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丫头绝对不是大牛,对辩论的理解也很肤浅的,不过抛砖引玉,决定写一点儿东西。 这次澳门赛,有一些特别深刻的感触,主要体现在各队辩论风格的返璞归真,赛制对排阵的影响,以及辩题本身的深度和广度问题。 首先,很多评委在点评的时候,都喜欢总结一下各队的辩论风格。我词汇有限,除了雄辩、花辩,想不出更多的词来,但这次的比赛,却让我看到了很多真诚的辩手,很多特别本色的辩风。比如, 如果对方盘问特别稀奇古怪,有经验的辩坛油条,,极有可能搪塞过去,然后自己自说自话,让评委和观众听的大摇其头。可是这次不一样,这次很多一年级二年级的新人,虽然经验不足,可能遇到这样的问题,会发呆一、两秒,但这可贵的停顿之后,他们反应过来,往往可以特别冷静、清晰的质问对方盘问和辩题的脱节。这一点,觉得澳大的几个小辩手做得特别好。难得辅仁的思渊,也能做到这样,真是大将风度啊。交响乐里,最美丽的是休止符;辩论场上,最美丽的,可能就是那一两秒钟的发呆吧。 有关赛制,我想很多人都研究过了,不过澳大的尹老师点评时提出来这种赛制特别限制4辩的发挥。当时辅仁反应最快,立刻换阵,果然大有不同。觉得厦大也应该换阵,我们的蒙古栗子同学,需要多点儿空间挥洒,才可以让大家忘记倪明,记住他啊! 当然,只是我的个人看法,我想有李绮老师和其他大牛在,是轮不到我指手画脚的,:p 最后,政策性的辩题,真得很有意思,至少比我们03年讨论家庭啊,爱情啊,好的太多。央视的题目,简直就是灌人糖水,所以大家记得被子记得炸酱面,却已经忘了我很佩服也尊敬的阿八的两场精彩结辩。我一直觉得,如果辩题不是这么水,这么无聊,这么的不需要辩论(因为每个人都想法不同),那么,逻辑严谨的思辩型辩手,比如阿八,比如心思如斯,会表现的更为精彩。当然,这场比赛对我本人帮助非常大,主要是微微姐姐一语惊醒梦中人,不要做个等爱的人哦,哈哈。此是后话,我又跑题了。。。 这次的论坛,我赶着去香港娱乐客户,没赶上。顺便说说我本来想说的题目吧,那就是,咱们辩论圈,真得很需要来一场性解放啊。。。。。。 大家不要惊讶,也千万别误会。我的意思是,辩论队的立论,都特别喜欢用一个非常漂亮严谨的框架,什么灵活性啊,多样性啊,可能性啊;要么就是什么这个论阿,那个论阿; 还有这个化啊,那个化啊; 等等诸多大帽子,举不胜举。什么时候大家可以丢下这些东西呢? 我觉得这适合学者写论文,但未必适合辩论,或者辩论赛。辩论赛,是语言的交流与思想的碰撞,最终目的在于双方的沟通与分享,而这时候,所有的立论、论据、论证方法,都是工具,语言,更只是一个载体。 沟通的最高境界,在于不说,也让对方或者听众明白自己的意思;可现在很多队伍,似乎铆足了劲儿让大家听不明白,不仅对方不明白,观众不明白,我看很多时候,自己的队友也不明白。昨天我们队自己内部训练,就闹了个特别大的笑话。比赛完毕,两仪同学很得意地说反方的立论无非是这个意思,然后反方一脸茫然,一个说是,另两个说不是。然后正方很得意,说他们听到的是这个意思,然后台下七嘴八舌,才发现反方的立论居然能让人听出四种意思。 我太服气我们队这帮小家伙的水平了,可能他们故意这样让大家都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可是这样辩论,有什么意思呢?再好的观点,如果对方听不懂,就没有交锋; 如果观众听不懂,就达不到效果。所以,真正的好辩手,像黄执中、郭宇宽、胡渐彪,他们都特别深入浅出,用朴实但是同样充满张力的语言,把一个深刻的道理简简单单地呈现出来。这才是辩手应该有的素质,这同时,也是辩论对于我们将来的职场生涯相当大的帮助吧。至少,因为自己努力学习把观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说出来,客户、同事都节省了很多宝贵的时间,不必要的误会也减少了啊。 当然,话说回来,我不是说大家立论,就不可以这样把观点排比出来。其实有这样标志性的话语,还是很有好处的,至少,成天说灵活性,如果对手也跟着说,听到最后,观众评委至少记住了灵活性这个观点。但是我想,如果是为赋新词强说性,那还不如欲说还休哩!很明显,很多辩手上场后,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在说什么,可是事先准备在这里,丢不下,就硬着头皮说。这时候如果对方厉害一点儿,看出这边的茫然,能够一下子指出来,那这个迷糊辩手就糗大了。 所以归根结底,与其强奸观众和评委的耳朵,说自己都不明白的话,不如老老实实,用自己的语言说自己能弄明白的话,这样的辩论,才更可爱吧。 好,等大家的板儿砖啦,我闪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