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74|回复: 10

初赛一:科技发展使人类有/没必要亲自探索外星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30 17: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吴理在 2004/08/01 10:33am 第 1 次编辑]

初赛一 :em14:

正方:科技发展使人类有必要亲自探索外星球(北京工商大学)
反方:科技发展使人类没必要亲自探索外星球(上海交通大学)

发表于 2004-8-1 11: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初赛一:科技发展使人类有/没必要亲自探索外星球

不简单,改了N次,终于把辩题搞清楚了。

鼓励一下。

发表于 2004-8-1 11: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初赛一:科技发展使人类有/没必要亲自探索外星球

是呀真不简单:)

如果有人早点提醒就好了,真可惜有人明明知道,就是不说。

真是该鼓励一下!

发表于 2004-8-2 00: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初赛一:科技发展使人类有/没必要亲自探索外星球

该谁做的谁就去做,没人给你包办代替。
你以前给别人包办代替过吗?
发表于 2004-8-9 20: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初赛一:科技发展使人类有/没必要亲自探索外星球

[这个贴子最后由彼岸红叶在 2004/08/09 08:35pm 第 1 次编辑]



这个辩题双方都有很多可以立论的基础,但是又都难以做到对立,所以容易造成双方各自对垒但不去进攻对方的现象。双方的立论都很广,甚至都可以同时用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来建立基础。归纳起来,双方可能的立论有:
    正方的价值判断是:人类的探索精神,科技发展越是先进,人类可以涉足的未知领域就越大。正如爱因斯坦(即不清楚是不是他了)说的:圆的面积越大,它与外界接壤的界限也越长。你有没有过与外星交流的经历,你又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更精彩”还是“很恐怖”。你既然不能找到一个有力的理由来反对这个意见,你就不能说“没有必要”,因为科学而言是没有“没有必要”的。曾经的天文学的探索为教会所遏制——这已经不是“没有必要”了、而是不允许——因为这个动摇了“神”的地位。但是究竟科学本身的属性而言,怎么可能为人为地遏止呢?
    反方的价值判断是:科学的发展不能没有节制,而应该有一定的方向和现实指标。如果人类亲自探索外星成为了可能,那么人类的生活理念便会有一定的依赖心理——是为惰性造成。人类难以在环境问题上强制性的自我约束(有多少科普小说写人类放弃地球而去污染外行星啊!这给人的不是幸福而是贪婪性的扩张)。能源、空间、人口、环境,都可能因此而蒙受负面的影响。就实际而言,这样的行为可以说并不能给人类带来福音——或曰弊大于利——对于这样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研究来说,只需要用仪器或者机器人就可以完成考察任务,而不需要人类的亲自参与。
    正方的事实判断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科学研究,必须要以实践作为最高的意义,所以人类有必要亲自探索外星。外星球上的物质财富和能源,都可能为地球借鉴,而这其中人类的亲自考察和探索当然是成功的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到底是把外星资源借鉴过来、还是人类迁移到外星生活居住,在没有人类的亲自介入之前,都是没有一个肯定的“否”的答案的。所以人类应当敢为天下先。
    反方的事实判断是:亲自探索的危险性太大,把人类的幸福甚至是生命那来作赌注押在一个科学探索的筹码天平上,其本身就与科学追求真桑的本意背道而驰。更何况我们不是没有类似的教训。美国曾经的实验“生物圈二号”就是企图脱离现有的环境建立一个新的是何人生存的环境,但是结果不容置疑——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此外如果人类的生活到一定的幸福程度,就没有必要继续去做无谓的功劳,浪费资金不说,还没有实际意义,可谓劳民伤财。
    总而言之,价值判断都是以“人”为基础,事实判断是以科学试验为基础。但是如果就这样立论的话是不对立的,这将直接导致辩论赛交锋的不精彩,探索精神和人的节制都是不能否认的,而反方的事实判断本质上讲难以展开。如果需要对立的话,就应当按照正方事实判断对阵反方的价值判断。在这样一个博弈的问题前,人类应当尊重科学的本质还是尊重人伦。
    但是就正方而言,用探索精神去攻击反方的事实判断太轻松太容易了,正方怎么可能放弃这样一块肥肉啊?

发表于 2004-8-11 18: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初赛一:科技发展使人类有/没必要亲自探索外星球

[这个贴子最后由星。薇蓝在 2004/08/11 06:55pm 第 1 次编辑]

个人感觉反方比较好辩.紧扣前提,科技发展就是使困难的变成容易的,把繁重的变成轻便的.就像机器大生产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人类可以依赖机器,从而深刻地改变了以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情形.亲自探索外星球,由于人类自身的脆弱性,必然要耗费高成本,造成研究上资金的不必要浪费.况且对于科学发展本身而言,亲自探索的效果并不见得就比机器运作来得好啊.
(不过说起来好像也可以反驳,为什么要耗费那么大的工夫实行载人航天呢?)
的确作为科学研究,必须要以实践作为最高的意义,可是实践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原始地,亲自地去实行研究.依靠必要的工具何科技手段也是实践的方法所在.举个例子说,今天我要通过实践验证各种化学元素是否有毒,我可以利用生物,仪器等各种手段,并不是非得我亲自去品才叫实践.

薇蓝只是一介高中生,一点浅见,欢迎大家指正的说.(_ _)

发表于 2004-8-17 13: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初赛一:科技发展使人类有/没必要亲自探索外星球

本题题眼在于“亲自”2字,至于要不要探索,反方断然不会完全否定,因为探索未知是人类的本性。 亲自 二字 有文章可做啊!
 反正交大习惯了做反方,小意思拉! 哈哈
发表于 2004-8-18 19: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初赛一:科技发展使人类有/没必要亲自探索外星球

哦,原来上海交通大学是反方啊,作为上海人,我还是处于反方立场想想吧。
我觉得反方的立论不要去脱离人而谈科学,因为就像楼上所说科学不能没有探索精神,也不能没有人的“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只谈科学,那么即便你们能够用各种理性的解释去应对正方的刁难,你们总是处于守势。楼上的楼上站在科学的角度说得有一定道理,但是正方比较容易攻破。人类的劳动的确可以用先进的机器来取代,但是人类的探索不行。人类的实践虽然可以利用仪器来使探索方便可操作,但是这不符合实际,比如中世纪解剖尸体,必须解剖了死人的尸体才能了解构造,光用其他的尸体,即便推理再严密也无法揭开人类内部的构造。工具都是木偶而已,而“科学只承认事实,不承认木偶”(这句话谁说的忘记了)。
那么如何站到人的立场上说呢?前面我说的是:
科学的发展不能没有节制,而应该有一定的方向和现实指标。如果人类亲自探索外星成为了可能,那么人类的生活理念便会有一定的依赖心理——是为惰性造成。人类难以在环境问题上强制性的自我约束(有多少科普小说写人类放弃地球而去污染外行星啊!这给人的不是幸福而是贪婪性的扩张)。能源、空间、人口、环境,都可能因此而蒙受负面的影响。这个有点类似“科学发展应该有伦理界限”,毕竟,有谁可以在外星丰富的财富面前说自己绝对没有依赖性呢?
发表于 2004-8-18 19: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初赛一:科技发展使人类有/没必要亲自探索外星球

上面一贴说大了,不过如果说得实际一点的话还是四个字“以人为本”。
人应当懂得珍惜,之为知足常乐;人也应当懂得合理利用资源,把地球建设得更好而不是去探索外星。
探索外星是没有意义的。实践论说实践于真理的关系最后一点是说“实践是真理的目的”,综上人既然不能上外星去破坏外星、人既然应当利用好地球资源而不是开发外星空间,那么人就应当知道这样的探索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没有实践作用。如果说没有意义的事情也有做的必要的话,那么我们不妨让克隆人出笼吧
发表于 2004-8-19 17: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初赛一:科技发展使人类有/没必要亲自探索外星球

我觉得好象楼上对探索的意思理解好象偏了,探索不等于开发,他是我们对未知世界的一种研究。所以辩题讨论的应是我们有一定的手段去探索外星或说是对外星进行研究,但由于技术及其未知因素的存在我们是否要亲行。
发表于 2004-8-20 23: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初赛一:科技发展使人类有/没必要亲自探索外星球

国辨观感,初赛一:随着科技发展人类有没有必要亲自探索外星
 累呀!今的比赛看的很不爽。除了客观原因以外(灯光,计分器等),更重要的是新的规则虽然让比赛评判更透明更公开,但其打乱了辩论比赛应有的连续性。而且由于评委没有适应打分器而出的错误造成反复打分,我曾经记过分数前后有差入。不过我想这点以后会改正的,但比赛连贯性如何保证是个问题。
 至于评分及结果我没什么意见,比较公正的反映了比赛的情况。上海交大给我的感觉是准备不足,似乎没有和组委会好好沟通,对于一些开场的程序不够了解从一开始就陷入心理的被动。至于对辩题的把握觉得不够准,总是把一个问题推到绝对化,而避开了讨论。三辩在回答阿波罗计划的时候本想说明前进的科技和已成为既定事实的关系是“过去的不能代表发展的”可惜表意不清被征方借用过去了。可惜呀!!!
 正方表现得准备充足,可惜对场上对方的问题及嘉宾的提问回答不是很好。还须注意。
 另外,希望以后各队注意结辩时间的分配。感觉对嘉宾的倒是回答了,可惜全场的总结没了。三分钟短了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4 06:58 , Processed in 0.05960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