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72|回复: 34

“2004全辩”初赛第一场比赛报道(新增评论及照片)

[复制链接]
04全辩报道组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4-8-21 09: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04全辩报道组在 2004/09/22 10:16pm 第 14 次编辑]

初赛一  

正方:科技发展使人类有必要亲自探索外星球(北京工商大学)
反方:科技发展使人类没必要亲自探索外星球(上海交通大学)

比赛结果:

北京工商大学   1255分
上海交通大学   1250分

北京工商大学胜

优秀辩手:上海交通大学四辩

比赛短评:

双方首先在立论的逻辑有些问题(这个在后来路一鸣的提问当中可以体现出来,他将双方的观点分条列举,询问双方:“这样能推出有(没)必要么?”),双方的交锋点从题目本身分析应当在:正方需要证明外星球探索的过程中有的事情是一定要人类自身才能完成的,反方需要证明在外星球探索中的各个步骤都可以利用机器来完成。这样才能论证出己方的逻辑。可惜在辩论中双方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正方立论建立在人类自我的体现上,并用事实不断加强己方的论证,希望通过投入和产出相比得到巨大收益的事实说明人类亲自投入的必要性,例举阿波罗号登月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而反方以投入产出比做为论证的基础,以很多事情人类无法亲历亲为,投入巨大做为论证的依据,希望通过只有机器才能完成探索工作,来证明人类的参与的不必要性(个人认为这个是逻辑上的一个巨大错误)。双方分别在自己的立论基础上进行发挥,正方不断论证有人的情况下,能够带来什么好处;反方不断证明很多事情受到人类自身的机体限制无法实现。双方在猜测对方立论和己方进行立论的时候,对本方观点都进行和很好的解释。但是从反驳,再反驳的过程中,整个辩论的重心开始发生偏移。在反方一再强调人类的机体无法达到亲自探索外星球的要求时,只能选择无人探测的技术时,双方开始以事实进行对战。场面很热闹,但是在证明自己观点上,都没有什么效果。加上比赛流程中需要多次打分,评委、记分员不断出错,整场比赛支离破碎,双方都难以把握比赛的节奏,时松时紧的比赛让辩手们难以适应。造成比赛内容和场面都显得精彩不足。

在整场比赛中双方的比分惊人的接近,立论到总结陈词以前,双方的分差仅仅1分,总结陈词后正方领先5分。此时评委开始对双方的场上队员打印象分,此时,作为台下观众的我突然发现,决定胜负的分数竟然在最后的,非辩论环节中出现。好在评委对双方的印象分也惊人的相同(321平)正方最终获得比赛的胜利。

比赛的亮点确实不多。余磊、蒋昌建在比赛尚未结束时先行退场了。但是国辩历史上第一位撑着双拐的辩手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之中,正方四辩据说是在救援己方三辩时不慎受伤,带着拐杖上场,也树立了一个辩论铁人的形象(可能也为己方挣到不少印象分。呵呵,一个玩笑)。

最后,由于辩论赛的衔接问题,对我这个观众也造成了很大影响,对于很多辩论当中的细节没有留意,或者有所遗忘,希望在现场的其他人,能够对这个简单的介绍进行补充。

比赛照片:

主席:黄炜

正方:北京工商大学
一辩赵昱璇;二辩温汉卿;三辩赵爽;四辩宋亚穷

反方:上海交通大学

评委:孙东东、张天蔚、余潇枫、包霄林、周孝正、陈小川、欧阳康、艾跃进、赵林

提问嘉宾:路一鸣、王蔚卿

获胜的正方

本场最佳辩手反方四辩茅悦蕾

赛前双方交换礼物

赛后双方队员交流,注意拄双拐的正方四辩

准备上场时的正方,带伤上阵的四辩

正方使用了道具

   8月20日绛珠草、yonglook、bigbear北京现场报道;吴理、楚之旋后台支持。
  任何传媒未经允许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本站文字及图片报道。

04全辩报道组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4-8-21 09: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全辩”初赛第一场比赛报道(新增评论及照片)

[这个贴子最后由04全辩报道组在 2004/09/20 00:35am 第 5 次编辑]

彩排时照片1

彩排时照片2

提问嘉宾赛前交流

赛前准备

正方一辩

正方二辩

正方三辩

反方一辩

反方二辩

反方三辩

反方四辩

反方全家福

正方比分

反方比分

提问嘉宾

紧张工作的评委

正方合影获胜后

下面引用由lxfsumg2004/08/20 11:34pm 发表的内容:
国辨观感,初赛一:随着科技发展人类有没有必要亲自探索外星

累呀!今的比赛看的很不爽。除了客观原因以外(灯光,计分器等),更重要的是新的规则虽然让比赛评判更透明更公开,但其打乱了辩论比赛应有的连续性。而且由于评委没有适应打分器而出的错误造成反复打分,我曾经记过分数前后有差入。不过我想这点以后会改正的,但比赛连贯性如何保证是个问题。

至于评分及结果我没什么意见,比较公正的反映了比赛的情况。上海交大给我的感觉是准备不足,似乎没有和组委会好好沟通,对于一些开场的程序不够了解从一开始就陷入心理的被动。至于对辩题的把握觉得不够准,总是把一个问题推到绝对化,而避开了讨论。三辩在回答阿波罗计划的时候本想说明前进的科技和已成为既定事实的关系是“过去的不能代表发展的”可惜表意不清被征方借用过去了。可惜呀!!!

正方表现得准备充足,可惜对场上对方的问题及嘉宾的提问回答不是很好。还须注意。

另外,希望以后各队注意结辩时间的分配。感觉对嘉宾的倒是回答了,可惜全场的总结没了。三分钟短了点。

还是要祝贺工商大学!

04全辩报道组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4-8-21 09: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全辩”初赛第一场比赛报道(新增评论及照片)

下面引用由润慈2004/08/21 01:07am 发表的内容:
说得没错。

每关现场打分、亮分,评委自始至终不退场,一言一行都在全场观众的注视之下,的确把公正性、透明度提升了,但比赛也同时遭到了多次的打断,辩论现场的连贯性降低。
对于反方,整体感明显具有优势,但很可惜,辩论内容的质量不够高,也许是准备后面的比赛占用了较多的时间,正方在内容上稍占了一些优势。

反方在自由辩论中有一次竟然说,大意是“机器能够做,你们为什么不让它上去做?”“不让机器上”哪里是正方的立场呢?正方立场很明确是“机器能上,人也还要上”。幸好正方没有立刻反应过来,进行反驳。

上海交大对初赛的辩题吃得还不够,很多东西还没有明确印在脑子里。


发表于 2004-8-21 12: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全辩”初赛第一场比赛报道(新增评论及照片)

祝贺 工商大
发表于 2004-8-21 15: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全辩”初赛第一场比赛报道(新增评论及照片)

汉卿 加油
发表于 2004-8-21 17: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全辩”初赛第一场比赛报道(新增评论及照片)

提问嘉宾还是轮番上阵的吗?难道是一场两个?
发表于 2004-8-21 20: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全辩”初赛第一场比赛报道(新增评论及照片)

现在看看,这个赛制、好像没有想象得那么糟糕……
发表于 2004-8-22 21: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全辩”初赛第一场比赛报道(新增评论及照片)

茅茅出场,肯定拿 优秀辩手的,这个我有底气
发表于 2004-8-23 00: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全辩”初赛第一场比赛报道(新增评论及照片)

楼上其实也应该感谢各外地参赛队的大力支持.
发表于 2004-8-23 00: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全辩”初赛第一场比赛报道(新增评论及照片)

楼上的似乎在向我们论证各京外参赛队后此薄彼,只偏向上海交大,而不照顾江苏大学和河海大学。
发表于 2004-8-23 01: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全辩”初赛第一场比赛报道(新增评论及照片)

楼上的还不明白,北京化工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都是大学校,人多势众,即使京外各队联合也无法左右结果.

好像北京工商大学 教育设施跟不上, 前段时间都已经让教育部点名通报批评了.

发表于 2004-8-23 09: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全辩”初赛第一场比赛报道(新增评论及照片)

教育设施跟不上,也就是人多地少呀!应该更加人多势众才对嘛。至少坐满全场是完全不成问题的。

楼上的还是词不达意。

发表于 2004-8-23 13: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全辩”初赛第一场比赛报道(新增评论及照片)

教育设施跟不上,也就是人多地少呀!应该更加人多势众才对嘛。至少坐满全场是完全不成问题的。

这是什么论证法?如果这样的论证都可以成立, 那么俄罗斯和加拿大多应该比中国的人口要多。

发表于 2004-8-23 21: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全辩”初赛第一场比赛报道(新增评论及照片)

一次毫不搭界的所谓归谬。
发表于 2004-8-23 22: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全辩”初赛第一场比赛报道(新增评论及照片)

[这个贴子最后由kakaLee在 2004/08/24 10:34am 第 1 次编辑]

先前饶有兴趣的看了看北工商 与 上交大 的语言较量,的确是唇枪舌剑,互不相让。
        颇有那种犹如奥运赛场上那种 你言我驳  你立我反  的快感。
 倒是我想想提提这次比赛的大赛组委会 将本次比赛规则 调整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整程比赛一气呵成的 看下来 三个字 辩的爽。
 当然 这些只是我刚才在CCTV少儿 频道看的剪切录像的感评。

我们的辩手们 个个能言善辩 剩下的就是各方怎样正确立意,抓住对方语言漏洞 放倒气势 敢言敢驳的问题了。赛事规则给了我们一个灵活性,只要你有立意 有较好的能驳倒对方的正确有效的论据出现,在规定的时间内,你就可以自由发挥 与对方达到较为默契的合作。这点上,北工商大显然略胜一筹。

再则,北工商大 为什么能够在最后现场评委给出的影响分时扔能以5分的优势 拿下这场比赛? 无论是从双方大学的科研教学、教育设施以及学生整体素质和全国大学知名度来说,上交大都是占其极为优势的一方。在此次整场比赛中双方的比分惊人的接近,从开篇的立论到后来的自由辩论,双方辩手各显神通,其比方比分较量也仅为一分之差。其上交大完全可以放稳心态,在最后的总结陈词中,驳得一筹的呀。注意,此次比赛多加了历届2位优秀前辈的尖锐象征性的专业针对性总结提问。将其放在双方总结陈词之前提出,可见此次辩论不仅是要考核现场辩手的快速应变,善于总结能力,更近一步的强调了双方在最后叙说如何收好结尾曲,赢得场内评委对其整只队伍最后影响给出公正评分的重要性。

赛场,赛场,不奋力拼驳,点到要位,争取到最后一分,又怎能体现作为一位在场优秀辩手的真正价值呢?很显然,上交大在这点做的稍微欠缺了,反倒现场表现较为被动了点。没有充分的把握和深究自己的立场,总是在将一些问题陈述的那么的绝对化,要知道,事物的存在本来就具有两面性。但刻意的将问题推到悬崖边,本身就说明了自己已经处于劣势,所谓物极必反,达到了极点从而就会顺其自然的走向自己的反面,否定了自己,也就没有更有利的论据来降服对方观点,从而让对方牵住,反倒让对方利用了其论点展开有利驳论,占了上风。 挺为上交 可惜的。

当然,以上言论 均属 与辩论毫无建树的平流之 辩论身外 之 小小辈 口无遮拦 乱评一气,望各位辩论大侠 批判。
就此封口。


观CCTV少儿频道晚8点档 2004全辩 切播有感而发。
kakaLee

发表于 2004-8-23 23: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全辩”初赛第一场比赛报道(新增评论及照片)

俺今天为看比赛,特意花40块钱修了一下俺那个不中用的TV(奥运会也没让俺那么热情过...)
爽!

但正方那个经济效益的论证让我感觉很闷,反方反击的也不是很充分。

不过赛制的革新让我对辩论的未来充满幻想,
   它为曲艺等元素容入辩论提供了可能,阳春白雪VS下里巴人一定很有趣!

发表于 2004-9-1 01: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全辩”初赛第一场比赛报道(新增评论及照片)


  挺有趣,双方倒是认真思考过怎么给对方出难题,却都没怎么认真想过如何维护己方观点。说实话,我全场也没听到几个“必要/不必要”的论述,正方使劲讲“亲自有好处”,反方使劲说“亲自没可能”。可是必要/不必要呢在哪里呢?看得我急4了。真麻烦。
  不过实在话,我很喜欢这场比赛,很喜欢他们的方式,只是题目太破。而我刚才所谓“论证必要/不必要”,实际上也有很强“专业辩论”的倾向,玩文字游戏大于讲一个道理了。:)

  个人观点,重在娱乐。^o^

发表于 2004-9-3 0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全辩”初赛第一场比赛报道(新增评论及照片)

楼上的还没有看到“使”字,正方辩题从字面角度理解“使……有必要”根本违背客观现实和出题人的本意。
发表于 2004-9-3 03: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全辩”初赛第一场比赛报道(新增评论及照片)

下面引用由不花钱2004/09/01 01:32am 发表的内容:
  挺有趣,双方倒是认真思考过怎么给对方出难题,却都没怎么认真想过如何维护己方观点。说实话,我全场也没听到几个“必要/不必要”的论述,正方使劲讲“亲自有好处”,反方使劲说“亲自没可能”。可是必要/ ...

这个……很奇怪吗?(挠头ing~)

正方的潜台词:“利>>弊的事就是有必要做的”
反方的潜台词:“没可能做到的事是没必要做的”(即 必要性以可能性为基础)

双方都没对对方的假设乾地攻击——恐怕也是觉得不太好攻,那自然就在那两个战场上打了……

发表于 2004-9-3 06: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全辩”初赛第一场比赛报道(新增评论及照片)

  呵,我当然知道这各“潜台词”,只可惜好象潜得不太对劲啊。
  譬如正方:我上面一句话里面有错别字,改正了当然利>弊,但是并上升不到“必要”的高度。
  至于反方,嘻,奥运会上,比赛结果是没可能更改的,就表示没必要申诉了吗?(有点狡辩,不要怪我呀~~)

嘻~~重在娱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10-18 18:41 , Processed in 0.05747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