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绿光光在 2004/07/17 09:39am 第 3 次编辑]
因为华中师范一路过关斩将杀到了决赛,为了他们更好的备战,我们对他们的采访放到了决赛之后。那时正值颁奖仪式开始之前,所以略显仓促。接受我们采访的是华中师范大学的三位女辩手,他们分别是一辩张珺玮,二辩毕建玺,三辩杨佳。问:你们对这次辩论赛有何看法 答:我们第一届没有来参赛,经验不多。这次参赛,我们很期望能与世新大学交锋。在很早之前,我们都很欣赏黄执中,特别是我们四辩邓哲,他一直希望能与黄执中交手,可惜,没能有这样的机会,有点遗憾。但能结识他们,同样也很高兴。有这样的一次辩论赛,我们甚至会终身难忘。 问:说说你们辩论队的情况 答:这次辩论队来了9个人,包括选手和陪练。针对这个辩题,我们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准备。五月份的时候,我们便开始选拔。6月22日我们辩论队开始集训,集训大概有半个多月。至于选拔过程,我们显得很开放。首先,是公开报名,报名之后经过面试有将近一半的人留下进入复赛,复赛要打模拟辩论赛,然后要写一些文章,最后考核选出队员。所以,我们的辩论队未必就是很有基础,很有经验的,只要你有兴趣,你都可以报名参加。比如我们的三辩杨佳84年的,今年才大一,她原来就是没有大赛经验。 问:你们平时是怎么训练的 答:我们的教练不会给我们多大限制,他们要求我们自己提主张看法,然后,才是对观点进行点拨。教练对我们的要求很低,起点打的很好。参加辩论赛,我们更多的是为了学习,锻炼。辩论本身不是说吵架和争论,它只是一种讨论活动,是一种交流。任何思想,价值讨论都是等价的,很难说谁重谁轻。 问:对两岸的辩论风格你们怎么看 答:两岸选手的辩论风格是迥异的。大陆的特点,逻辑体系比较强,尚于理论去分析,感情上去升华。而台湾方面,他们更注重生活化,但也不是说缺乏逻辑性,只是侧重点不同。 问:对台湾辩手的印象 答:我们都很聊的来。其实,我们只是在个别词语是表达方式不一样,但是我们了解的和所关心的都很多的相同,我们关注《指环王》,我们会一起聊歌手等等。 采访到这里,华中师大一个女生跑过来说,颁奖仪式开始了,毕建玺拿了最佳人气奖,你们要赶快过去。于是,我们略有遗憾的结束了这次采访。希望华中师范在今后的辩论赛中有更好的发挥。 (以上采访内容是根据速写整理,未必就是被采访者原话) 被采访者简介 张珺玮 出生日期:1983年7月12日 专 业:新闻系 兴趣爱好:唱歌、看电影、画画 获奖情况:2001年四川绵阳“绵阳礼赞”演讲赛一等奖 2001年四川省“保护母亲河”演讲比赛二等奖 “双龙杯”书法绘画大赛三等奖 2001年—2003年 优秀学生干部 座 右 铭:幸福是实现生命的各种可能。 毕建玺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83年11月22日 所在院系: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本科二年级 兴趣爱好:看闲书,逛书店,看电影,听歌,写字,写写小文章,有归期地在陌生的地方游走,喜欢海,喜欢亲近水,尽管十几年奇迹般的不会游…… 座右铭: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时,就说实话。 获奖情况: 01年大连市高中生日语能力竞赛一等奖 第十一届大连市日语“佳能杯”演讲比赛二等奖 2003年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辩论赛最佳辩手 杨佳 出生日期:1984年5月30日 专 业:法学专业 兴趣爱好:看书、辩论 获奖情况:“创意杯”辩论赛优秀辩手 校优秀青年志愿者 校辩论赛优秀辩手 座 右 铭: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淡望天上云卷云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