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五更阳宝宝

福大夺冠军,厦大留遗憾----福建省第九届大学生辩论赛结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31 03: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别得意忘形——反省福建省第九届大学生辩论赛

福建省第九届大学生辩论赛精彩吗?精彩!精彩得一塌糊涂!细析如下:
1、初赛,试问有哪几支队伍是在辩“大学生参加选美活动利大于弊”或“大学生参加选美活动弊大于利”的问题???谈了堆积如山的废话——要么说选美活动怎么怎么的好,要么说选美活动怎么怎么的坏,可唯独没有论及大学生参加选美活动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的问题。是不是说论述了选美活动的利与弊就可证明大学生参加选美活动的利与弊了?题都没有审清楚,还能进复赛,真是瞎扯蛋!辩论队在瞎扯蛋,评委更是扯瞎蛋!倒是三明学院代表队始终围绕“大学生参加选美”来进行论证,而且在质询环节所提出的问题正是击中要害,尤其是拿厦门理工学院学藉管理条例(实际上全国高校学藉管理中都有类似的规定)来作文章,详细到第几章第几条,可见三明学院是做足了功课!佩服佩服!
2、复赛,各队似乎都做足了功课——用尽了各种道具,或论证了传统语言文化如何的优美含蓄、网络语言的不符合现行的语言文字规范;或论证了网络语言如何的形象直白、快速、便于理解、沟通方便,而传统语言文化的抽象晦涩,由此得出结论“冲击”或“丰富”。可是,语言的作用何在?语言是如何产生的?它与社会发展究竟有什么关系这些与辩题具有重要关系的问题一概不论。可怜的厦大由于没有点明问题——网络这一交往方式与传统交往方式的本质差异、网络时代必然到来、网络语言的书写方式与传统语言书写方式具有巨大区别等问题,以至失去了进入决赛的资格(其实相信很多人都没有理解包括评委也没有理解厦大的立论)最终导致辩论队在瞎扯蛋,评委更是扯瞎蛋!
3、决赛,更是惨不忍睹!!!关键词“城市发展”这一概念可以不要、可以不谈城市发展的意义,在一场交通问题、污染问题的大战中辩出的所谓的冠亚军,更可叹的是不发展私家车就会导致“女生都被挤怀孕”的语言都能出现,而且还能获得冠军,真是天大的笑话!
至于辩手的表现,不用再提,因为这只能让我想起二战时在欧洲留着一小撮胡子的那个“永远单身”但有个情妇的小个子!
这样的冠亚军代表福建省参加“海辩”,其结果是——死得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发表于 2008-5-31 09: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朋友,我把帖子从头到尾都看了一遍,只有你写的里面有“精彩”两字哦。
我看到的是小溪在流,虽然中间放上了一块石头,但是是阻挡不了小溪流到大河的。
我看到的是一群热爱辩论的朋友,包括三明学院的朋友,希望热情不要被阻挡了。

喜欢辩论的人们知道:不一样的声音不是什么坏事情。:)
华语辩论网欢迎所以喜欢辩论的朋友!!!
发表于 2008-5-31 11: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被雨淋湿的歌 于 2008-5-31 03:31 发表
福建省第九届大学生辩论赛精彩吗?精彩!精彩得一塌糊涂!细析如下:
1、初赛,试问有哪几支队伍是在辩“大学生参加选美活动利大于弊”或“大学生参加选美活动弊大于利”的问题???谈了堆积如山的废话——要么说选 ...



这位朋友,看得出您是热爱辩论的人,所以先喝杯茶,消消气。

心平气和地跟您讨论下面这些问题:

1.三明学院是整个福建辩论圈都非常敬重的队伍,我们认可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实力而已。在第五届第六届省赛,郑卓皇领军的时代,三明学院的临场应变和准备深度,真的要比“厦门理工学院学藉管理条例”高上很多。可是仍然在初赛就被淘汰,连我们看了都心痛。那时候看到郑卓皇灿烂的笑脸和其他队员谦虚的态度,任何一支队伍都会肃然起敬。

2.说一下初赛的问题。在赛前,我们对反方的立论方向总结了三种可能:
   (1)“弱立论”:选美活动本身是好的,但是大学生参加就是不好
(2)“强立论”:选美活动本身就存在问题,大学生不应该推波助澜
(3)“综合立论”:选美活动本身存在问题,大学生参加更是不好

    可以说,从逻辑上,要证明“弊大于利”,这三种方法都是行得通的,辩论赛就是因为有多元化的立论方式才变得非常有趣。而在海峡赛这种评委容易疲劳的比赛中(前面已经说过),采用立场鲜明进攻有力的“强立论”更有助于加深评委的印象,所以大多队伍采用强立论来讨论选美活动本身的缺陷并没有什么错,包括初赛中师大用了“超强立论”,认为选美活动不仅选不出内在美,也选不出外在美——我们也觉得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展开。

3.关于复赛,我们拿到辩题,就明白这会是一场较量语言渲染力和框架柔韧性的比赛。或者说观众评委拿到这个辩题,就会对“幽默”“有趣”抱有很高的期待,哪支队伍能满足他们的期待,哪支队伍就能获得青睐。因此我们定下来处理这道辩题的策略就是“幽默通俗,又暗含人文关怀”。而您提到的“语言的作用何在?语言是如何产生的?它与社会发展究竟有什么关系”三个问题,的确从学术角度来说很重要,也许在学术辩论中应该重点谈到这三点,但是在大学生辩论赛中我们不去过多涉及主要是有三点考虑:
  (1)辩论赛时间有限,双方只能把争论焦点集中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讨论清楚的话题上。这三个问题每一个都可以写一篇论文,显然在辩论赛中是很难探讨清楚的
(2)根据修辞学家赫尔玛格拉斯的“争议点理论”,辩论赛在时间有限的前提下,更应该把论证重点放在双方的“争议点”上,而语言的作用何在?语言是如何产生的?它与社会发展究竟有什么关系”这三个问题双方不可能有太大的争议,顶多是提法上的区别。反而像您说的传统语言优美含蓄、网络语言直白简捷容易形成争议点,与辩题立场的联系也更密切
(3)如前所述,语言的作用何在?语言是如何产生的?它与社会发展究竟有什么关系”这三个问题过于学术化,超出了辩手小朋友们的驾驭能力,他们还没有能力在这三个问题上做到深入浅出,通俗幽默,以回应评委和观众的期待。辩论始终是一项大众传播的活动,吸引住大众是任何有效传播的前提,因此,哪怕观众都是“扯瞎蛋”,评委都是“扯瞎蛋”,说服这种“扯瞎蛋”的评委和观众也是辩手的责任,也是辩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4.说一下决赛的问题。同样,决赛中双方没有偏重打“城市发展”(其实有讲到“可持续性发展”、“人性化发展”),也是因为双方对您提到的城市发展的目标、理念、意义没有太大的分歧。双方可以抛开没有分歧的观点,将讨论集中在“污染问题、交通问题”争议点上,这是所有修辞领域的惯用做法,反过来说“污染问题、交通问题”同样也是城市发展中的大问题,所以仍然是在围绕辩题核心在辩论。至于“北京的地铁可以把孕妇挤流产、上海的地铁可以把少女挤怀孕”,这句话也许尺度上拿捏不好,但是想点出的是伴随着拥挤出现的“软暴力”和性骚扰问题,用以渲染现有条件下出行的不便利,宽容一点说,这个引证还是恰当的,年轻人的比赛,也没有必要对某些话题讳莫如深吧。

至于您提到的那个小胡子,我的理解是,如果仅仅从传播学和修辞学的角度上说,他还算一个出色的演说家,特别擅长调动听众情绪,引发群体效应。因此我们的四辩听到这句话应该会很高兴。对于他宣称“永远单身”又拥有一个情妇的行径,我以人格担保,我们的四辩绝对不会做出这种事!
发表于 2008-5-31 14: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1# 的帖子

对应61楼朋友的疑惑
1、立论是多样的,做功课是必要的。至于场上怎么打,却是靠逻辑论证说服观众。我对三明学院没能进入复赛表示同情。第二天早上我坐在第二排,就偷听到一位评委对三明学院没能进入复赛的解释是“X辩声音太小,没法产生足够的影响”。无论裁判真实感受如何,这种忽略场上选手素质却注重外在表现的解释无论如何都只能算是一种敷衍。外加省赛评分制度的缺陷以及“首场标杆作用”,三明学院的女同胞们很受伤,我也很遗憾……
2、我记得那场打得是“传统语言文化”而非“传统语言”。两字之差造成的论证难度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解释清楚的。还是第一点的那句话,立论是多样的,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也各不相同。是不是如您所说论证了“差异”就可以说明“冲突”的存在呢呢?我看这还需要讨论一下。
另外,对于厦大的立论,我做了一些记录,他们所提出的论点有二:1、侵占传统语言文化的空间2、使用网络语言使人的心态发生偏离传统语言文化的改变。
从实用角度来看,如果正方加上对冲击的概念界定,这就足够论证正方的观点了。大家也不能苛责辩手没把理论从基础一一累到塔尖,因为时间有限。而且厦大那场复赛确实也是在因为质询时间的限制没能把论点展开。那么这种现象要拷问的就不单单是正方的立论了……
3、决赛我缺席了,所以没法评价其结果是否公正。但跟据现场观众的反映,曾同学的对煽动性的修炼算是达到了一定境界,故可以很成功地把大家给“忽悠”了4分钟。另外那些“流氓”话本身就是对论点进行效果渲染,作为大学比赛,甚至到了政治辩论,这样子都无可厚非。我想煽情不会有大错吧,何况曾四辩把自由辩论整场煽情下来了吗?难道双方就只顾着煽情而不展开自己的逻辑论证了吗?
4、对应您最后一句。我想说的是:大家身为辩论的爱好者,人生攻击无论如何都是不允许的。我不想因为仇视与诋毁经而制造出许多的无端谩骂。当然,华辩的诸位都是有修养的辩士。

最后,虽然不知道你是谁,都希望你能够保持对辩论的这份热忱,也期盼你能常来华辩,与大家心平气和地谈天论道。

[ 本帖最后由 edogawa 于 2008-6-1 00:52 编辑 ]
发表于 2008-6-2 02: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我的目的达到啦!

哈哈,这才象回事嘛!过瘾!!过瘾啊!!!
看了前面那些不痛不痒的东西实在不爽才扔了块砖头出来,果真引出“玉”来了!看来辩论场上也是需要拍砖头、砸玻璃弄出点响声才行,否则选手素质再好,还是不如声音大得好!因为“一位评委对三明学院没能进入复赛的解释是“X辩声音太小,没法产生足够的影响”。”看来评委喜欢吵架式的辩论,不喜欢君子、淑女式的说理。不知三明学院的辩手们会不会来看这些,以后他们的教练应该带一群吵架的、嗓门大的哥、姐来必定能战果辉煌!但是从他们历年参加都保持一贯的风格来看,他们可能不会这样做,因为这不是一个辩手应有的修为和气度。真的很敬佩三明学院人的修养,这么多年能始终坚守这样的精神,不得不服。
当然,在此还是要对自己的“砖头”做些解释。
首先,对“至于辩手的表现,不用再提,因为这只能让我想起二战时在欧洲留着一小撮胡子的那个‘永远单身’但有个情妇的小个子!”这句话表示最真诚的道歉!其实我并没有对曾同学进行人身攻击的意思,说实话对其能力、口才也很是欣赏。
其次,对于“所以大多队伍采用强立论来讨论选美活动本身的缺陷并没有什么错,包括初赛中师大用了‘超强立论’,认为选美活动不仅选不出内在美,也选不出外在美——我们也觉得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展开。”这种观点还是不能认同,因为单纯论证“选美”活动“利”与“弊”是不能论证“大学生参加选美活动”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问题的。因为这里的关键词是“大学生”而不是“选美”。所以如果海峡赛时还这样辩,那必输!因为那时的评委是什么水平的大家应该知道!不会再被“忽悠”了!
第三,64楼的朋友看错了的说明了,我讲的就是“传统语言文化”而不是“传统语言”。厦大的立论不被理解,的确跟他们没有在质询及自由辩时展开有关,他们对“侵占传统语言文化的空间”只要用数学关系就可很好说明——分子没变(传统语言文化)但分母增加了(原有基础加上网络语言),其比值不就小了吗?!对“使用网络语言使人的心态发生偏离传统语言文化的改变”这一点也是没有进行形像的论证——网络语言实际上是用一种对传统语言文化恶搞的方式来表达意思,这是一种不良的心态。
第四,对“曾同学的对煽动性的修炼算是达到了一定境界,故可以很成功地把大家给‘忽悠’了4分钟。另外那些‘流氓’话本身就是对论点进行效果渲染”不敢认同。还是因为海峡赛的评委不是那么容易被“忽悠”的,海峡赛的评委是有更高修为的!其实在这次省辩中决定的“流氓”话还不是最“流氓”的,更不可入耳的话是出自另一场比赛中,相信听过的朋友们都会记得。如果这样的“流氓”话被用来进行效果渲染的话,那真的有点悲哀!
好了,又啰嗦了一大堆。总之,我是真诚地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来推动福建省大学生辩论赛向越来越好、水平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而不是越来越失望!
谢谢大家!
发表于 2008-6-2 03: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正一下

上面有个地方打错一个字“其实在这次省辩中决定的‘流氓’话还不是最‘流氓’的”应该是“其实在这次省辩中决赛的“流氓”话还不是最“流氓”的”。
还有我相信明年三明学院还会来,而且还会保持他们一贯的风格,这是他们的修为和气度!真希望福建省大学生辩论赛有更多象厦门大学和三明学院的这样的队伍来参加比赛。
发表于 2008-6-2 09: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里补充一些内容:

1、省赛的评委喜欢看热闹本人并不认为有什么错,我曾经凭借私人交情和参与省赛前期一些会议的机会不断向组委会推荐一些我个人认为不错的评委,但组委会毕竟也有其自身的考虑而邀请我们现在看到的评委。如果我们的能力连这样一些对辩论了解甚少的评委都不能说服,也只能说是我们辩论修为的不足(我这里还是不敢用我们水平太差这类的词语)。另外根据大众传播角度的理解,绝大多数(似乎比例是90%以上)的观众或听众属于容易被简单和直白的话语感染甚至被催眠的人群,辩手既然在台上坐而论道,与对方比较的就是谁更能说服台下的评委和观众,我相信评委和观众并不都是傻瓜和白痴,对于谁更能说服他们有自身的一份理解。辩论赛不是学术讨论,深奥的学术道理在辩场上是没有市场的。只有把学术语言和精妙的逻辑框架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才有说服力。当然,要在场上表现的比对手更好,除了在立论上要更高明以外,对于立论的表述能否更深入人心(尤其是没打算来听深奥的学术语言的评委和观众的心)就是需要加以认真研究的了。这样也可以顺带说明了为什么曾四辩相对受到大家青睐的原因。

2、同时顺便提及一下岚星和我对于校园辩论的理解:我们认为校园辩论本质上是对人思考问题过程的模拟,这种过程是自启的过程,是求是的过程,因为没有任何人会愿意欺骗自己;而它形式上是我们思考到的“理”向评委和观众“明”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则是一种课堂教学过程的模拟。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什么样的老师受到大家的欢迎,是把深奥的科学道理解释得通俗易懂、课堂教学气氛生动活泼的教师最受到欢迎,那些有着深厚学术修为的教授并非就是好教师,因为教师的工作是“明理”而非仅仅是“求是”(当然,这里也有一个重要隐含前提就是要说明的道理必须是认真思考求是的结果而非哗众取宠的结果),厦门大学和三明学院应该是很好的做到了“求是”,但对于“明理”的工作恐怕还是做的不够到位。

3、回到本次省赛的备战过程,我和CC取得的一致共识就是必须在不违背辩论原则的基础之上,尽可能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打动评委和观众,具体的立论框架我就不多做解释,但对于立论框架的每一个分论点,我们都尽可能的考虑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例证加以表述。因此也可能就是ls的看到第二场我们事例横飞的原因,但可以这么说,如果对方有应对的办法,我们一样还准备了更多的更深一层的理论和事例。第三场由于准备时间不足,可能对于那两句煽情的“北京的地铁可以把孕妇挤流产、上海的地铁可以把少女挤怀孕”的话应用不够到位,这句话是我上海的一位关系很好的女性朋友来到福州在吃饭时候抱怨上海地铁拥堵程度时候说的,以形容上海的地铁比北京的拥堵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她还说了一句“亲爱的韩正市长啊,请你什么时候来坐一次我们的地铁吧!体验一次我们老百姓的痛苦吧!”这种煽情的话我相信可以在场上取得很好的现场效果,但一定是为了说明“公共交通体系不完善,政府的更大的责任应该是完善快速、便捷、廉价的公共交通系统而非限制私家车”这样一个立论的基础点,如果不是,则这样的技巧就成为了哗众取宠,观众和评委猛然间听到这样一句话也会觉得不知所云,而展示北京地铁拥堵程度的图片则是有另外一个前提“北京市地铁价格听证后采用统一票价2元,降价后乘坐人数增加了21%导致更大的拥堵”,依然是为了证明公交系统的不完善。大家有可能不会记得我们说过的一个例证“北京地铁5号线修通之后,周边道路拥堵程度下降了70%”这种话语,这个例证是为了证明“公交系统完善,可以自然分流部分人群,也没有必要去限制私家车”的观点,因为没有加上生动的类比说明而没有产生相应的现场效果,仅仅就一场比赛的同一支队伍的两个例证的使用程度,就可以很明显的说明了应该如何应用语言技巧来更好的说明我们所需要表达的道理这样一个辩论场上的基本要求。

[ 本帖最后由 treeing 于 2008-6-3 11:39 编辑 ]
发表于 2008-6-2 10: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被雨淋湿的歌 于 2008-5-31 03:31 发表
可见三明学院是做足了功课!佩服佩服!


三明学院对于校园辩论的坚持我们一向是敬佩有加,那天晚宴我和CC去他们桌敬酒的时候对于他们的行为表达了我们高度的温情与敬意,我们两位也真诚的出自内心的向他们队伍鞠了一个躬(另外也说明一下,也许只有福州大学拿到了冠军,我们也才有机会去向坚持辩论操守的队伍表达我们的温情与敬意,没有冠军的过去,无论我说什么,都觉得没法理直气壮,真是败军之将不可言勇)

原帖由 被雨淋湿的歌 于 2008-5-31 03:31 发表

2、复赛,…………最终导致辩论队在瞎扯蛋,评委更是扯瞎蛋!

3、决赛,更是惨不忍睹!!!关键词“城市发展”这一概念可以不要、可以不谈城市发展的意义,在一场交通问题、污染问题的大战中辩出的所谓的冠亚军,更可叹的是不发展私家车就会导致“女生都被挤怀孕”的语言都能出现,而且还能获得冠军,真是天大的笑话!


您这两段话或多或少有对队伍和评委的人身攻击之嫌,要是这个是北京市或者是全国大专辩论会的话,估计smilesir和dean会出来跟您大战三百回合了,呵呵

关于决赛,我个人也是相对擅长这一类现实的政策性辩题(可能跟我的工作性质与辩论思维相结合有关)。城市发展的概念我原先是在一辩稿里面有过一段陈述的,后面发现并不是核心争议点甚至双方完全可以取得共识,干脆一删了事。对于城市发展与私家车的相互关系,在正方可能我们还会提到城市宏观规划的问题,反方就完全没有必要提,但要深挖下去就需要查阅更多的资料,甚至需要更多的切身体会了(对于正方,由于我个人出差北京十余次,早上八点半在国贸桥地铁站曾被人挤得移动二十米脚不曾落地,在三环路上200米道路出租车走了50分钟这些情况有着深切的体会,查阅资料产生的共鸣也可能是一般不在北京和上海生活的辩手所感受不到的),通过这题我也希望告诉更多的辩手,对于现实政策类辩题,不仅要去构筑理论和逻辑框架,有情况最好设身处地从不同角度思考一下决策者、参与者、利益相关者等多方面情况,从而得出更准确,更可行的结论。这样,辩手也才可以“谁说书生百无一用”,才是“走的是人间的道,扛的是顶风的旗,心存百姓的人,百姓的心中也才有了你”。

原帖由 被雨淋湿的歌 于 2008-5-31 03:31 发表

对于辩手的表现,不用再提,因为这只能让我想起二战时在欧洲留着一小撮胡子的那个“永远单身”但有个情妇的小个子!
这样的冠亚军代表福建省参加“海辩”,其结果是——死得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要是曾四辩气度没有大到一定程度,不用说您下面的一段话解释,恐怕正常的在校本科生听到您对其的这番评价,都难以忍受要跳出来跟您理论甚至对质一番了。呵呵

我们辩手并不是“立委”,有天然的质询权利,同时表现出恐怕也还是要对对方的一定尊重,要是没有您底下的回帖,恐怕我也要跟您理论一番,前面CC也说过我“对于有操守的队伍,我们会不遗余力表达我们的尊重;对于流氓耍赖的队伍,我也会不遗余力的穷追猛打,甚至不惜采用流氓耍赖的办法”,以彼之道还治彼身嘛。


原帖由 被雨淋湿的歌 于 2008-5-31 03:31 发表

哈哈,这才象回事嘛!过瘾!!过瘾啊!!!
看了前面那些不痛不痒的东西实在不爽才扔了块砖头出来,果真引出“玉”来了!看来辩论场上也是需要拍砖头、砸玻璃弄出点响声才行,否则选手素质再好,还是不如声音大得好!




前面不痛不痒的东西为什么多,因为大家在网络上都喜欢简单明了加上八卦的内容,要是深究其辩论内容和攻防,立论上的是是非非,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得完的,我写这两个帖子也耗了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而且这种时间都应该是在不受人干扰,心情平静安心回帖的情况下才可以完成的,若要真有深度讨论一个辩题,恐怕耗费的力气不会比准备一场比赛少多少,除了岚星这样在校读博时间多打字快思路清晰知识储备充足的“辩坛神君”之外,没几个人可以做得到。干脆大家就都退而求其次,为了帖子的人气多灌水搞笑一番,因为没几个人为了在网络上争个是非耗费大量时间来打字,有这样的时间,还不如和队友们促膝谈心来的畅快,呵呵。

您就不用对华辩上的帖子如此吹毛求疵了,耗时耗力吃力不讨好啊,嘿嘿,这个也间接说明了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文化的冲击,随便扯扯,要是就这个问题深究下去,在下恕不应战

[ 本帖最后由 treeing 于 2008-6-3 08:42 编辑 ]
发表于 2008-6-2 10:30:26 | 显示全部楼层
視頻在哪下?
高人提供一下個!
发表于 2008-6-2 13: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咳……咳……

1、一支辩论队,能说理能搞笑,这样才打得有理打得热闹。如果“被”兄看过全部比赛,应该会知道嗓门大的队伍也有死的很难看的。
2、确实,“选美”要与“大学生”联系在一起才能论证那各自的观点。但是啊,如果一听到“选美比赛有弊(利)”,一般人心里都会认为这是对谁说的?——当然是除少数个例外的所有人。其实,那几场反方论证的“选美有弊”的客体对象大致有这么几类:1、选手2、选手周围的同学朋友3、社会。一个对以上三个群体不利的活动,而大学生又覆盖以上三种群体。请问这样还会说“选美有弊”推不出“大学生选美有弊”吗?马克思爷爷教导我过“不要割裂个体与整体的联系”。
3、对于一个辩题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由于类比永远都有与原型相左之处,所以我觉得用数学的语言表述不是在论证,而只是在建立所要阐述理论的模型,不是很适合我们这些观众的口味与理解方式。不过“网络语言实际上是用一种对传统语言文化恶搞的方式来表达意思”这话倒替厦大的辩手们提到点上了。那场厦大也为了这句话举了很多的例子,可惜,对手不接,煞笔。╮(~﹏~)╭
4、我就不多作对评委的评价。如若真要评论的话,评委伯伯们一定会很生气的,后果很严重的说。这个暑假,我还要去看海峡赛,所以留着赛后再来当一回事后诸葛吧。

回69楼,一段视频(50分钟)租金为2元/天,售价15元/盘……请支持正版

[ 本帖最后由 edogawa 于 2008-6-2 13:41 编辑 ]
发表于 2008-6-3 13: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視頻!視頻!!視頻!!!
順問:這有瑞中的嗎?
发表于 2008-6-3 21: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窃以为,“被雨淋湿的歌”所说不无道理,而主要问题在于言语嫌偏激。大家所谓的曾四辩,也该稍“省吾身”、“思己言”。

无论如何,省赛是值得反思的,尤其是号称热爱辩论的我们,更应反思。

我们期许,省赛来年花开更灿!
发表于 2008-6-3 21: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许我看不懂文言……没明白71楼的意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1 10:42 , Processed in 0.09469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