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沧海笑在 2004/05/18 08:00pm 第 1 次编辑]
自由辩论—— 请问对方辩友,为什么现在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网络交流中来呢?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他们应该悬崖勒马啊! 这就说明在平时的面对面交流中不容易沟通啊。 对方辩友你能告诉我,面对面交流有哪些优点啊? 对方辩友为什么总是那么的不信任网络?如此内心戒备森严,你怎么能在面对面交流中敞开心扉呢!更何况我方从一开始就没有回避这个问题,网络不等同与网络交流啊!请问对方辩友,我们能交流的前提是什么呢? 对方辩友为什么只看到网络的弊端。而看不到网络交流的种种优点,黑夜给了你黑色的眼睛,你为什么不用它来寻找光明呢?(正方:刚刚提到的一点,就是说有人沉迷于网络,因此网络会使人更不容易沟通。) 反方:但是有许许多多嗜好都使人沉迷。我看对方辩友有沉迷于读书,有沉迷于篮球,难道读书与篮球也不利于我们沟通吗? (正方:以虚拟空间交往为特征的网络沟通,这与水中月镜中花到底有何区别?) 反方:对方辩友,水中本无月,镜中本无花。当我们拥有了摄像头,麦克风之后,网络交流还是虚拟的吗?这是简单的常识,对方辩友不要混淆视听。 (正方:我与你一面都没见过,你我之间如何通过网络沟通呢?) 反方:难道对方辩友非得跟每一个人,见过面之后才决定是否与之沟通吗?对方辩友会错过许多可以相识相知的好朋友,甚至会错过相伴一生的好伴侣啊,我为对方辩友感到万分遗憾啊! (正方:人际关系学告诉我们,人们的交流主要有情感交流与信息交流两大类,而目前网络上的交流多数是信息交流,而我们人类的沟通则主要是情感交流。) 反方:对方辩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网络上面是信息占主要,可网络交流,交流的还是情感啊!对方辩友又一次的将网络与网络交流混为一谈了。 (正方:在魔鬼可以冒充大使的网络聊天空里,到哪里去寻找沟通的根本前提——诚实和信任?) 反方:对方辩友不要因一漏万,千千万万素不相识的父母可以通过育儿网站交流育儿心得,成千上百从未谋面的人们可以通过捐髓网站提供骨髓信息;网络上的残障儿父母俱乐部要伤心哀痛的父母互相交换心得,彼此鼓励。这些是面对面交流所能带来的吗? (正方:凭什么说人与机器的对话会比人和人面对面的交流更使人容易沟通呢?) 反方:对方辩友又犯错误了,网络交流不是人与机器的对话,而是人与人在网络上的交流,我们是通过网络与另外一端的朋友进行交流,而在交流的过程中是以将心比心的态度进行的,并且更少了面对面交流的种种顾忌,这样的交流难道不更容易吗?那么请对方辩友告诉我怎样的交流才能算是更容易呢? 对方难道说面对面交流,就没有虚假的成分存在吗?难道对方认为一旦通过网络,交流就立刻会有虚假的成分存在吗?这是什么强盗逻辑啊! (正方:面对面交流是以诚实和信任为基础的,网络交流则没有这个基础。) 反方:对方辩友一相情愿的认为面对面交流是以诚实和信任为基础的,而又一秆子打死网络交流,你这样极端的去认识事物,哪怕是真理到你手上也会变成谬误的。对方辩友应该知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吧? (正方: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物欲的满足,却忽略了对真情的呵护培养。孩子在堆满玩具的房间里呼唤的是爸爸妈妈陪我玩,老人在富足的物质生活后面呼唤儿女常回家看看,孤单寂寞的人在风雨之后呼唤真实的友情。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感觉到了人情的淡泊,难道我们还能忍心让已满是伤痕的心灵再通过虚拟的网络交流去获得慰藉吗?) 反方:对方辩友说的真好,对真情的呼唤是我们共同的追求,面对面交流可以让我们找回真情,而网络交流更容易让我们获得沟通。对方辩友,要知道“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网络一点通”啊。 (正方:现代社会人们对网络交流过度依赖也已成为人与人情感交流的一大障碍。依赖网络交流获得心理满足,这些不正说明人们胸腔中砰砰跳动的那颗心是孤独的吗?值得一提的是网上交往并不是真正的交往,这实际上是一种带着面纱的交往,是雾里看花呀,事实上,你和你的网友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你只不过是根据他寄来的几块积木,搭积成了一个你乐于接受的模型。确切的说,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人,这样的交往往往孕育着欺骗和不负责任的种子,那我们又怎能说,网络交流比面对面交流更容易沟通呢?对方辩友,不要老是想当然啊,现实已经真真切切的告诉我们了。) 反方:对方辩友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那么我来请问对方辩友,难道他们在进行网络交流之前,都没有过面对面的交流吗?就是因为他们在面对面交流中无法找到真情啊。 ——事实并非如此,越来越多的人们投身网络交流事实,胜过对方辩友固守面对面交流的雄辩啊。 真情的淡薄并不是网络造成的,这是现代社会的通病。 只要你是真诚的,网络交流传递的也是真情;同样,假如你是虚伪的,即使你面对面也 无法让别人信任你! (正方:在网络上很多人沉迷于各种成人网上。色情网上。据美国调查,20%的成年人经常访问各种色情网站,你叫他们如何去沟通?) 反方:首先,对方辩友告诉我们的是20%,那我宁愿真诚的信任余下的80%是通过网络交流更容易的沟通,其次,要是在面对面交流中你遇见这20%的话,窈窕淑女的对方辩友就更要自身难保了! (正方: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位教授由于长期沉迷于网络、他连微笑也不会了,甚至与人说话时,老是这样(指敲键盘动作).你知道他是为什么吗?他失去了交流的能力了,你叫他如何去沟通呢?) 反方:对方辩友又忘了,该教授沉迷的是网络,并非网络交流啊!他假如在网络中也好好的与人交流的话,他好似会这个样子吗? 过网络交流,从华东电荒到伊拉克人质事件,再到巴以危机,我们可以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通过网络交流,求学在外的我们,客居异地的亲友,弹指一挥间,天涯若比邻。 网络的天空,总是色彩绚丽;而现实的世界,总是机械呆板。 对方辩友,要知道“对面相见不相识,知人知面难知心。” 对方辩友,“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网络一点通。” 对方辩友可能会说,网络交流的许多对象都是素不相识的,其实面对面交流何尝不是如此,你会跟陌生人随意沟通吗?别忘了,你出门的时候,你妈妈一再的跟你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啊! 对方辩友,沟通难道非得面对面吗?牛郎织女银河所隔,相距千里,但他们仍是相互牵挂,相亲相爱,并没有因为不能面对面交流而使双方的感情淡化。对方辩友,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啊! 网络交流,即使双方不能面对面,只要保持心灵上的相通,沟通是可以跨越千山万水的,甚至如果相距遥远,每次网络交流聚也匆匆,散也匆匆,因为未曾谋面,双方都会深知建立起来的感情实属不易,都会倍加珍惜,更好沟通。 相反,在现实生活中,纵使相逢不相识的也大有人在,不是吗?很多夫妻,天天相对却貌合神离,同床异梦;很多同事朝夕相处却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他们之间当然能够面对面,可是沟通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奢侈啊! 对方辩友,当我们拥有了网络工具:摄像头,麦克风等后,网络交流还是虚拟的吗? 网络世界无奇不有,相逢是缘,相知是份,缘分的事我们谁也说不清楚的,对方辩友又怎能说在网络交流中没有真感情呢? 对方辩友千万不能做一个永远的怀疑主义者。 对方辩友说在网络交流中没有真诚与信任,要知道真诚与信任需要彼此之间的付出。在面对面交流中,假如你同样不付出真诚与信任的话,那也是不容易沟通的。 高速公路上发生了几起恶性交通事故,难道就可以认为高速公路对人类交通的发展是弊大于利吗?电视上出现了一些色情和暴力,难道就可以认为电视的普及对人类生活的丰富和改善是弊大于利吗?网络交流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有负面影响,但从矛盾的主要方面来看,与高速公路、电视的性质一样,其有利于我们更容易沟通的方面始终占居主导地位!对方辩友你吃饭噎过吗,可是我没见过你废食啊 Intel给电脑一棵奔腾的芯,Internet给我们交流一扇明亮的窗还有一条宽敞的道。网络交流的深入人心,使得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我们没有理由再对网络交流使我们更容易沟通持怀疑态度了。 诚信缺失是我现代社会的问题,并不是网络造成的。 当网络交流的熊掌,与面对面交流的鱼摆在你的面前的时候,千百年前的圣人孟子早就告诉我们了——舍鱼而取熊掌也! (网络交流使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被拉近了。) 现代社会,网络为我们搭起了交往的桥梁,使我们告别了步行天下的历史,迎来展翅蓝天的现代,网络使我们更多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休戚与共的整体,人们已从“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中走出,真正实现了“海内存知己,大涯若比邻”。 现代社会,人们已从过去封闭的生活小圈中走了出来,与更多的人甚至原来不可能相识的人接触交流。这难道不是更容易沟通了吗?也许对方辩友依然陶醉“执手相看泪眼”的那种旧式人际关系中,却没有看到现代社会网络飞速发展,网络交流已经走进千家万户。 网络上也情意涌动——爱心网站凝聚点滴希望,民众论坛关注弱势群体,QQ里的真诚问候,视频中的盈盈笑脸,这些不正是现代版心的相连,爱的赞歌吗?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从生理需要到安全需要到社会需要到爱与归属的需要到自我实现的需要。而现代社会物质世界的丰富已经满足了人们前两种需要,人们必然转到了对社交、爱与归属和自我实现的追求上,网络交流可以为实现这三种需求提供更便捷的手段,而面对面交流则使我们局限在自我的小天地里。 对方辩友,请仔细看看我们周围的世界吧;情意融融、温馨遍地,时空的缩短,情感的拉近,使地球己成为一个充满爱心的大家庭,这是面对面传统的交流方式所能带来的吗?网络交流的世界绝不是一个漠然的世界,因为人与人已经走得更近了,心与心已经更容易沟通了。 网络交流的真诚也是需要你、我、他的共同付出的。你为什么在面对面时,就能真诚,在网络中就要虚假呢?那实在是太表里不一了。 对方辩友不能因为网络是虚拟,就主观论定网络交流是虚假的,以理性自诩的你们自己来看看,也是不合逻辑的。要知道,网络在网络交流中只起工具作用。就象刀可以用来杀人的,我们不能因为对方辩友手里拿着刀,就说对方辩友是杀人犯吧? 在数字时代的虚拟世界里,人们并未像想象中那样谎话连天。互联网的独特性,某种程度上出人意料地抑制了说谎,出于对现实世界的虚伪的反弹,人们更愿意在网络中表露内心世界的真实。这不是沟通的前提吗? 对方辩友举数据,我也来举数据,国际先驱导报:2004年4月6日登载,康奈尔大学的杰夫瑞•汉柯克教授请30名大学生记录自己一周内与人交流的情况——包括他们所有的谎言。统计结果显示,这些学生在1/4的面对面交谈中歪曲了事实,而在电话中撒谎的比例则达37%之多。但在网络空间里,他们却变得像童子军一样天真:5次即时聊天中只有一个谎言,仅14%的e-mail不诚实。 网络交流更易于释放内心真实 ,互联网本身也具有一种让人勇气大增的东西。心理学家多年前就注意到,在网上人们更倾向于隐藏人格。即使最安静保守的人坐在键盘后,也能在网络论坛上与陌生人激烈地辩论,疯狂地争吵,直至黎明时分。在任何讨论组里,你都能认出谁是网络新手,因为他们的表达粗鲁而且直接。一组心理学家就曾发现,激烈的辩论在网上远比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更为常见。英国广播电视大学的心理学家亚当•乔因森做过一个实验,让被试者在网上和网下聊天。他发现,人们在网上交流时更容易主动说出个人信息。 随着网络对日常生活的渗透,我们将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越来越诚实的世界,或者至少在这个世界里,说谎将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后果。就连布什也不能把他关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言论置于脑后,因为有那么多人通过e-mail转发他的演讲,或者把他的话贴到网站上。凭着无情的机器记忆,互联网成为这个世界的良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