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04|回复: 1

第三届亚洲大专辩论会: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不可能实现的理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5 01: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K* ?$ o4 w1 C8 w1 a
: R$ o1 M) G+ x5 m. G8 B! |5 [
引用:
! L3 C% \, R4 ?) n) o1 w' e; T' E% ]/ z4 l/ C6 J# c& O
帖子题目:电视辩论赛的历史
8 O8 K! F* ?/ U/ v, G. j. w
http://www.goldelite.cn:82/bbs/viewthread.php?tid=13887&extra=&page=1
0 @" T8 w% w- h5 T$ S  T, i) E8 H) _& s% V

; x2 N) L; L8 p第一楼:" }/ Q5 z/ R* O$ V- \. ?
% i+ }, ]6 ^$ ^& ?8 O
大陆又派了第三支高校,南京大学。.....( {% |2 n5 O: P9 }! K

: @1 I0 Z- P6 D, U9 s0 y尤其是两位女辩手中的一位,名字叫做姜红卫& [& H' L% h- z# `* c
0 l- [0 A: T2 b& A# [
相当了得。
) `9 B( R; P+ P+ f/ L& ]( S; z/ S0 F% j) w
以至于,出言非常谨慎的许霆芳律师,居然脱口称赞她为,女诸葛亮。: z1 W8 y1 ]% w) D1 E6 P9 U+ Z5 c0 r

% ]4 n3 Y8 ^; c2 n' P- K/ p对她的称赞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辩词最犀利的时候,就是她最从容的时候。....
( q/ N: l. T& Y$ {
# x% T4 ~/ X" K' X, |& \台湾大学的辩风极为温柔。.....
+ H. Z- I: s, V6 A# ~  w/ ^) [' u) J+ `5 @9 P+ l5 N
然后一刚一柔,一攻一守,就上演了一场历史上辩论张力最大的比赛。3 d+ O! O  Y$ g* G$ U2 t+ c

+ R  [7 S1 Y, S8 ^+ Y' F0 V后来又有这种感觉的就是看到了02全辩,人大对法大的比赛,依稀回到了那场比赛。2 W- p& w: `0 ?
- J% K4 b: r, t5 ?. y) h
结果这场比赛打得难解难分。
. B& ~/ p. ?* p$ Q. |6 x: S
  \' n" f  M& O- c% |台湾大学靠了王菲菲一段及其精彩的陈词,以3:2险胜。
; z9 d1 x( ^- y( G+ P" s9 o
; b( m0 {' N) q0 n! a$ M
6 l' [! N& m' Z, X- |3 v: L/ a! ?& {$ ?-------------------------------------------------------------------
* U2 O! j% _- G+ v+ w' S+ g2 c% r" v6 ]; b3 E( v
" N( Z! ~; ~$ \. q

4 J8 O) Z1 Y9 ~. Y0 u" _) q- V: |
第三届亚洲大专辩论会
1 r3 R" r! q# S  A* v
/ D: H* e6 P& l0 J! p0 t! B" Z5 ^
% j6 O7 m3 M/ l/ u辩题:《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正方)- y# {6 J& m0 X' e+ }
       《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反方)* P! y+ U4 G# h! m2 t
    正方:南京大学8 Q& ~9 b* S" n5 H' \# N, E1 e7 P
    反方:台湾大学; C& H! P& A: b$ g; e. i
    主办:新加坡广播局! u  ]* v7 l( f. P' o+ D
    时间:1990年8月
6 n! f$ o" x  ?6 l
/ o! s$ H+ {: j, ~7 w  主 席:各位观众,各位来宾,晚上好!欢迎观赏1990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大决赛!在前六场初赛中,六支参赛队伍的唇枪舌剑相信已经给大家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今天进入决赛的这两支参赛队伍的表现会是怎样呢?鹿死谁手,再过一个小时就会分晓了。% P" w" O" K9 J8 p7 D
# I, C% [! L% B. \* d& M: W1 N; l
  今天晚上我们非常荣幸地能够邀请到我国第二副总理王鼎昌先生出席这场盛会,并为我们主持颁奖仪式(掌声)我们也请了广播局主席张宗光博士、大华银行集团主席黄祖耀先生、国会议员及许多嘉宾,前来观赏今天晚上的辩论。(掌声)) g* \( v6 b( f6 |( N) ?3 q

! j8 N3 J3 Y  w, b0 m) t  大家对辩论的规则已经了如指掌,我想在此不加重复。让我宣布:1990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大决赛正式开始。2 ?4 [( f" d' o) l

; a5 u1 [2 P9 \$ o4 A$ `  首先让我为大家介绍今天晚上的八位参赛代表。今天晚上的对垒队伍是南京大学和台湾大学。
- q- q0 Y2 q5 c! x1 A1 m*4 A" F. t: ^5 \
  在我右手边的是正方南京大学的代表。第一位同学是钱竹梅同学,钱同学是大地海洋系三年级学生;第二位是姜红卫同学,姜同学是法律系第二学位第一年级学生;第三位是陈勤同学,陈同学是文献情报系三年级学生;最后一位是高源同学,高同学是哲学系第三年级的研究生。(掌声)$ q0 {: u/ h/ U+ m

/ v7 Q! p$ t5 M  在我左手边的是台湾大学的代表。第一位是王文华同学,王同学是外国语文学系四年级学生;第二位是王郁琦同学,王同学是法律系三年级学生;第三位是萧振寰同学,萧同学是政研所二年级学生;最后一位是王菲菲同学,王同学是心理学系四年级学生。(掌声)
9 C0 }5 F# @4 U7 b0 s1 m' P. l! H/ z5 H& k: v
  现在让我为大家介绍今天晚上的评判团。第一位是郭振羽博士,郭博士是国大社会学系副教授;第二位是黄锦西先生,黄先生是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报集团总经理;第三位是谢雪华女士,谢女士是公司商行注册局局长;第四位是欧进福博士,欧博士是国大经济和统计系高级讲师;第五位是我们的常任评判许廷芳律师。(掌声)  y1 d: `1 s4 ?* i# J
1 V3 E3 s: o6 N. C/ h+ j' O! Z
  今晚的辩题是: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
% u; C7 G5 ~  T5 r  f' ~5 [4 G1 \$ D5 E' x+ N
  好,我现在就请正方第一位代表表明立场及发言,时间是3分钟,我们请钱竹梅同学。钱同学请。
  ?% w  W. ?2 t1 C# b6 t; Q0 }1 u; I2 f+ s# I* Y9 E
  正 方:谢谢主席,谢谢各位。开宗明义,本方的立场是: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人类的和平共处是与战争相对立的。根据联合国文件,人类的和平共处是指国家、民族、集团之间不使用武力地平安相处。说这个理想可能实现,是指一种发展的趋势,亦即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转化为现实。反方必须论证的是不可能性,亦即这一理想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从未有实现的任何征兆,战争从来就不可以被根除。: U% I! i" V1 }5 X+ y
  人类和平共处的理想可能实现,基于以下的理由:* W; t/ ]6 |( m* ]" E1 w8 ~
  第一,人类学的研究表明,人类的原始先民们生活在一片没有战争的“净土”上。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人类在与自然的抗争中并不存在自相残杀的烽火狼烟。战争是人类发展历程中阶段性的产物。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人类从和平共处的母胎中诞生,就有可能重返和平的乐园。( v1 g2 w9 I$ A5 Q8 ]
  第二,当人类的脚印踏入血雨腥风的战争门槛之后,大小战祸史不绝书。然而,局部的、较长时间的和睦相处古已有之。俗话说“见微知著”,由此我们看到了人类和平共处这一理想实现的可能性。因为不可能实现的事物从来不可能出现,哪怕是蛛丝马迹。当局部的和平连为一体时,这就是人类和平共处的大同世界。
! E" E5 v! B% k  第三,当前的缓和趋势表明了这种可能性。当人类从部落冲突走到世界大战时,当氢弹、二元毒气弹取代了长矛弓箭时,战争这把悬在我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唤起了亿万人空前的和平愿望,并日益转化为遏止战争的现实力量。当年在广岛扔下原子弹的美军少校鲍勃·伊瑟莱,一生背负沉重的十字架,在悔恨与自责中抑郁而死。“巷巷蒸民,谁无父母?谁无兄弟?如足如手,为宾为友,生之何恩?杀之何咎?”当今世界东西缓和裁军,南北合作对话。“捍卫和平与保障人类的未来”,成了众望所归的主题。
& a! @1 H8 r9 D* T$ q  1986年新春,伴随着世界和平年的钟声,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先生提醒我们:“今天人类正处在十字路口:一条路通往和平,另一条路通往自我毁灭。”如果人类要生存下去的话,唯一的道路就是和平共处。这是可能的,因为路是人走出来的。谢谢!(掌声)" d) k! x* n$ i' Z3 ]7 R7 D
, j* j6 h0 J/ h! G) P' l$ z
  主 席:谢谢钱同学。接着让我们请反方第一位代表王文华同学发言,时间也是3分钟。王同学请。% W) S9 V+ M4 N4 Z* y  G& e' G& J
# Z5 N3 K4 K2 m3 m
  反 方:各位好。各位可能不知道,在刚才的3分钟当对方同学用感性的语调告诉我们和平共处的思想的时候,全世界的国家已经在这3分钟之内投下了510万美元的军事费用;当然对方同学也听不到此时此刻柬埔寨就进行着战争。f{a"!  E' u5 s6 o- o" o% W
  好的,让我来谈谈我方对于和平共处的定义。我方的定义乃是参考美国社会科学大辞典的解释,从积极面来说,人类应该放弃用一切暴力的手段来解决彼此的冲突;而从消极面来说,人类应该免除暴力的威胁。至于可能性,它必须从历史的经验以及现实的环境中加以评量,不能只靠空虚的说理和一厢情愿的幻想。
7 v: p7 r- ~. c$ U; [. S  我方认为,人类之所以不可能和平相处,其根本的原因乃在于人性的不完美。人性中固然有美好、良善的一面,但是人性中同时也充满了自私、贪婪、野心和侵略的本能。当人类的欲望无穷,而资源又这么有限的同时,和平共处便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B( ]0 x: m0 a- `) Q3 a: r* c
  接着,就让我从历史的经验以及现实的环境中给各位作一个分析。从阶级与阶级的层次来看,既得利益者为了维护本身已有的权利,往往会不惜任何的代价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但是受压迫的阶级他们必然会同仇敌忾地加以抵抗。劳资之间的冲突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今天我们把这种劳资的冲突扩大来看,我们会发现在当今的世界局势中,东西之间的紧张关系已经为南北的对抗所取代了。1985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印度的62倍。当国际分工体系越来越不公平,而贫富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的时候,和平还是可能的吗?0 h, v) C2 k/ L' W# ]; U
  好的,我们再从民族与民族的层次来看,美国的问题、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以及以阿之间长久的冲突,都告诉我们和平是无望的。在巴格达举行的阿拉伯高峰会议中,甚至我们听到了要烧掉半个以色列这样的威胁。对方同学能理直气壮地走到那些阿拉伯人面前告诉他们,人类和平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吗?4 E" v* I. e$ u0 }- l( ~; I
  接着,我们再从国家与国家的层次来看,一次大战的口号是,这是一场解除一切战争的战争。但是和平的美梦不到30年,二次大战就打了。到今天,1988年的年底,我们发现美苏的核子弹头总数是25632个。当人类必须抱着核子弹才能安睡的时候,对方同学,告诉我们这叫和平共处吗?谢谢各位!(掌声)3 }6 e5 I7 F3 {$ a. |1 I
* C" L# N6 T' G& g, D
  主 席:谢谢王同学。接着让我们请正方第二位代表姜红卫同学发言,时间也是3分钟。姜同学请。" @0 a: L6 i+ J% f+ x# }$ @
5 l  }! ^2 ?% f( {  o
  正 方:谢谢主席。对方辩友把和平的对立面定义为暴力,这实际上是不正确的。和平共处的对立面是战争,而不是暴力。我们都知道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先生有一部著名的小说就叫作《战争与和平》,它为什么不叫作《暴力与和平》呢?况且我们说,连战争这种暴力的最高形式都可以根除,这一点我方将在后面作出论述,那么其他形式的暴力还有什么不可以根除的呢?最困难的事情都可以解决,容易的事情难道就不能解决了吗?
- j* Y8 M+ D- P8 f4 z. ^9 s  对方辩友还认为,对有限资源的追求必然诉诸武力。我们说,通过和平的经济合作的方式不可以实现对资源的共享吗?9 z9 ?2 U( I3 @4 x3 m
  对方辩友认为,民族的不同必然诉诸战争。这也是个很大的误解。我们说新加坡有多个民族,他们不是和睦相处得很好吗?对方辩友还谈到了核武器的问题,我们说对方辩友对现在美苏正在削减核武器,对于电视上播放的这种镜头,为什么就视而不见呢?
( y$ \1 G$ l  o! C4 ~5 K1 ^. X4 Z$ y  对方辩友认定人类和平共处不可能实现,这是与当今世界的现实相悖的。我想对方辩友也不能否定当今世界东西缓和、南北对话的这种趋势吧。我们看到和平力量八方来风,战争幽灵四面楚歌。人类和平共处实现的可能性,就在这不断发展的历史趋势中。
; k4 I+ ~4 X. L; q  首先,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和平意识如此高涨,和平洪流如此壮阔。当年孟姜女孤身一人哭长城,如今和平力量早已是众志成城啊!从50年代11亿人的和平签名运动,到80年代欧洲350万人手拉手的和平大进军,从斯德哥尔摩和平宣言,到1986年的世界和平年,争取和平,遏止战争已成为不分国界,不分种族的世界潮流。相比之下,战争如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z  Z; z; l6 q0 W) d$ ?; D
  其次,整个世界当今已连为一体,经济合作日益加强,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真可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方面,国际组织与合作在解决地区冲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消除了人们的误解,加强了人们的信任,扩大了和睦相处的共识,又突出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5 a8 Y3 M- r( O
  再次,在东西方走向缓和的同时,地区冲突也在不断地减少。象征冷战的柏林墙被拆除,北约、华约正由军事集团向政治集团转变,军备竞赛已为裁军所取代。地区冲突也在不断减少:古巴正从安哥拉撤军,中美洲和平进程在加快;两伊走向和谈,南非的种族制度也行将崩溃。这一切不就表明了世界走向和平共处的可能性吗?: Z% v2 D! T( w# g  r# g. R* v
  核时代,人类只有两条路,一条通向和平共处,另一条通向自我毁灭。对方辩友既然认定人类和平共处不可能实现,那么也就是说,人类只有在核大战中坐以待毙了?这种悲观主义的态度,我方实在不敢苟同。谢谢!(掌声)
9 v7 v/ k2 D* j; c: o+ |
' r( s3 y$ Y" `2 o, |  主 席:谢谢姜同学。现在让我们请反方第二位代表发言,我们请王郁琦同学。王同学请。
; P7 h/ {' X) p+ {9 o$ q/ I. r- ]
! @$ C9 b, \5 p4 b& t$ S/ l  反 方:各位好。如果照对方辩友的定义,与和平相对的一个名词就是战争,在这里我举个反例给大家听:刚刚我方的队友还威胁我说,今天要是输掉,他回家就要拿菜刀来砍我。这时我想请问大家,我们两人之间有战争存在吗?没有。但是请各位告诉我,我是处在一个和平的状态之下吗?当然不是。也就是说,对方辩友的定义有了一点点的缺陷。不过没关系,为了表示我们的风度,我们就来谈战争。7 N% }' X  T( J* ?* e$ T
  对方辩友不知道还记不记得,第三世界国家的人口之中,他们的出生婴儿有20%还活不到5岁,可是他们花在军事费用上却是超过花在医药卫生上的4倍。当第三世界国家他们从1960年到现在军费增长6倍的同时,却还有一半的国家还没有安全的饮水。请问大家,在这样的一个状况之下,让我们怎么相信人类和平共处是可能实现的理想呢?  再让我们看一看,第三世界国家如此,一些先进国家又怎么样呢?我们的军火买卖从1960年开始到1985年,从25亿膨胀到370亿,从这样的情形发现的是,这些西方的列强他们不但武装了自己,他们同时也武装了别人。请问大家,这是他们对和平所做的贡献吗?- @! R5 m5 n* o. w- n5 d& ^- U
  接着让我们来看一看,既然大家都是这个样子,究竟战争有没有不断地发生?根据统计数字的显示,自从1945年以来,每天有12场战争在进行,这包括大大小小的国际战争以及内战。请问大家,这是一个和平的状态吗?9 Y- {0 G/ H+ @; ~
  在我们谈论“可能”这个字眼的时候,请大家注意,我们要用现实的证据来推论可能性,不能用一种空想,否则就属于一种宗教的信仰。譬如我们在谈“菩萨显灵”是可能的,问题是我们谈这个有什么意思呢?如果告诉我们说,逻辑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那我们反方还要辩论什么呢?
6 i( d9 o/ L% s- X/ D: l  因此,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实的证据来讨论这个问题是不是可能的。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让我们回想一下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这么多感性的字眼,充满了这么多希望,但是他们举出了什么样的证据告诉我们人类已经走向和平的道路呢?一点也没有。因此,我们要告诉大家的是,既然我们没有办法相信和平是有希望的,我们要追求的是什么呢?人一定会死,难道他出生的时候就要自杀吗?当然不是。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求生存!新加坡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但是它拥有东南亚国协最强大的空军武力。我们只有求生存,脚踏实地,才是我们人类的希望。谢谢大家!(掌声)
+ b; [- k. \& g6 n; x: i8 H& x. n* k2 d& X% b) A4 J, K8 p! ^
  主 席:谢谢王同学。接着让我们请正方第三位代表陈勤同学发言,时间也是3分钟。陈同学请。: o$ M: p) L5 ]; [; G( F

- N' l  y7 q/ a  R+ E  正 方:谢谢主席。按照对方同学的观点,对方同学已经把暴力的外延无限地扩大,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推下去,如果两个小孩子为了一块糖果而打了一架,这也是对人类和平共处的一种威胁吗?
) _4 I1 ^3 _9 W% H" \  更何况,对方同学举出的世界军事费用在增加,这不符合事实。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调查报告显示,1989年全世界军事费用就降低了2%,对方同学为何对此就视而不见呢?更何况,对方同学所说的1945年到现在,每天爆发12场战争,这个数据引用也是不正确的。事实是,60年代总共爆发了约30 次战争,而到80年代总共爆发不到10次,这不正说明了一种缓和的趋势吗?
% m+ j. s& J# Z  我方早已论证了和平共处的对立面是战争,一辩、二辩已经从正面论述了这个问题,下面我将从战争的根源以及战争观念的改变上来进一步论述我方观点。4 m/ m0 ^8 U) r( F+ ^  Z* `2 K
  第一,古往今来,一切战争说到底都不过是利益之争,尤其是经济利益之争。但是,历史和现实中的许多事例都告诉我们,这种利益之争完全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加以解决。比如埃及和以色列的塔巴乌之争,不就是通过国际仲裁的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了吗?再比如,我们今天双方都想赢得这场比赛的胜利,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要大打出手,老拳相见呢?这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相互纽结,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相依存的局面。发达国家有几千亿美元的资产投在了海外,如果诉诸武力非但无利可图,反而要大伤元气。而且,经济一体化、世界市场的形势,又使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是相互交错,真可谓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因此,人们用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机构来代替了战争机器,更好地解决了矛盾。从凯撒到拿破仑,再到希特勒,为了个人的独裁目的,他们都想用武力统一欧洲,但是这种梦想都归于破灭。而今天,为了共同发展经济的目的,欧洲统一大厦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露出了它的雏形。相反,海湾战争打了8 年,结果是人困马乏,物尽财竭,到头来还得回到谈判桌上来解决彼此的争端。所以说,诉诸武力往往是要“赔了夫人又折兵”的。
( w- G0 R4 W  X% P  第二,在核时代,人们的战争观念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因为在该时代中,是没有胜利者的。当广岛、长崎的两朵蘑菇云升起的时候,人们就深深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人们认识到,核武器是一柄双刃剑,它既伤人,又伤己。在这种情况下,战争的手段与目的就已不再一致了。`' w8 V$ Z  ^6 }! U% @' Z7 f
  因此,我方从战争的根源上以及战争观念的改变上从而充分论证了战争是可能被根除的,人类和平共处的理想是可能实现的。谢谢!(掌声)
! u4 O1 i9 \* W6 t  e  Y- M# t, S- e1 X( [/ U! g( |) u% ?
  主 席:谢谢陈同学。接着让我们听听反方第三位代表的论点,我们请萧振寰同学。萧同学请。
4 l$ H7 @6 |0 b: [" h$ N/ R* @$ a( y6 a1 i) f. R
  反 方:人类最大的悲哀是:说是一回事,做是一回事。2000年前墨子就曾经说过,“兼爱非攻”;人类2000年来什么时候和平过呢?我们找和平从什么地方找?对方辩友从所谓开天辟地,混沌之初,人没有战争,原来找到远古远古去了。现在是有战争的噢!为什么找到远古呢?远古不是没有战争,只是没有记录啊!(笑声、掌声), Q8 u7 C- V7 ^; a: b
  现实是什么呢?人类爱好和平了吗?经济上的合作可以防止战争吗?最明显的例子“欧佩克”油国组织,伊朗和伊拉克打了8年了,他们合作吗?所谓中南美洲的联盟,洪都拉斯还可以为足球打战争,你听说过没有?真的发生嗳!(笑声)所谓的欧洲共同体,英国跟爱尔兰还在闹种族分裂哩,它们经济合作了,合作归合作,战争归战争啊!. w; H% M+ z, A" X) a; N1 E5 a) M8 Q
  今天我们要说战争,要说和平,我们就说和平好了,每个人站起来都说:我要和平,我要和平。你去搞民意测验好了,全国每个人都说和平,全国就没有犯罪吗?我们认识到有战争,人有暴力的本质。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束手就擒吗?不是。我们该怎么办?向苍天祈祷吗?不是。如果说向苍天祈祷的话,2000年前孟姜女一人哭倒万里长城,今天大陆上11亿人去哭吧!到底长城倒了没有?没有倒啊!
: n3 \7 N: k8 `; k2 E! h2 u- ^- @2 [; g4 E' A. L7 p
  各位,神话是神话,现实是现实。我们从哪里发现现实呢?过去,从1945年到现在,每一天有12场战争在进行,而且没有您方所谓的大战争,它们化成了所谓恐怖主义,去烧杀以色列、埃及、巴勒斯坦人之外的其他更无辜的百姓。谁在发动战争?他们都要和平啊!谁在发动战争?我们不知道。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只有自助、自强,维护自己的军队,保障自己的实力。当大家都在攻击的时候,我可以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是当人家攻击到我的领土上来,日本人打到南京,南京大屠杀的时候,我不会坐待和平的到来,要为我的家园,为我的国家去抗争,追求我自己的生存、独立和发展,中国才有希望。谢谢!(掌声). S2 x4 _% Q" [" g2 \3 u% R
' u: j$ @' \4 R* Q3 Q% g  G+ _8 {
  主 席:谢谢萧同学。很快地,我们将进入紧张的自由辩论时间,正反两方各有4分钟的总发言时间。自由辩论正式开始.
8 f5 A& P" H. ]& U/ _. F
5 t  P+ J: K! V3 J  正 方:对方辩友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忧患,这种意识不就是使维护和平的力量在增加,使人类和平共处的可能性在增长吗?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先生曾经指出,今天人类正处在十字路口,一条通向和平共处,另一条路通向自我毁灭。对方辩友既然一口咬定和平共处的理想根本不可能实现,那是不是说人类就一定走向自我毁灭了呢?
+ u; ]- q$ ]% i% Y
& d9 F  D* q. r3 x3 S* H, p. I7 B8 u  反 方:这个问题您问得好,今天不是生于忧患就是死于安乐啊。今天我们如果不选择战争的话,那我们选择的是自卫。
- k/ `. l4 y2 e: @; q" J
/ z9 R1 Z$ P0 [2 j, |  正 方:我想,正是在对方这种自卫的前提下,人类和平共处的可能性就增加了。请对方同学不要回避我方问题,如果回避的话,是不是默认我方观点了呢?
& x/ ~- P* l  R9 l9 L3 a* s. q
3 f' u% ^9 a# I; v6 f) l* A. U1 d  反 方:那我想请问对方辩友的是,您告诉我们新加坡的种族问题解决了,如果已经完全解决了,不需要控制的话,那为什么喊出的口号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按:这是新加坡纪念国庆25周年的口号)呢?(笑声)9 G* M  i/ g- H. z2 D) U0 v1 X4 X/ p
1 @4 p! W, e+ O
  正 方:但是新加坡因种族问题发生了暴力冲突了吗?我想请问对方同学的是,战争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不可能根除战争?
$ Q& T% U8 s, ~0 s( [/ x5 ^: {6 j; s) l  f8 t
  反 方:对方同学,我方已经把战争的根源说得很清楚。我倒要请问对方,刚才对方在解释南北对抗的时候一直强调南北的对话,请问对方同学,今天南方国家总共欠了西方国家1.2兆美元,这是大家谈一谈,手牵手,唱唱歌就能解决的事吗?+ S1 F6 L  V  o; ~& z$ e& v( X

7 s, W( G. k/ c. N  正 方:难道这种外债就必然要通过暴力的形式来解决吗?对方同学不要回避我方问题,那就是战争根源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不能根除呢?3 D' _3 f$ W% c0 @# u

9 v7 I: A+ r' |) i7 S: Q  反 方:我方从一辩开始,就已经在人性和历史上论证了这个问题。而在这里我们倒要请问对方同学,回答我们三个问题:如何解决南北的冲突?再者,如何解决世界的种族问题?再者,如何停止目前一天有12场战争正在进行?* T% k3 z& g7 l' l4 W; P3 O# D& {* Q
$ Q: L" ~6 n& V+ M/ Z5 J
  正 方:对方辩友谈到种族的问题,我们看到,南非这个种族隔离的最后堡垒不是行将崩溃了吗?我想请问对方辩友的是,你们对我方提出的两个问题避而不答,看样子我们的问题使你们有点棘手。我再请问你们一个问题,现在人类目前最大的共同利益是什么呢?
- v. M3 v! v! r; }: Q2 D0 C
9 U5 m, k- Q# h  反 方:我想请姜小姐确确实实地指出可能实现的条件,南非的种族问题为什么要被解决了?
! Y4 [- @/ _! Y
. O2 k7 J9 C0 z, l& u! |( B+ Z  正方:难道对方同学没有注意到南非的种族政策已经行将破灭了吗?我想指出的是,正是这种可能性预示着人类和平的到来。我想请问对方同学,人类当今共同的利益究竟是什么呢?! C$ I! v* h9 a" f3 g
+ r4 ~/ y+ @8 d$ n' |- J
  反 方:那就请钱小姐再来告诉我们,南非的种族问题是你方一厢情愿地认为已经要消灭了,还是真实情况已经被控制而且已经被消灭了呢?
5 X+ l% \' o- B- C2 X& ~# ]3 B# m2 l: F# u- {
  正 方:因为和平力量的壮大使它得以控制。我想请对方同学不要回避我方问题,那就是人类现在最大的共同利益究竟是什么?
9 x( B* }% f9 o3 T% Z3 ]* `- X1 x2 l: Y' X0 P- S
  反 方:人类最大的共同利益就是在所谓的南非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时候,俄罗斯的种族问题又出来了啊!(笑声)
2 n9 y  m2 E  Q8 ^8 v7 J* C3 x# o  ]& Y) m/ u: n  b, ?
  正 方:对方同学是答非所问,看来是有难言之隐,因为人类最大的共同利益是和平与发展。战争它既不能带来和平,也不能求得发展,所以人们为什么要用战争这种手段来解决利益冲突呢?
2 ^, Y- R& Y4 L) ?: C& d4 z5 X' m2 |& Q5 G
  反 方:对方同学,这也是我们所要请问你们的,为什么从人类有史以来战争总是从来没有停止过呢?对方同学告诉我们和平是有可能的,却一直提不出来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条件,对此是否有什么难言之隐呢?9 r# j( S  l' l/ y$ h

" e. R% j2 I3 a, w2 \0 i  i* m: A  正 方: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就曾经指出,战争并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产物。我们大家都知道,澳洲的土著人在欧洲人到来之前,是根本就没有发生过战争的;而在爱斯基摩人那儿,甚至就没有“战争”一词。对方辩友怎么解释呢?
* n' v) }, t* j) m4 ?' \
9 d. R1 q2 Z5 L5 l# d8 F  反 方:对方辩友,我想请问的是,当对方打到我家的时候,我家是捧起《战争与和平》,还是拿起枪去和他对抗呢?(笑声)
  ]$ w/ A2 U# p+ O/ q& O/ F3 k
" |; t1 j- v& e4 G: X  正 方:我想正是基于对方对战争的这种忧患,和平的可能性才正在增加。我想请问对方同学,从前的南北殖民关系已经转化为当今南北的合作与对话,这难道不是一种缓和的趋势吗?3 q$ i! S" k/ {+ B& v. C9 `, M

6 R" A/ j1 P! J* l  反 方:对方同学口口声声提到裁军的问题,对方同学大概不知道,美国海军情报部长布鲁克斯少将在1989年4月就曾提出,今天苏联裁掉一些老旧的潜艇作为裁军的借口,实际上它的海军力量是越来越强啊。
% F+ B, p! I7 N: j
2 [( E: _& n. s6 M
- B1 z5 _/ q' V/ a9 t( |( y0 J
8 x' I" O2 H. Z8 |+ Y

6 D; ]( T1 m9 D% E2 E2 i, K: Y$ X) y0 \+ L3 y" F# b
+ x$ r7 ]3 x9 y( s' v5 H
  d2 p  S1 n2 w6 e6 W

  G, D# P8 ]. U[ 本帖最后由 pp95 于 2008-6-15 01:51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01: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 w) _% Y8 I, T- D9 @& n- V

# W4 l7 l# X( f2 [* f; k+ A3 R
4 o5 }; D( f0 A) \- B, V

+ S9 I, f$ A0 y3 K0 D+ n) X3 J  正 方:首先对方在回避我方一辩的问题,其次我回答对方问题,对方知道不知道美苏现在正在裁减远程战略核武器?这可是比较先进的武器啊。
1 @" a0 d  D( i7 `! a
# W9 X8 V  d  Z  {3 {5 I  反 方:那我想反问对方辩友,为什么裁军从第12世纪开始,越裁越好,越裁越多呢?
, p% T  p7 N  F- G# G
8 o- M1 s& N9 ~' r! O' K. W# W# D  正 方:但是对方有没有看到总体上当今世界军费开支在下降呢?对方是一叶遮目,不见泰山啊!我想,现在象征冷战的柏林墙已经被拆除,而华约和北约由军事集团转为了政治集团,这不正说明东西方关系在走向缓和吗?( }$ s8 }- J! c5 |/ O; ]* m* C
: D  c3 F: k$ C) Z
  反 方:对方同学忽略了一个最大的事实,所谓裁军的事实是裁掉一些老旧的武器,而去发展“星战计划”,星战计划一旦发生了以后,人类面对战争的时候就更显得渺小了,因为这样的战争毁灭性更强。* Z9 j: `6 ^' H2 ^, c
' ]$ o: Z: Z" O% e. D, T& \& ?* r
  正 方:我方早已指出,现在的裁军是真正的裁军。我想请问对方辩友,历史上的哪一次裁军像今天这样有严格的核查制度呢?你们对电视上播放的美苏大量销毁核武器的镜头为何就视而不见呢?
* L" }  q' L4 P8 x' m% ^/ T5 C7 o* L  `- J3 x4 f4 h0 ]1 K% n
  反 方:对方同学,人类不是有武器才产生冲突的,而是有冲突才发明武器的。这意思是说,纵使我们今天把所有的武器都给裁撤掉了,人还是可以用拳头来发生战争的啊!
6 v" ?0 N3 O8 g; A0 o3 ]) k0 x: ]: a  d& B
  正 方:谢谢对方同学承认我方观点,那就是人类不是生来就有战争的啊。我想请问对方同学,当今美国“星球大战”的军费开支不是正在下降?这不正说明一种缓和的趋势吗?"8 o& N; B+ s* ]6 j% e2 B8 S9 i

$ l: o3 ^0 z6 n4 H& S  反 方:经济越来越不好,军费当然要下降啊;等下经济好了,又开始膨胀了。
8 c" n; @# |  _: v( A# o- \, Q0 }6 s8 w* E6 A, @% P' H3 Q
  正 方:但是对方同学一直在回避我方问题,对方没有看到美苏现在正在大量削减核武器吗?现在美苏都要削减50%的核武器,对方同学如何解释?" ^( J: F+ L- z  D, J+ e

) e6 f3 `0 ]# n7 o! [: b  反 方:削减武器为什么不从星战计划,不从根本上去解决呢?! W- J5 Z, X' k8 T

+ Y- o( `$ `7 z7 \4 b& d2 X  正 方: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我们今天要论证的是一种可能性的问题,而对方辩友要论证的是一种不可能性,是一种必然性,而对方辩友却从头到尾在论述战争有可能发生,也就是说有可能不发生,这不就说明我方的论题和平共处的可能性可以成立了吗?
& ]( }+ ~$ h# c, A+ p4 l% G: A  反 方:请对方辩友正面回答我们的问题,裁军一次裁多裁少,却不去裁星战计划,为什么不从最根本的问题——裁减人类的一切武器开始做起呢?! @& n: v5 S- y% H
8 y' ^2 \- G- h: q% z) w- K' [
  正 方:对方同学已经忽视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美国国会在不断削减星球大战的费用,这就说明美国也是从自己的切身利益考虑的。) N/ @2 Y* `& m

5 e, ^. k. R( M. d. I. _  反 方:对方同学,您大概不知道,全世界每一天要花上510万美元的军费,但相对来说,养活一个埃塞俄比亚的婴儿一个月只要10美元,但是为什么今天埃塞俄比亚依然饥荒,而美国依然在发展它的星战计划呢?& R2 w- W/ t* p5 t7 u
3 P5 L3 v: M3 d
  正 方:我方同学早已指出,现在全球的军费开支正在下降,这就是一种缓和的趋势啊。我想请问对方同学,80年代世界上6个热点,现在已解决了5个,这难道不说明一种缓和的趋势吗?$ _6 X3 X8 [4 @. u
; Z9 O( M$ ?) r: X! z
  反 方:所以会缓和,是因为世界今天贸易的保护主义已经抬头,赚不到钱了嘛!
2 d$ e& L- L  e4 ]6 e* g$ X; v  正 方:对方辩友不要回避我方问题,就是你们承认了这种缓和的趋势。(正方时间到)
6 j# a& Y5 E$ ?. W. q" M' m) w8 t4 Y- a: ~; S0 f4 K0 G
  反 方:当两德统一的时候,就是德国邻邦恐惧的开始。: ^7 @- W% o5 F9 I+ I

2 t& z3 @. X$ ]7 J  反 方:为什么邻邦会恐惧呢?为什么德国往前看,其他国家会往后看呢?
. T2 s. f( i- {$ [8 k1 E  [, E6 o& V2 _
  反 方:其他的国家从来没有忘记德国在世界历史上曾经扮演过的角色。所以欧洲人会说:“我太喜欢德国了,所以我宁可它有两个。”(笑声)* s% q+ v/ c4 l0 K
1 G: z, R: z' c7 \, a
  反 方:苏俄之所以从阿富汗撤军,并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和平的理想,而是因为他们国内的经济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2 `) t) \1 D" C
|
% I- {  i6 I0 X: e# S  反 方:可是我们发现,有很多人借和平之名,事实上是自己内部已经发生了很多问题,而这个内部是不和平的。
0 T% Y0 X2 K" I& t
9 J; Y3 d, O* ?& }/ E# R( r  反 方:而对方却要由一时一地的所谓停战停火说那就是全球的和平,那么我也可以说这个人也在睡觉,那个人也在睡觉,全世界都在睡觉吗?(反方时间到)! C  }" _& y& v) Z1 F

! _$ @  |. ?/ Z- e  主 席:紧接着精彩的自由辩论,现在让我们请反方第四位代表王菲菲学总结陈词,时间是4分钟。王同学请。0 o4 A* N+ b0 h3 i
( \" e$ a* O: m5 p- {8 ?
  反 方:各位好。一个要求事实的辩论场上,如果举不出一个事实出来,到底是哪一方有难言之隐呢?我方从一辩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很清楚地举出了各种数据告诉各位,人类历史上自从有记录记载以来,战争从未间断过,而在今天就有12场战争正在进行。对方辩友却企图一开始从精卫填海的神话来跟我们谈论这样一个事实的命题。对方同学何尝举出什么样的事实来佐证他们所谓的一股世界的趋势呢?对方同学说不出来,但是他们却一再去提这些问题,而我方要在这里再实际地举出一些战争的数据,来告诉这些喜欢将战争作为和平对应词的对方同学。
8 ]0 H2 G, J( _# w7 Z  拿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来讲好了,刚才自由辩论时,我们花了很多的时间在谈所谓的军火问题。试问,今天我们已经论证出,一个埃塞俄比亚的小朋友,他每个月只要10美元,就可以填饱他的肚子,但是第三世界国家却将大量的费用投资于军火的战备,而在这几年当中,整个军费甚至提升了6倍之多。我们更不用说,在对方同学浅浅微笑的3分钟里面,全世界在这3分钟里面已经投入了500万美元的军费。如果对方同学在这种时候还用其他的空想、虚幻的幻想来告诉我们,人类的确是希望和平的,让我们怎么去相信呢?( w8 Z8 U1 ]" \) d& r2 E" `6 A( P
  再者,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我方也提出了在历史上人类的确将战争当成了某种常态,对方同学难道不记得南京大屠杀的事例吗?但是,今天我们到了日本的靖国神社里面,我们仍然发现他们将那次战争视为正当,视为必然。这样的冲突,这样的意见分歧,是可以解决的吗?那就更不用说,今天我们要将战争这种暴力的形态推广出来看,即使说没有再发生任何形式的世界大战了,我们也要告诉对方同学,从1969年开始,到1987年为止,全世界因为种族,因为宗教,甚至因为语言的冲突所造成的恐怖主义活动,从 200件提升到了800件。* D/ p* I, q7 G& m% e3 T8 s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种种的历史佐证,一再显示出人类要求一种和平的确是一种虚幻的幻想,而且是一个梦想。正像对方一辩所说的,是一个神话。让我们放弃这些神话的探讨,我们来看看历史。从我方一辩开始就告诉各位,今天,为什么我们认定人类和平是不可能的,主要我们认定了人类基本上有人性的原因以及以上所说的历史趋势。我们更要告诉各位,今天世界上正在进行的南北的问题、种族的问题、美国国内的黑人问题、南非的种族隔离,甚至于全球不断上升,一点点也不肯将军费裁减的武器军火的问题,统统都没有解决。而我们的立场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今夭正视了这些问题,我们却要在这个艰苦的环境里面,确确实实,实实在在地生存下去。生存下去就必须要自卫,所以我们不放弃任何防卫的力量。% S+ Y9 ?8 u; M1 X$ e! @0 K' P3 a
  让我在这里以一句话作为结尾:对方同学不要以为有了医药,就可以没有疾病。我们也要在这里奉劝对方同学,不要以为有了希望,有了空想,世界就有和平。谢谢各位。(掌声)4 C. {8 u. _$ s. S# Q) C' D5 O

' M$ l8 `0 {. P  主 席:谢谢王同学。接着让我们请正方第四位代表高源同学总结陈词,时间也是4分钟。高同学请。
/ ~+ G* x. N; k% i
* H& V: x5 z; u) N& N" U/ f4 e4 d, e8 M  正 方:谢谢主席。看来对方同学没有理解今天晚上的辩题,因为,今天晚上我方要论证的是一种可能性,而对方同学必须论证必然性。对方同学在论证中却认为,战争有可能发生,这就等于说,战争有可能被避免,实际上等于论证了我方观点。比如说,刚才对方第四位同学举出的药的例子,实际上是等于论证了我方观点,那就是药有可能治病。
+ K. o& K' b* l0 y" b+ E  对方同学刚才认为我方无事实,正是我方同学举出了大量的,符合当今历史的这种事实。对方认为今天世界每天有12场战争,我不知道这个数据从何而来,对方同学是不是把战争的外延无限扩大了?是不是连夫妻打架、儿童打架也影响了人类和平共处了呢?5 d2 }) V5 n4 z6 b8 F+ d
  第二,对方同学断言战争不可根除,是因为人有攻击性的本能,这更是有悖于常理。这种陈旧的,生物主义的观点今天已经站不住脚了。对方四位同学今天彬彬有礼,你们的攻击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今天,难道你们和我们辩论就要老拳相见了吗?3 f2 O3 a% w: F8 y$ G
  第三,说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宗教的幻想,这更是有悖于常理。如果说和平共处是子虚乌有的话,那么亿万人为此奋斗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说根除战争和暴力是向壁虚造,那么人类岂不是只能安于“核冬天”的厄运了吗?“水中捞月”是不可能的,所以没有人这样做;而和平共处是可能的,所以才有亿万仁人志士投入到和平的洪流之中。见微知著,在这个当今的和平的洪流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和平共处是可能的。' u. E; F  ]7 s( |
  我们已经令人信服地论证了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这是因为:第一,战争并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产物,它是一定历史阶段的现象。与几百万年人类漫长的历史相比,战争只不过是一个插曲,它在历史中出现,也可能在历史中消亡。虽然几千年人类文明史上狼烟四起,但是几千年来,较大规模,较长时间的和平是存在的,这就说明和平共处是可能的。第二,综观当今现实,和平力量众志成城,战争贩子众叛亲离,暴力行为成为众矢之的。当今,南北对话,东西缓和,这些趋势不正说明整个世界在走向缓和,人类和平共处是可能的吗?4 D5 v- I. c. k: b# X" X7 n: b
  按照对方同学的逻辑,我们退一万步说,即使今天没有根除战争和暴力,能说人类永远不能根除吗?即使退两万步说,几千年历史是狼烟四起,能说明人类未来是永远如此吗?因此,无论退多少万步,无论怎么个退法,都退不出对方同学那种悲观主义的论点。`
* ^8 W: ?, S1 ~' j; A2 R  历史上,多少仁人志士为和平奔走呼喊,时至今日,终于汇成了历史的洪流,而人类和平共处的可能性就在这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洪流之中,就在这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之中。4 N( L+ [6 D* ~/ D% r0 h
  最后,让我们握手言欢,以席勒的《欢乐颂》来结束今晚的辩论:! F: g8 D  K- n: a1 K% n( V8 N& D
  我们充满热情,来到欢乐的圣地。# I. U3 ?' k2 D  D% R
  四海之内皆兄弟,拥抱吧!亿万人民。
0 D. A8 T+ q3 P  谢谢各位。(掌声)
7 w/ ^3 P1 M! e2 a" ^7 D1 v
: P- T' n0 V. w  主 席:谢谢高同学。经过了正反两方的辩论,现在我们进入观众发问时间。0 u# s2 Q7 P( n: V$ W
0 l: C) l( |8 N4 I6 B0 `
  观众:我想请问正方同学,正方二辩告诉我们大家,目前战争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可是奇怪的是,我们喊打老鼠已经喊了几千年,为什么老鼠到现在还没有被消灭?我想请问正方同学,从这一点如何看出人类一定会和平呢?我想请问正方的一辩,你告诉我们由于人人都有忧患意识,正是由于此使得战争不会发生。但人人都害怕战争会发生,人人都在准备随时发生战争,请问在这种忧患意识之下,人类怎么还会和平呢?8 B! l% ^! C+ ^# l3 B4 B8 \, M$ ~
( A1 g" n6 o0 I* g8 K% [1 r
  正 方:谢谢这位先生的问题。我想回答这位先生的第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类的和平愿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转化为一种现实的力量。这位先生也能够注意到,那就是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和平运动已经成为迫使美国从越南撤军的重要因素。再次我回答这位先生的第二个问题,正是因为人人都有这种忧患意识,人人都来防止这种战争,所以和平的可能性才在继续地增加啊。* W+ y- `, l8 i
* y, p: e3 D# ^" s! s7 F! K
  正 方:我们说,由于荷兰和平运动的壮大,迫使政府一再更迭,最终作出了推迟部署美国导弹计划的政府决定,这不就说明和平愿望已经转化为维护和平的现实力量了吗?现在维护和平的力量如此之壮大,请问历史上哪朝哪代有如此巨大的热爱和平的力量呢?
- }& M# i; Y0 b4 C6 x0 ~
: e- f; S8 d6 R  Z  正 方:这位先生刚才谈到过街老鼠的问题,那么我们看看现在谁敢说自己要发动一场战争呢?显然人们还是把这种战争贩子当成过街的老鼠在痛打。(掌声)
% o  K/ P2 L# I8 K
6 @" p' G1 k+ v* @, o! b  观众:我想请问反方一个问题,反方同学好像认为,战争不可以根除是建立在人的攻击性本能这一点上。王菲菲同学是学心理的,那你一定知道人类学家考虑到人的攻击性是建立在对鱼的攻击性实验上得出的结论,难道人和鱼是一样的吗?更何况关于这个问题,人类学家意见也不一致,例如著名的人类学家班达拉夫人不就认为,人的攻击性是后天习得吗?因此,对方同学把一个有争议的论点作为你们的立论,这是不是有点矛盾,有点牵强了呢?$ b* P9 Y) b% Z- S0 R9 G8 R

0 e# O9 ^2 D+ _, M7 t  反 方:谢谢这位同学的这个问题。我想请你听清楚些,我方的立场是说人欲望无穷,而资源有限,总是会发生争夺,而现实状况下发生争夺,由过去到现在,千百年来都存在着战争。% h* M$ \, A' w4 o. w

$ `9 ^& n" V+ J( C  反 方:谢谢你刚刚专门指名我出来。今天我方的立场是基于两点,一点叫作人性,这个人性是由于资源的有限加上人欲望的无穷所发扬出来的,人类可能有那个恶的本质,而不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攻击性,我在这里要作一个澄清。而在第二点上论证的时候,我们所处的立场是搜集了各种历史上的经验,的确发生了大事与事实,来论证所谓和平的趋势是不可能的,而人类有战争的事实却是的的确确存在着的。
  B  t! N! q/ R; s1 h1 k% I# l
  反 方:就是真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我们发现,人在被激怒的时候,他的脉博会加快,血压会增高。(笑声)/ B/ Q. T2 U0 q& }1 _8 p* J+ z

* F, n( i' h# k/ l5 V! t  观 众:我想问正方同学,现在日本的史学家在写“日本入侵中国”的时候把“入侵”写成“进入”。请问在这种掩饰罪行的心态下,人类争取和平是可能的吗?( C" y6 P: G* p4 k; h
" L; `3 w( n( N6 o  s
  正 方:这位先生是否已经看到了,当今在国际社会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日本也不得不对这几个字作出明确的更正或者明确的声明了。# }8 ?& G# c$ F
5 Y7 H& _; S" t3 \, s3 [) E* e
  正 方:更何况,我们不应该忘记历史,但是我们更应该注重现实。现实情况是,世界正在走向缓和。
- H8 t/ ~( A' `4 X, m' n2 g" }# y0 T* c: L" T9 _' j  v
  正 方:历史不应当忘记,但是历史不会简单地重演。我们要论证的是一种可能性,现在随着这种缓和的趋势,我们就看出了人类和平共处实现的可能性。' q7 H9 G9 S/ E$ V

$ L6 R& o2 S, J( |  正 方:我们也看到,日本正因为二次大战的阴影笼罩在世界人民头上,所以它现在也在力图改变自己的形象。这不正是一种缓和的趋势吗?9 J! \0 Y5 z& L3 Z" \
& K6 r# g0 Z. v4 ~
  正 方:只要我方论证了可能性,那么我们的论题就是成立的。别人要反对我方辩题,就必须认为日本必然要发动战争,这显然是违背当今的现实。(掌声)% L( h8 o3 T, l! _4 d- [) h: W

, f8 s/ l) Y0 {  观 众:我想问反方一个问题,我们知道联合国的作用主要是维护世界和平。如果反方认为世界没有实现和平的必要,那么人类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去维护联合国的运行呢?你们是不是要建议在某一天联合国是不是要解散呢?
1 S: f2 O9 @2 e: b2 E* i
4 y1 w4 w* `! U" P# T  反 方:联合国存在的价值是在抑制战争的发生,联合国的所有会员国到今天不也一样打打杀杀吗?如果联合国没有办法抑制战争的话,它会像国际联盟一样地被时代所淘汰。
$ Z+ J8 n) b; ^* `8 S* w0 s0 k3 z
  ^+ x7 d( c' w% t; F" V: _  反 方:在国际联盟成立的时候,它的理想也是维持世界和平,在日本的“九·一八”战争中,它这个理想被打灭了。现在联合国成立了,我们看到美国依然可以大言不惭,堂而皇之地入侵巴拿马,联合国的功能又在哪里呢?
& {3 r1 A4 O9 ~9 F) @- A
, P. d* U/ n6 T+ c2 r! H0 x3 R, B  反 方:刚刚提到我们花在联合国的这笔钱是否值得,但是请大家注意一下,事实上我们花在联合国以外的军费、战备、武器上面的钱更要多得多。
- C- a4 d: s8 p3 o4 Z
+ x' S; J; I0 a% p  反 方:提供大家一个数字,1986年全世界军费的支出是维持和平的2900倍。" C" j: j7 ?; M; R; C5 f& S7 K* \
7 X6 u) p0 h8 j% W4 r
  主 席:接着让我们请评判团退席以作出评决,我们待会儿见。4 t4 r0 G2 y* J$ A0 `7 D/ f- Y

$ A5 O. T' X7 d* `+ [% T/ N  主 席:各位观众,各位来宾,欢迎大家又回到比赛现场。今天晚上我们是邀请了我们的常任评判许廷芳律师,代表我们的评判团为大家分析一下今天晚上这场比赛。许律师请。(掌声)7 R7 C  A0 V& M, `5 A
/ V  g% E5 y" p; R. _  z
  许廷芳律师:谢谢主席。第二副总理王鼎昌先生,各位来宾,各位观众朋友们,现在让我代表评判团感谢今晚双方辩论代表,让我们度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傍晚。双方代表们把我们带入了一场精彩万分,高潮迭起的辩论大决赛。在思想广阔的领域里,年轻的代表们纵横驰骋,在唇枪舌剑中迸出了许多智慧的火花,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丰富的精神食粮。为什么呢?让我们评判团先从内容来评析今天晚上的辩论。
, {6 a1 ~4 O" Y! i* [
. _: o8 N. J2 A5 A+ j  第一,今天晚上的辩题基本上是一个技巧性的辩题,而非资料性的辩题,对大家的表达能力、风度、机智,要求就来得更严格了。先谈正方的定义,正方南京大学认为,所谓和平共处是和战争对立的。第二,正方认为,从人类史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本来就是没有战争的“净土”,引用他们的词句,“树高千丈,叶落归根”,重返和平的乐园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第三,正方也举出许多现实的例子,证明大势所趋,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列举了柏林围墙倒了,美苏谈判了,军火交易量也有了变化。评判团觉得,正方是在可能性、必然性这个逻辑观点上展出了他们技巧性的辩论。
% v! X% a( G2 C  反方的第一个重点就是,人性本来就不是完美的,所谓人类欲望无穷,资源有限,所以要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反方同时在第二点上也加强了他们的论据,从历史的经验,从实例来证明,这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理想,譬如“油盟国”、两伊的海湾之战,譬如英国、爱尔兰,还有许多其他的例子,在军费上也不断地在增加。" Q; E; f' `6 U1 C4 ?' Y  c

4 }, k- L* J5 A* m! l/ H& V, e  正反双方都有它的论点。正方的第四位代表在追问反方所谓“每天有12场战争”这个资料来源源自何处,反方没有给予正面的回答。双方的内容,评判团觉得都很丰富,不过在短促的时间内如果能选择重点,提出大家的论据,那在效果上会来得更强。
0 h9 {/ O4 [& j% @! U/ d
. M8 @& |8 r1 H. E& r7 m% o  现在让我谈一谈正反双方的表达能力、反驳能力、风度、机智。我想这个大决赛的一大特色就是,正方南京大学快而不急,反方台湾大学是缓而不慢。(笑声)正方是气势磅礴,排山倒海压阵而来;而反方除了中间有刁钻活泼之感外,是稳如泰山,以雷霆万钧之势化守为攻。(笑声)如果说南京大学是身居武将的雄风、那台湾大学也深得大将之风范。就这样一刚一柔,一来一往,双方在语文、语言的驾驭能力上发挥得淋漓尽致,虽不至于炉火纯青,也许让许多人难望其项背。大家在遣词用字的精确性上,在例子的生动活泼上,都很令评判团欣赏,有许多也都集机智、幽默之大成,入木传神。: W8 O) w$ N' H
  在反驳能力上,双方都是强劲有力。在逻辑思维上,双方也都相当的严谨全面。当然,在辩论的技巧上,评判团希望能够有更高的水平。在出奇谋,抢重点各方面如果再提高一层的话,那这场辩论更是精彩万分了。在合作方面,评判团觉得反方的合作性、协调性会比正方稍强。# ]; \# O$ ^9 K1 K3 t( L2 Y0 T4 I
5 z& B+ [7 Q' h
  再提到今晚上的最佳辩论员,评判团觉得今晚上的最佳辩论员从容稳重,对自己很有信心,在回答的时候缓慢而有力,对方明知立场不同,却也不得不听得心服口服。她就是反方的第四位代表王菲菲同学。(掌声)
9 y7 q5 I: i' [( N
; U7 K" r8 t4 g* o  在这里,评判团顺便要提起一个综合性的观察,那就是澳门东亚大学的代表们、香港中文大学的代表们、马来亚大学的代表们,今年的表现,无论在语言能力上,在辩论技巧上,都比往年大大地提高。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掌声)综观今天晚上的大决赛,双方是分数非常地接近,甚至是几分之差的范围下被评判团下了评决,所以是势均力敌,旗鼓相当。我想最重要的是,不管胜负,能够在亚洲大专辩论会认识那么多朋友,已经是人生的一大乐事。让我在这里就把今晚上的评决交给主席。(掌声)
. v) Z; P8 Y4 |7 m
1 W) `- i2 |/ t, r  主 席:谢谢许律师。(掌声)
# _* d, a! u: w8 e8 S/ g4 l2 |% N- A/ B4 N& B. W+ H0 H8 a1 g
  在我还没有宣读今天晚上的评决之前,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邀请王副总理为我们颁奖。王副总理请。(掌声); L, h# \3 }, Z7 f. K  D; @9 D

4 L6 p1 B2 ]1 P0 O' ]. q6 Q2 {  首先,我们颁发参赛证书和纪念证。让我们请马来亚大学的代表黄毅智同学、香港中文大学的代表黄凡同学、澳门东亚大学的代表庄以怀同学、新加坡工艺学院的代表费迎晓同学上台领取。(掌声)
- S5 s; K% b' J9 I' U& K4 @* b+ x' |  [) d0 y; ~
  接着,我们宣布全系列最佳辩论员的得奖者。1990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全系列最佳辩论员是南京大学的姜红卫同学。(掌声)让我们请姜同学前来领奖。姜同学获得1000元的现金及奖杯一座。(掌声)
5 C) N" d% s* T9 w! C$ ]
# u: Z) R( I. s3 K9 l  现在应该是最紧张的时刻了。1990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大决赛,评判团在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以大多数票同意今天晚上的优胜队伍是反方的台湾大学。(掌声): a0 ?2 m* A' y$ s1 I

- N" B( [( B$ ]/ h( [8 h- Y  y  我们先颁发亚军队伍的奖金,让我们请亚军队的领队冯致光教授及参赛代表们前来领奖。亚军队获得3000元的奖金。(掌声)
/ x0 M1 _$ J/ D- Q% f2 S' m1 \4 Z3 U6 g. F: I% y' Y0 I
  接着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冠军队的领队刘瑞生教授及参赛代表们前来领奖。冠军队获得5000元的奖金及奖杯一座。(掌声)
+ }+ V! i# S7 x' Q5 c9 B- R6 h$ e! H# B) X% `' Q( O) R+ i. C, n: ]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谢谢王副总理。(掌声)6 w# b9 E, j5 a- p
9 |8 x$ `! C6 B6 H  ^6 J
  各位观众,各位来宾,又是到了曲终人散的时候。在此让我代表广播局谢谢所有参赛队伍的努力参与,谢谢所有评判先生为我们担任评判工作,谢谢大华银行的赞助,更要谢谢大家的出席和收看。1 u3 H" j) B% }! [$ W

; D8 Y: I7 k0 }) P  1990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到此结束。我们两年后再见。晚安。(掌声)
. F. i5 ~5 c6 K6 t7 S1 i' S8 h4 A/ h
, y% j/ J; ]; G+ |1 {, j
[ 本帖最后由 pp95 于 2008-6-15 01:52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6 22:03 , Processed in 0.05142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