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材料来自加菲先生博客http://sonb2.ycool.com/post.1941680.html
各位爱好辩论的朋友们,你们好.
今天,很荣幸受到华语辩论网站长,亭子小姐的邀请,来进行对大家关于辩论方面的探讨的讲座.
在此之前,大家可能对我并不熟悉.我稍作介绍.华语辩论网还在她的改版之前.我就曾在那里活动,发表文章和参与讨论.那个时候,我也在在校期间,也参与和观看了许多的辩论活动比赛.并对辩论有诸多考察和见解.
在当初与华语各同仁交流和探讨的同时,我曾经发表过<蔬果篮底的讨论>系列,<加菲先生的辩论会堂>系列,<相反论>系列文章.大家如有兴趣,可以了解一下.曾与岚星,谷子,风男孩,HEROLANDIS等朋友进行过多次有关辩论理念的交流和探究.
如果不了解加菲,也许可以从这些在论坛比较活跃的辩友那里了解更多关于加菲的侧面.当然,更直接的,你可以和加菲直接对话.如果你对于下面讲演的内容,有疑问,或者有更独到的见解.
那么,下面我就得开始进入今天讲座的主题内容.大家知道,辩论具有多种的形式,有法庭辩论,学术研究辩论,总统竞选/专家研讨电视辩论,大/中学生电视辩论赛活动,院校内/间辩论活动等等.在此大家都是对辩论赛,辩论活动比较热衷的朋友,我想以上的一些种类大家都不会太陌生.可能有一些类型.大家对于它有很多的投入和了解,特别是大专生电视辩论赛,和院校辩论活动.这些内容大家想必都已经非常熟悉.在此,加菲不对此进行累述.
今天加菲会讨论的主要内容在于,"关于事实的辩论",或者是"发自生活的辩论".听到这个话题,切莫认为,这些事情和辩论比赛或者与辩论竞技无关.相反的是,这些与作为辩论形式之一的比赛或竞技,有着相同的根源.却具有稍微不同的发展.
为了研究起源.我就需要带大家来到古代的希腊-雅典.这个辩论的发源和繁盛之地,领略他最初始的面貌.
如果我们有机会返回时空,来到古代雅典的大街和广场(FORUM).会发现有许多的有识之士蔟拥着当代有名的智者,修辞学家,哲学家,倾听他们的演讲.或者观赏他们之间的辩论.并且,在人群中的很多地方,一些人会较为独立地进行关于某些主题的辩论和研究.这些爱好讨论的人,他们会互相游访,互相谈论,把自己的见解和所得的信息,带到下一个谈话的对象.甚至,他们会在城邦(以城镇为大小的国家)之间游历,传播自己的思想.
说了那么多.大家也许会问.你所要谈的最主要的东西,"辩论"在哪呢?不必着急.下面就会给予更清楚的提示.
在不断的讨论和研究当中,在这些有识之士和思想深远的古希腊人中间,有一种事物在逐渐形成.这便是公理化的思想和论证的规则.有人会问,什么是公理化的思想呢?
我简要地介绍一下,公理化通常表达这样一种概念:
在不同的讨论中,同一思维过程或者理论,具备相同的性质和针对的对象.他们是能够被通用于某种学术领域范围之内.不会因为前提或情形的不同,而改变他们的性质.同时,被相对确定的一些不变的公理,可以被用于解决领域内的所有问题,或者在领域内架构一个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
具备公理化思想的讨论当中,有一种特别的说明过程,它被称之为"论证".论证相当于一种具有规则,基于公理的说明过程,这种论证,能够在不同情形下运用于证明和展示各种观点.由于规则的约束.这些观点都可以保持着相当的严格和精确.
而这些规则和公理,则来源于古希腊世代哲学家和学者的研究总结,同时也是一种特定领域文化所约定俗成的产物.
那么如何来理解这个公理化的概念呢?我会举这样一个例子.
例如,当我们说A时,他在甲国具有一种指代.如果甲国有8个城市,那么,我们就会发现A在甲国无论哪个城市,都一定会具有相同的性质或指代.不会因为,A在第一个城市是A,旅行到第三个城市时,他成了B.他不会因为前提或环境的迁移而改变.
同时,我们会称.这种具备A这种特点的东西,具备着同一性.
若我们在领域内找到一样绝对不变的东西,并命名为B.而使用B可以建构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所有的事件及证明都可以借用B来处理和解决.这样的B便是公理.而使用B进行建构和处理的过程.我们就称之为公理化的方法.公理化方法能够保持领域或系统内的所有推论或证明,彼此谐调一致,从不会产生冲突.
再举一个例子,也同样十分简单.假如有一个证明(实验)被称为C,他依靠某种依据和实施手段来得以实现.他而第一次被证明是在甲国.
如果这些依据和实施手段被人告诉了乙国的朋友,而乙国人遵照这些内容进行实验,可以毫无疑问地得到相同的证明结果(C).那么,我们就称,这样的证明过程是可重复的,是可再现的.而这样的论证.是具备公理化因素的.
至此我们就可以发现.公理化的思想是如此奇特,可以在特定领域的各个场合,发挥作用.就像一个灵丹妙药,可以治疗百病.(在这里介绍公理化的理念,而不指代特定的公理体系,如"罗素的公理体系",或"某人的公理化思想")
而我们能否在此很快地找到它产生的原因呢?
无疑地,它不来源于别的,正是人们不断的交流和总结.
而循着这种"具备公理化规则的表达和交流活动"来探索,我们就会找到[论证],和[辩论]这两种东西.
介绍了公理化的概念,我们就来谈论其本身的特点.它是一种追求同一性,真实性,可再现性的原则.缺少了这些特质.它便不能进行"世界旅行",它就最终必定会被证明为谬误的,缺陷的.
公理化思想不常与修辞为伴,却与[辩论]同生.
由于抱着这种理念,古希腊人认为具有规则的辩论和推理是恒久的,通用于世界的.众多的学者以及后人将这些辩论和推理的结果收集整理,产生了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数学],[哲学]和[科学]这几门学问.
而无论过去的人,现在的人在世间文明的进步上做过了些什么,不论如何,
他们所始终遵循的特点便是朴素,和真实(同一).
也许这些内容,已经和我们现今所正在看到的"辩论"略有不同.
在我们众人当中,在我们的社会当中,也许会有很多人曾经对"辩论"发表评论,对辩论提出诸多看法和见解,认为辩论是怎样的一种事物.
但如果有人问加菲,你认为辩论是什么?辩论的目标又是什么?
加菲首先不会立刻回答,而是会问,你指的是哪一种"辩论"?
加菲不会以能够在"辩论赛场"执"辩论之技"驳斥对方而骄傲.而以通过与人辩论,研究得出事实的真相而满足.
这便要求参与辩论的双方具有同等的朴素和诚挚的学术精神.而不是浮躁的表现欲和虚假的研究风气.
如果有人问加菲,如果辩论不是辩论比赛和争执的行为,那么他究竟是什么?
加非就会告诉:[辩论]是"关于事实的学问".[辩论]的目标在于"研究真相"
[辩论]是这样一种讨论活动,他是公理化的,他是真实的,他是学术朴素的.
是关于探讨事实的学问.
没有逻辑不如不说话,没有规则不如不辩论,辩论是这样一种严肃且诚恳的活动.
它并不只是油滑的反驳,应对或回避.是[证明]和[研究]
[辩论]并非是“关于表演辩论”的活动。由于它们更谈化[辩论]作为事实探讨活动所应具备的严肃性和严格性,因而这样的"辩论"将导致[辩论]价值的极大的丧失,[辩论]朴素精神的严重挑衅.
从广义说,[辩论]也并不仅仅是双人或多人的辩驳活动.更可以是个人的思辩,或者对理念的充分表达.
对于这点,下面的材料也许可给予更形象化的印象.(请到一楼看这段视频,谢谢~~)
[flash=600,500]http://union.bokecc.com/flash/player.swf?videoID=109926_3312523[/flash]
内容描述:
苹果CEO斯蒂芬·乔布斯广为流传的斯坦福大学演讲非常经典,讲述了他自己的三
个人生故事
-------------------------------------------------------------------
点评:
乔布斯先生在讲演时以清澈,诚挚的口吻告诉众人:
"我坚信让我一往无前的唯一力量就是我热爱我所做的一切,......
......让自己真正满意的唯一办法,是做自己认为是有意义的工作.
做有意义的工作的唯一办法,是热爱自己的工作.
你们如果还没有发现自己喜欢什么,那就不断地去寻找.不要急于做出决定
就像一切要凭着感觉去做的事情一样,一旦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感觉就会告诉你
就像任何一种美妙的东西,历久弥新
所以说,要不断地寻找,直到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要半途而废"
这样的叙述的特点,大家可以明显地发现到,它是如此直接和诚挚.而讲演内容的整体则透露出真切,直爽的情感.没有过多的修辞.
正是以"真实的感觉",而不是"语言的华美"来征服众人.
能够对自己的感觉和思想诚实,能够对世界的真相表现忠实.正是辩论体现在演讲形式中的魅力所在.
此时,辩论的内涵已不再局限于针锋相向,更是理念的交流和"表现真实"的力量.
这力量才是如此的一种东西,它震动,感昭着众人,并能改变他们原来的固执.
现在回答,辩论的目的是什么?
加菲进一步提示,他并非只是口才之间的比试,也不是表演和吵闹.
它能够从实质上,而不仅仅在口头上,改变人们的意见.或者说服所有的观众.
与纯粹的演说相区分,具备辩论特质的演讲依靠的是事实依据,公理化的论证,而不是迷惑观众的词藻和过多不必要的专业术语.
[辩论]并不需要浮躁的学术态度,它要求你诚挚地研究所关注的对象,和你自己的思想本身.他更要求精神之朴素特质,而不是某些华丽的外在形式.加菲在今天的讲演中将不会去强调辩论的技巧如何如何的重要,辩论的形式如何之重要,而在于指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和维护[辩论]的精神.
当[辩论]渐渐地远离古代希腊,而不断地走近我们的现今社会,他已开始不断地完善以及严格化他的规则.
伴随着科学化对辩论的改造,辩论也不断深化它作为一种语言工具的功效和价值.
这里加菲将提出一个可能比较新的概念,即"辩论的科学".
"辩论的科学"正是附以公理化思想,现代科学哲学的认识及理论标准的这样一种概念.他需要人们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结构和学术上的规范.
在下面,加菲将会列举科学的辩论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熟记“辩论准则”,熟读“辩论规则”。
务必掌握辩论的概念及准则.一个有效的技巧是:如果初学者并不能迅速了解“辩论概念本身”,那么就首先必须熟络“关于诡辩的概念”。只有识别恶劣才能阻止恶劣,只有知道危险才思考如何逃避危险。在诡辩的概念上,从前的资深辩友已经介绍得十分详细了,主要有:
逻辑方面:
偷换概念、偷换论题、模糊论题
设立虚假条件、否定前件,肯定后件,
机械类比,以偏盖全,
循环论证
言辞方面:
借助协音歧义,
断章取义,假造论据,
强词夺理
在其后再加入一条,将变得较为完美。
掌握辩论的表达规范,言辞仪礼.勿打断,干扰对方的发言,或自身使用重复且冗长的论证冲谈主题,或过分强调主题.明晰“提问”、“问答”和“反问”的确切意义,明白提问或反问适用的情形,并非在于未回答对方问题之前。养成“回答问题之后再提问”的良好习惯。
2。了解辩论史,科学哲学,或者一定程度的西方哲学史.
熟悉辩论史相关内容。了解公理化的论证思想,逻辑学的基础和其发展历史.
同时建议细心于观察和收集关于法庭辩论现象和学术机构的辩论方式。了解辩论在于各种场合的应用,功效和意义.
因为某些“辩论”只能用于舞台表演,但真正的[辩论]则切近实际,增益学术,而实用得多。若一味沉迷于“辩论赛”更容易迫使人熄灭关于研究真实的浓厚兴趣。使人陷于"诡辩"和"语言游戏"的怪圈中。
3。关于辩论赛的最根本改造,在于"比赛之性质"的变革。
公开场合组织的辩论活动应受到几点制约:观众人数/身份/文化层次限制,学科领域限制(即不同学科领域不应相互干涉,和混淆)辩论活动在性质上不应作为公众娱乐节目,不应作为表演节目。否则将纵容学术气氛的浮夸和个人表演欲的滋生。
4。尽少参加竞技类或表演类辩论活动,
在高校举行的辩论应仅适用于学术范围,这一点必须被严格要求,如果我们不想真的毁掉[辩论]的话。就如同在孩童幼时给予暴力和罪恶的印象,在成长的后期将造成难以根除的恶劣影响。
至此.本次讲座的主要介绍的内容就近尾声.在此希望对辩论抱有学习热情的各位朋友,能更好地了解辩论的内涵.当我们一旦了解到辩论离开辩论比赛之外,所具有的更广泛的意义和特质.那么,我们就能相信,他可以不仅仅在公众舞台,或者电视节目中表现它的价值及影响.它更应被更好地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的实际需要当中.在我们传达自己深刻的思想,交流专业的学术问题中,产生更积极的作用.并引用乔布斯先生的一句名言,"follow your heart".随心所向,正如做事情一样,在说话时,把你真正所知,所想,所感的事情用更合理,更精确,更透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它们本来可以不必用到华丽的包装.
当你看到你的观众因你这样的诚挚精神而动容的时候,你就有理由相信,
你已经真正从精神上深刻地改变了他们
谢谢大家
==============================================================================
辩论之艺术:改变人思想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