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78|回复: 0

(转帖)英華子弟品學兼優成為社會楷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27 20: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英國華裔學生不論在大學、中學以至小學,成績連續多年來都在所有族裔之上,英國政府及當地傳媒不時以華裔學生的品學兼優,對照敗壞的小流氓文化,提醒人們家庭教育至為重要,是對社會的一種貢獻。

就以今年8月底公布的英國中學會考(GCSE)成績為例,英國華裔學生一如以往,成績彪炳,當中取得10個A*或以上的華人子弟便有多名。女狀元為16歲的王心心,獲近乎完美的11 A*及2A成績。出身自單親家庭,母親18年前來英,王心心一直自覺地努力學習,她自言成績不是靠天才,全是苦讀得來。

擁有八級鋼琴造詣的男狀元林智豪,則獲11 A*及1A的成績。林智豪的父母均是越南華僑,父親1978年來英國,目前在中餐館工作,同樣出身普通家庭。

另外獲得8科A*及2科A極佳成績的林詩華,則從三、四歲便立志要當醫生救死扶傷,希望高等程度會考後能考入倫敦的帝國學院大學或劍橋大學習醫。詩華的父母來自香港,父親經營外賣店。一樣是來自普羅家庭出身。

林太在得悉詩華獲得如此佳績時曾對記者說:「其實英國每年都有很多華人學生取得十優九優的成績,在英華人子弟有這個成績的大有人在,很平常...現在讀書成績好,不等於將來出來做事一定有成就,重要的仍是看將來做事的表現。」林太的幾句話,也正正是大多數華人家長的心聲。

英、美都有學者嘗試研究為何兩國華裔學生持續有如此優異成績,大家研究的共同結論之一是,華裔父母著重子女的教育以及道德培養,簡言之是重視家庭教育。

研究也有相異的地方,有趣的論點包括,美國研究員在對華裔家庭作家訪時,發現很多華裔家庭都有一張檯子放在適當位置,而這將檯子就是子女每日做家課及學習的地方,也是父母和他們溝通的地方。這一張擺放在家中當眼處的檯子,成為了家庭教育的核心所在。

英國研究所得的其中一個結論,則指出英國第一、二代華人絕大多數都是從事飲食業,大半世人在廚房或餐館中渡過,極為艱苦,很多子女從小看見父母每日要在廚房中做十幾個小時來謀生,他們不願走父母的舊路,加上父母本身也不希望子女做回他們的本行,故新一代華人子弟大多都勤奮學習,走出廚房成為了他們的推動力之一。

不管華人子弟成績優異的原因是甚麼,華人家庭重視家教這一個觀點,在今日小流氓現象日益嚴重的英國,童黨為禍令普羅百姓在街上見到他們要避之則吉,華人子弟沉默不搞事,勤學又守規的形象,逐漸成為英國政府及傳媒推介的榜樣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8 17:27 , Processed in 0.05627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