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运动员可以免试接受高等教育 辩题背景:2005年,华东师范大学免试接收刘翔为硕博连读研究生,引发了人们对于高校招生体制的争议。有特殊成绩和贡献的体育运动员是否可以免试入学?是否会破坏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公平?对于运动员而言是否是一件好事?需要说明的是,“体教结合”是体育与教育部门正在共同尝试和推广的一个理念,即在原有的专业运动员的培养体制之外,利用高校的资源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这样既可以尝试不同的培养方式,又可以解决运动员求学和就业的压力;同时,高校也愿意吸收经过专业训练的运动员,以学生的身份代表学校参加各级竞赛,从而获得荣誉,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华东理工大学的乒乓球队和清华大学的跳水队曾代表上海或中国参加从大学生运动会到职业联赛和大奖赛的各级比赛,获得了不少优秀成绩;北京理工大学男子足球队从2006年全国足球乙级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参加明年中国足球甲级联赛的资格。这些都是“体教结合”的典型案例。 定义立论:本辩题的范围限定在现有的中国国情和高等教育体制下。根据政策性辩论的理论,正方必须提出一个有别于现状的新政策,而现有的高招政策已经给体育特长生一定的优惠倾斜,因此,正方所倡导的“免试”不得附加过多的其他招生条件,从而等同于现有的优惠政策。但是,正方可以对“优秀”运动员的标准以及竞技成绩的审核提出详尽的要求。同时,双方都需考虑运动员入学后的培养教育和毕业就业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