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70|回复: 0

[原创]初赛第二场——网络文化将成为/始终不会成为主流文化 (我们是反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16 20: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辩辩词——
谢谢主席,大家好!
   对方辩友雄辩的口才,优雅的风度真是让我们佩服,可种种术语的堆积使我们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而不知所以。究其原因,乃是对方辩友认识上的几点偏差造成的:
   第一,概念不清;
对方辩友(认为所谓网络文化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接收信息为核心的文化模式。可又自相矛盾的说网络文化并非是将网络作为一种单纯的媒介或途径与文化作单纯的叠加。)一边说网络是鸡,文化是蛋,一边又说网络是蛋,文化是鸡,那到底何为网络文化呢?对方辩友难以自圆其说啊。对方辩友又简单认为主流文化是指在一定社会时期内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形态。那试问对方辩友,年年岁岁花相似,难道岁岁年年的主流文化都是不同的吗?主流文化从哪里走来?又会走向何方呢?对方辩友陈词虽然精彩,可定义如此模糊,怎能让我们心悦诚服?
第二,标准不明;
既然有主流文化,肯定也有亚文化、反文化,那么判定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反文化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对方辩友一相情愿异常武断的认为网络文化将会成为主流文化,可我听了三分钟对方辩友还是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标准。对方辩友落花有意,可主流文化流水无情啊。要知道,“强扭的瓜是不甜的”啊!
第三,逻辑不通;
对方辩友根据我们现在网络迅猛的发展势头,就错误的认为网络文化将成为主流文化。那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随着电视在现代的普及,我们就能说我们现在的主流文化是电视文化了吗?这是何等荒谬的推理啊!(同样将未来主流文化寄希望于虚拟的网络,到时候任你“上穷碧落下黄泉”,其结果也只能是“四顾茫然自叹息”啊。)
认清对方辩友的种种错误之后,再来看我方的观点:我方认为——网络文化始终不会成为主流文化!
正本清源,首先让我们来明确几个基本概念,1、所谓网络文化是人类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生存方式、知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总和。从其特征上说,它是一种工具性文化,一种载体性文化。
2、所谓主流文化,是指在一定文化区域内,长期积淀下来并为一定文化主体所接受的那一部分文化。而且,它本身就是一个去浊扬清、吐故纳新的开放系统。
其次,对方辩友只看到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工具,一种载体所具有的快捷,传输量大的优势,而始终没有看到网络文化中“色情与贪婪齐飞,野心共暴力一色”。我们完全可以设想一下,当有一天网络文化成为主流文化,到那时候黑客肆虐,千年虫横行,那我们就“此恨绵绵无绝期”了。网络文化的不完全性、不稳定性、不成熟性始终注定它不会成为主流文化啊。
最后,我要告诉对方辩友的是,主流文化不是哪一种具体的制度或形态,它如同我们的血液、皮肤、发色一样,是我们身上的烙印和心中的归宿,更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家园和生存的价值,恰如一株参天大树虬劲的根,纵然年华逝去,岁岁枯荣,却始终深居人们的灵魂。(古埃及的金字塔,早已为黄沙所掩,但挡不住的是古埃及文明的万古流芳;古老的万里长城虽然已是芳草凄迷,但华夏文明的火光却照亮世界。人从远古走来,社会走过了沧海桑田,)余秋雨先生说的“文化道义和文化良知,永远是文化的灵魂所在,否则,营营嗡嗡的文化,是自我埋葬的预兆”!
因此,我方坚信,(主流文化如同普罗米修斯手中的火把,驱走了黑暗与严寒,只要路没有尽头,它就将燃烧到永远。)网络文化始终不会成为主流文化!

自由辩论辩词——
所谓网络文化是人类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生存方式、知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总和。从其特征上说,它是一种工具性文化,一种载体性文化。
   所谓主流文化,是指在一定文化区域内,长期积淀下来并为一定文化主体所接受的那一部分文化。而且,它本身就是一个去浊扬清、吐故纳新的开放系统。
   对方辩友一定说网络的繁荣必然会导致网络文化成为主流文化,那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是不是每一次的繁花似锦都必然会有累累硕果呢?可事实并非如此!
   对方辩友说我们杞人忧天,可对方辩友显然已经忘记了什么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对方辩友用网络一网打尽所有文化,那我们今天的辩论还有什么意义呢?
   在对方辩友的眼里,网络是个大口袋,抓住什么往里面装什么,要知道精华的还是别人的,而糟粕只会在口袋里发臭腐烂啊。
   对方辩友须知“网络代代有弱点,各领风骚一两年”,你能指望它成为主流文化吗?
   毛主席有诗云:“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难不成人间正道是网络啊?
   网络文化在根深叶茂的主流文化大树前,永远只是一只蚍蜉,想要撼动它,可笑不自量啊。
   任凭对方辩友怎样的淡装浓抹,网络文化还是网络文化,始终不会成主流文化。
   对方辩友,不到黄河不死心,非得一定要“此地空余文化梦,唯见网络天际流”,你才甘心吗?
对方辩友没有看到黑客肆虐,网络犯罪的事例吗?网络的不安全性,不稳定性决定其不会成为主流文化。
   对方辩友说网络文化将成为主流文化,那么现在的主流文化是什么?
   网络文化的本质,我方在一辩的陈词中已经明确告诉对方,我再来告诉对方辩友,它只是一种工具,一种载体。
   对方辩友无非是说主流文化的变迁像舞台上的演员一样辈辈新人换旧人,可是我要请问对方辩友,在这种变迁中,戏文化衰微了没有?难道甲骨文的消失就意味着汉字文化的衰微吗?那么马褂换成了西服,我的心就不再是中国心了吗?
   对方辩友说现今我们的生活和网络的密切联系,因此网络文化正在成为主流文化,那与我们生活联系紧密的东西很多,它们也都会成为主流文化吗?那主流文化还是主流吗?对此,我方表示怀疑。
   文化是沿波浪式前进,但是它线性回归,永远指向前方。
   青铜时代虽然一去不复返了,但是司母戊大方鼎依然在博物馆里展示它古老的风采:法老王朝虽然是历史变迁中的沧海一粟,但是金字塔依然矗立在尼罗河畔,向人类诉说着文明的久远。人类文化在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它的前途是繁华似锦,人从远古走来,社会走过了沧海桑田,主流文化如同普罗米修斯手中的火把,驱走了黑暗与严寒,只要路没有尽头,它就将燃烧到永远。
   我方认为,文化的乱花渐欲迷人眼,但主流文化(的核心)求真、求善、求美,是始终不会变,
   现代世界,社会发展一日千里,文化大冲突的时候来到了!作为炎黄子孙,我要向对方辩友道出我们的心声:把根留住!
   我们中国的主流文化开始于很久很久以前,从炎帝黄帝的合二为一,到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从魏晋的佛法西来到宋明理学的三位一体,它正是从吐故纳新中完成了生生不息的繁衍,也正是在怀疑、忧虑之后完成了博大精深的沉淀,难道它真的会象对方辩友所说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吗?不!那不是主流文化,而是亚文化或者是反主流文化,因为它们永远是历史舞台上的匆忙过客。你可听见五千年长江黄河那滚滚的涛声,你可看见五千年长城黄山那巍巍的身影!历史长河中有人沉思、有人争辩、有人否定、有人呐喊,那嘈杂的背后是什么?是凤凰涅磐的嘶鸣,是中国主流文化现代化的主旋律!这主流之中有我们五千年的耕耘,五千年的创造,五千年的思索,五千年的沉淀!是它把十二亿人化为一个家庭啊!我们仰仗它去面对明天!
我方从未否认网络文化为人们提供了便捷。但是很多人沉迷于人机交流,而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而你的电子邮件怎能比得上你亲自为父母刷刷筷子洗洗碗,擦擦后背揉揉肩。网上友人们的分别怎能比得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情厚意呢?网上恋人们的问候又怎能比得上“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诗情画意呢?                   从网络存在的问题来看,当今网络至今未形成一整套成熟的网络道德和网络法规对其进行约束和规范,很多人带着假面具上网,而所得到的也极可能是一个或很多假面人发出的信息。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条名言——“不知道你是一条狗”。这不就是对网络生活生动的写照吗?不必负责任的互联网上什么都可以乱说,互联网简直成了胡粘网,怎么能让人放心的让它成为主流文化呢?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有一个梦,在新世纪的一个清晨,当我们向度尽劫波的人类精神家园投去最后一瞥时,我们会重视让亚里士多德这位古希腊伟大心脏而震撼的人类精神家园的重建,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从来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网络文化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但是不能改变我们的精神,
网络不是万金油,不是什么东西加上“网络”二字就可以叫做“网络xx”,借助互联网传播的文化,不是网络文化,网络文化的定义我方一辩已经提到。
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我们通过网络观看西安兵马俑的事实,是网络文化带给我们的么?是网络呀!请对方辩友不要混为一谈。
先进的就是好的么?原子弹也是先进的,但是他却可以把人类毁灭几十次呀!
网络文化中的工具主义、操作主义特征过多地侵入了民族文化的内容本身,使得当今人类文化发生了某种"失范"和"滑坡"。具体表现有:影视文化日益"卡通化",书籍报刊日益"快餐化",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准也有狭窄和浅薄的趋势。网络文化中发生的问题,是一个甚至比生物圈破坏更严重的"智力圈"破坏问题,并且对东方文化的冲击尤为剧烈。
网络文化存在的形式必然造成其缺乏诚信的基础,从而对主流文化产生负面影响。有句话,“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在网络上,由于没有办法观察到对方,使得很难控制机会主义的行为,使信息的真伪更加难以辨别,从而降低了主体双方对信息真确程度的概率评价。而且。由于越来越多的“不信任”和欺骗,不断强化人们对不信任的认同,最终导致了”信任危机”.而存在于其上的网络文化必然决定了其本身的不稳固性。
网路漫漫兮其修远, 主流文化以自强不息。
阿尔文•托夫勒在《权利的转移》中提醒我们:“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力将在拥有信息权利的人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对方辩友你能放心的把主流文化交到这样的网络文化的手中。
intel只是给电脑一棵奔腾的芯,internet只是给主流文化一扇明亮的窗,还有一条宽敞的道,网络文化始终不会成为主流文化。
网络文化的本质与主流文化本质相去甚远,网络文化始终只能是主流文化的一部分,而不会成为主流文化。
亚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来说的。亚文化也称都市亚文化,是在都市处于处于边缘地位的人们(主要是青少年)共同创造与享受的特殊文化形态。这些文化极少被主流出版物与媒体展示,当然更不为专业的文化学者所重视。西方历史上的爵士乐、摇滚乐都曾经是亚文化,后来才成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当前中国的动漫社团、画家村落、摇滚群体等应当属于这种亚文化。网络媒体的发展为亚文化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网络bbs和虚拟社区等确实可以打造亚文化,而且这种亚文化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文化的一种风景。但是,在当前中国,这些网络亚文化还是极大地依赖于网络之外的社会空间。
网络文化由网络发展而来,随网络的消失而消失,主流文化在网络发明以前已经存在,不论传播途径的变更如何。
就象一个瓶子可以装可口可乐也可以装百事可乐一样,网络往里面装了种种文化,就让对方辩友错误以为它就是主流文化。网络文化虽有自己的特色,但不可能脱离社会大环境独自存在,它只是反映了主流文化。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严重威胁。它的虚拟性特征既给人以创造,又产生虚假;其交互性特征既传播信息文明,又生产信息垃圾;其开放性特征既给你广阔自由,又带来失律失范。因此,主流文化正面临着网络文化的严重威胁与挑战。
(我想网络文化其涵盖应该包括以下种种: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网络聊天•••但那一类又不折射出新新时代新新文化的影子呢?是的,如果不分精华和糟粕,那些不堪入目的文字言论乃至声像是玷污了网络纯文化的本质。但其他类别的文化那一个又不是如此呢?何况那些大家还大手笔的以笔作刀四处招摇呢。就连王朔都抛出了‘我是流氓我怕谁’,这有如何解释呢?这不切是给纭纭大众提供了茶余饭后的上佳佐料吗?何况这些都是大多数人乐意接受的呢。)
网络文化很快就被主流文化所吸收和认同。
就象中学生文化一直被认为是亚文化,虽然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属于成人主流文化的。网络文化的性质注定它永远只是亚文化,而不能成为主流文化。
   网络文化的本质与主流文化本质相去甚远,网络文化始终不会成为主流文化。
处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也始终被求真求善求美的文化所包围着啊。科技带给了我们电脑,带给了我们网络,它载着我们的主流文化,我们的求真求善求美飞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一封e-mail不就是以键盘为笔,显示器为纸,脉冲信号为墨的抵万金的家书嘛,那颗思念的心,何曾变过啊。inter给了电脑一颗奔腾的芯,它注定用这颗心为主流文化打开另一扇窗,让求真求善求美的光照彻那一方天际。
主流文化是石,敲出星星之火;主流文化是火,点燃希望的灯;主流文化是灯,照亮前进的路;主流文化是路,指引着我们走向未来!

四辩辩词——谢谢主席,大家好!
在准备这次辩题的时候,我们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否存在一个超越时空、横贯古今的永恒的主流文化?我们一直犹豫,一直观望,但是当今天站在这里与对方辩友一番切磋之后,我可以十分坚定的告诉对方辩友,也与在座的每一位共勉——不管网络文化的乱花怎样迷人眼,而主流文化求真、求善、求美!是始终不会变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首先让我指出对方辩友所犯的三个错误:
第一、指鹿为马 对方辩友从一开始到现在说我们将网络文化简单的理解为 “网络+文化”,但很可惜,对方辩友自己却一直呆在这条“网络+文化”的大河里,都已湿了鞋,还说自己从没下过河。“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啊!对方辩友。
第二、雾里看花 对方辩友总是无法认清纷繁现象和纯粹本质的区别,这显然是无法完成认识论的目的啊。而我方一直强调文化形式不是文化的本质,主流文化的形式更不是主流文化的本质。我希望能借对方辩友一双慧眼,将这一切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啊。
第三、避实就虚 对方辩友用他们所谓“发展的目光”为我们现场导演了一场《黑客帝国》的情景。对方辩友显然是没有回归现实啊,如果我们今天把这场辩论也移师网上的话,对方辩友雄辩的口才,优雅的风度,让我们到哪里去领略呢?对方辩友的想象力值得鼓励,不过还是把这种精神用在发扬我们的主流文化上吧。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下面,我想从一个辩题之上的角度来阐述我方的观点。
文化是一个整体的韵味,它需要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存载。一个悠悠的文明有太多的细枝末节值得摩挲,但永远也不会在这种摩挲中改变它的主流文化。在不同的时代,主流文化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向人们展示着同一种精神高度。它的本质从未改变。不管穿在我们身上的是旗袍还是西装,我们的心永远都是中国心啊。求真求善求美是主流文化,乃至整个人类最高贵的灵魂的全部体现,它是人类身上的烙印和心中的归宿,是永远不变的主题。而网络文化始终只是工具,只是载体,网络文化的本质与主流文化本质相去甚远,这就注定网络文化始终不会成为主流文化。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主流文化正是一步步从吐故纳新中完成了生生不息的繁衍,也正是在怀疑、忧虑之后完成了博大精深的沉淀,难道它真的会象对方辩友所说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吗?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不是主流文化,而是亚文化或者是反主流文化,因为它们在历史舞台上永远只是匆忙过客。就象中国主流文化之中有我们五千年的耕耘,五千年的创造,五千年的思索,五千年的沉淀!是它把十四亿人化为一个家庭,我们必须仰仗它去面对明天啊!对方辩友,你说它能变吗?
面对现实,我们发现网络文化诚然为我们提供了种种便捷,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当很多人沉迷于网络的虚拟空间,而忽略了现实生活,你让千千万万的网迷如何去求真;当网络文化成为色情文化,暴力文化的代名词,你让千千万万的网迷如何去求善;当电子邮件取代了抵万金的家书,网上恋爱取代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诗情画意,你让千千万万的网迷如何去求美?网络至今未形成一整套成熟的网络道德和网络法规,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条名言——“谁也不知道你是一条狗”。这不就是对网络生活生动的写照吗?不必负责任的互联网上什么都可以乱说,互联网简直成了胡粘网,怎么能让人放心让它成为主流文化呢?
放眼未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有一个梦,在新世纪的一个清晨,当我们向度尽劫波的人类精神家园投去最后一瞥时,我们会重视让亚里士多德这位古希腊伟大心脏而震撼的人类精神家园的重建,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从来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网络文化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但是不能改变我们的精神,改变我们的主流文化。
最后,让我们始于怀疑而终于信仰,让我们在此立下共同的誓约——求真、求善、求美!当中国这条巨龙在太阳升起的东方再次腾飞之时,它那古老的黄色文明也必将在蔚蓝色大海中获得永生!(而主流文化这团熊熊的烈火,也将永远燃烧在这颗兰色的星球上,燃烧在我们灵魂深处。)
谢谢大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6 23:38 , Processed in 0.04770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