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72|回复: 3

善者不辨,辩者不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9 22: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教各位,前一阵子看到这句话让痴迷辩论的我很困惑
发表于 2010-6-29 23: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englong4524 于 2010-6-29 23:56 编辑

这句话字句上的解释,我想楼主应该看过几万遍了。所以,我只说说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吧。
原来在某本杂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古希腊的文明毁在那些演说家和阴谋家的手中,他们用他们的喉舌煽动狂热的人民做这做那,理由自己华丽的词藻驱使人民为他们而服务。
看过希特勒演讲时候的录像吗?希特勒在一分钟之内可以做十多个手势,那种演讲,只看手势就足以让你感到震撼,希特勒就是用那种有感染力的演讲和手势,向德国人描绘了民族美好的图景,使得整个德意志都变得疯狂。
绥靖政策失败后,丘吉尔临危受命,接着就是惨烈的不列颠空战,整个伦敦都笼罩在恐怖之中,这时,丘吉尔在广播中做演讲,那种声音激发了英国人民强烈的自尊心和责任感。当他最后问道:“我们会屈服吗?”在大街上行走的人同时将帽子摘下,坚定的说,“不!”要知道,这只是一个电台广播而已,然而人们却感觉到此时此刻不得不表明自己的心意。。。。。。。。。。。
这就是演说家的恐怖,一个演说家,可以很轻易的影响周围的人,将周围的人带入一种宗教似的狂热之中。当时局越乱,人们的价值观与意识越崩溃的时候,演说家越容易鼓动大家去做事。痴迷于辩论的你一定明白,在辩论场上我们再做什么吧。。。。我们一直在做的就是想方设法削弱对方观点的影响力,建立自己观点的影响力。如果这种能力,被用于生活,那将如何呢?此时没有辩题了,唯一有的,就是你的思想,你的观点。当你用辩论的方法来诠释你的观点的时候,你是否会不自觉的将其他的观点弱化,而只去论证自己的观点呢?
证明自己的观点本身没有错,然而如果你本身的观点就有偏差了呢?
这就是演说家误国的原因。当一个演说家的观点偏颇的时候,那么所造成的后果,绝对不只是世上多了一个偏颇的人那么简单。
辩论是一件神器,你可以拿着它行善,也可以拿着它行恶。更恐怖的是,当你的思维越来越深,当你的口才越来越好的时候,能阻止你拿它行恶的人会越来越少。由于思维逻辑越来越深刻,辩手常常会陷入自以为是的境地,这是相当可怕的。一个自以为是的辩手,很可能对这个社会有害。作为辩手,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提高自己心灵的修为,用感性的心灵,抑制住自己可能过分理性而忽视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头脑。所以无论是老子,孔子,都在告诉我们一件事情,慎言。手里越有着见血封喉的宝剑越要注意不要随意出剑,因为一旦杀错人,说错话,那么悔之晚矣。慎言,多思,在辩场上自然要旁征博引,极尽自己所能赢得辩论,然而同时一定要一直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所论证的方式,我所强调的问题,大家重视了对大家会是有益的吗?有把辩论当成热闹看的,但是也有把辩论赛当成辩论看的啊。。。。。。沉迷于嘴上滔滔不绝,而忽视了心灵提高的人,很有可能就成为了辩者不善,他的辩论对这个社会都会是有害的。
看过黄大叔的比赛吗?“如果有人违犯了人性的基本原则,就算他再滔滔不绝,我们也得判他输,就算他再口若悬河我们也要培养出更口若悬河的人击倒他。。。。”其实,现实中那些口若悬河的人好多都是胜利者,就像评委并不一定因为大叔说了这些话就必然判大叔赢一样。这是一个合理的标准,却不是我们现实实行的标准。
“慎言”,越强的辩手越要记住这两个字,越强的人越难被击倒,越强的辩手越要自己控制自己。
真理并不在辩手的嘴上,辩手的思维,可能有时更接近真理一些,但是辩手仍然要用自己的双手去亲自尝试,才能知道现实究竟是如何。讷于言而敏于行,是说不懂说话吗?好像不是吧,只是在没证实自己的思维真的是正确之前,并不说出自己的思想而已。剑客都喜欢宝剑,痴迷于辩论的人,更要小心辩论的反噬。。。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6-30 00: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犀利深刻 受教了 “当一个演说家的观点偏颇的时候,那么所造成的后果,绝对不只是世上多了一个偏颇的人那么简单” 进得去 我们还得拔出来
发表于 2010-7-2 17: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zhenglong 所讲,大家都听过晏子的故事。。。所以希望大家能效仿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5 11:19 , Processed in 0.08249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