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571|回复: 15

[全辩] 大学宽进严出比严进宽出更有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5 02: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方:中国政法大学 " C+ I: B0 G8 b, n

. o. _- V, L0 o大学宽进严出比严进宽出更有利
9 `# }# \; p$ d$ M
+ p( F# M9 B2 C7 Q7 q8 k一辩:赵琪昊 法学院 2000 级 5 `& l4 y$ W# t& S0 ?4 H# r

3 ?' S! J9 W7 s! _二辩:陈文炯 法学院 99 级
$ K% d- [4 D+ [4 N- T( Y# x2 `& U9 ]7 T' R; P) A7 T: ]) Q1 N
三辩:赵小鹏 民商经济法学院 2002 级硕士 8 u7 b: D9 _! t$ Q, {+ C- a

  l/ ^" k4 W- u" y; L+ l4 d  q) R四辩:张天任 国际法学院 99 级 5 u" A" j+ Y0 ?7 G
5 Z$ \3 @" z; s. h$ [- C' e' [
  / M8 T& Z2 o8 \* N; W2 C: p% |% Z! A' m
  \; P+ P: {- l6 D: @+ B/ w4 n
反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 j) g9 n. s/ U' ^* H- K" U! [0 G- H, S; T5 C$ v& J4 Z
大学严进宽出比宽进严出更有利
4 C* e& ]3 a/ l4 x: m* ?$ @
- B' q' c: D2 T) O# f8 K8 t5 q& a一辩:何新 法律系一年级
  p: H, ]2 [! y! t+ }- Y# ~6 X% C3 H. }
二辩:叶彦彦 法律系四年级
! H: A+ D" e. F! V9 V& {" s$ U; p* ^9 F$ D! e
三辩:刘岩 社工系二年级 ) l4 e" ~! {' R7 l6 D/ y
0 p9 P+ q* e& x8 q  s- Q
四辩:郑勇军 法律系四年级 / I% v: @2 e; A) E+ e

5 N% [9 X0 I/ b2 w4 }: @  
9 \: |9 @- H! r6 o! |1 [  J: [" b$ y( x! [. p, C$ y1 \
点评嘉宾:孙东东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02: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认为大学宽进严出比严进宽出更有利。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宽进,宽进就是指在质上要放松入学标准,在量上要扩大招生数量。它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素质教育切实推行的制度保障。就大众化而言,现代大学已不再是精英的大学,而是大众的大学,严进使高等教育成了少数人的盛宴;而宽进使之变为多数人的权利。严进使大学的功能只限于筛选;而宽进却使之转为培养。那么现代大学大众化即是宽进的哲学,也是大学之为大学的现代含义。就素质教育而言,考试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严进却使基础教育成了高考的奴仆,扼制了素质教育的咽喉,阻碍了人才的自由成长。而宽进,却可以使高考这座独木桥成为阳关道,让天堑变通途,真正的解放基础教育,使素质教育成了培养人才的沃土。其次再让我们来看一看严出,所谓严出就是指大学在向社会培养输送人才的过程当中,严格要求,它包括严格的课程学制、严格的学分制度、严格的专业考试。对方辩友,在今天这种情况下,严出是大学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大学不是文凭的印刷机,而是人才的哺乳者。这种情况之下,采用严出更比宽出能够真正的珍惜和爱护人才,能够真正的使大学成为社会前进的推动器。再次,我方认为宽进严出不仅有利,而且可行,理由有二:第一,当今中国近 20 年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为高等教育的投入却始终没有超过 GNP 的 0.65% ,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之间当然有巨大的扩展空间和潜力;第二,我们认为所谓的资源不足的问题表面上是钱的我他,而本质上却是体制与观念的问题。现实当中,一方面大学对巨大资金的需求是千呼万唤不出来,而大量的民间资本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面对这样的情况,症结就在于体制与观念。只要我们在体制上理顺关系,在观念上解放思想,那么一定能够让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办学模式做到良性循环。最后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所以宽进严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只要我们把宽进严出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紧密结合起来,那么我们一定能够走出一条稳定、协调、健康的发展之路。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02: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比较帅气的对方辩友,比较激动,比较热情,但却给大家一个无法比较的问题。对方今天大谈体制理念与推动器,却没有给大家一个具体的事例做依据,对方的逻辑是建构在何等的事实基础上么?请对方在接下来的攻辩中,给大家一个明确的答案。一个严肃的命题,应该有一个严肃的定义,宽进严出与严进宽出是两种现存的模式,我们是在高等教育发展这一共同前提之下来比较哪一种模式更有利,而不是简单的谁取代谁的问题,明确了探讨的北京,再让我们探讨起真正的含义。严进是入学时选拔保证生源质量,宽出通过水平测试即予以毕业。严进宽出保证质量在质的基础上求量的教育模式,而比较标准就是看谁能更高效高质地培养人才。为什么严进宽出更有利?第一,严进宽出更体系那人才培养的公平原则。看进口,世界人权第 26 条,《反对教育歧视公约》第四条告诉我们:高等教育应依据一些人平等开放,而这种在入口处依据成绩能力而保证生源质量的模式不正式严进么?再看出口,严出是校方单方推选毕业生,而宽出是把更多的合格者推向社会,予以全面的客观的评价,两相比较,严进宽出更体现高等教育的实质公平,更体现市场经济人才培养的公平原则。第二,严进宽出更体现人才培养的效率原则。大学的目标是什么?不是义务教育。而《高等教育法》告诉我们,大学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而严进宽出以严进严把质量关,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课程体系的要求,更好地利用大学的资源,更好地适应大学严格的教学管理。两相比较,严进宽出更体现了培养人才过程中更合理、更经济、更高效的原则。第三,严进宽出更体现人才培养的质量原则。大学的目标是什么?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培养人才的关键是什么?是通过选才严格、育才高效来体现。对方的宽进能严把质量关么?不能,正如低标号的水泥,无法建筑高质量的武汉防洪大堤一样。对方如何在宽进当中去符合大学教育的严格要求呢?再看今天,北大与清华,贵校与我校,是对方的宽进严出么?美国的哈佛、耶鲁,英国的牛顿、剑桥是对方的宽进严出么?都不是。可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综上,我方认为,大学严进宽出比宽进严出更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手段与目的的统一,数量与质量的统一,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02: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方二辩选反方三辩 , u  a2 `0 u8 j3 {

% e& ?2 x$ d$ N! f$ m- b正方二辩:有请对方三辩。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已经成为了一个国际潮流,中国是应当顺应这一潮流,还是逆潮流而动?
: e) b, r3 E2 ?) Q) t, ^
8 S2 ]2 R7 M: K9 I6 @3 f4 X. O. U反方三辩:当然是顺应大众化的潮流,但是在大众化的趋势之下,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还有良种,一种是严进宽出,一种是宽进严出。今天我们就是在比较大众化模式之下这两个办学模式哪个更有利地体现培养人才、教育成才?哪个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主旋律?
4 N6 I* p. l! H, J! O" }. E; y% E2 [( h; q5 M& ^
正方二辩:对方说的非常好,您告诉我要顺应这个潮流,请您用简短的语言告诉我,为什么要顺应?
$ e: A; `' L4 F% x2 y6 |: P+ j3 \3 ^+ N& R6 N- P# q5 ^
反方三辩:因为这个潮流是大势所趋,对方辩友跟我说,但是我倒不明白,大众化它肯定就是宽进严出吗?那么严进宽出是什么,难道是精英化吗?你把大众化与精英化对立起来,可是马丁路德告诉我们说:“大众化阶段精英教育不但存在,而且更加辉煌,更加繁荣。”对方辩友,这两者是不能对立的。 # g) r& F4 i2 D( Q& |5 l5 d  P

6 K+ x. O: O. U; H6 b7 F0 g正方二辩:这恰恰说明了在大众化时代,宽进严出依然可以进行精英化的培养教育。请教您,相比而言,宽进和严进谁的毛入学率更高?
( j7 `) I/ S6 A2 h$ H+ L, n1 V; X3 B* K* ?8 \& ^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毛入学率指的是什么,只要数量不要质量吗?我们说要把握质量关,任何入学都要有个标准,《世界人权宣言》 26 条告诉我们说,要依据成绩。高等教育对大家平等开放,成绩把握质量,这就是严进。
$ L% n7 x# ^" P( [& V8 ?5 a! q* `' H* m; ~# n2 u7 R2 B* E6 [7 r7 c
正方二辩:《联合国宣言》还告诉我们,教育权是人的一个基本人权,但现在中国很多适龄高中生上不了大学,湖北省分数线是 560 分, 550 都上不了大学这公平吗?
4 b/ i( a6 n# R# A0 ~, e) W% z8 j) ~0 p! Y2 |' A5 N0 E" i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您是说所有的高中生上大学就是公平吗?《联合国宣言》还告诉我们说,绝对的教育本身就是不公平,只有对待成绩不对分数线标准进行判别,这才是公平。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02: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方二辩选正方二辩 4 f& r. J# \1 T( m

, f0 Q) x4 J3 S8 `% _$ A反方二辩: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想请对方的三辩和我一起探讨今天这个话题。请您举例说明我国哪一类大学是宽进严出的大学?
% I8 T1 }- J, |
' A4 p, T. w5 G* e" J: l正方二辩:宽进严出的大学正在发展之中,如果对方辩友一定要让我举一个例子的话,那么现在的网络大学,现在的开放大学,现在的自考大学,现在的民办大学不都是宽进严出吗?
2 N6 k0 a7 E* F) r- M% D5 X- ?( ]# S* r5 U! o$ \9 `$ A# |- P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承认的民办大学是宽进严出的大学,那么请问您大学的质量是不是大学的根本?
  t0 K$ E4 b4 U4 `8 Y0 t
7 O; ~; R  b' O: E, r$ m7 i7 F正方二辩:大学的质量当然是大学的根本。
1 F6 @- P- b1 _
" k, O, S0 O+ u0 x, w9 P/ h反方二辩:那么请问民办大学更有利于保证质量,还是今天北大,人大这些严进宽出的大学更能够保证学生的质量呢? 2 J  x: y# t! Y7 [5 g

+ w3 l: y) g- e正方二辩:恐怕对方辩友对大学存在一种等级观,北大人大是大学,难道民办大学就不是大学了吗?社会需要各种层次的人才,对方辩友千万不要像孔子那样认为“上智”与“下愚”不可逾。
' {- D! W$ r2 H% J0 O
/ o  F( @! O) J4 i& K! S0 Q反方二辩:我们在这里并没有歧视的意思,我们只是站在现实的角度来客观地比较二者,请问究竟哪一所民办大学培养的人才比政法更强呢? 2 B+ M- u) r5 p

* t# _7 l8 _  f5 L4 ^正方二辩:这不一定,人才有很多层次,政法大学从来不敢说培养的人才就一定比一个民办大学要好。我知道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有一位教授,他就是自考毕业的,而且很受欢迎。 1 e' f+ i$ c) @3 P# T7 B& Y

3 }5 A) m: A& E8 E5 |1 Q反方二辩:那么我们今天说两者模式应该并存,可是对方辩友为什么要用宽进严出的民办来取代严进宽出的普高呢?
" o: e2 q: o4 r5 y
8 l- r! s/ ?( s, h" ]9 f正方二辩:我方从来没有说用宽进严出的民办来取代严进宽出,而是要整个高等教育都走宽进严出。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02: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方三辩选反方二辩 9 b6 _" a* ]8 V; S- U5 T$ ?

$ P! \) i# T% D正方三辩: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也选择对方二辩。我请问对方辩友,你们提倡宽出,那这种对人才的低要求,如果满足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高标准呢?
( L; z* A4 I+ o% Q5 G6 X
4 y( `) _, Q7 I6 o反方二辩:首先对方把宽出定义成是低要求。我们在一辩的立论中已经指出,宽出是指达到水平测试,合格即予毕业,由社会来选拔人才,社会来大浪淘沙。我们看到今天我方和对方的学校,都是严进宽出的学校,政法大学 50 年来大约培养了 10 余万的政法干部,被称为是政法干部的摇篮,您认为政法大学培养的人才不能符合社会的需要吗? 5 @( E1 t$ p3 j- x% r$ Q- Y

  e; a; }1 s: B+ j正方三辩:对方辩友认为宽出也可以符合标准,请问对方辩友,如果一个学化学的,他的化学不好,但是画画很好,可不可以毕业呢?
+ i2 e! I, e  w, u0 C, f/ g+ h* e( w& a) w/ Q# H
反方二辩:如果一个学化学的成绩不能达到优,但是他的化学成绩达到了一个及格,您难道认为他不能够毕业吗?他达到及格符合社会对他的基本要求,他还能够画画,画画能够陶冶情操,甚至女朋友还喜欢,这有什么不好呢? 3 Q' ^8 z' O: f$ ?6 }+ ~

5 |$ p+ M$ }' x正方三辩:对方辩友告诉我说,一个学化学的不但化学学的要好,而且还可以画画,请问这是严要求,还是宽要求? , e$ Q' y3 o8 P0 V6 _  y
( `  D" H3 G: y
反方二辩:化学几个了,请问这是严要求,还是低要求?如果我们连专业成绩都不及格,那这是宽,这样的宽是什么定义呢?我方已经说,宽是有条件,它不是无限度的宽,不是说你什么都不及格就能够出去,我们这个宽是只要符合水平测量,他合格了就能毕业,而对方今天说的严是什么呢?严是这个要求非常的高,今天我的化学成绩……
/ ~, `! P+ Y% F
, D/ i4 T0 E1 y9 H正方三辩:还请问对方辩友回答我一个问题,我们经常说严师出高徒,为什么没人说宽师出高徒呢?(时间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03: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方三辩选正方三辩 + G2 W* [% r& D; S1 Y3 @+ p$ F) W' g# A

9 h+ `: }  C+ W5 |" i反方三辩:我想选择对方的三辩,请问您的宽进对于考生有没有具体要求,请告诉我们有,或者没有? % l# }' [5 D( Q( J: ]

/ B/ t5 f& `6 y4 J6 p* V正方三辩:宽进当然对考生有具体要求了,这就好比说,我的择偶标准很宽,但也并不表明我饥不择食,不分男女。 5 ^! b! c+ L7 X: O- R

4 _+ X4 n+ y  d/ S反方三辩:对方辩友,您的要求就是不是通过宣传选拔进行淘汰,请告诉我们是,或者不是? ' Z" y( W' J2 B$ p
% j( m( G) Z* e0 {; i4 W" |
正方三辩:通过选拔进行淘汰,是对方的严进,我方的宽进是要从多个角度、多元化地选择人才。 2 Y  O+ r: f$ \! p8 Y* `

) |: D9 L2 E. v, h反方三辩:就是想进就可以进,那欧美委员会指出,英国高教高中已经普及,高教资源并不稀缺,为什么不是所有的英国高中生都上大学了呢?
- a3 M/ c) \8 }/ O% Q1 Q  B( E; C0 b+ k1 [1 S- L5 K9 `
正方三辩:恐怕也不是英国所有的高中生都想上大学。我们说现在有许多人想上大学可就是上不了,对方辩友却要把他拒之门外,也合理吗?有一句话叫“天上的九头鸟,地下的湖北佬”,这么聪明的湖北老乡还有百分之六七十上不了大学,对方辩友你于心何忍呢? ' P; d3 V9 C, r' s# h+ f+ ]. G
( T& }- K. K" x0 t/ p
反方三辩:英国高中生并不是都想上大学,而是因为严进宽出的学校因为他成绩差,宽进严出认为他没有钱,您认为哪个更公平呢?
1 R! N8 N7 d1 V8 a8 X. l; c  |8 q+ k" e9 H% A
正方三辩:其实我们不应该认为进大学的宽进就一定导致质量滑坡,我们大学的功能在于培养出人才,而不在于让进大学的人已经是人才了。 * g5 w7 Q8 L0 U, l% I

+ H  d: W8 G0 B; M' J% V反方三辩:您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到底是靠金钱还是靠成绩,哪个更公平? ) Y, M7 F$ H4 f6 d( A" L4 H
9 v$ y. }4 g1 w0 o) ?! J! p
正方三辩:靠金钱靠成绩都不公平,因为让每个人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才是真正的公平。
) s0 h3 ^% m9 j# n2 i
! f5 g- j, ?: }  {反方三辩;就是说没有标准的高等教育是或不是?
$ W0 N& G" n( [, ~* v& T
: ^; `2 ]" n4 B, D2 f正方三辩:不是没有标准,是放低标准。(时间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03: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经过刚才的几轮攻辩,大家会发觉我们双方聚集的矛盾在质量上。也就是说严进宽出能够保证质量,宽进严出可能不能够保证质量。我们认为这首先要从大家的定义上来看这个问题,对方辩友讲宽出的时候,说只要符合洋合格水平测试就可以宽出了。那我就不明白:为什么我们将宽进的时候,只要符合了一个合格水平的测试,就不可以进大学了呢?为什么我符合这个合格水平测试的时候,我进了大学,我的质量就没有保证了呢?这不是对方辩友的矛盾吗?对方辩友又问我们: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都是严进宽出的学校,我觉得我们政法大学在连续三年扩招之后,质量好象也没有下降,并不像对方辩友所说的是严进宽出。至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我们可以看一看, 2001 年 4 月 19 号的《光明日报》是怎么说呢?他们的副院长楚平告诉大家,连续扩招以后,他们专门成立了教学评估处和专家督导组,切实加大了监控力度,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请问对方辩友,你们扩招以后质量下降了没有?你们宽进严出之后,质量是不是一个问题呢?我想对方辩友待会儿一定要告诉大家。对方辩友高物我们说,在严出的时候,要执行洋多元化的标准。那我就不明白:今天一个大学生如果打“doudizhu”打得很好的时候,是不是也要给他颁一个生物学的学士学位?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03: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我首先要告诉对方一辩的是:你方的宽进是宽,所以推出宽好,这是你方的逻辑,我方从未认同;其次还有,对方刚才说到民办大学就是对应的宽进严出,那么让我们来看一下“谁英雄,谁好汉,人才市场比比看”,对方的宽进严出是现在对应的民办大学这么完善的吗?与严进宽出相比在规模质量成才率方面都低得很多,而更应该看到,严进宽出在体现人才质量、效率、公平方面,三大原则与三大质量的统一。而对方的逻辑就是说:我方说宽是趋势,而且民办大学是宽,所以我们现在所有的大学都要向民办大学发展,在座的各位大学的领导,能认同这一观点吗?还有我方三辩又问到,宽进有没有具体的标准,读说有,多方面选才。监考老师多看你几眼,这是宽还是严呢?还说要淘汰一部分,我们也要靠质量,那与对方的民办大学不淘汰不选拔相比,你方的宽进还是宽进吗?你方的宽进是猴皮筋儿,突而宽,突而严,那么要么宽进四不象,就与你方一辩立论自相矛盾,要么宽进就等同于我方严进,是否认同我方观点呢?对方刚才辩论的时候,概念始终不清,逻辑始终混乱,起原因就在于他们弄错了今天辩论手段与目的的区别,弄错了辩论的前提,而我方是机遇三大原则,三大统一,提出我方观点,所以我方认为……(时间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03: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 自由辩论 ]
9 S" X, x" G0 D6 W5 Q6 R" w( ?
+ {; |5 R1 @- \" t/ k2 h9 X! \" M* H正方四辩:对方告诉我们严进也能够增加入学的数量,那严进是不是就是慢慢的宽,小小的宽呢?严进是不是就是一个小宽进呢?讨论宽进只有两个问题:第一应当,第二可行。请问对方辩友:资源充足的时候,我们到底应不应当让每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接受大学的教育? 9 _' q) I1 j( X5 e4 c# j% L. o

  P0 t. |( {! [反方四辩:这个问题当然我们也愿意,但是他上大学也是上两类大学 , 严进宽出的大学和宽进严出的大学,这一点我方三辩在攻辩已经说明。请问对方辩友:我认识一个美国人,他 50 多岁了,他告诉我他是硕士括弧候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 |  C. S9 a  Q, _( d4 X7 J! c5 H9 x4 u8 {$ c
正方二辩:请对方解释给大家听。 7 _8 z$ j! b8 f

. o8 Z7 q. r( S0 W% _5 P)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没有回答我方的问题,我来告诉大家,那就是候选硕士是美国社区大学宽进严出这种模式造成的, 20 多年才混出个候补,对方辩友认为这种人才培养的效率何在呢?
+ G2 |1 ^! b6 V. o0 Z6 e; @* j- ]1 y& h$ }
正方二辩:对方辩友,如果没有这种候补硕士,我可能会去中关村买一个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硕士文凭,到底谁对我的素质更有利呢? 2 B  [& A7 z; N$ T5 B

! s9 }* G$ E1 u5 G#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认为他买硕士这个假文凭的问题是我们今天严进宽出带来的问题吗?美国社区大学是想进都能进,而毕业率只有 1/5 ,这是典型的宽进严出,正是这样的宽进严出造成了大量的人才之流,再次请教对方辩友,培养人才的效率体现何在?
8 g3 o; b" g$ o! b+ L5 E& ?4 j* ~8 t+ ~5 k( }+ o" N
正方一辩:对方辩友说美国的社区大学,是想进都能进,要说我们的民办高校也是想进都能进,这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夜大学招生简章上,还哟啊说哟啊有一个高中会考文凭呢?请对方辩友解释给大家听。 " I4 a( d- G# k3 M

# O$ s! ?1 t" J反方三辩:对方辩友,因为我们的夜大是成人高等教育,不是民办大学。民办大学想进都进,是北京圆明园学院招生简章上告诉我们的。对方辩友您说资源充足可以都进了吗?我刚才问您英国的例子,您可没有回答我,您两次逃避我方效率的问题,其实效率就三个字——老童生。我再次问您:人才之流浪费资源合理吗? - @/ w( \! j5 S8 o
2 Y; G/ w6 |. Q" I5 p( v
正方三辩:我从来不认为上夜大学或者上什么其他大学就是浪费资源,一个人以前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现在接受了高等教育,到底是哪一个给社会的贡献更大呢?请对方辩友告诉我。 # C" @% c' M8 r
* P- P6 |8 S$ {! G$ i& g' h2 B" Z! o- a
反方四辩:当然是接受高等教育贡献大,但是他接受也是两种模式的高等教育,这里我不想再重复,再请问对方辩友,您知道法国高教改革的目标之一是什么吗?
) B4 r& [; J; z+ z; T$ A( v. a- t+ {" b; i7 K  M  O/ n
正方四辩:既然是两种模式,那就要探讨两种模式,哪一点最有利于大众化这个目标,宽进就好像正门一样,严进就好象后门一样,如果很多人都走正门,我们能说正门不比后门更有利吗? 8 h7 U* }/ V4 u5 W( C

* W* U- P5 F" ~% H5 P" Y. m% ^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没有回答我方四辩提出的问题,法国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什么?是让所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都能够毕业。我们说不管宽进还是严进,我们都希望他能够毕业。能够拿到这个文凭,都能够宽出,可是对方辩友您说法国的目标,您又如何解释呢? 4 y! o3 M# q& K( c6 j" Y
1 U$ f+ ]$ g. s5 _* x" ?7 I
正方一辩:对方辩友说都要让他毕业。对方辩友,在大学里面不务正业的人也要让他毕业,在大学里面不好好学习的人也要让他毕业,请问您的宽到底宽到什么地方才为止呢? . E" E2 d' q' i6 v3 ]1 }; K
( T" \* p( S. h& s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我们已经多次声明,我们的标准是《高等教育法》的第 58 条,如果没有达到标准,让他毕业这能叫宽吗?对方辩友你没有回答我们的问题,我们说不仅有法国,还有中国,《 21 世纪发展纲要》说中国教育发展的目标是办一些一流大学,严把质量、严进宽出。
6 i  c. t+ o- O3 |' l7 u( |8 n" g  D6 l. ~* a: c7 W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只说了一半,而没有说后一半。中国大学的发展目标,还要让更多的人去接受高等教育,刚才对方反反复复说我方的严进,反而导致了教育人才的不合理,而且导致了效率的低下。可是现在学校里有这样一种现象,有一些人每天早上 9 点才起床,每天晚上完到三辩点才睡觉,被戏称为“九三学社”。请问对方辩友:针对这种现象你的宽出如何杜绝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03: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方二辩:对方说我“九三学社”,“九三学社”是目前普通高校严进宽出的模式导致的必然的结果吗?对方辩友,我们说了,今天要是在发展中国高等教育这一个前提下,来讨论究竟哪一种模式更有利,而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
7 B: [- u! y9 w1 s! W7 S
9 S7 a% g' q4 p% ]( \& M正方二辩:当然不是谁取代谁,有没有我们对比一下谁更有利呢?他如果不是宽出造成的,难道是严出造成的吗?《光明日报》 2001 年 8 月 1 日报载,福建省福鼎市和宁泽市,连续发生两起高考落榜生跳海自杀事件,对这种人间惨剧对方还要严进,您于心何忍呢?
4 s/ X) T" H( P- p5 W
7 ^2 a2 |( }8 e6 G' b8 X反方三辩:对方辩友说,那个都是严进宽出的错,其实这是课程设置惹的祸。比如说蒋军教授来我这儿讲学,场场爆满,这不是老师的风格吸引了学生吗?对方辩友说高考有自杀的,那么我告诉你,美国的宽进严出的大学有一位同学,他叫林德,因为价值没有被认同,他去哪里了?他跟着塔利班……
" c4 [$ u# k/ l! l
8 f) s7 c, K& ^( G) j2 o正方四辩: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课程设置反而影响了高中教育吗?当然。因为课程设置都是严进之后的结果,如果严进这种模式不改变,那么如果有 33% 的学生都想到自杀的话,那恐怕严进就是对人折磨,就是对人性的扼杀,这正是对方辩友学院与《中学生实事报》统计的结果。 ( d* o: \# U3 G4 u0 h
6 F+ U! x0 }! ?  @5 K$ F
反方四辩:请对方辩友顺便大声地告诉大家,他刚才说 33% 的人因为高考要自杀,请具体地论述一下你的数据来自于哪儿? " @' {2 [9 c& y8 w& U% Q/ n

) i  I0 P; c& K正方二辩: 1998 年《北京青年报》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与《北京中学生实事报》联合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32% 的高中生因为承受不了学业的压力而企图自杀,而其中正是有 10% 的人多次企图自杀,面对你们学校调查的数据,您还要告诉我这是一个特例吗?   V4 l' T" F" d- u! t3 _
# c8 I; F; {/ |) j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这到底是严进宽出惹的祸,还是呆在家里的他有错呢?还有,对方辩友, 2001 年 7 月 13 日《中国教育报》进行了三天的问卷调查, 88.3% 认为高考制度是合理的。 9 c0 {6 x$ c- H/ S' i

5 T& b  N- B, z3 y5 S* y正方一辩:对方辩友,高考制度是合理的,可是高考之后的严却是不合理的。大家在高考的指挥棒之下团团转,搞的有人想自杀,您却不承认,那问您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您知道我国教育部最早发出的减负文件是哪一年吗?
( S3 a) n6 k0 n$ y: R+ \- ^, V8 P8 Y1 O
反方二辩:对方今天无非在说高考不合理,所以得出严进不合理。我们说严进宽出是一种模式,而高考是模式的具体操作,模式操作的具体问题对方不肯承认。对方打击这个问题,那是不是一部好经和尚念歪了,究竟是这个和尚嘴歪,还是这个经歪呢?
6 |! j0 r( O4 M4 A% y
8 H( D) q2 k, f" G! T正方三辩:对方辩友没有回答我方的问题,我国第一次提出减负是在 1950 年,减负已经喊了 50 多年了,可为什么总是“火车进山,吼的响,走的慢”。 & i: S. g6 \+ ^' W

( ]8 h& X8 m* g9 M0 o3 M反方四辩:是减负喊了 50 年了,可是贵校严进宽出的模式办了 50 年,而且被称为中国政法干部的摇篮,这又是为什么呢?
! ~* G+ h: U/ A7 k! ?1 S4 O7 \8 F- L; J( K
正方二辩:我们为什么不把摇篮做大一点,多培养一些政法干部呢?正是因为 50 年的严进才导致喊了 50 年的减负。我父母是背着书包上大学,到了我就是拖着书包上大学,对方辩友于心何忍! & x. C. k" d2 w. x! B; e0 I6 _4 ~

+ T( f: g, L2 g) R  g1 f; W  w反方二辩:对方辩友,今天发展高等教育是我们的前提,读说了你们的学校要不断扩招,可是扩招之后就是严进吗?贵校政法大学在 2001 年研究生扩招 88.8% ,请问你们的研究生究竟是宽进还是严进呢? ( }& K) C' G% y7 H; f/ |9 t
# W) r2 O* q9 R; k' H' n
正方一辩:对方辩友,扩招之后当然不是严进,而是宽进,对方辩友自己不要口误。然后请问对方辩友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您认为高等教育的质量最终是要在培养人才的结果上,还是要在人才选拔的开头阶段来把握呢? $ b, B8 C" u( T: y' A5 i( h

, R/ I- e* H6 Q. {. |$ S: I反方三辩:对方辩友,说严进的不是我们,是贵校校长徐贤明先生。他告诉我们扩招之后中国政法大学还是严进,把握质量在什么,在人才市场上比一比,在 2001 年本科就业率 92.08% ,是不是体现了我们严进宽出的高质量呢? 5 ^& f" c! E  W/ a

% g0 A; \! w3 O正方三辩:光靠严进根本不足以满足现在的人才需求。据我所知,中关村的 IT 人才,一年就要 2 万,相当于该专业的整体毕业人数。请问对方辩友,靠您的严进如何满足这一需求呢?
! |, p, t1 V- n  L3 w5 Z4 t. _9 s8 X
反方四辩:大家听到了没有,对方辩友告诉我,你这个人才市场光靠严进是没有解决的,那什么意思呢?是不是告诉我们,现在靠严进已经成为了一种更有利、最有利、最主要的一种手段呢?谢谢对方辩友论证我方观点。
3 a& ]7 K) I$ R& c
3 C# O* c8 g6 ^* `7 K正方二辩:这是对方辩友自己理解我方观点,绝不是我方的观点。请问对方辩友,如果允许的话,我们能不能让大多数的高中生接受大学教育呢? 8 }/ ^& u/ M& M( I. a$ q0 J* Z5 M! s
4 A) x! i- o6 m4 }# q' ~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说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而刚才一辩说我方扩招所以就是宽进严出,那么如果明天贵校没有扩招,是不是就改成了严进宽出了呢?按对方的逻辑,现代中国的大学是不是都变成宽进严出的大学了呢?
) n3 W, n1 @: G/ {' s/ D4 N6 Z+ ]; M' P, H# k
正方一辩:对方辩友扩招也不能一味地扩,要让资源也跟上来,不过资源的问题,就像您去追求一个姑娘,不要傻傻等待,而要苦苦追求。 6 s. x! ?  w6 G1 E0 H
# y) ?0 g4 k3 x
反方二辩:确实是这样,因为扩招不能够随便的扩,扩招还是要严把质量关,正如教育部的文件指出:我们扩招的水平,大学生的水平绝不能下降。这是什么,这不正是一种严进吗?对方辩友。我们说了严进宽出更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效率,如果你们要严出的话,那这个严究竟是 10 人毕业,还是一个人毕业呢?对方辩友对效率视而不见,让我们看一下宽进严出的例子:布鲁贝克说过美国社区大学的大学生质量还不如德国、法国一些高中生的质量,请问对方辩友如何解释? 7 l7 J/ f) X/ U' O) |% o3 _

5 W5 A$ O% ^4 _0 y/ e正方四辩:我终于听清对方辩友的立论了,他们所谓的严进就是符合质量标准才能进,那宽进肯定就是不符合质量也能进,那同一个概念,在他们的宽出这里是不是根本就不符合毕业标准也毕业呢? ; _6 S6 \( I9 T  \1 y1 ?

9 A* U3 N4 E1 y! }+ q, Z2 p# I& {反方三辩:这不是我们说的,是对方一辩告诉我们说质量上他要放松。放松是什么,降低质量是一辩立论告诉我们。对方辩友,哈佛大学校长告诉我们说评论大学只能靠质量,您的宽进严出质量何在? & a  k/ A# t7 w( A
8 Y% c% {) e) N  V9 I& p/ I
正方二辩:因为激情是不败的,对方说宽在我们这里是不符合要求,在他们那里就是符合要求,一个概念为什么可以变来变去,是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呢? 8 K( V( Q4 n8 u% D
% w9 _5 |! Z) y3 i% k" ^& f) u
反方二辩:正因为我们不仅有激情还有理性,说明了今天宽进严出的模式和严进宽出都有其存在的现实和理性,宽进严出对应的是民办大学和社区大学,严进宽出是现在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北大、清华和武大都是这种模式,我们只是在客观的基础上来现实地比较两种的区别,对方辩友无非是在说这些大学的不好。 5 \5 i; ]$ X- V. H% z) ]

) M( B7 F0 `9 t# L1 Y- t正方三辩:对方辩友今天辩论始终采用两个标准,一个标准是将名牌大学与民办大学相比,这公平吗?另外一个标准就是对方辩友的宽进却不能结实对方辩友的严出,这有符合我们的逻辑法则吗?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03: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 观众答辩 ] 6 W) [. u, b+ N0 {# F( ^

- _# D8 O2 m" ]' M6 L1 T# F观众 1 :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是湖北大学法学系 2000 级的陈鹏。我想请问反方一辩何新同学这样一个问题,严进宽出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是指在市场上拿着文凭呼风唤雨的呢,还是在专业领域上属于有专攻的人?
* S0 i' b0 T& `& Z* L: F% u
0 y8 z# p0 y9 H反方一辩:谢谢这位观众!首先我要说的是:社会是需要不同层面的人才,而严进宽出通过宽出把更多合格者推向社会。这样可以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又能够给在学的毕业生更多的就业的机会,更好地去适应社会的竞争与社会的淘汰。
& d" O, v( C/ P* }5 n
( [: P1 i: Q: W! ^& X# g反方四辩:我们说严进宽出,宽出它是指是根据我国的《高等教育法》第 58 条的规定,符合这个规定他就能毕业,请注意这个法律他最基本的规定如果不叫宽出的话,那还能够叫严出吗?如果他符合这个规定,我们就让他出去,让他拿到这个毕业的文凭。然后让他到这种人才的时常上去自由地竞争,让社会来考验他到底是不是优秀的人才。而对方高物是说,论文要好,专业要学的优秀,请问我们只是说他达到那个水平,他可能是一个合适的研究生。 7 W5 w: P" [7 l
2 B8 u  f: o. l4 H2 o1 Z, z: s/ U
观众 2 :我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一名学生,我想请问一下正方。刚才正方立论的时候,告诉我们宽进的一种趋势体现为扩招:而正方三辩又告诉我们,宽进的集体表现体现为民办、网大等各种大学,请问你们的宽进到底是一种趋势还是模式,请具体论证一下,好吗? 2 n; i7 b3 q/ e4 |: w) F8 w- J

2 ]# F% p( o1 q) A正方四辩:坦白地说宽进,在现代是一个方向,因为我们即使认识到宽进是一个好的东西,但是在现代的社会制度上,我们并没有完全采纳宽进这种模式,这是基于我们认为现在严进这种模式不符合选拔人才的标准,所以我们认为在现代模式应该进行改革,如果不改革的话,我们已经举了很多例子,可能会对人才发展、平等公平等第理念都会造成一定的推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宽进这种模式现在没有实现,但它作为方向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 B4 f! `" N# D+ a8 m( D
1 C6 a4 r: l+ E& b( h2 M正方二辩:我只想用一句话来回答。宽进是一种趋势,这种趋势必须用宽进的模式来适应。对方一辩在陈词中告诉我们,一场严肃的辩论赛需要有一个严肃的概念,但对方对宽如何界定呢?我放的宽进是不符合入学标准也可以进,他方的宽出是只有符合标准才能出,如此的概念偷换,合理吗?
" K/ e- l" E4 s$ K) c" ~1 n! {! o) [
观众 3 :我来自中国政法大学,我想请问一下反方。您今天一直在论证北大比民办大学好,我们不否认。但是北大这样的大学,在社会上究竟是多数还是少数呢?
7 s5 f8 x% N/ z- U( |! @9 i5 i' [, ^+ V: _
反方四辩:我来回答这位观众的问题。其实我们说北京大学,我们只是举的这样一类的离子,其实不仅北大还有清华大学,还有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你在座的各位来自湖北的大学。他现在实行的是一种严进宽出的模式,我想大家也是在这种模式之中的一个直接的受益者,那我们说这种模式它的数量也可以不断增加、扩招,它就变成了宽进了吗?我们扩招,但是入口处还是要通过选拔,还是严格的要求生源质量,它还是一种严进的方式。   Q* L5 B0 X6 e5 b  I: Y! J' G
, F& F$ ^9 }( u
反方三辩:我们今天不是对民办教育有其实,我们是客观地比较两种模式谁更有利,也是为民办大学寻找一种办学之路。我们看到内蒙古民政学院就是通过高考严进宽出培养的模式,在内蒙古培养了一流人才,这不是一道人文风景吗?
7 [8 B7 q8 [" }& [# l
: M. o& i- s+ n$ H反方二辩:我们说民办大学、全日制普通高校都有起存在的现实合理性,我们只是站在现实的角度来比较两者谁更有利,我们认为在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道路上,应该以全日制普通高校这种严进宽出的大学为主流,而以民办大学这些宽进严出的大学为辅。
$ ^% Z1 x; Z$ y3 h) Z& ~7 E6 [' j6 _" x! G8 N8 t+ p* |
观众 4 :正方同学,我想问一下,大学宽进严出是我们美好的愿望,但是中国 13 亿人,大学每口要宽到什么程度,而毕业的时候,严又严到何种程度,才能叨叨大学不滞留,校外无怨声呢?
* G$ H$ E9 C) ]; b7 O8 ^4 M  V1 d& n$ ~5 R6 a& c& ~
正方二辩:我们说判断今天这个边体要有两个价值判断,进大学是给每个人以高等教育的机会,出大学是大学向社会尽责任。从机会的角度来看,每个人得到的机会越多当然越好,所以是越宽越好。到底是宽到什么限度,我们说如果全中国的高中生都能符合上大学的标准,不妨让他都去上大学,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如果说严到什么标准,那就是每个人必须叨叨一个专业要求的限制,如果达不到专业要求的限制,即使他再有特长,也不能授予他学位,这就是我方所说的严。 1 m  J1 A( s8 i; p  O3 m- J8 p

$ k8 o' M9 T/ D5 A8 E. D正方一辩:对方辩友今天讲严进宽出的时候,只是架构在自己的一个思想之上,却没有看一看中国的现实。现实的情况是有很多有能力的人上不了大学,有很多根本不符合大学标准的人却大学毕了业,所以这就是严进宽出 体制之下的弊端,我们要解决这个弊端靠什么呢?当然要宽进严出。对方辩友你自己设想出来的严进宽出,在现实社会中不存在,我们来讨论它有什么意义?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03: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方四辩:好,谢谢!我刚才对对方一辩的回答觉得不能接受,他说严进宽出这种现实不存在。如果现实不存在,我们今天比什么呢?还有对方辩友一直说我们的逻辑不能够统一,我要他,逻辑怎么统一,恰恰是对方辩友没有统一。我们今天可那这是一个苹果,它应该具有苹果的特性,我反过来看它也应该根据苹果的特性对不对?对方辩友今天告诉我们,宽进是一种趋势,宽进严出是统一的,那么严出是不是也应该是一种趋势呢?他告诉我们宽进是越来越宽,那你们的严你必须得向大家论证它也是越来越严。对方辩友还告诉我们,宽进它这种趋势有一个最终的目标,让所有想上大学的都能上大学,那你严出这种趋势,它也必然要有一个最终的目标,就是想让所有想毕业的人都不能毕业,否则你们的逻辑怎么能够统一呢,对不对? 5 m1 \/ O! e: u8 L/ c
4 K$ c- G& `( j: ^
好,我们再来看对方辩友的具体立论。对方辩友告诉我们:第一,宽进严出它是一种大众化的必由之路。他谈的还是一个趋势问题,我上面已经说了,这一点根本不能成立。我们还知道马丁路德,这位大众化理论的鼻祖就告诉我们,大众化阶段,精英教育机构不仅存在,而且更加繁荣,仍是这样要地位。精英教育机构是什么,不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这种严进宽出的大学的模式吗?还有对方辩友告诉我们,我们的严进是一种筛选,筛选是我们说的吗?贵校的徐贤明校长说,我们在大学入口处就是要大力要求生源质量,这又是什么,这不是严进吗?第二,对方辩友告诉我们:现在我们对这个制度执行不严格,学风、课程都不严格,那是不是说我们这个制度它本身并没有宽严好坏之分呢?一切都在于人的掌握呢?请问来自法大的同学,你们说出这种人治的观念到底有什么意义呢?今天我们说他这种宽出指的是符合我们《国家高等教育法》第 58 条的规定就可以毕业,我想这已经是没法再宽了的。第三点,对方辩友告诉我们现在资源不充足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但是未来资源充足了,我们就要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条条大路通罗马,去通吗?罗马大学是什么大学,罗马大学还是严进宽出的大学,对不对? * ^4 j, W5 c% Q: `1 f0 i) X- l

& s: p! Z4 R: O8 t/ T) D6 ]其实今天我方基于对这两种模式的确切定位,从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去培养人才出发,从理论和事实层面,两个层面充分地论证了严进宽出它更能够体现高等交游效率与公平的相互统一,更能够培养一些高质量的人才。其实我们今天在这里辩论,都怀着同样的心情来到武汉,那就是都希望中国的高等教育能够更上一层楼,这是我们共同探讨的前提。所以说今天无论说宽进严出是不是一种趋势,我们要不要上楼或者下楼?上楼是不是一种趋势的问题?我们要探讨的是我们能更好地上楼呢?是走东边的那个楼梯,还是走西边的那个楼梯,而恰恰对方辩友 在这里把我们的目的和手段、把趋势和具体的模式相混淆了。所以对方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其实我们今天辩论可能更大的意义就在于,听过辩论能激发您的思考。也许你能发现,第三条道路是真正的更有利。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03: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方四辩:谢谢主席,大家好!对方辩友在立论之中有这样同样矛盾冲突,我们在自由辩论已经指出来了,就是他们的宽严概念自始不能统一。他们认为所谓的严进就是符合标准才能进,照此观点,宽进就是不符合标准也能进。我举一个也许不恰当的例子:我们说严打期间,是不是说按对方辩友的理论就是凡了罪都要打呢?那么非严打期间,必然就将推出犯没犯罪,我们都要往公安局里抓,这显然就很荒谬,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之间的矛盾一直就不能解决,他们对应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宽和严其实是相对的概念。坐而论道是没有意义的,必须基于当今中国的显示,当今中国在大学入口处有太多的人有需求,有能力,但是入不了大学。基于此,我们认为应该宽进,而在大学出口处有太多人根本不具备进入社会的能力,他们反而窜入了社会。基于此,只有基于社会现实讨论,才有辩题的实际含义。在这个时候对方辩友出现了一个非常荒谬的逻辑,他们告诉我们严进宽出和宽进严出都能够实现大众化的需求。那我就不明白:难道严进严来严去反而还能使入学的人数不断增加,实现大众化吗?我方三辩非常瘦,他如果想变得强壮一点儿,他难道摇通过不断的减肥减肥减肥,最后变成强壮吗?这我无法理解。我们换一个角度说,即使严进,严来严去,它和宽进相比到底谁能够最好的达到大众化呢?宽进高歌猛进,我们为什么不能采取呢?严进就像蜗牛在爬,对方辩友认为可以等、等、等。但是就以湖北为例,每年百分之六七十的人都上不了大学,面对这种现象,那些人到底能不能等啊?再换一个角度,如果严进可以不断地使入学人数得以增加,那严进是不是就是慢慢地宽进,小小的宽进,严进是不是就是严格执行宽进的原则呢?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我们现在最终只有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宽进严出和严进宽出谁更能够更好的解决社会现实。只有宽进才能意味着我们立下了素质教育的制度保障,才能够使有教无类这一古老的教育理念,在现代社会找到了得以生根的土壤;只有严出才能够使大学在培养和输送人才的过程中,本着严格、严肃和严禁的作风,成为社会前进的主要推动力量;宽进严出意味着大学遵守每个人的教育权,它帮助每一个人去发觉内心的财富和力量,它在以人为本,这是一个社会普遍的无歧视的态度;宽进严出意味着大学仍然遵守着底线的公平,不去拒绝每一个有需求并且有能力的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如果有 100% 的机会让 100% 的有能力者全都进入大学,这就是宽进严出的理想。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对于个人如此,社会亦然。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03: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 评判结果 ]
. i$ q+ d/ q6 n! b2 M6 H$ P! R7 L
# l+ m: ^7 _' e正方: 1364 分
9 o; p. g% j- R& V
/ A6 P+ q; k) I( {" J反方: 1293 分 6 F0 c/ ^2 p# d9 F2 B2 _

6 f" m( y0 s& T+ `7 Q正方获胜
发表于 2011-4-1 14: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标记一个。。手机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6 22:02 , Processed in 0.08583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