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piginsky

辩论低谷谁之过?_探讨辩论的自救之路(申请置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0 11: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论低谷谁之过?_探讨辩论的自救之路(申请置顶)

我很同意云飞师兄的话。
奥瑞冈与新加坡赛制的演生本来目的就是不一样的

新加坡举办华语辩论赛目的就是为了推广华语,练习大家的普通话。二个国际赛打奥瑞冈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一个国家政策相异所以国际比赛打价值性命题是必然的。而每个学校倒底用那样模式也是没有定论,举个例子:全辩的冠军一定是参加国辩。那么全辩的模式也一定是套用国辩的规则(就算有修改也是局部修改),大陆而言这已然成了一个传统。就算你今天拿一个政策性命题给大家,可是你打出来的比赛效果仍然是老样子。例如:名校杯的初赛春运涨价的那一场。另一个就是大陆(政府)本来对辩论赛的热情并不很高,了不起也是被他们当成高校内的一个活动罢了,包括海峡杯赛目的也是加强两岸关系。当然每个高校没有必要跟风,如果自己认为奥瑞冈好当然也可以学校内部使用这种模式,但是要作全国性的改变估计大家还得等。

不过打价值性命题模式也不会很糟糕,重点在于大家的观念没有改变过来。什么是辩论赛,什么是辩论,什么是思辩。辩论赛充其量只是一个工具,但是辩论赛打到最后对于自己而言是什么,怕是只有自己才知道吧。奥瑞冈也好,传统赛制也好两种赛制相比之下,只是奥瑞冈对于一些扼制不诚恳的态度效果要好,奥瑞冈不是最好的,但是对于比赛而言是最合适的(因为它是最公正的)。即使是奥瑞冈仍然会有流氓辩手,传统赛制也会有很多优秀的辩手。奥瑞冈打得好传统赛未必打得好。传统打得好未必奥瑞冈打得好,当然有一种辩手就是两个赛制都可以打得很精彩,。(95辅仁的林正疆)辩论赛打到最后场上的表演已经不重要的,重要是作为辩手是否可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发表于 2007-1-10 22: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论低谷谁之过?_探讨辩论的自救之路(申请置顶)

诚然,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赛制,都有可能产生流氓辩手。只有确立‘流氓=输比赛’的评判标准,才有可能杜绝玩弄“狡辩”的出现。
而要确立这样的标准,关键就在于评委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 10: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论低谷谁之过?_探讨辩论的自救之路(申请置顶)

可是大型比赛如国辩者,是否有确定的评委选择标准,或者供评委参考的评判细则?
如果没有,应该如何促成这些的诞生,进而改善评委误导的现象呢?
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吧
发表于 2007-1-11 16: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论低谷谁之过?_探讨辩论的自救之路(申请置顶)

辩论越打越功利了..没办法..要比赛就会有功利..谁都想拿第一..不责手段..狡辩也就不足为奇了..开始打辩论是觉得有意思..成亦然..败亦然..辩论让我懂了很多..这就够了..但是..你要是不弄点名堂出来..就不会得到学校的支持..更别提资金了..
发表于 2007-1-11 18: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论低谷谁之过?_探讨辩论的自救之路(申请置顶)

[这个贴子最后由刘旭在 2007/01/11 07:34pm 第 2 次编辑]

功利本身真的没有错,辩手希望赢比赛没有错,学校希望赢比赛也没有错。相反,如果有人打比赛不求胜只求败,那才是违反最根本的人性。
所以辩论的低谷不在于辩手或者学校的功利,而在于用低劣(狡辩)的技巧往往能获得比赛的胜利。若摆事实讲道理能成为赢比赛的唯一标准,那功利本身就是促成这个“目的”的最好方法。

国辩比赛的评委一般都由国际上知名的学者组成,像许庭方律师,杜维明教授等等都是非常好的评委,全辩评委也一般由国内知名教授组成,像赵林老师,李琦老师等等也是相当了解辩论的评委。

反倒是一些比较小型的比赛,像校内院系比赛,或者校际间的比赛,常常请一些自己学校的专家教授,这些人对辩论压根就知之甚少,往往在评判时就会出现流氓辩手赢比赛的情况,最糟糕的还是他们在点评时常提倡“技巧”取胜(如回避问题,作出对自己有利的无意义的定义等等),以势压人的辩风,甚至扬言辩论乃口舌之争,对实际无益。这样的点评不仅影响观众对辩论的印象,更影响辩手对于辩论的信念与理解,一些大一大二的辩手就常常受这种误导,以至忘记辩论的初衷乃摆事实讲道理。而当这些大一大二的小朋友成为别人的师兄师姐之时,又再次引用专家教授的指导,传授“狡辩”取胜,甚至狡辩才是辩论真谛的思想,小朋友们对辩论还没有是非判断能力,于是欢然接受,恶性循环由此形成。
恶性循环之后,辩论赛的质量大大下降,有识之士看不下去,观众也看不下去,另外一些专家教授又放言辩论纯粹比拼技巧,毫无意义,再次影响大家都辩论的理解,低谷自然难以避免。

PS:上文似乎对技巧作出了抨击,要澄清上文所称“技巧”乃回避问题,捏造数据,无意义概念等等狡辩方法。与辩论中的设问技巧,回答技巧等等有本质区别。辩论确实需要技巧,但要杜绝“狡辩式的技巧”,“流氓技巧”。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 20: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论低谷谁之过?_探讨辩论的自救之路(申请置顶)

很同意楼上的说法~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老实”的队伍自己功力也还有所欠缺。
我做过很多次评委,也和很多不同级别比赛的评委交流过。大家都碰到过不得不判“流氓”队赢的情况。因为经常是另一方碰到这样的对手就慌了,急了,自己明明有道理的都说不清,甚至被对方带着一起犹如骂街一般。这样的情况很常见的。
所以需要辩手们自己也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毕竟现在的华语辩坛这样的对手还是不少的,千万不能自己先乱了阵脚,让作风恶劣的队得逞。
发表于 2007-1-11 21: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论低谷谁之过?_探讨辩论的自救之路(申请置顶)

在另外一篇文章中看到楼主关于政策辩论的文章。

那种赛制非常好,按理说确实可以杜绝狡辩,不过也诚如楼主所言,要习惯这种赛制需要一段时间,辩手需要时间,评委更需要时间。

我相信如果以后的比赛都能采取这种赛制,而评委在点评时又能对这种赛制的价值加以宣扬的话,辩论会有复兴的一日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22: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论低谷谁之过?_探讨辩论的自救之路(申请置顶)

谢谢,新赛制总有不完备的,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一项改革更需要的,是大家的支持和共同努力。
有大家对于辩论的热情和复兴辩论这一共同目标
华语辩论的前途一定会是一片光明的
发表于 2007-1-26 04: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论低谷谁之过?_探讨辩论的自救之路(申请置顶)

呵呵
发表于 2007-3-2 10: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论低谷谁之过?_探讨辩论的自救之路(申请置顶)

思辩者,恒辩之......
发表于 2007-4-23 10: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论低谷谁之过?_探讨辩论的自救之路(申请置顶)

下面引用由衍文2007/01/08 07:48pm 发表的内容:
不过对于评委还有一个要求便是,作为一个裁判不能在比赛开始之前就把自己的观点带入比赛当中,这样对于参赛辩手并不公平。

唉~~~~~~

发表于 2007-5-4 21: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论低谷谁之过?_探讨辩论的自救之路(申请置顶)

回3楼 衍文:

你的第一条并不能反驳“辩题设置是影响辩论赛发展的核心因素”。因为辩论赛持续低迷的原因之一,就是辩论的话题越来越让人反胃。即使有少数不错的辩题,也正如你所说,命题人对于辩题设置也欠思量。这又导致了辩手辩的不是观众想看的。这是辩论赛持续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甚至可以说是核心原因。所以我认同楼主的观点,辩题设置程序和方法的改革,是辩论赛变革的首要工作之一。

在我看来,导致辩论赛走到今天的关键因素,一个是辩题,另一个是评判方法。如果说按比例算,评判方法占50%,辩题占30+%。

之所以我不认为辩手的因素是主要方面,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去“直接”控制辩手——我们怎么去要求辩手都有那种态度、那种学识呢?人家只要问一句就够了:“做到那样,我有什么好处?”
所以,对于辩手,我的态度是用规则去引导。对于这面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好处就是,这样做你能赢,不这样做你就得输。”
所以,评判制度在我看来永远是第一位的。这道理就像企业里我们从来不去怨员工不肯好好干活,我们问的永远是激励机制的设计是不是出了问题。

发表于 2007-5-4 21:3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论低谷谁之过?_探讨辩论的自救之路(申请置顶)

回20楼  zhaohui252 :

我从来不认为“辩论不该计较输赢”——这话最多可以自己对自己说,但决不可以由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
告诉别人“辩论不该计较输赢”,这就像告诉员工“工作不该计较报酬”一样,完全没有意义。

发表于 2007-5-4 21: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论低谷谁之过?_探讨辩论的自救之路(申请置顶)

[这个贴子最后由岚星在 2007/05/04 09:41pm 第 1 次编辑]

回22楼 刘旭:

关键不在于评委,而在于设计一套引导评委正确评判比赛的评判表。

因为别人的思想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引导他人思维方向的制度规则却是我们有能力去设计的。

如果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自觉改变上,那希望十有八九要变成失望。
只有通过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东西,从而对那些我们无法直接改变的方面施加影响,这种希望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PS:你25楼的观点我非常赞同。

发表于 2007-6-24 17: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论低谷谁之过?_探讨辩论的自救之路(申请置顶)

下面引用由岚星2007/05/04 09:28pm 发表的内容:
回3楼 衍文:

你的第一条并不能反驳“辩题设置是影响辩论赛发展的核心因素”。因为辩论赛持续低迷的原因之一,就是辩论的话题越来越让人反胃。即使有少数不错的辩题,也正如你所说,命题人对于辩题设置也欠思 ...


“评判制度在我看来永远是第一位的”,深有体会,能有此感悟,佩服佩服。
发表于 2007-6-24 19: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论低谷谁之过?_探讨辩论的自救之路(申请置顶)

TO  ALl
辩论低迷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辩论不符合的胃口,被媒体庸俗的利用后,不但没有开疆拓土地寻找的新的观众群,反而丢失了原来的忠实关注
发表于 2007-7-13 19: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论低谷谁之过?_探讨辩论的自救之路(申请置顶)

审美日常化的时代,太多观众仅满于足光影饕餮。
需要观众认真思考,甚至再参与的辩论很难吸引观众。
辩论的观众减少,也是其由圣到衰的原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19 06:38 , Processed in 0.05785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