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82|回复: 2

(转)“医院死人正常”需要大势宣传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5 16: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大学教授、北大司法鉴定室主任孙东东6月5日在2010年中国医院院长论坛演讲时表示,“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这句口号不对,医院应多宣传“死人才是正常的”。虽然有少数人支持,认为孙教授只不过是说出了事实,而“倒孙派”则更加气势如虹,认为如此丧失人文关怀的话不应出自教授之口。那么,宣传死人正常究竟触到了我们社会的哪一根神经呢?
◇ 正方:如今的医患关系紧张,从某种程度上就是过去把医生这个职业无限拔高惹的祸。医疗是个高度技术化的工作,治病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和手段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更有不少被称为“绝症”的生病。但对此,病患少有理解,往往把技术问题变成情绪问题,反而激化矛盾。医生被称为“白衣天使”,但毕竟不是真的天使。宣传“死人正常”正是对现状的矫正,它无非是提醒患者:医疗也是有风险的。
◆ 反方:人都是要死的,老百姓谁不知道呢?但正方只强调病患的“无知”,这属于转移重心。前卫生部部长高强曾说过,患者最大的不满一是服务质量,二是费用。真要碰上不治之症,或者治疗风险极大的病情,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体谅和接受的。互联网时代,谁不知道自己的病情是怎么回事?患者最不能容忍的是,花了许多钱,却因为医生的业务能力不足、漫不经心,甚至是故意,导致本该治愈的病情恶化,甚至被治死的情况。难道多宣传“死人是正常的”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 正方:病患及其家属难道比医生更有资格判断该怎么治疗吗?现实是,病患的情绪已经给医疗造成巨大的压力和伤害。比如,医院在治疗中,更愿意选择低风险,但可能不那么有效的治疗手段;不敢放手使用新人、新药、新技术……结果,病人可能因此长期受罪,从而更加剧了其家人的怀疑和不满,使得恶性循环反复。宣传“死人正常”有助于医患关系走出这个循环。
◆ 反方:不能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不正说明医生职业素养不足,工作没有做到位吗?医疗是技术活,病患在医生面前因此处于典型的弱势地位,打消病患及其家属的种种疑虑也是治疗者的工作。我们常说,医生首重医德,医人首在医“心”,否则医生和生产车间的技术工人还有什么区别?
◇ 正方:那也得医生有时间、有精力才能做得到啊!看看一个大医院的医生平均每天要诊断多少人,光看病都已经心力交瘁了,哪还有时间和每个病人交心?更重要的问题是,中国现在的医患对立已经很深了,必须采取主动消解这种对立,对“无知”的启蒙当然是必需的。必须树立医生在治疗中的权威,这才能体现出对技术、对专业的尊重,而这种尊重就是最好的对生命的挽救。
◆ 反方:改变众多病患的认知,注定吃力、费时。如果,医生能够抛掉“专业”的冰冷,改变自己的态度,一定比宣传“死人正常”效果更好。毕竟,人都是知道感恩的,医生干的是救死扶伤这种高尚的活。患者的口碑一定强过那些吃力不讨好的宣传。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46160

大家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发帖
发表于 2010-6-15 16: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顶一下正方,现代医疗体系本身是高度程式化,标准化的,在这样一种体系中,医生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患者的生死问题,而是自己所采取的治疗措施是否符合程序,某孙不过是说了事。但是此人语不惊人死不休,迟早引火烧身,鉴定完毕。
发表于 2010-6-15 17: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孙老师又语出惊人了?
很多人报考医学专业就是为了一个好工作,各大部队医院和有历史名望的医院还好,一些二三级城市的医院依然处于办企业的心态,孙老师只不过是去捅一下窗户纸罢了。
过去都是先读书后学医,很多中国名医同时也是大儒,现在的医生太注重技术提高,怎么说,太职业了,变成了之病的机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19 09:43 , Processed in 0.06638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