值得付出.就像百年的等待只是一滴甘露而已.

说到老乡就怕被骗,世风日下,老乡都不一定就是可靠的。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10 12:22 , Processed in 0.05560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