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打过一点政策性辩论,没有完整的理论依据,望大家深刻批评,小弟先行谢过 1.世界上没有无懈可击的框架,如果你认为对方的体系完美无缺,只能说明 a:资料准备不足。拥有详细考证的资料以及对其中论点的大概了解之后,总可以用理论和事实打乱对手的立足点 b:被对手的逻辑推定所迷惑。比如克里特人谬论,混淆概念和利用生活中的常识完成看起来无懈可击的逻辑推定 c:实力。紧张程度,临场反应,抵制对手气势对自己心态的影响,逻辑链的清楚程度,对于社会的理解和甚至对于哲学的掌握,以上应该都属于这一部分。 2.情绪是非常好的催化剂,但更多时候这个催化剂加快了逆反应。情绪的产生让辩手在场上更多利用自己的瞬间反应来反驳对手,失去了冷静的判断力和对大局的掌握,而且己方的进攻节奏也更容易为对手所掌握,特别是在自由辩论中更加明显。也许情绪能让辩手更快的进入场上快节奏的攻防转换中去,但是缺点更是显而易见的 3.单纯对于解决力的拆解。需求性,根属性更多时候和核心价值联系紧密,而解决力更多时候影响的是损益比,通过在解决力方面的混战的确更容易抓住对手的漏洞和对于未来预测上的偏差,但是比赛将被拖入比较无趣的环节,除非有强力的数据救场否则评委们一定会集体睡着的 4.正方只要守住阵地就好了。这个理念无疑是非常令反方欢迎的,反方可以没有任何顾虑的进攻,而且正方的防守底线只要被触及数次,即使没有打破,场面上和结果上一定都是反方获胜,因为保守政府理论无疑是反方的护身金牌,正方只要被压住了恐怕就只有被困死一条路了 如果有时间的话再续写吧,下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