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小乘

什么是诡辩?“诡在何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 19: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乘 发表于 2011-8-31 23:36
还是邓哲前辈一针见血......

扯个题外话,如何在逻辑上证明正义的程序如何能推出非正义的结论?想了很 ...

整体性的程序正义之下,有时候会牺牲个体性的实体正义,这在法律领域内是很常见的现象,法学家一般也承认这是法治的代价之一。究其根源,在于规则的一般性和具体情况的特殊性之间的不协调性。
发表于 2011-9-1 19:4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乘 发表于 2011-8-31 23:46
前辈应该学过专业的逻辑学吧,对这个“逻辑规则的不周延”不是很了解,前辈能解释下么?

按照前辈的意 ...

学过几年逻辑学,略懂皮毛而已。
逻辑学的体系中,也是存在许多子系统的。比如人们常常说的三段论,就只是一阶形式逻辑中演绎推理的一部分而已。之所以逻辑学的体系会不断发展和衍生,正是因为最初发现的框架是不完善的,对于许多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比如悖论就是在某个特定的逻辑规则之下难以解释的问题,于是促使人们不满足于当下使用的这些逻辑规则,去探究更多更具解决力的逻辑规则,于是更多的逻辑系统不断地出现,比如道义逻辑、模态逻辑、数理逻辑、概率逻辑等等。
所以,在逻辑学的领域中,诡辩得出的是不能称其为悖论的,因为那是对逻辑规则的违反,只不过掩盖在某种手法或者所谓的常识之下,从而使得人们常常不容易发现其中是在哪些环节违反了逻辑规则而已。
发表于 2011-9-1 2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玩弄诡辩术的人,从表面上来看,似乎能言善辩,道理很多。他们在写文章或讲话的时候往往滔滔不绝,振振有词。
发表于 2011-9-1 2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ystyle 于 2011-9-1 22:08 编辑
门 发表于 2011-8-30 15:26
1、你所说的“逻辑上成立,常理意识上违背的推理结果”是悖论,诡辩当然是违反逻辑规则的。
2、“正义的 ...


呵呵,想请教一下邓哲学长,诡辩如果违反逻辑规则,那么诡辩是如何让人接受的?是不是说诡辩违背逻辑,但是客观事实上成立,还是说客观事实和逻辑都不成立,如果是后者,诡辩如何让人接受?
发表于 2011-9-2 00: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mystyle 发表于 2011-9-1 22:02
呵呵,想请教一下邓哲学长,诡辩如果违反逻辑规则,那么诡辩是如何让人接受的?是不是说诡辩违背逻辑, ...

诡辩是如何让人接受的?忽悠呗。
发表于 2011-9-2 09: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verrising 于 2011-9-3 09:13 编辑
门 发表于 2011-9-2 00:01
诡辩是如何让人接受的?忽悠呗。



同意这观点。
发表于 2011-9-2 09: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verrising 于 2011-9-3 09:12 编辑

诡辩?

说说个人的观点。

从字面上去解剖一下:

“诡”。“言”+“危”,可不可以理解为“危言耸听”?

“辩”。两个“辛”,中间加个“言”,而左边的“辛”,尾巴是偏的。
那这个“字”是不是以什么基本逻辑造出来的呢?
“言”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守住中道,右为“直”,左为“偏”,一二三有了,接下来就“生”出了“四”。那“辩”可不可以理解为“说三道四”呢?

“诡”“辩”加起来,有点“忽悠”的味道了。

可从某种定义来看,“忽悠”似乎还被讲究一下级别.......

成功“忽悠”身边的部分人,普通级别。
成功“忽悠”身边的绝大部分人,大人级别。
成功“忽悠”一个民族的人,伟人级别。
成功“忽悠”全世界的人,圣人级别。

还有更加恐怖角度定义,把所有文字及语言,包括一切可以传达信息的途径,都可以定义为“诡辩”。

从文字的细节中去解培,似乎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一句话的组成也是很好玩的。

我总不可能把这句话组成“成把话句总能可不我组这”。虽然都是这几个字,但听起来,总别扭,看不懂、听不懂,也理解不了。
发表于 2011-9-2 21: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门 发表于 2011-9-2 00:01
诡辩是如何让人接受的?忽悠呗。

。。。够精辟!!!
发表于 2011-9-2 22: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门 发表于 2011-9-2 00:01
诡辩是如何让人接受的?忽悠呗。

牛逼。。。。不愧是前辈,讲话就是精辟。。。
发表于 2011-9-14 23: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表示新手不太懂,有没有好心人,稍微举个例子帮助理解一下
发表于 2011-9-25 01: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诡辩应该主要是有点偷换概念,有时也会打点虚无逻辑吧,但是一些诡辩能很好的把握住一个主流的情感,让观众在惯性思维模式下认可你的观点,实际上是利用感性和类似概念进行对逻辑的替换。个人认为,以上。
发表于 2013-8-1 09: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诡辩咋一听很有道理,仔细回味就会无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8 08:19 , Processed in 0.05000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