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ermark]主席、评委,对方辨友,各位观众,大家好! 一场好的辩论总会留给大家深刻的印象和深度的思考,今天我们一起在这里探讨万园之园应不应当恢复的问题,我想不管结果会是怎样,大家都是为了搞好圆明园遗址的建设,进一步发挥她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接着我想指出对方的几个错误: 一、总是在用停滞的眼光看事物。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圆明园东门外的这八个字时刻提醒着中国人他们屈辱的过去。“国耻”指的是圆明园过去的一段历史。那时,圆明园是世界上最辉煌的皇家宫殿、最精致的皇家园林,但那时也是中国最软弱的时候。今天,“振兴中华”的志愿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中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都得到了加强,我们重新强大了,重修圆明园可以充分的在世人面前展示这一点。废墟如果不加整理,永远是废墟,只有整理过,才具备真正‘遗址’的价值,才能更好地显示它的原貌。我们要放眼世界,展望未来! 二、颠倒本末,历史的客观发展规律。 我们都知道,一个进步的民族不能够永远停滞、生活在历史中。我方重申的观点就是:修复圆明园并不是为了去抹杀曾经的记忆,更不是去逃避这段历史。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强化记忆,并教育后代。我们勇敢地面对历史,修复更能体现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大无畏的精神。同时要说明的是,我们提出修复的原则是以保护为前提,整体保护,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就是原材料、原工艺、原结构,原形式! 民族的性格源于各自不同的历史与文化,毋庸置疑,不能简单地相互模仿或比较。但人类却有一种共识,那就是承认历史、尊重历史和发展历史。这是任何一个民族赖以生息繁衍在精神上的巨大动力。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重修圆明园,建设圆明园、发展圆明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有志气、有能力在帝国主义破坏的废墟上整修、再现圆明规模之宏敞、丘壑之幽深,风土草木之清佳、高楼邃室之具备这一优秀的历史园林,使其向全世界展现我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创新的社会主义精神风貌! 谢谢! [/waterma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