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岚星又开始使用诡辩术了,按照你的诡辩法,任何辩题都会变成定义之争。 =============== 这不是我说的,事实上十年大专辨论赛的发展历史已经指出,“巧下定义”是求胜的一个重要法宝。所以我一直认为,主办方在给出辩题的同时,应该给出对辩题的整体解读,明确地说清“我们要辩手辩的是什么”。 2、第一、你说店家不喜欢巷子深,那为什么不喜欢呢?还不是怕好酒卖不出去吗?说到底还不是个“怕”字。 ================ 那可不一定,酒卖不出去是不可能的,否则就不会被人奉为名酒了,只不过是卖不了那么多,不会门庭若市。店家为什么一定要“怕”不会生意非常热火?
其实说到这里已经够了,因为就算我们的辩手在场上再如此缠上几个回合,这个辩题辩出你想要大家辩的东西了吗?恐怕没有任何意思吧 =P 3、第二、多个战场的含义是:双方各持胜场。 =============== 这个说法我很赞成,只是建议再补充几点: 第一、各持的任何一个战场都不应该成为某一方的绝对“胜场”。这个你后面已经提过了。 第二、战场不可过多。如果战场过多,则会通过在战场间的转换让比赛只在浅层“点水”,因为这样做准备和实战都更容易。你也是懂得博弈论的,那就应该知道在“求胜”过程中,即使我知道对方的战场不是绝对优势我也未必会去进攻,因为在我方战场上周旋更有利。至于你要我说你的辩题中哪个战场有绝对性优势,我说不出来,事实上只要一个问题可以成为讨论题,就应该是不存在任何一个战场某方可以获得绝对性优势的。辩题要求的层次更高。 4、第三、辩题要是都已经有共识了,还辩什么?必须是双方都各占胜场的情况下,辩题才有意义,而不会陷入定义之争。 =============== 共识是指关于“我们要辩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共识,不是对某方立场的共识。 反过来其实更应该问的是“如果双方对于辩的是什么都没统一,那辨论又有什么意义?” 5、第四、如何判断什么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生产力”的标准是什么,当然是有争论的。要不然已经有既定结论了还有什么好辩的?“第一生产力”是认识问题,属于定性的问题而不是定量,岚星的看法有偏差。既然你说是定量,就该告诉我们计算方法是什么。即便是定量的问题,只要计算方法存在争议,就可以拿来辩论。 =============== 说得好!其实这个辩题的意义就在“定性”层面而非“定量”层面。那么辩题中引入“第一”这个定量修饰词就是没有意义的。而恰恰是这个修饰词的存在,使双方可能把战场集中到“如何判断(计算)第一”这个脱离本意的问题上。 其实要按你的本意,这个辩题 应该这样改:在发展生产力方面,XX和XX何者更重要。那么我认为这是个很好的辩题了。
6、第五、辩论不是为了辩而辩的,而是为了传播思想,激发思考。一个有意义的,但辩不到一起的辩题,也比一个毫无意义但能引发激烈争吵的辩题好得多。就象美国公司招聘,道德是第一的,道德不好,拿再高的文凭,技术水平再厉害都没人要。大专辩论主要是教育性节目而不是纯粹的娱乐性节目,如果央视以“能不能辩起来”为标准挑选辩题,证明央视眼光之短浅和水平之低劣。 =============== 这个话让我无话可说…… 我什么时候说过辩题不需要有意义?我只不过认为“什么样的辩题 才是有意义”对于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罢了。 更进一步,你这一段论证根本就不成立:你的论点是某种原则比另一种原则更重要,而举的例子却是某种原则本身的绝对重要性。难不成在美国没有文凭、没有技术水平,只是道德测试拿了满分的人在招聘中也能胜出? 你的最后一句话说到了最根本的问题:大专辨论赛的定位。我也非常同意这不应该是一个娱乐性节目,但也要注意这不是一个纯教育性节目(顺便说一句,我觉得大专辨论赛应该属于德鲁克所说的“资讯性节目”) 。如果一个题目辩不起来,或者要辩起来就得是定义之争或者其他什么,那我觉得这个话题交给“实话实说”、“对话”、“商界名家”、“国际双行线”、“人生AB剧”、“十二演播室”等等更合适。形式和内容是必须匹配的,辩不起来的问题我绝对不赞成做为辩题。
7、第六、辩不起来的根本原因在于辩论规则本身而不在于辩题。岚星一直说我的辩题辩不起来,最好选择一个辩题,告诉大家双方各占绝对优势的战场,也好让大家更清楚看到如何辩不起来,而不要只是在那里下一些缺乏根据的结论。 ============================= 辩题决不需要双方都有“占绝对优势的战场”才会辩不起来。因为辨论赛只有45分钟,如果没有时间限制那这个说法我倒是赞成的。 事实上我并没有说你的辩题“辩不起来”,而是你的辩题双方在实战中可以避重就轻,辩到那些脱离本意的点上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