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BSALE[50]LBSALE[这个贴子最后由天空sky在 2004/07/02 10:34am 第 1 次编辑]
正方四辩:谢谢主席,大家好!首先,我要指出对方辩友犯下的几个严重错误:第一,今天我们讨论的是经典是不是来自流行,而不是经典流不流行。第二,对方辩友一味地说经典未必来自流行,可又举不出一例令人信服的未曾流行过的经典,纸上谈兵,空口无凭,令我方难以苟同。第三,对方辩友一而再再而三地回避我方提出的一些问题,看来这些问题对方辩友是无法解释清楚的了。第四,对方辩友所提出的一些论据论证超出了我们今天辩题所能覆盖的范围,对方在捉襟见肘之下只能用一些旁门左道的东西试图迷惑我方,不免有点乱扯之嫌。对方犯下的错误不少,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下面请允许我对我方所陈述的观点进行关键性的总结。 首先,事物的好坏褒贬都是由人们的主观意识来判定的,经典也一样。试想一下,如果《红楼梦》没有千万读者的追捧,《泰坦尼克》没有千万影迷的厚爱,《我的中国心》没有千万歌迷的聆听,它们能成为经典吗?无庸置疑,经典不是客观的,而是由大众的主观判断决定的。
其次,经典一定是普及过的、流行过的,被广泛接受的东西。如果作品一开始就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东西,其精华又何以体现?其价值有何以存在?一部作品从单个人所知到大众所知就是一个传播的过程;当传播变得越来越广泛时,自然而然地就演变成了流行;当流行达到一定程度时大众就可能把它推崇为经典。《茶花女》、《巴黎圣母院》、《阿Q正传》一出来只是一部包含着作者思想灵魂和心血的作品而已。它们要成为经典必定要经过一个流行的过程。
再次,一部作品如果只局限于几个人欣赏,没有一个被人认可并流行传播的过程,其作品本身的价值就显得微乎其微了,更不用说能否成为经典。没有流行过的东西不可能成为经典的。
最后,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自古以来全世界的人都是孤立的,没有语言的沟通,没有信息媒介的传递,我们不禁要问:梵高是谁?莎翁是谁?孔子又是何人?我又岂能站在这里喋喋不休呢?
经典跨越了时代,成为历史认同的经典;经典超越了个人,成为社会关注的经典;经典迈过了功利,成为艺术美感的经典。
岁月悠悠,在人类文明的历程中,科学的、哲学的、建筑的、雕塑的、文学的、绘画的、音乐的经典,光芒四射,成为人类的骄傲,精神的向往。
回望古今中外,无数经典都是来自流行,没有不曾流行过的经典。所以,我方认为,经典必定来自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