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40|回复: 2

前提之争——北京交通大学VS河海大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12 05: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吴理在 2004/09/12 10:56am 第 1 次编辑]

前提之争
——北京交通大学vs河海大学(全职太太体现了女性地位的提升还是降低)

   曾经有人问我:立论中什么是最需要注意把握的?我回答:“前提假设。因为立论就是

建立一个从一系列假设出发,通过逻辑推演证明辩题的结构体系。其中逻辑推演我们在准备

中往往会反复检验——比如提出各种问题看能否推翻这个逻辑推理。但前提假设却常常是被

默认成立的,辩手不太注意去把它明晰化,更不要说去检验它是否足够抗打击了。因此一旦

这里被人攻击,往往只能凭直觉而不是准备去防守,万一对方偏偏有备而来打破了前提假

设,那整个大厦就算结构再坚固也会在瞬间坍塌。”本场比赛的结果正是这句话的注脚。


一、破题立论

   正方开篇稍嫌啰嗦了一些,“生产力”问题其实和核心立论没有关系,似乎是可以去掉

的(如果是防守对方可能的攻击,那不如等对方发起攻击了再说)。整个立论的核心是:全

职太太之所以能体现女性地位的提升,是因为自我认同程度和社会认同程度的提高,这说明

其受尊重程度的提高,也即地位的提升。其根本原因是自我和社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家庭

管理可以像一项职业那样创造价值。而反方立论则是社会在“男女平等”这个问题上的要求

是“女性充分参与社会各个领域”,要“打破男权束缚”。大量全职太太的出现与这个要求

背离。


从立论来说,正方立论从“拥有自主选择权,所以地位比以往提高”脱胎而来,但要深一个

层次。而反方立论要常规一些。这也可能是正方完全猜出反方立论而反方却没有猜准正方的

原因。


这两个立论的逻辑结构都没有多少问题,因此对前提的把握就尤为重要了。


反方的前提假设是“社会在这个问题上的要求(在现在仍然)是正确的,只有符合这个要求

才算是提升”。相比之下,反方的假设是更弱的。因为充分参与到各个领域,强调男人能做

的女人也能做,这只是一种平等的形式,而不是实质。平等的实质,是男女做出自己偏好的

选择,过自己想过的生活的时候,他们都能得到“平等的尊重”。如果仅仅从形式上而非实

质上看,那按反方的标准将得出一个很荒唐的结论:两位妈妈做邻居,同样是带孩子,如果

都在家带自己孩子,她们的地位是低的;如果都被对门雇了照顾对方的孩子,结果两个人从

老板变成打工仔,地位反而都提高了。实际上从历史来看,女权运动兴起以来,之所以一直

强调女人要和男人共同竞争,根本原因在于当时家庭工作创造的价值得不到承认。逼自己去

做“男人婆”只是无奈的选择。因此如果当女性——哪怕是全部女性——做出“回家”的选

择时,只要社会和自我都能和承认她们在家里创造的价值和男人在外工作创造的价值完全一

样,那么男女仍然是平等的。(当然这样说也面对一个风险——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社会是

否会永远承认仅仅从事家庭管理工作的女性和从事各种其他工作的男性是平等的?)由此可

见,正方的立论是高出反方的。再加上猜测对方立论比反方准,正方这一阶段胜出。


对正方来说,其前提假设是“和全职太太出现以前相比,女性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程度提

高了”。这个命题是须要证明的。但很可惜,从全场比赛来看,正方自己没有理清这个前提

假设,而是把“认同程度”和“选择权”混淆了。正方真实的意思其实是:因为认为家庭管

理没价值,原来女性有些人是不想做全职太太,因为要被自己骂;有些是想做不敢做,因为

怕被别人骂。现在随着地位的提升,自己认同了自己做家庭管理的价值,社会也认同了,于

是她们想了,也敢了。这并不是一个“客观上有没有权利选择”的问题,而是“面对权利,

敢不敢行使”的问题。全职太太的出现和扩大源自这种认可,而这种认可意味着家庭主妇这

一女性重要角色地位的提升。但很遗憾,正方显然没有把这两个问题分清,所以才会在全场

比赛中始终被反方的“选择权大家都有(严格地说应该是全职太太出现前后大家都有),所

以并不能作为标准”这一实际上无效的攻击压得无话可说。

二、反驳对抗

反方第一个问题就接上了正方开篇的那段关于“生产力”的废话:回家是顺应,那出门就是

逆潮流而动吗?随后反方即打开了以“客观上早已经能自主选择”、“家庭工作的价值早已

得到认可”为核心的主战场。正方也不含糊,上来就回答说对方犯了六个错误。第一个是关

于“生产力”问题的,正方虽然把自己的意思解释清楚了,但这个解释对立论和证明并没有

帮助,时间上大大吃亏。第二点是说“自主选择可以体现提升”。虽然没错,但由于反方已

经解释过这只能说相对于以前没有选择权时有提升,而对全职太太出现前后没有论证力,所

以这个对抗中正方落到了下风。第三点反驳说全职太太社会参与程度未降低,但却以soho族

为例,把在家工作也算成全职太太的部分,实在是让人摇头。第四点强调反方的标准是从男

性视角看辩题是正方这一轮中的亮点,因为这里深入下去正是对反方立论前提假设的反驳,

可惜没有下文。


正方的反驳有些奇怪。先是提出家庭妇女和全职太太的区别,说明从称谓看不升不降,但因

社会和自我评价不同,地位有变;然后说对方认为按正方观点会造成不利导向。前一个问题

虽然说得很对,但与反方立论显然八竿子打不着。后个问题更是在反方陈词中连影子都找不

到。结果反方三辩以一副貌似很受委屈的样子说明正方反驳与反方立论无关,所以无法按规

定再反驳。然后顺着正方的话把话题引到了“不能广泛参与社会各个领域”这个反方立论点

上。


总体来说正方在这一阶段比较失败。两位辩手都显得很紧张,尤其是一辩一句话重复了两三

次。而反方两位辩手的发言则流畅得多。再加上从内容上看,反方发言的质量也高于正方,

5分的差距似乎不足以反映真实的表现。


另外不知道是由于紧张听错铃声还是其他原因,两位三辩在发言时都在时间还有10秒时认为

时间已经到了。正方更是因此而未能说出第六点。实在有些可惜。

三、自由辩


对于自由辩,正方准备明显不足,全场都处在被动防守中。从前面的分析看,第一次出手最

好是放在对反方评价标准前提假设的置疑上。因为这不但可以动摇反方的根基,更可以体现

正方立论的高明之处。实际的第一手棋下在“反方要的仅仅是男女的回家比例相等”上,虽

然也可以引到“形式均衡并不是平等的实质”这一好点上去,但毕竟绕了弯路。反方接手回

应以“为什么两性回家比例不同”,正方答以“性别差异”,并在反方追问下由二辩指出是

因为“母亲凝聚力更强,而父亲支持力更强”。这几个回合正方虽然处于防守位置,但回答

的都很实,完全守住战场——只可惜无论从哪一方的立论看,这里都不是主要战场。


第二阶段,正方通过“两个舞台同样精彩”把战局引向“家庭管理工作也有价值”。但先是

被反方二辩以“既然同样精彩,从工作回到家中只能说明地位没变”来了个下马威,接着又

被“(在全职太太之前)社会早已经承认家庭创造价值,所以正方的‘认同’不能做为标

准”封堵。只有二辩有一次提出“社会也认为女性在家庭里的工作很伟大,但那只是歌颂,

社会并没有给她们和在外工作的男人同样的认同”这一正方的核心之核心。但这仅仅是以防

守解释的形态给出,正方也没有进一步追击。结果让反方轻易地在这个正方挑起的主战场上

守住了防线。


第三阶段,反方以“回家的女性如何广泛参与社会各领域”发难。正方以“全职太太一样可

以参与各种工作”应对。但在举出的各项工作中,如果说家庭装饰还可以算成“全职太太”

的工作之一,那个珠宝鉴定、书法就实在太远了。结果先是被反方二辩以“她受到尊敬是因

为她是珠宝鉴定家还是全职太太”相逼,后又被反方三辩以“那不是全职太太,是全职超

人”相嘲。正方在这里大大丢分。


此后正方犯了一个很奇怪的错误:先引用马克思的话问对方是否同意,然后指出这段话是一

百年前提出的,现在要重新审视。这个大绕弯加挑战权威让人实在不好理解。如果直接把第

二次发言表达的意思说出来,那么可能效果要好一些——毕竟从这里也是可以切入对反方立

论的前提假设加以攻击的。


比赛的最后阶段回到了“全职太太拥有自方选择权是否能体现提升”这个话题上,由于正方

对自己这一前提假设中“客观有权利”和“主观敢行使”没有明晰,未能把“经前社会实际

上并未认同”说清楚,这一阶段正方仍然无法占据主动。


整个自由辩反方一直把握着主动权,虽然未能把战场一直控制在对本方有利的位置,但由于

运气太好——正方即没有理清自己的前提加以防守,也没有抓住对方的前提给予攻击,反方

取得了在本方战场得分,对方战场均衡的结果,10分的差距貌似稍稍小了一些。

四、总结陈词

蒋昌健对反方的提问直指其评价标准:女性通过管理好家庭,可以间接地参与到社会的方方

面面。这个问题实际上引向了“为什么一定要广泛参与社会各个领域才能说地位提升”。如

果这种“间接参与”也可以算是一种“参与”,那么反方的立论是无法得出结论的。反方的

回答承认了家庭工作的价值,也承认了间接参与的存在,但却没有解释承认这种参与为什么

不影响反方的论证,实际上是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王慰卿的问题显得稍稍偏了一点,因为女

性比男性多一种选择,与女性自己的地位从过去到现在是否有提升没有直接的关系。反方也

只是在回答女性要平等参与社会诸领域后把话下周引到了强调选择权利前后都有,因此不能

得出结论上。


和对反方相比,王慰卿给正方的问题要尖锐得多,但也好回答得多。全职太太如何保证其经

济地位不受侵害的问题和女性地位要挂钩,实际上是“当不能保护自己的经济地位时,女性

地位会因此降低”。但在正方的体系内这很好回答(尤其是作为正方结辩,不用担心对方会

反驳……):正是因为社会对女性家庭工作的认同提高了,女性地位提升了,全职太太才会

越来越普及,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丈夫认识到发给自己的工资有一部分是应该记在老婆头上

的——在食堂吃饭不是只付材料费,回家吃饭凭什么不付加工费?所以这种情况下全职太太

的经济地位是不会受侵害的——而且这种“不会”不是由于丈夫不敢,而是丈夫主动“不

愿”去侵害。相比之下,蒋昌健从“两次女性解放有何不同”这个角度的问题已经有帮正方

理思路的嫌疑了。因为从这个问题引下去正好是第一次解放是在不认同家庭劳动基础上,女

性被迫去和男人进行职场竞争,可以说是不彻底的。这种不彻底就体现在女性面对家庭“可

以选择”却“不敢选择”。而这一次恰恰是让女性可以“想做就做”。如果说第一次解放只

是使职业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提升,那么这一次则是家庭妇女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这种更彻

底的解放也正说明了女性地位在整体上得到了提升。实际比赛中,正方对前一个问题以侧面

应对的手段引到了“家庭工作价值实际上未得到认可”这个点上。对后一个问题也仅仅答到

二次解放不违背,而未能深入到己方立论核心上去。最后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回到立论,强

调了全职太太现象是两种认同的结果,并再次强调要正确认识男女地位,不能用男性的目光

来看待“平等”。


对比来说,双方的结辩都正常完成了任务,应该算打了个平手。

五、随想

从个人表现来看,正方二辩拿最佳辩手可谓当之无愧。无论是“对方一定不会承认我猜对

了”所透出的轻松自信、自由辩中几次封死对方的攻击还是最后结辩时的声情并茂,他都体

现了正方这支队伍主心骨的作用。反方的二三辩如同两把快刀——尤其是三辩,不但嘴快,

身体动得也似乎快了一些 =p——多次给对手造成伤害。只不过反方似乎总是她们两位在发

言,特别是一辩,不知是剪辑的原因还是我忽略了,好像立论后就没再见到她……

整个比赛最大的遗憾是少了些轻松幽默的笑声。双方似乎都忘了自己不是在和对方辩论,而

是把话说给观众和评委。不过做为几位年轻的辩手,这也完全可以理解——毕竟,在紧张激

烈的比赛对抗中挥洒自如、举重若轻,弹剑江湖无敌手,拈花一笑万山横,这是需要时间去

磨砺的。

这个辩题作为对女权运动发展至今,女性地位、两性平等问题的反思应该说是相当不错的。

从正方来看,从前女性不得不和男人进行全方位的职场竞争,颇有一些“现代社会女人比男

人更累”的感慨。而今女性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社会和个人不再以男人的视角要求女人,

家庭管理职业化使那些对家庭主妇劳动价值的赞颂已经不再像某些企业里总经理在大会上对

基层工人说“你们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那样让人不是滋味了。也许女性自己选择和这种生

活更能体现她们的解放和与男性的平等吧。但反方也并非如卫道士那样没有道理。千年的文

化积淀使“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根深蒂固。女性在这种情况下的“自我选择”在社会认

同和自我认同下也许能得到一时的满足。但当在传统思想控制下的女性越来越多的回到家庭

去做全职太太的时候,家庭管理工作和职场工作的巨大空间差别会不会使某一天社会不再给

予家庭工作和职业工作对等的认同?也许如正方所言,男女的先天差异使他们在社会工作定

位中有着不同的“比较优势”,但一味顺应这种比较优势会不会在将来落入“比较优势陷

阱”?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全职太太们还能享受阳光灿烂的日子吗?


这场比赛已经结束,但对这个辩题的思考,其实才刚刚开始……

发表于 2005-7-28 17: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提之争——北京交通大学VS河海大学

看了岚星先生的剖析,作为曾经是该场辩论员的我来说,汗颜无地,心悦诚服……
看来,能真正看清看透一个辩题的,往往要远离赛场的喧嚣,静心研究,心论所至,方有见地啊…………
我长久以来爱着的辩论,实际上,它的思考,应是这般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4 05:27 , Processed in 0.04984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