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51|回复: 9

[原创]加菲先生的辩论会堂(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12 23: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jf在 2006/02/12 11:34pm 第 3 次编辑]

[watermark][watermark]不懂辩论者止步([辩论]的辩论)
=================================================================
关于辩论的意义探讨,请从未了解过的朋友走这边
http://www.taor.net/bianlun/bbs/cgi-bin/topic.cgi?forum=16&topic=1691&show=0
(请阅读一至三楼的内容)
如果并没有阅读完以上的内容,请不要往下阅读,因为这些对于你来说,
会显得十分陌生,而由此产生的问题和置疑,很抱歉,jf将不会予以回答。

因此只期待各位追求真实和深思的朋友,来对下面的解说进行一下参考。
===================================================================[/watermark]
这里并不敢班门弄斧,在诸位聪慧的朋友面前谈论什么“教导”。
只能算为一种“提醒”,关于辩论方法的提醒。

在这一正统化辩论的心灵驱动下,我要开始以下关于“种植真理”的理论阐述。
这个理论告诉的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寻找真理”可以用一个更为合适的描述来替代。
因为“寻找真理”这个词它所说的,表明的意思好像真理是这么一个东西,它或者藏于地下,或者远在天边,或者近在身边。
可是,让我们想想看,如果真理是十分显而易见的,那么我们根本就不用去“寻找”,因为它就在眼前。而如果真理是难以找得的,它有如最神秘最圣洁的光辉,奇异莫测。那么即使它处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也无法识得,由此得出,我们无法“寻找真理”。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认识真理,那么很容易也能认出真理在什么地方。寻找是多余的。
如果我们不能认识真理,它是陌生的东西,那么即使它处在眼前,你也无法产生识别——因为你也不可能认识你未曾蒙面的某位朋友。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寻找真理的说法可能就显得不那么恰当了。

但或者我们应该先不这样称,而是先假定,真理本身就存在,在它被获知的时候,仍然是一颗孤独的幼苗,它等待的是我们的培养。(正如我们所知的唯物论的初期发展)
我们心目中可能总会存在一些理论,它们在我们那深思熟虑的内省中,细致周密的考察下,无可怀疑和辩驳,我们有时往往坚信着那几条原则,依靠着这些准则来指引生活的航向。有一些,我们把它们叫做真理——当然这仅对于“认为真理存在”的人来说。
但各位朋友可曾感受过,在那些真正可靠事物的诞生之前,它们总是孤单的,脆弱的,而当我们的人生走到成熟的巅峰,并回想当初是如何遵守着一些习惯和原则的时候,才了解到究竟什么才是指导自己前进和成功的基石。对于所有人类,那将意味着文明的航标。
也就是说,当真理刚刚诞生前,它只是一颗弱不禁风的幼苗,它需要周围人的细心周到的关怀和培育,缺少这些,它将萎缩和枯败。当我们投以值得称赞的热忱和决心后,终于,有一天它会成长。幼苗将积累充足的养分和精神,抽出鲜活的枝叶,伸展它那茁壮的躯干,直至形成柱参天大树。
我们的真理就这样长成了。它将具有无可抵抗的力量,就比如我们所见的欧洲启蒙运动就是一个坚强的例证(这是一个科学精神战胜宗教传统的例子)。它会驱散一切貌似真相的鬼魅,扫除所有迷雾和昧惑,还明朗的天空于大地。而且终有一天,它将征服全世界。
但也许,在它长成之前,我们是不会认得它,并且爱护它的。(无数的先驱者的悲惨遭遇将成为例证)

真理也正如我们亲自栽培的树苗,树的种型其本身早已存在于自然,为许多人所知,可是如果不栽种,则不可能有发芽的一天。每个人虽然都可以种树,但不同的人种的树,则不可能相同。我们施以的资源不尽相同,我们投以的肥料不完全一样,因此树的发展也千变万化,变换莫测,
然而,每个人都可以种唯属于自己心灵所钟爱的树。

我们会明白,关键的因素有时候不是“真理是什么”?而是在于我们“相信它是什么”?
真理不在于“如何寻找”,却在于“如何去种植”。

我们可以把“种植真理”的行为,叫做“证明”,或做“论证”都可以,但目的往往只有一个,使它变得更为坚定不移,变得更不可摧毁。
那就是我们所坚强奋斗的力量源泉。

这些便是作为关于辩论行为的意义的探讨,在此仅作为一种参考。

=====================================

下面将开始回到实际,讨论关于基础技能的养成。介绍有关辩论技巧的内容。分别是关于提问和回答。
如果要作为一个优秀的辩士,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训练一些什么?我现在就来做出几种参考的引导。
1。三分提问,七分回答。
有时人们看到一些卓越的辩论者具有气势逼人的状态,往往认为可能辩论的决窍正在于如何提问,而非如何回答。其实并非如此。在这些优秀的人背后我们可能所观察不到的是,七分对于应对和证据的准备,三分对于置敌于困境的疑问。可能有些出乎意外的是,雄辩的关键不在于攻击,而在于回答。因为事实胜于雄辩,铁证有如山。
“七分对论据和证据的准备”说明的是,提高自己对于突发情况的反应能力,加强对于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充分搜集关于论点的证据,做得尽可能周密。对答如流者将实在令人赞佩,比起纠出他人语言漏洞和矛盾的人,我更愿意称赞前者是一位优异的雄辩家。虽然连我本人也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
2。逻辑严密,概念清晰。
对于知识积累中的关键部分。在这里建议,
可能的放,最好熟悉逻辑学各项基本概念,做到运用自如。
在这方面,可以找寻辩论学相关教程和文章,进行充分的理解和练习。
而此之后,则会发现观察到的一般人语言中犯的错误将是多少明显和可笑。
而关于此项训练,推荐请教的较为专长的朋友是(本论坛):
herolandis:这是一位逻辑学掌握得较为牢固的朋友,而且为人较为谦虚和谦和。
落叶风,sigr等,(一时记起的名字,当然还有很多)
至于我本人。可以进行考察再来判断。在此并不自我推荐。
整个体系的概括就大致记录在这三部分的内容中,希望大家留为参考。
非常感谢。

发表于 2006-2-14 02: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加菲先生的辩论会堂(下)

我读你的东西总是觉得有些吃力,就好像在吃天鹅之前不得不先把它雪白的羽毛都拔光——尽管那些使使它看起来更美丽的东西。我指的是修辞。
请不要把我当作对逻辑学掌握得很好的人,我所熟知的仅仅是逻辑而已,而绝不是“有关逻辑的学问”。如果可能,我更善于提供一些理性的辩论经验——在旁人那里常常通过感性的描述表达出来的那些。去分析一个辩论者的思维过程和一种辩论方法的使用,是我现在更感兴趣的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06-2-15 01: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加菲先生的辩论会堂(下)

[这个贴子最后由jf在 2006/02/15 02:00am 第 1 次编辑]

谢谢。首先向你的诚意致敬。虽然我们之间也许不会存在[辩论],但可幸也许还会有“讨论”和“交流”存在。
如果你读过卢克莱修的长诗,也许你会改变主意,愿意成为一个未来的 哲学家诗人。这就是我并不愿只去做一个“哲学家”的原因之一了。

其次真抱歉,我得指出,逻辑学本身并非是什么“关于逻辑的学问”。真不好意思,又不得不得反对你的观点了。但你那种
“更善于提供一些理性的辩论经验——在旁人那里常常通过感性的描述表达出来的那些。去分析一个辩论者的思维过程和一种辩论方法的使用,是我现在更感兴趣的问题”
也是值得肯定和敬佩的。就如鄙视修辞的苏格拉底发掘了真理,而才华横溢的柏拉图将它们传播给了世人。并用后半生的精力升华了这些学说。
如果对于对知识或智慧的追求来说,那么我想我们可能还是有一些共同的爱好的。
但愿你没对我的推荐感到困扰。

发表于 2006-2-15 14: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加菲先生的辩论会堂(下)

呵呵,我区别诗人和伪诗人的方法就在于看他们谁同时又是哲学家。
诗歌就如真理一样,重要的不是他的外表,而是他的灵魂。
发表于 2006-2-15 21: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加菲先生的辩论会堂(下)

纯粹的辩论而又不参杂修辞诡辩之类是不可能地
真理不需要辩
发表于 2006-2-15 23: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加菲先生的辩论会堂(下)

   jf在前两篇中提出的问题我深有感触。
辩论现在在大学中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在广大的学生热爱的同时又不得不被束缚,因为,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不是广大教师群体都能保持对社会的热忱而参与我们的讨论。更多的,在点评的过程之中,他们更多是在走一种形式,用一种套词……
   很多人在评论的时候经常说不要被牵引。
   什么是牵引??如果仅仅回避问题或者仅仅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能叫做辩论吗??只有破除对方的论据,阐述直立己方的观点才是辩论。沿着这样的话题走下去,同时也牵涉到辩论到底是真理之辩还是技巧之辩的问题。我推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因此,如果技巧能让我们更好的说明真理、阐述真理、让他人理解真理有何不可??
[br][br]-=-=-=-=- 以下内容由 scorpioxie2006年02月15日 11:06pm 时添加 -=-=-=-=-
再者,对于思辨过程中的逻辑问题和立论概念的确定,我个人认为是一场辩论在比赛前最重要的、最应该准备好的部分。我们之所以与他们辩论是因为我们的立场有所不同,那么我们在开始与他人辩论之前最起码要想清楚、明白我们坚持的是什么,我们所坚持社会性、局限性是什么。
如果自己尚没有思考清楚,没有确立关于此辩题的逻辑体系,不明白自己所坚持的概念,轻易被打乱和混淆,还有论之可言吗??
所以,充分的思考准备是非常非常必要的。
 楼主| 发表于 2006-2-16 22: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加菲先生的辩论会堂(下)

下面引用由herolandis2006/02/15 02:44pm 发表的内容:
呵呵,我区别诗人和伪诗人的方法就在于看他们谁同时又是哲学家。
诗歌就如真理一样,重要的不是他的外表,而是他的灵魂。

按你的论断来看,柏拉图和卢克莱修无疑是伪诗人
(但我认为后者更靠近“诗人”一些)
诗歌的灵魂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我表示同意。
但如果我再说,“它的语言才是决定其性质的原因”。
那么我们的讨论可能又要演变地非常冗长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2-16 22: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加菲先生的辩论会堂(下)

[这个贴子最后由jf在 2006/02/16 11:04p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scorpioxie2006/02/15 11:01pm 发表的内容:
jf在前两篇中提出的问题我深有感触。
辩论现在在大学中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在广大的学生热爱的同时又不得不被束缚,因为,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不是广大教师群体都能保持对社会的热忱而参与我们的讨论。更 ...

非常感谢你的支持和肯定。也对你所说的很多观点感到同意。
但仍然提示一点,作为比赛形式所表现的辩论,
正像几位技艺高超的厨师在迎接贵宾前所准备的佳肴,
他所做的,正是竭尽全力制作美妙的色香味来诱惑来客。从而使他受到他们的好评。
[br][br][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jf2006年02月16日 11:01pm 时添加 -=-=-=-=-
有时候并不是人们喜好这样的“辩论方式”。而是整个比赛形式框架(表演性娱乐性)
和辩题性质框架(通俗性趣味性),使得场上的辩手们不得不选用这样的“辩论方式”。像“玩”游戏一样“玩”着辩论,而所谓的“辩论技巧”和“游戏密技”无本质的区别。

发表于 2006-2-19 20: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加菲先生的辩论会堂(下)

下面引用由jf2006/02/16 10:39pm 发表的内容:
按你的论断来看,柏拉图和卢克莱修无疑是伪诗人
(但我认为后者更靠近“诗人”一些)
诗歌的灵魂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我表示同意。
但如果我再说,“它的语言才是决定其性质的原因”。
...

我对他们不太了解所以不想妄下评论。
而“诗歌的语言是决定其性质的原因”与其灵魂的重要并不矛盾,凡人不借助语言的外在形式当然是无法去触摸诗歌的灵魂的,而当我们被其灵魂所震撼时,我们就应该能把优美的词藻暂时忘记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2-28 17: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加菲先生的辩论会堂(下)

对。不矛盾。
[对不起,本论坛不允许发表或回复少于 20 个字符的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8 18:32 , Processed in 0.04941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