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47|回复: 3

澳大-浙大对阵评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5 12: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面评述了好多,大家也提了一些建议。我期望能够在最后的一篇评述中写得让大家更为满意一些,也算是一个圆满的结尾吧。

第七场比赛,澳大迎来了本次杭州之行的首席东道主浙江大学。虽然本人之前没有看过浙大的比赛,但是我们知道,浙大作为一所搜罗了众多才子的全国顶尖高校,近年来在内地任何一个高效综合排名中都没有跌出过前五名,凭借其人才实力和基本功底,辩论是绝对不会差的。事实上,当我后来接触了以岚星为代表的教练组后,也深深地佩服浙大辩论队的理论功底。

第七场友谊赛的辩题为“恶法亦法/非法”,反方为浙江大学,正方为澳门大学。由于本人上阵参加这一场比赛,所以对于本场的评述,很难写得公正、客观,但愿能够基本属实(吕淑湘老人家看见这个词组会抓狂的)。如果有不属实的地方、不完整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补充。

首先,对于题目的理解。这个题目,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已经开始有法学家在争论,直到今天,已经争论了几千年了。但是这一代又一代的法学大家还是没有争论明白,几派思想依然自由存在。到目前为止,最大的统一,也不过是说有些情况应遵循恶法亦法,有些情况应遵循恶法非法。总之,还是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甚至没有一个占绝对多数的论调。所以,对于辩论双方,其难度可想而知。

其次,对于双方的理论逻辑。既然这是一个很难的题目,而且我们也都知道,确实这个题目没有一个绝对的论述,而且如果凭良心说,确实是有时应参照恶法亦法的思想,有时应参照恶法非法的思想。那么对于双方辩手而言,在理论逻辑方面首要的任务,是如何把应参照己方思想的情况进行夸大,把应参照对方思想的情况进行化解。对于这一点,双方的理论逻辑都有着很好的体现。

再次,对于辩手的临场表现。反方在这一个层面有所欠缺。可能是由于反方的教练逻辑功底相当过硬的缘故,以至于教练所指导的一个立论框架虽然完美,但是上场队员未能100%地领会。这个遗憾是导致反方在场上的临场发挥有所损失的一个原因。相比之下,正方所用的逻辑简单倒也有助于正方辩手较好地发挥。但是,反方辩手在临场表现方面,也有着一个十分值得称赞的优点,并且是辩手在台上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素质,那就是对于己方战场的一种稳固和把持。虽然反方队员未能完全领悟教练所给出的逻辑框架,但是在场上却死死地守住了自己的主线思路,丝毫没有被正方的攻击而左右,并且沿着自己的既定方针坚定不移地攻击正方。其实,我们知道,在打比赛时,我们有时出于反驳对方的出发点,结果却是被带到了对方的思路中去,甚至被带到了题目要讨论的范畴以外。这样的毛病我在场上也经常会犯。但是这次,反方却能够一贯地把持好自己的主线,是一个十分值得赞扬的优点。

对于辩手的个人表现,我就不便多说了。在这里,我仅仅要鼓励一下正方二辩。在一次又一次的上场实战的过程中,正方二辩已经逐渐走出了紧张的困扰,并且也越来越像一名辩手而非学究。这样的进步是可喜可贺的。


在评述完七场比赛之后,我想结合着这一场我自己上场的比赛,谈一点儿我对奥瑞冈赛制的想法。奥瑞冈赛制,有着其不可小看的优点,那就是对于逻辑的把持和对于证据的追求。这对于训练一个辩手的素质而言无疑是一个最好的模式。但是,如果拿来打比赛,是否还是一个首选,个人还是存在着些许的疑问。正如我在前面提到了,奥瑞冈赛制完全是单挑的环节,要求场上的四名队员都必须是足够的强势。但是,我们也十分清楚,没有哪个队员是一入队就是强势队员的,都必须经过训练和培养。所以,我在上大学时,在研究生不能上场且没有老师做教练的队伍中曾经采用过一个老带新培养模式,大一新生先进行基础培训;大二队员在老队员带领下上场打比赛;大三队员在场上独挡一面,带领大二队员;大四队员成为教练,只在极为重大的比赛中上场。但是,这样的模式就根本无法适用于奥瑞冈赛之,因为在场上,老队员给新队员的指导是微乎其微的。那么,如果在正规的大比赛中,哪个环节派上新队员,哪个环节就有可能会吃亏。为了赢比赛,各队不得不派上四名最强的老队员,这样一来,新队员就一直得不到锻炼,而得不到锻炼的队员,那直到大四也还是新手。整个一支队就无法进入队员培养的良性循环。

除去对于赛制本身的思考不说,对于用人,我们也是要进行深入的考虑。在传统赛制中,不论是陈词模式、盘问模式还是自由人模式,结辩都是相对而言最为重要的位置。不仅仅是对于全场的总结和回顾,而且从评委的角度来讲,他们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是在于开篇立论和总结陈词。我并不是藐视评委的敬业精神,而是实事求是地说。因为在教育学中也曾经提到过,一堂课建议把重点在开始时提出一遍且在下课前再回顾一遍,因为学生的注意力是在开始上课和下课前两个时间最为集中。但是在奥瑞冈赛之中,每个环节都是一对一的单挑,而且前面一至三辩要承担申论、质询和被质询三个环节;结辩只承担总结一个环节,并且不与对手短兵相接。那么,是否要在结辩这个位置安排最强劲的队员?究竟在奥瑞冈赛之中,四个都很重要的位置里,哪个更为重要?或者说哪个位置应该安排攻击力强的队员、哪个位置应该安排防守力强的队员?

在本次杭州之行的六场奥瑞冈赛之中,我曾经建议澳大每一组的结辩去统观全场,作为场上指挥,对于己方队员应该如何反驳、应该进攻哪方面进行指挥。这样建议的原因,一方面由于是传统赛制中习惯把最强的队员安排在结辩,另一方面由于结辩在比赛中事情比较少。但是,这样比赛之后,我并没有发现这样安排的好处。以第七场比赛为例,一方面,当事先准备相当充足的情况下,每个队员都可以顺利地沿着既定思路进行进攻,而且也可以基本守住,场上的调遣和指导并不是极为的重要;另一方面,场上任何一个队员在自己没有任务时,都可以帮队友思考、给队友建议,这个工作不一定非要结辩来做。所以,究竟在奥瑞冈赛之中,因该如何用人,应该如何布阵?期望能够在大家的回帖中看见更多的讨论。

以上对于赛事的评述和对于赛制的理解,纯属个人意见。欢迎批评指正!

发表于 2007-4-15 16: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澳大-浙大对阵评述

顶一下对于奥瑞岗的分析
总的感觉是台湾亚太的赛制和奥瑞岗差距不小
基本就是美式辩论的酒瓶放着英式辩论的酒

结辩多一个人感觉没有必要....大可以由其他位置的选手兼任
不过这个赛制还没有打过,也没有什么感觉....

不过我觉得培养新人上,换一个节奏就好很多:
大一上基本训练
大一下开始参加比赛
大二上带新生
大二下基本就是可以独挡一面了
大三大四,就看个人了

而且不用担心新队员没有锻炼啦....好像澳大现在不是参加好几个大比赛么...总不能派一个阵容打到完吧?^_^

发表于 2007-4-21 18: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澳大-浙大对阵评述

写得不错~ =)

不过偷偷地补充一句:这次的立论我们两个教练加两个执行教练一点都没有参与,完全是他们四个辩手自己弄的。实在是因为我们最近都太忙,所以……

不说了,希望下次能有机会再和澳大的同学交流~~

 =)

 楼主| 发表于 2007-4-22 21: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澳大-浙大对阵评述

那更要赞一下浙大的队员了。他们打得相当不错。

也期望以后能有机会与你们继续交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1 15:52 , Processed in 0.04842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