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07|回复: 0

第十四届暨南园辩论赛初赛第六场!!就业难是体制问题还是观念问题!!看看有什么帮助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0 21: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方观点:就业难是观念问题
反方观点:就业难是体制问题
知己知彼
正方猜测反方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相信对方辩友和我们一样,看到了我国就业现状所存在的巨大问题,而且我方猜测对方辩友将会从以下几方面来论证这一问题的本质是体制问题。首先,体制将会被定义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无论政府、法人或个人,都要共同遵循的组织制度与框架,其次,造成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是体制,如,教育体制不完善,所培养学生不符合市场需要;经济体制的转轨造成大量人员失业,而失业问题又得不到解决;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不能最大程度提供就业岗位等等。最后,要解决就业难还是要靠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反方猜测正方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猜测对方的立论:
   第一,对方辩友将夸大意识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从而推出观念对就业难这一客观事实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对方辩友从求职者的角度看,一部分人主观期望过高致使其就业难,这是自身观念的问题。这忽略了就业人群的全面性。
   第三,对方将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出发,认为用人单位具有挑剔性,从而对部分求职者性别年龄等方面加以限制造成就业难,这忽略了自然生理的差异对职业的选择。
   第四,对方将从社会的一些交际观念来看,认为没有家庭背景,缺乏社会关系也是造成就业难的原因,在此,他忽略了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毒瘤肆意蔓延。 我方猜测的论点是否与对方不谋而合呢,我们拭目以待。

正方立论:
大家好!在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今天,我方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和对方辩友一起探讨就业难这个话题。就业难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现象,招聘会上人头攒动,大学生忧心忡忡,下岗职工焦急等待,就连高级海归也在为工作奔波西东。就业问题是人口基数、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迁移、社会经济发展、劳动力市场不完善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因素造成的。在这里我们不能把就业问题和就业难问题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就业难是观念问题,对于这个a是b的判断句,今天我们讨论的是性质问题,也就说观念问题是就业难的性质。一定的失业是正常的,倘使让众多缺人的工作和众多需要工作的人一一接轨的话,另一部分人又积极创业,那么就业再也不是一个难的问题了。下面我方将从以下两方面论证我方观点:
第一,中国经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革,体制改变了,但人的观念却没有改变,相对滞后,不符合客观规律。只要我们的观念跟上体制的变革,那么就业就再也不是一个难的问题了,而是每个国家都会出现的就业问题而已。
第二,就业难是求职者和招聘者两方面的观念问题。
对于求职者:第一,精英意识,不愿意去做一些环境差、工作累、薪水低的工作而待业。;第二,目光短浅,只注重眼前的经济效益,不注重工作的发展前景;第三,没有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存在等待和依靠的就业观念。第四,片面追求某些热门专业和某些热门的就业地区而没有灵活就业。
对于招聘者:第一,歧视现象,不管政府还是各企事业单位,在学历、年龄、性别、身高等方面设置重重障碍,让无数有志之士怀才不遇;第二,人才浪费,选择人才观念不务实不是按需取材,而是以高学历优先;第三,招聘中的不公平现象,如肥水不流外人田观念造成的隐性世袭等现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先就业、后择业,就业难难在人心上。

反方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
很高兴和对方辩友在这里探讨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热点话题,在此,我方认为,就业难是体制问题。首先,我们来明确几个概念,按照国际劳动组织的定义,就业问题所指的人群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并可以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求就业岗位的人。
就业难有两种表现:一是显性就业难,指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用较长时间才能找到一份全日制的工作;二是隐性就业难,又称为就业不足,包括了劳动者非自愿的从事临时工作,或者工作收入异常低,不能充分利用劳动者的能力或技能的就业现象。通过这两个定义,我们知道,那些没有工作能力或者有能力却不想工作的人不属于就业难要讨论的范畴。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论述我方观点:
   第一,造成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经济社会体制的转变以及体制的不完善,当前,就业市场的客观情况是僧多粥少。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这是由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造成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以及城镇新生劳动力三峰叠加的僧多局面,而同时由于体制本身的不完善,就制约了经济的增长,制约了就业岗位的增加,从而造成了粥少的局面。
   第二,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体制的结构性矛盾,首先,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呈现非均衡性,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过高,最具劳动力吸纳能力的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劳动力比重过低;其次,是产业结构升级和劳动力素质提高不同步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是对专业技术人才的渴求,另一方面是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
   第三,造成就业难的原因还包括由于体制因素而造成的就业机会不平等,这具有民族法制体制不健全导致的制度性不平等,也包括户籍制度,档案制度等政府行政干预的不平等;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当今中国社会就业难的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体制问题,而不是观念问题,当然,我们并不否认观念的作用,但是观念并不能任意地发挥作用,而是要受到一定体制的约束,是以体制的存在为前提条件的。
所以,我方认为,就业难是体制问题,谢谢!

防守反攻  
反方任意辩手针对正方立论进行反驳:
谢谢主席,大家好!
首先呢,根据对方的立论,他们提到了两点,首先,他是说,如果自己创业能够解决就业问题,我们大家都知道,社会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是有限的,大家都去创业,那哪来那么多的社会物质资料呢,对方辩友在第一大点讲到,由于体制的不断的改革,但是观念并没有改变,这里,我方想说明的是,在体制改革时,它很多措施和政策并没有跟上所以造成了一系列人们的观念的滞后问题,尤其是在产业结构转化的现在,第三产业的尤其落后造成了社会就业岗位的不足,所以我方说,就业难是体制问题。
第二,对相同求职者的目光短浅以及招聘者的用人歧视来说明就业难是观念问题,这里,我方认为,招聘者的用人歧视,它是由于社会保障体制和其他法律体系的不健全,而求职者的精英意识则是由于扩招政策带来的影响而大部分人都找不到工作,这正是教育体制在建设中不健全而引起的,谢谢!

正方任意辩手针对反方的反驳进行再反驳,同时巩固本方立场:
刚才对方辩友说,积极创业就业就不成问题这是我方观念么?我方并没有这么说就业就不成问题,而只是说这是一种解决的方法,对方辩友并没有听清楚我方一辩的陈词哦。对方辩友说,观念滞后是造成就业难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我方也非常赞同,的确观念滞后导致了很多问题,以导致就业如此之难,我方一直在强调,就业难和就业问题是两方面的问题,对方辩友请不要搞混,就业难是指就业矛盾激化的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而就业问题是在各个国家各个时代都必然存在的社会经济发展到一个特定阶段的表现,所以说就业难和就业问题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请对方辩友不要搞混。
刚才对方辩友说招聘者的问题也可以归结到法制不健全以及各种扩张问题,其实招聘者的各种陈旧的观念才是导致这就业难的真正原因啊。徐小平曾在《骑驴找马》中说,就业难只是难在人心上难在观念上,难在我们的思维方式上,请对方辩友也改正你们那认为就业难是体制问题的错误观念!谢谢!

正方任意辩手针对反方立论进行反驳:
谢谢主席!首先我很遗憾的听对方辩友把没有工作能力和想找工作但又对工作不满意的人排除在就业难的讨论范围之外,对此,我真是对这一部分人感到由衷的遗憾。大家讨论就业难,就不能把它跟现在的就业问题混为一谈,就业难为什么会如此之难,就是因为大家的观念存在问题,要不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岗位苦苦等待人才的垂青,以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大学毕业生,硕士毕业生,乃至留学海归却仍找不到他们想要的工作,甚至40%的下岗职工都找不到他们合适的工作呢?这并不能说是一个体制的问题,这只能说明他们自身的观念有问题,才导致了他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另外对方辩友提到人多粥少的问题,难道工作跟求职者真的能够用人和粥来做比方吗?难道一份工作可以几个人同时来分吗?对方辩友还说到,体制是观念存在的前提,那么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又有多少人还保留着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观念呢?希望对方辩友在今后的辩论中正面回答。谢谢!

反方任意辩手针对正方的反驳进行再反驳,同时巩固本方立场:
谢谢主席,我想纠正一下对方辩友刚才提到的几点观点中的错误:
   第一,我方说没有工作能力或者说不参与劳动力市场的人是不考虑在就业难范畴之内的,是因为你都不去做了,我们怎么知道你做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呢?
   第二,对方辩友说岗位等待着人们的垂青是因为观念的问题,而这恰恰实际上是由于我们人才需求培养的结构和矛盾所导致的,我们没有培养出市场所需要的人才,而培养出的人才也不被市场所需要。
   第三,对方辩友认为僧多粥少是不足以形容我们当今岗位和人才之间的关系的,看来对方辩友是按照其字面意思去理解了,僧多粥少只是一个比喻,我们市场当今的客观情况是就业的人非常多,而提供的岗位非常少,这个问题实际上确实能够通过技术、社会分工而解决的,我们知道技术进步能够带来社会分工,而社会的分工就可以提供更多岗位。
   第四,对方辩友说仍然有人徘徊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旧有的模式中,为什么?这就是因为体制改革的不彻底造成的呀,谢谢!

短兵相接
正方:谢谢主席,首先我想请问对方辩友,请正面回答,当你找工作的时候想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呢?
反方:我当然是希望找一份适合我的工作,可是现在我们的情况是我所学的专业社会上不需要啊!我所学的教育学它不可以找到合适的对口专业,这难道不是我们所说过的体制问题吗?我倒请问对方辩友,你们认为,就业难是观念问题,那么观念变了,我们的就业问题就完全解决了吗?
正方:对方辩友没有搞清楚,我们所说的就业难和就业问题是两方面的事情,刚才我已经解释这么多遍了,希望对方辩友不要再搞混了,还有对方辩友刚才说她找不到对口的专业,可是我们为什么要找对口的呢?我们不能发展其他各方面的专业吗?这就是对方辩友一个非常严重的观念问题呀
反方:我来回答对方辩友的问题,就是我们找不到对口专业,让我们找不对口的专业,所以我想告诉你当今社会不只是大学生在找工作哦,你要大学生改变择业观念去做那些低一点的工作,或者是其他一些没有技术的非技术工人所做的工作,那么下岗职工这些弱势群体他们去做什么工作?您这种做法就是拆了西墙补东墙的做法。你不觉得很心痛吗?
正方:请问对方辩友,你所谓的低一点的工作是怎么样的工作呢?
反方:至少要满足我们自身发展的需求吧,可是我们自身不光要生存,还要得到满足吧,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一个问题,好多年前我们大西北就已经提出了孔雀西北飞,可是并没有多少人投入之中,但当我们的政府下达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以后,才有很多人开始流向西北,请问这个问题对方辩友是怎样看待的呢?
正方:这也证明了我们政府转变的发展的观念啊,从发展的重点由东南转向了西北,那么对方辩友总是说体制不完善,那么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牢牢的抓住计划就业呢?
反方:对方辩友,你刚才说这是因为政府的观念有所改变,可是观念的改变是凭空产生的吗?就好像说,辩证唯物主义曾经告诉我们,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比方说对方三辨喜欢上了我方的三辨,可是是不是先有我方三辨的存在才能喜欢,您可不能白日做梦。
正方:制定一个政策,或者说一个体制的话,也是人为制定的,所以这里面也有很多的主观因素,所以请对方辩友不要忽略这里面的主观因素,下面我倒要请问对方辩友,50%的人毕业之后想找稳定的工作,短工又不愿做,结果一直在待业,请问对方辩友,这不是观念的问题,又是什么问题呢?
反方:那是他们自身的观念在作祟啊,自身的观念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与我们的教育体制是脱不了关系的啊,对方刚刚说观念的产生是一个人的主观意识,可是你要知道,观念的产生都要受制于体制啊,如果你不受制于体制,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甚至是一只无头苍蝇,乱飞乱撞,眼神中充满了迷茫啊
正方:请问对方辩友是否注意到一组数据,劳动局的权威数据表明:虽然有50%的人找不到工作,但是你知道有多少待业岗位吗?是45%啊!对方辩友说僧多粥少,这是一个就业问题,但是我们现在说的是有45%的就业岗位对50%待业的人,请问,今天我们的是就业难的问题吗?对方辩友纠缠就业问题,就业难和就业问题,是一回事吗?
反方:对方辩友提到,就业难是个价值判断,它来自于社会存在,那我想问你,这个价值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呢?
正方:标准就是现在我们大家舆论上,包括大学生甚至所有的求职者,都普遍认为的一个难字,为什么大家都纷纷怨声载道呢?就是因为观念问题啊!刚才对方二辩说,观念是完全由体制造成的,难道这就说明就业难是一个体制问题了吗?就好像小鸡是母鸡生的,那么院子有一条蚯蚓出现了,一定是母鸡吃了吗?
反方:刚刚对方辩友已经强调了,现在的就业难是确实存在的,那请问对方辩友,是先有就业难才产生就业难的观念呢还是先有观念才有就业难的呢?
正方: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对方这位辩友,是先有我们这种错误的观念,才导致了就业难,对方辩友刚才说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不够迅速,所以导致缺乏大量的职位,但是来自人事部的数据显示,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到非国有企业约占52%,52%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可是同一时间,调查显示,只有16。3%的人愿意去非国有企业,这难道不是观念问题吗?
反方: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必然的,但是,如果我们去了一个不能给我们生活有所保障,不能让我们达到自我满足的就业环境,那你愿意吗?
正方:请对方辩友抱有这样一个观念: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下面我想问对方辩友,现在在许多招聘条件下,年龄、身高、学历,条条框框,严加限定,企业招不到人,求职者也可望而不可及,这双方面脱节,请问对方辩友,这又是什么造成的呢?
反方:我们为什么说他们要出现脱节呢?这是因为,我们现在高校的制度上存在一个毛病。这一毛病,就是扩招,它不断的扩招,使得就业人员出现一个拥挤的情况,企业不得不去挑人啊,我想请问对方辩友,现在的北京人才市场,80%的用人单位,要求用北京户口,使得大量辛勤求职的人员只能望京兴叹。请问,这难道不是户籍制度所导致的就业难吗?
正方:难道对方辩友不认为,这是就业观念上的一种户籍歧视吗?
反方:如果我们有一个很好的观念,有一个很好的体制,去规范这个不正确的观念的时候,那么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啦?
正方:我方只是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得到更好的解决,并不是说它马上就可以解决,而是你转变了观念,你可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让你更方便的就业啊,我倒想请问对方辩友,对方辩友刚才提到了农民工问题,但是按照一场农民工的职场招聘会,共27家的单位提供2500多个岗位,可是到场的人数与可提供的岗位相比可谓少之又少,那不就充分暴露了农民工就业的观念问题吗?
反方:请问对方辩友,谁都知道,第三产业是容纳劳动力最多的部分,可是中国的第三产业却低于国际水平7个百分点,那你们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正方:这是客观经济发展的规律,在客观的经济发展中,肯定是有一部分人是要失业的,这并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就业难问题啊,就业难这个特定问题是观念造成的呀,对方辩友。
反方:刚才对方辩友提到,我如果能够改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我就能找到工作,那么我想问,你改变观念,但没有相应的教育体制去培训你,你怎么去提高自身素质啊?而且我们知道,征地导致大量农民失业,成为失业无社保的人,那么我想问,他们如何改变观念而保证自己失地不失业呢?
正方:对方辩友,难道体制改变了,就能改变观念吗?中国的市场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反方:我们说社会存在决定体制,当然说,体制改变了,必然会改变你的观念啊。因为观念是受到体制约束的,它是来自于社会存在的啊。刚才对方辩友说,北京人才市场改变观念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那你改变了观念就能掉下几千个岗位给人家吗?

一锤定音  
提问嘉宾向反方提问:
   第一位嘉宾:反方提到了教育制度,也反复提到了薪酬制度的问题,请具体介绍一下,为什么是现在的教育制度造成了就业难的问题?第二个,现在的教育制度难道不是制定教育制度者本身的观念所产生的影响吗?那您又对此做何解释?
   第二位嘉宾:反方在立论当中提到一个体制性原因是我们第三产业发展的不平衡,那我想提的问题就是,我们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为什么会落后于我们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呢?反方提到的问题中有一个是观念滞后于我们的体制,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观念上去了,体制跟随其变化而变化,我们的就业难就不是一个问题了呢?
谢谢嘉宾的提问!首先我们来回答嘉宾的第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的教育制度造成了我们的就业难,我们知道教育制度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但它并不是很完善的:首先、高校年年扩招,造成了我们大批的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
第二,我们的教育制度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导模式的,而在社会上相对看重于人的素质,能力,在这点上反映出了我们的教育制度的不足;
第三,就是我们的教育对课程的设置,每年都有大量的哲学专业、法学专业的毕业生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因为在社会上我们的这些专业的需求量是相对来说比较少的,综上所见,教育制度引导了我们的就业问题。
嘉宾提到的第二点,说教育制度本身不就是一种观念吗?我们说,观念它对制度的作用我们并不否认,但是观念本身是受制度约束的,它为什么会有落后的教育观念,恰恰是因为我们没有先进的教育制度,而且它也受到计划经济下教育制度的影响啊!
第二个嘉宾提到的第三个问题说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平衡,为什么我们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平衡,我想我首先说几个基本国情,大家都知道,我们是一个农业大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进行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如果农业大国向工业化社会迈进的过程中,必然会限制第三产业发展的速度,而我们国家进行投资的重点是什么,是工业化,以资本密集为重点的工业产业,那么对于第三产业自然相对的投资较少,所以造成我们吸纳劳动力的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我觉得非常高兴,因为在这里能够讨论就业难这个问题,一直关系到我们的每个人的未来,同时关系到国计民生,但是我们想说的是非常遗憾在这讨论过程中,对方辩友出现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第一,对方辩友一直逃避我方的问题,就业难究竟是由观念产生的还是由于观念导致了就业难,相反把就业难和就业问题拆开来看,因为就业难本身就是就业问题的一个表现,那么对方为什么会没有正面回答我们造成就业难的是观念还是体制,因为他们在社会意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
第二,对方辩友犯了一个逻辑性的错误,他们认为我们观念解决了,就能解决就业问题,但我们知道缺少的几千万的就业岗位,并不是我们靠天上掉馅饼想一想就能解决的啊,我们当今社会是怎么样的,几千万的毕业生进入我们的劳动力市场,在一个个宣讲会和招聘会中奔波!谢谢!(时间到)

提问嘉宾向正方提问:
   提问嘉宾一:第一,刚才正方强调就业难和就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那我想知道什么是就业难,什么是就业问题?第二,正方提到我们要转变观念去迎合市场,那我们在实现自身价值的时候,是不是也在要求社会对我们的价值认同,那放下身价是不是就业就不难了呢?
   提问嘉宾二:第一,观念形成体制,体制又反过来影响观念,在这种循环当中,您所说的招聘歧视的根源是什么?第二,就业难是一个主观感受问题,还是一个社会现象?您评判就业是否难的标准是什么?
谢谢嘉宾!是这样的,对于嘉宾的问题,我方在后面的陈述会有回答,对于第一个嘉宾的第二个问题,说明为了改变就业观念去适应市场,这个如何去实现自身价值的问题。我想说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目前就业如此之难的情况下,必须要做出一定的让步。
非常遗憾的是,对方辩友如我们总结出来的相当部分的毕业生一样,面对目前的就业形势,还不够觉悟和清醒,在工作的时候,还是要找一份适合自己的,让自己满意的工作,与自己的能力或者兴趣相匹配的工作,为了物质为了面子宁愿在家待业也不愿意屈就。这些待业的大学生,应改变就业观念,及早上岗,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其次,不得不遗憾的说,对方辩友犯了理想主义的错误。对方辩友谈到了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教育体制、户籍体制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等,我们不否认这些现实存在的客观状况,但是对方辩友主观的认为,改变了这些体制就能够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试问对方辩友,母鸡下蛋能下双黄蛋,但是母鸡能保证它下的就一定是双黄蛋吗?
   对方辩友说了那么多的体制问题,确实都与就业有关,但是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就业难的问题,对方辩友今天所犯的最大的错误就在于:混淆了就业问题与就业难。我们已经指出是由体制造成了就业问题,但是就业难却是由观念造成的,就业问题在各个社会都存在,无论什么样的体制下就业问题都一定会存在。但是目前我国社会就业矛盾激化,造成有45%的岗位空缺,却依然有50%的人找不到工作的就业难则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是由人们的各种社会观念问题造成的。但是对方辩友却混淆了二者,虽然辩词慷慨激昂,风采翩翩,但是我们不得不还是深表遗憾。
   我方已从社会、求职者、招聘者等多方面全方位进行了阐述,就业难是观念问题。如果求职者树立了“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就业观;如果招聘者能抛弃一些世俗偏见,降低不必要的就业门槛;如果社会舆论能进行更正确的就业引导,那么就业还会如此之难吗?
所谓“观念变、天地宽”亲爱的朋友们,尤其是对方辩友,让我们转变观念,迎接就业的曙光吧。
我再补充一下刚才的嘉宾提问,嘉宾问到就业难和就业问题的区别,就业难是一种现象一种程度而就业问题则是因为各种因素而致的找不到工作这种社会现象。

管理学院获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6 22:06 , Processed in 0.05518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