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努力人生 于 2010-2-8 12:09 编辑 4 y, o) |8 f/ [4 _& M
) H' ]; }" S9 b
愚公应该搬家
2 @% ^$ H% g O3 m( Z下面有请反方四辩刘昊亮做总结陈词,时间为三分钟!# c/ j9 J" U- E; C
总结陈词:/ j! `# c6 w2 `
谢谢主席,大家好!. g/ F+ x8 R5 [$ a( ?0 D* E. x
对方辩友的精彩表现真是让我感到“撼山易,撼对方辩友难”啊!可见,对于一个人习惯认知的改变无异于一项艰巨的工程,起困难之巨大,可想而知哦。1 ~9 `, E) l2 S* _
纵观整场辩论,我不得不残忍的指出对方辩友所犯的七大点错误:; I8 B/ y5 J7 A) n3 {
一,偷换概念。对方辩友把“山”偷换成了“困难”,可愚公真正面临的困难是交通啊!山不过是一个表现体,搬家后山虽然还在,但交通问题已经解决了,因此山就不再是困难了呀!
- `- K$ e ~" f( O' r8 q- M2 W+ y2 n二,误解关系。今天辩题的关系是相对合理性的选择关系,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而不是是否应该移山的对立关系。对方辩友显然是理解错了哦。# u# |2 S! y+ y
三,混淆视听。坚持不懈的确值得肯定,可那就一定要求直线向前吗?那我想去对面的教室,是不是从门走就是错的,非要把墙打个洞,来个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呢?
& v# x& e E0 f8 j% z四,循环论证。对方辩友提到从量变到质变,可是要知道移山是漫长的,这个过程在刚进行到九牛不到一毛时,就已经没有机会了。对方用不能实现的理想中结果去论证移山的论点,是不是叫瞎子点灯——白费蜡啊!
9 }6 q- q0 a% Z3 f五,乱扣帽子。对方说我们主张搬家是因为不敢移山,可是我们搬家后就没有必要移山了啊,好比我吃饭吃了米饭,就能说我不敢吃面条么!
( d' e8 a$ @) t' D9 |六,以理想代替现实。假设山真的能移完,那其他的困难也会接踵而来,比如气候,比如其他地方的人把山又移回来等等。这是不是叫走了阎王又来了小鬼呢?1 M3 M: u& y+ o. G
七,断章取义。今天辩题中的应该,不仅仅是精神上,而是精神与行为和谐完美的结合。搬家是坚持变通的精神与事半功倍的结合。这样还移山,是不是叫戴斗笠撑伞,多此一举呢?4 Z* [. M, ]2 X" U% S' w
下面由我来总结下我方的观点吧:+ j7 K1 k1 B. X' g2 M5 v1 a9 ?0 {
一,从精神哲学角度讲。愚公搬家是开创变通之举。愚公不怕搬家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我们不仅要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拼搏精神,更应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处世哲理。. a$ s5 ]4 ]% X: W1 K7 Z R" D
二,从人性与价值角度讲。人,作为终极价值的承受主体,将始终成为我们的目的而非手段。而在愚公移山中,竟把最重要的人沦为了工具与手段,愚公不应该以牺牲人的价值来大目的啊。" H5 _/ J, Q: c$ c! L6 I9 ?
三,从个人权利角度讲。愚公子孙都有作为独立个人的存在价值和权利,不应忽视人性本自由哦,因为这是从古至今流传的祖训啊!
+ z- d- l# S: E O/ B综上所述,我想对愚公说:搬家吧,为了您和您的子孙;搬家吧,不要等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啊!: q8 X' O) h8 c. a! f
最后,我用一首之前即兴创作的打油诗来结束我方陈词:4 y; Q4 W( V8 A
愚公守法忧闷,移山乐趣多多。
! ?7 j1 w% D" @' u耽人误己狂幻想,却遭日日挨饿。9 R, |9 z: c! E. H" Y+ U# _
搬家众人鼓掌,仍固执不知变通。 [7 \4 }2 {3 |* o8 m
赶往西天问我佛,佛曰:
^$ z" p/ G: A; ^4 O我也没辙,谁叫愚公移山是个错!/ F( p! u; T8 s8 a$ V# S
谢谢!
, o, r9 X( V8 Q" q
; P8 Z w0 ?: {) ^
) c/ K$ h8 T Y/ L% l/ ?7 A( G最后我们管理系以91:87战胜软件系,昂首挺进决赛.
4 _! r" R5 _7 n3 P; m3 U$ o
0 \0 j1 o% T6 a8 A9 L[ 本帖最后由 liuowen29 于 2009-1-4 12:0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