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新加坡国立大学周五晚上就到了——准确的说是周六凌晨,大家夜宵就吃到四点多,嘿嘿——且昨晚上海大学与新国大一起出席观摩了名校杯的决赛。不过,真正的交流比赛还是今天开始的。作为协调人,我并没有仔细地听每一分钟的比赛,只是对一天的活动大致做一个描述。 第一、二场比赛分别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与上海外贸学院和复旦大学的比赛,新加坡国立大学派出的两支队伍都是以老带新,总体而言显示出了很高的训练素养,尤其在自由辩论环节往往能够逆转之前略显的劣势。而上海外贸学院也显示出了良好的辩论水平,资料准备、个人陈词等方面都做得很优秀,但是个人感觉他们把战线(辩题是反恐战争)拉得过长,无法找到重点,而被新国大在一两个关键点上击破。复旦大学可能是因为辩题确定的过晚,感觉赛前的准备上面不过充分,所以整场比赛有些“闷”。 第三场是墨尔本大学对阵上海大学,本场比赛由slot老师点评。他坦率地表示,这场比赛的水平不高,尤其双方在破题方面都做的不好。同时,可能是锻炼新人的缘故,双方都在一些基本的地方犯了些错误。总体而言,上海大学在辩论能力和反应能力方面比较好,而墨尔本大学的结辩在最后时刻终于做出了完整的解释,使得他们在框架上面更加胜过正方。 第四场比赛是“争议”较大的,这是本次交流活动中的第一场政策类辩题,“体育公共场馆是否应免费向公共开放”,且采用的是上海大学政策性辩论模拟赛制。正方上海大学以一种十分“政策性”的方式提出了正方的计划,而反方华中师范大学基本沿用了传统辩论的思维方式进行申论和质询。因此,这种理念上的不同,加之对于政策辩论赛的方式也比较奥陌生,导致比赛的感觉“很奇怪”。尤其是正方的二辩,可能是习惯于政策辩论的思维,而受到对方陈述式的质询与反问不太适应,就自然地流露出一些很“奇怪”的表情,虽然不太得体,但是也十分“可爱”,引起场上场下很多善意的笑声。不过,不得不称赞“新科状元”华中师范大学,他们之前准备完名校杯决赛第二天就打这场比赛,尽管不是主力,但是体现了很强的传统辩论的能力。当然,对于政策辩论“理念”上的差异,可能在今后几天的交流中还将存在,而这也是本次论坛最有意思和价值的地方吧。 不过,一天安排四场比赛,对于组织者和观众而言,确实都显得有些“强度过大”,至少我个人听到后来有些“力不从心”了,呵呵。 晚上,我们安排了一次“冷餐会”和联欢,由于之前辩论的时间拖长,导致食物真的都是“冷餐”了,大家匆忙地“抢食”了一番之后,玩了不少游戏。最后发现,我们上海大学是最闹腾的,而新加坡国立大学是最善于“牺牲自己人”的;华中师范大学虽然大部分时间都聚在一个角落中,但是在团队游戏中坚持的时间最长。西安交通大学辩论队队长朱力强献上一曲《千里之外》;澳门大学的张谨再次展现超人的口语功夫,游戏的求助环节简直说起了相声;而新国大的队长夏田青和我本人,显然是最无辜的人,不管遇到有没有我们俩的游戏,几乎都会被“连累”到…… 以上就是第一天的基本情况,由于我手头无法把照片转入电脑,所以要稍后才能够为大家奉上。今天的活动和比赛基本顺利,不过今后几天,我个人设想,可能大家需要在辩论上面再多些交流,进一步沟通和分享关于政策辩论的理念和想法。[br][br]-=-=-=-=- 以下内容由 上大小白 在 2006年12月10日 11:54pm 时添加 -=-=-=-=- 明天还有三场比赛,地点仍然是在上海大学体育馆新闻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