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14|回复: 3

2004辨词:《大学教育更应重视人文精神》一辩立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30 00: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学教育更应该重视培养人文精神》
一 辨 辨 词
谢谢主席,尊敬的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
人文精神是指尊重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精神生活,目标是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精神的内涵是独立思考,严谨规范,求真务实,目标是求真,灵魂是创新。
科学与人文是不能分割的,二者是社会进步发展的两足,是人类文明翱翔的双翼。我方认为,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才。从培养人才的角度看,今天的大学教育更应该重视人文精神。
首先,人文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指导。科学精神以为对象,人文精神以为中心。科学精神是指必须遵循的科学研究中的思想、原则和方法,这些最终都是为特定的人类社会服务的。从二战中若干名科学家联名写信给罗斯福总统,建议加速研制原子弹,到今天世界科学家联合决议禁止将克隆技术用于人类生育,都说明研究科学的思想、原则和和方法必须受到社会的限制。片面强调科技发展的求真原则,既可能开启天堂之门,也可能是通往地狱之路。究竟走哪个方向,完全有赖于人文精神的指导。如果我们只知“格物致知”之真,不知“兼济天下”之善,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
其次,高尚的人文精神是大学人才培养的根本。孔子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于至善。”孟子则提出, “修、齐、治、平”的道德修养是天下之本。邓小平同志提出“四有新人”的教育目标,更是把人文精神放到了人才培养目标的首位。仅仅培养出精益求精的工匠,并不是大学教育成功的标志。正因如此,清华大学才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在风云变幻、物欲横流的今天,严格的科学精神当然可以使知识分子在实验室里“独善其身”,但只有“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文精神,才能使我们大学生成为国家的栋梁。
第三,中国优秀人文传统是大学生的精神支柱。科学技术无国界,但是科学技术的服务对象却是划分为民族、国家和阶级的。爱我中华,振兴祖国,并不属于科学精神,却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时代责任。当年朱自清教授拍案而起,宁肯挨饿也不领美国救济面粉;被美国人形容“抵得上7个师”的钱学森,宁可放弃优厚待遇也要回国,为中国“两弹一星”做出贡献。在他们面前,那些以科技无国界为理由,背离生我养我的祖国母亲的人,还有什么资格奢谈“科学精神”呢?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大学教育更应该重视人文精神。谢谢!
发表于 2007-11-4 00:3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原创的吗

辩辞 的 辩 你写错了
5 ]* |( p: Z4 b- s! [4 _; A7 F# v. n( J( b" B5 x7 D
写得太匠气了  没意思
发表于 2009-8-13 20: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辩题我们打过哦~~~顶一下~~~下次最好可以一起发~~
发表于 2010-3-19 16: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思辨的总结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6 22:05 , Processed in 0.04879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