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22|回复: 3

2010辯協暑期講座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8 22:3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當年,剛開始有機會(未必是有資格)在不同場合對著學弟妹們「教」辯論的時候,我的興趣,主要是集中在「辯論的本質」上──也正是那年,少爺曾用他潦草的筆跡,寫下了這麼幾段話:

  (前略)在長期參與辯論活動的過程中,我心裡開始逐漸產生一種質疑,由於這種質疑是如此的明確、強烈與無可逃避,以至我從辯論競賽中所獲得的榮耀越大,則對自我的危機感就越深……我必須讓自己想辦法回答這些疑惑,否則,我多年來投注了無數心力的結果,就會只是一場遊戲;一場因太過輕盈,而使之不可承受的遊戲。

  我的疑惑是:為什麼在同一個辯題中,無論是正方或反方,我都能為自己找出贏的理由?為什麼無論我願不願意,同樣的論點只要換了一種說法,就會有著全然不同的意義?在正反中縱橫,我開始懷疑起那些相信「真理越辯越明」的人,他們難道當真認為是上帝賜予了「真理」某種自我保衛的機制,才使其能在一次次的論戰中生存?

  (前略)如果是語言在左右著、挑選著、切割著甚至偷渡著事物的意義,那麼,透過辯論活動,我們究竟是在「釐清真實」?還是「創造判斷真實的價值標準」?而如果答案是後者,那麼,這種創造價值標準的力量,又是由哪些因素所掌控?其背後,有沒有一套規則可遵循?

  我大膽相信,這樣的質疑,並非僅存在於我個人的主觀自省,在問題的背後,其實有著另一層更普遍、更尖銳的困窘──至少我知道,這曾經是普若門(Chaim Perelman)的困窘:

  「『何為價值判斷?吾人如何推論價值?』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我追尋討論價值的論著,但大多數我所能尋獲的,都是在討論技術性或工具性的價值──亦即討論在某一目標已然確定的情況下,應如何來達成此一目標。因此,吾人只能獲致達成目標的最佳手段之知識,而關於目標如何推論?吾人應追求何種目標?則毫無令人滿意的答案。」




--------------------------------------------------------------------------------

  當年,有很長的一段時間,無論少爺是去哪裡上課,無論少爺是對誰上課,其內容,都與探究辯論的本質有關(沒辦法,畢竟滿腦子都是這個)……如今回想起來,不免汗顏,因為講這些半生不熟東西,對一群剛要接觸辯論,正期待著從中獲得樂趣與成就的小朋友而言,根本就毫無裨益。

  不過,一邊想、一邊教、一邊調整、一邊推敲、一邊寫講義、一邊答問題……這個過程對少爺本身來說,卻是大有助益。幾年教學相長下來,我的想法迭有增補,體系也日趨完整。

  因而有一次在政大上完三個多小時的社課後,學弟妹想要道謝,卻被我阻止,並表示我才是應該要說謝謝的那個人,因為「各位從今天的課程中所學到的,一定沒有我自己從中所獲得的多」。

  於是,我將目標轉往下一步。


--------------------------------------------------------------------------------

  我開始一場一場,仔仔細細的看比賽、做筆記。半年間,整理了近百場資料,目標是找出攻防的基本元素與表達方式──也因此發現了台灣辯手們的普遍困境:

  我們重論點,輕技巧。

  因此準備比賽時,我們幾乎所有的功夫,都是花在論點討論上。

  可是,最強的論點之所以強,其關鍵,往往不在其內容複雜到需要縝密的討論。

  而在其內容極簡單,以致我們不知如何去表達!

  簡言之,我們「想」論點的時間太多(甚至到比賽前一晚),「講」論點的時間太少。我們總想在討論中煉出一柄絕世好劍,但我們配上的招式,水準卻只有黑虎偷心。

  在大多的比賽中,我們的學弟妹很少是輸在論點……而是輸在講不出論點。


对辩论接触的越多,我们对自己的重新审视也越多
转自黄执中博客~
发表于 2010-6-29 01: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二上的时候,正好是自己的辩论陷入迷茫的时候,总是输比赛,心情也很不好,当时就常常和身边的一些人讨论,如今,或已反目,或已成路人,或虽心照不宣,然而却因世事无奈而不敢多言。半月讨论之后大家终于有所得,原来越简单,越理所当然的事情,越需要论述。辩论场上,往往不是因为高深莫测的道理被对方反诘,而是因为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一些法则,被对方打乱节奏。诸人终于猛醒,原来简单未必等于理所当然,于是恍然,后来辩论场上,原来的战友杀伐决断,所向披靡,现在想来,那时的讨论可能真的让大家对辩论的认识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最简单的事物,往往就是我们最不会去思考的东西,没有思考过的东西拿来用,当面对对手质疑的时候,我们就会常常哑口。对理所当然事物的解释对辩手的功底的要求是最高的。我在这里引入一个新词吧,“理的强迫”。人们从小到大都被暴露在种种道理之下,最简单的道理,往往是在这种“理的强迫”下形成的,没有人告诉我们为什么如何,而是用应该如何代替为什么如何。于是我们就认为这种道理是对的。但是反过来想想,这里所教授的道理就真的都是对的吗?时代在发展,各种思潮的冲击,我们道德与理性的原点可能已然不符合于这个时代了,然而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材仍然大同小异。被强迫所形成的道德理性与现实中朦胧的真实道德之中存在着那么一种模模糊糊的裂缝,一旦被对方打入一根楔子,原有的一切理所当然都可能被动摇。在辩题的操作中,很多人会将自己的最后一道防线放在理所当然上,即所感觉的,最简单,无需讨论的东西。实际上往往是不够的,最后一道防线,也许是解释理所当然为何理所应当的成为理所当然。好拗口啊。。。。。
像大叔这样,少年时期就以散文获台湾岛内大奖,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感受力,学业又几经辗转,对世事有着深刻体会,可以将人们生活中最简单的道理解释的那么清楚和清晰的人,台湾能有几人呢?整个华语界的辩手又有几人呢?
至于这篇文章的其他。。。。。我只能盼望自己,不要陷入辩手的短视。。。。。。
发表于 2010-6-29 16: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啊~~我大二才接触辩论的~~大一错过了最佳的参与辩论的机会~~大二在辨队选手的推荐下入队~~推荐理由很简单:虽然从没打过辩论,但平时思想一直很冷静~~辨队正缺一个冷静的选手~~就进了~~由于个性就是很谨慎,学姐给我的评价是“发现对手不对的就会指出来~~一旦没发现不对的就不说话了~~”所以我就成了十足的理论派~~由于没有经验,加上没有巧辩的天赋~~做的最多的就是场下破题~~但是场上技巧根本不行~~所以后来新队长评价:你能想~~而且是全队想的最深的几名辩手之一,但就是说不清~~于是继续场下破题~~直到被学弟学妹夺走上场机会~~终于爆发了~~为什么能在场下破题时技压群雄,上场后就是发挥不出来了~~我不想这样给学弟学妹以看替补的眼神看啊~~必须爆发~~于是开始寻找突破点~~最后看了三场比赛--两场国辨:顺逆境和金钱万恶之源,一场人大明星赛:曹刘做中国队教练,突然发现原来比赛和讨论不一样~~虽然这一点很早就有了感悟~~但这次算是升华吧~~庆幸一直有个好习惯(对一辨还是好习惯的,二三辨就不一定了~~束缚创造力,磨灭想像力啊~~)--刚参加辩论是会带上一本字典,有不能把握的词马上翻字典~~而且一直想话题再辩题~~对辨题的没有绝对的认可~~只是找到侧重点~~不管哪方都能找到可论之处~~因为我们论证的问题本就是没有定论的问题~~有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才会去辩论~~辩论的意义不在胜负~~而在论点的推论~~一定要是合理的逻辑条理顺畅的,辩论赛的意义才是胜负~~即谁能更成功的表述自己的观点叫大家更易接受。而思路逻辑以及辩手素质,生活感悟就是内功,语言,操作这些就是外功~~内外搭配才是关键~~有内功无外功就像张无忌~~学会九阳神功前毫无招式,到处被欺负;有外功无内功就像大漠的郭靖~~勤学苦练16年就是学不好~~
发表于 2010-6-29 17: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感触好多啊,顶一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4 00:25 , Processed in 0.07703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