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16|回复: 1

【辩词】应该/不应该取消211985等名校品牌 第六届 初赛C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4 22: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a_campanella 于 2015-2-6 00:14 编辑

甲级联赛初赛C组第一场比赛
辩题:【应该/不应该取消211985等名校品牌 】
正方:【混编大队】  上场队员:一辩:刘爱卿;二辩:笪毅;三辩:徐葵

反方:【放肆青春】上场队员:一辩:刘晴;二辩:廉洁;三辩:李岳宸

评委:李家辉,凌婧,刘雯琦

正方【混编大队】辩词:
谢谢主席,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辩题是应不应该取消211.985等名校品牌,我方认为应该。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211.985高校同普通高校之间的区别,其主要区别便是获得政府的财政投入不同,985,211以仅一百余所的数量占据了70%的政府投资,而其本身设立的目的是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以及世界领先的学科,平衡地区间的教育差异。诚然,其对我国的高校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但如今其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逐步使其正面影响逐步消失,而这也正是我方今天是否应该的比较标准。
第一,  财政分配政策不合理,不能满足当前我国的教育发展定位。让我们回顾一下985.211高校的设立背景。当时,我国的教育资源尚不丰富,教育水平亟待提高,这时候确实应该集中力量办大事,迅速提高高校教育水平。而今,我国教育已经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阶段,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间日益密切的交流,使得教育资源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丰富。而此时如果继续沿用过去的分配方式,不利于实现我国建设世界领先重点学科的目的。如,四川大学作为一所985高校,从考分、生源、口碑来说,都是远不如仅仅是211的上海财经大学,可其获得的财政投资却远超上海财经。而我们今天建立第三方评级机构,不是将学校作为一个单位,而是将学校的学科作为单位,以绩效作为投资指标,将大大提高学术竞争的活力。
第二,  地区间发展的平衡,靠不公平的分配政策,没有与社会需求相联系,滞缓了当今中国的科研发展速度。如,湘潭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76位,已经达到部分211的水平,却因其所在省份有四所211大学,它没有申报211成功。而新疆大学,科研水平,教学质量都没有达到211的申报标准,却因为国家考虑到地域平衡,批准其成为211高校。如果从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分配政策不公平之间选一个的话,我想无论是立足我国国情,教育基本现状,以及提高我国科研实力的迫切愿望,我们都应该选择取消211.985名校品牌。退一万步说,即便取消也没有降低当今高校的科研实力,而是更加释放了学术市场的自有活力,好的更好。
我们认为学校应该分三六九等,但是985.211工程的分配方式,无论是资金分配,平衡地区间的教育差异,都存在着远超正面影响的弊处,综上所述,我方坚定认为应该取消211.985等名校品牌。


反方【放肆青春】辩词:
谢谢主席。评委好,对方辩友晚上好。
很荣幸作为一辩为我方立论发言。去年,我校校长张尧学在年度科技工作会议上 曾提出过“把‘985、 211工程’取消了”的内容,尽管教育部曾官方回应,提出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不存在废除“211。 985工程”的情况”。 然而,这则辟谣却并没有平息因“废除”而引出的“985、211何去何从”的争论。对于陷入存废之争的985.211来说,我方坚持认为“不应该取消其名校品牌”。好,接下来我方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
首先,从我国的教育现状来看,需要打造985.211等工程院校。其实,我国从改革开放时期就开始关注“钱学森之问”,而其中的一条战略就是要提升重点高校的国际竞争力,打造国际化名校。一方面,众所周知,文化竞争力在综合国力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我国现在急需培养精英人才和建立世界一流大学。但是另一方面,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尚处于较低水平即,师资,科研设备,资金等方面实力不足,若按以往的高校教育模式,难以满足国家的现实需要。所以,既然我们国家的教育基础还不够强,又需要我们培养学科精尖的学术大师、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提升学术水准,那么势必要集中优势资源,扶植重点院校。这应该说是“985”、“211”项目诞生的时代背景。
其次,从985.211的设立初衷来看,是符合我国国情,适应当前教育现状的。这一品牌的打出,旨在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培养高层次、高质量人才,提高国家高等教育水平,加快中国经济建设,促进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在全国起到骨干和示范作用,实现培养高层次顶尖人才和建立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目标。
最后,从985.211等高校的所取得的成就来看,应该得以保留并不断改革完善。据统计,仅211工程累计至今培养为国家输送了了本科生约242万人、硕士研究生约50万人、博士研究生约12万人、留学生约11万人,承担了全国4/5的博士生、2/3的硕士生、1/2的留学生和1/3的本科生的培养任务,拥有85%的国家重点学科和96%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占有70%科研经费,即,正在逐步实现国家的一流大学建立和顶尖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精英教育的“品牌”,985、211设立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流的大学,它们的存在必不可少,且在教育体系发展相较于中国更为成熟的西方,大学的层级制划分得要更细致。其固然存在着问题,但确没有取消的必要,可通过不断改革,使其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所以,我方坚持认为:985.211等高校品牌不应该取消。


甲级联赛初赛C组第二场比赛
辩题:【应该/不应该取消211985等名校品牌 】
正方:【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上场队员:一辩:谢储杰;二辩:李琳;三辩:王植尧

反方:【吃吃喝喝不愿胖队】上场队员:一辩:刘晴;二辩:廉洁;三辩:李岳宸

评委:李家辉,凌婧,刘雯琦

正方【上海立信会计学院】辩词:
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我方的观点是应该取消985211等名校品牌。
985211高校的目的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然而在除部分高校达到较好发展水平外,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高等教育资源短缺且分配得很不合理,非985211大学普遍存在经费短缺问题,而985211等名牌高校则较为充裕。数据显示,占高校总数15%的985211院校却占据了国家高校总经费的近75%。而教师资源流向和教师待遇的不平等等一系列问题也日渐严重。这些都不利于普通大学学生的发展
另一个事实是:被授予985211称号的高校会因这个称号而得到更多的经费与福利。我方所主张的取消985211等名校品牌,就是要取消这些学校因名号而得的经费与福利以投入普通高校,只取消名号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我们应通过取消名校品牌,把现有资源进行合理地按差距和需求再供给。现今高校学生的能力差距与他们享受福利的差距是不匹配的。
普通高校的学生并非次品,他们也是经过残酷高考筛选后的胜出者,但他们所拥有的资源却远少于985211大学的学生,他们迫切需要更多的资源。现在企业招聘时,往往开出仅限985、211高校毕业生的招聘条件,以名号区分三六九等。高等教育不只有985和211。据《北京晨报》发布的毕业生工资最高的25所大学盘点的数据表明,985211大学中毕业生工资最高清华大学与普通大学中毕业生工资最低的北方工业大学2013年的毕业生起薪也只不过相差一倍,很多211大学甚至还低于普通大学,但他们的生均资源却相差了五倍甚至更多。所以即使普通大学学生的能力比起985211大学的学生的确稍逊一筹,但他们的能力差距与福利差距并不匹配。
其次,在资源总量维持不变的情况下,造成普通大学学生资源不足的主要原因正是985211大学学生占据了太多,甚至过剩。一些985211大学的科研经费用于科研项目的仅占40%,很大一部分经费没有专款专用,而很多普通大学设施老旧、捉襟见肘。两种大学的生存现状形成鲜明对比,而两种学生的福利差距不该如此之大。
再者,取消985211等名牌高校的福利以投入普通高校是切实有效的。虽然普通高校在资源上明显劣于名牌大学,但他们现在还维持了基本的运作,所以如果把那些原985211大学数额不菲的额外福利投入到普通大学,他们的生存状况很可能会产生质的变化,在科研经费、基础设施上问题将缓解乃至解决。在毕业生就业上也不会有以985211称号作为门槛的做法,普通大学的学生将得到更好的成才机会。对于政府而言,资源再分配的风险也小于重投入,在操作上也可按照现有机制稍作改动,不必大动干戈。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应该取消985211名校名牌。

反方【吃吃喝喝不愿胖队】辩词:
【立论】
2014年,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先生在该校科技工作会议上提到“现在国家把‘985工程’、‘211工程’取消了”的讲话一时引发了民众有关是否应该取消“985和211”等名校品牌的讨论。回到我们今天的辩题中来,名校品牌指类似于985、211工程等国家从行政上附加给一部分大学的资源优势和社会影响力。判断是否应该取消这类名校品牌,则应该看何者更有利于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发展。我方坚持认为不应该取消985、211等名校品牌,理由如下:
    第一,985、211等工程建设是我国在促进教育产业发展,提升科研水平上的一记良策,带领教育和科研事业走向新的高度。在当代社会 ,211、985高校高投入带来了高产.2009-2013中国高校发表在全国性和国际性刊物论文,三分之二来自211、985高校.历年科技成果受奖,特别是国家级奖项,211、985高校也占据了压倒性优势。2014年8月15日正式发布的2014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全球领先的500所研究型大学中,中国内地共有32所上榜,比去年增加了4所,其中清华、北大等6所进入世界前200名。我国高水平大学的国际论文总量从绝对数上也在快速逼近世界百强大学。可见,这类工程对于教育和科研发展的重要作用至关重要。
第二,985、211等工程并不是对方所说不公平的表现,相反正是教育公平的推动与实践。首先,985、211等工程的本质目的在于面向当代社会,集中中央、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创建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而非促进大学之间的平等发展,且教育部门曾发文,要求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得提985、211要求”,(即使没有这些工程也就业单位也不可能取消就业门槛。可见,用人单位的就业歧视源头来于市场竞争的固有弊端而非名校品牌。)其次,985,211等高校评选的主要标准是各高校的综合实力,只有少数几所入选含政策因素,而青海大学,新疆大学等入选却正体现了国家从行政上缓解由于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不公平,111等计划的提出更是对一部分未入选985211工程的学校予以倾斜从而促进大学之间的公平发展。
诚然,985、211等名校品牌的建设发展还不够完善,之所以有很多人呼吁取消他们,从根本上讲,还是源于人们对当前的教育现状的不满,但是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国家,不能没有几所世界级大学支撑,“没有”的背后涉及到一系列机制问题需要解决和突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专访时指出,对“211”、“985”不应是简单直接的废除,而应对其进行改革。他建议成立专业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和拨款委员会,前者对高校做出专业客观评估,后者为拨款委员会提供参考。因而,对于985、211等名校品牌,改革比取消更能促进教育和科研事业发展。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不应该取消985、211等名校品牌。

【总结】:
纵观全场,其实,对方辩友今天所说的不过是985、211工程等名校品牌的存在为教育的不公平推波助澜,所以啊,应该予以取消,应该实施其他的政策更公平的分配资源从而使大学之间能够公平发展,且不论这些政策是否能真正去对方辩友所说保证公平,
首先,从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来看:1.资源的分配不可能达到完全的公平?或者说   达到每个学校都满意都能充分发展的程度,对方辩友只站在学校和学生的角度来审视公平与否是否对我方也有失公平呢?2.看资源分配是否公平不能单看资源的投入多少,而要看高投入是否带来了高产。英国的罗素集团大学每年占据65%以上研究和赞助资金,他们也创造了60%以上世界一流水平研究。您觉得更高的科研实力得到更多的资助是不公平吗?还是说因为这两个数字上相差5%所以就不公平。对方辩友在这里跟我们扣这个数字差我方实在不能理解。
然后对方辩友说今天其他学校得到资源优势也有可能发展更好所以不给他们就是不公平,要达到如对方辩友所言的公平是不是今天极少数富人占有了大多数的财富,我穷人想要做生意致富,但是没有充足的钱,我做起生意来可能也不比富人差哦,要把各种首富的金钱拿出来给这些穷人分了大家一起做生意才叫公平,不是这样嘛。还是说因为我们都从高考过来所以应该得到平等待遇,那么高考的筛选意义在哪里?
其次就业歧视和就业的不公平:1.并不存在什么就业的歧视和不公平,这只是就业单位选拔人才的一个标准而已,如果说是歧视,用人单位要求大学生是不是也是对高中学历学子的不公平和歧视呢?那是不是要把所有大学都取消?2.更何况教育部已经发文不许用人单位提985211的要求嘛,是不是说明我们正式公平的实践者呢?
再次,我们不得不看到那些呼吁取消985、211等名校品牌的呼声大多来源于非985、211的学子,很难想象如果他们来自于9852111学校还会如此坚持取消吗?如对方辩友所言,我们也是非985211等名校品牌的学生,我们就是那最委屈的湘大学子,我们也会担心未来就业的时候面临所谓不公平,但是我们是不是仍应该客观的看待这些工程的意义,而不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一味为取消呐喊呢?正如我在立论中说道,今天这些名校品牌的发展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所以我们可以成立专业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和拨款委员会,对真正有实力的学校予以拨款和扶持嘛难道一定要赶尽杀绝吗?对方辩友,我们的好你不看,我们不足之处改你也不满意是否太过苛责。因而今天,只有在不取消这类名校品牌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才是真正能而过促进公平的方案,才是真正推动教育和科研发展的方案。
因此。我方坚持认为,不应该取消985211等名校品牌。

超级联赛初赛C组第一场比赛
辩题:【应该/不应该取消211985等名校品牌 】
正方:【U20】 上场队员:一辩:洪在妍;二辩:王天奇;三辩:杨午

反方:【坡上高粱】上场队员:一辩:李磊;二辩:何有恒;三辩:吴钰龙

评委:王任佳,吴丹,王盛

正方【U20】辩词:
谢谢主席,大家好
废除高校“211985工程”的传闻日前引发广泛关注,针对这两项工程的争议仍然平息。985211工程背后体现的是行政力量对于中国教育的干预,在设立之初,中国大学教育整体落后,重点干预投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建设了一批如985211的高校。但近年来,高校冲击世界一流名校之路颇为坎坷,不禁让人思考中国大学教育该何去何从。从大学教育整体进程来看我方认为应该取消985211高校名牌,理由如下:
第一,废除985211等名校品牌对于中国大学教育改革具有推动作用。985211工程的核心是通过建立等级形式进行行政拨款给高校投资,这其中逐渐丧失的是各个大学对于筹集教育资源的主动能力,同时也泯灭了各个大学在平等竞争中进步的机会。过去五年间,政府拨款的72%被112所高校分摊,行政化分配左右了大学学术成果的产出方向。转眼美国常春藤高校联盟,八所学校在大学市场自由竞争,依靠开发项目,创新科研成果吸引投资,良性发展,自发形成了一个学术联盟,是世界顶尖大学的佼佼者。可见,当市场在资源分配中起主导作用时,才会筛选出真正的精英同时还能带动整个学术的激烈碰撞。废除985211就是一个逐渐减少行政化力量干涉的过程,让大学在获取教育资源时学术力量压倒行政力量。
第二,由于985211行政划分的存在,造成了中国高校现实地位不平等,“名校情结”成了社会选拔一条不公平的底线。112所高校被贴上了985211的官方logo以后,就像是全国认证的免检标志一样,社会以此为标准来衡量实力。在就业招聘时,国家已经明文规定禁止使用“不收985211学生”等字眼,说明这种现象已经十分普遍。一个普通大学的顶级专业毕业生也未见得比一些211大学的普通专业学生能力不足,由于名牌带来的学校地位的不同,在市场竞争中优越感自然是不同的,我们希望社会在分配资源的时候不应该第一步就因为一个官方logo的认证,一个牌子就无理由的淘汰一大批人,这对于那部分人甚至是整个社会都是不公的。取消官方名牌效果当然不会立竿见影,但就像百年前结束封建王朝一般,随着社会的适应和发展,自由民主渐渐深入人心。
品牌禁锢背后的行政指导给了大学发展一个固定的方向,让原本应该百花齐放的大学盛坛失去了自由的发展空间,给一个平等的机会让大学去竞争去创造,谢谢!

反方【坡上高粱】辩词:
无,请见谅。


超级联赛初赛C组第二场比赛
辩题:【应该/不应该取消211985等名校品牌 】
正方:代表秋秋大人消灭你】 上场队员:一辩:彭正望;二辩:胡鑫;三辩:孙旭涵

反方:【跟上我的思路】上场队员:一辩:林文静;二辩:范予琦;三辩:刘洺源

评委:迟浩原,杨毅航,王盛

正方【代表秋秋大人消灭你】辩词:
谢谢主席与在场各位
   211985工程是中国政府集中中央地方各方面的力量,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使其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的建设工程。其给我国高等教育所带来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该工程而形成的社会对于该学校的认知和以学校为单位的诸如招生、就业、科研上等方面的光环效应,也就是名校品牌已经阻碍了教育事业的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我们现今应该取消211985等名校品牌,下面我将从需根解损四个方面来给大家展现一个完整的我方立论过程。
①首先是需:
      第一点,211985等名校品牌的光环效应和其相随的资金使得学校间的差距呈现病态,设立211985过程当中非常注重考虑地域因素,原因就在于希望通过这批高校的建设带动该省份高等教育共同的发展,但是发展到今天,由于这些211985高校的名校品牌效应,导致了其他学校失去很多本该有的优质生源以及社会资源,优秀师资力量也被211985高校大量吸蚀,这是与该工程的初衷相违背的。
      第二点,211985等名校品牌造成了社会对学校的认识偏差,由于985 211评定的方式就是对学校进行评定,然后授予学校工程建设名额,而以学校为单位来统一衡量该学校各个专业的教育质量本来就是不恰当的,其实每一所大学都有其优势科目与劣势科目,而大家现今对211985等名校品牌的盲目崇拜导致了误区的出现,使得社会很难单纯从对应专业水平出发进行客观比较,无论是报考还是招聘,都会受其影响,然而在这些时候最应注重的恰恰是学科的专业水平。
②其次是根      
    我们都知道211985工程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产物,由于当时教育资源有限,所以教育部只选择了一部分有潜力的高校作为工程对象,时过境迁,人们已经把是否是两项工程的对象,当做了是否是名校的标准。而现今该工程形成的名校品牌效应已经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走向,要想继续提高我国高校教育水平就应该解决此问题。211985等名校品牌是一定要取消以使其淡化的。
   (解)我想声明211985等名校品牌在现今的中国国民心中是根深蒂固,而取消其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所以我方给出的政策是将学校扶持转变为重点专业扶持,为一些有潜力的专业投入资金与机会,将所有大学的优势学科潜力挖掘出来,使得普通高校在开发出自己的优势专业后,也可以取得与当下的211985高校一争的机会,取消以学校为单位评判所有专业教育质量的衡量标准。达到新的自由竞争局面,从而达到我国教育水平的尖端层次提升,也为我们的学生扫除一些毫无意义的阻碍
综上所述,我方坚定认为应该取消211985等名校品牌。

反方【跟上我的思路】辩词:
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
2014年,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在该校科技工作会议上一番关于废除211985工程的讲话激化了社会对于是否应该取消此项工程的争论。主张应该取消211985等名校名牌的理由大体上与对方辩友所说的相去不远。但是,对方辩友在立论中想要通过废除名校名牌解决的一系列问题,真的是根属于一块985和211的名牌吗?其实不然。今天,对方辩友和我方都迫切地希望中国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但是对方辩友好像也没有一个比985211工程更好的替代措施,那我们就再回过头来看一下,985和211,真的有对方辩友所说的这么差以致于要马上废除吗,还是它其实确有存在的必要呢?
首先,211985工程在当下起到的效果不可忽视。据《中国教育报》报道,2004年,我国入围世界500强的高校只有8所,到2012年,27所“985工程”大学进入世界500强。不仅如此,2009-2013年中国高校发表在全国性和国际性刊物的论文,有2/3来自“211”和“985”高校。可见,高投入确实带来了高产出。
在这里我方想告诉大家一个残酷而合理的现实,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教育资源的不均等分配是必然的选择。一则,分层教育具有必要性。什么水平的学生,接受什么水平的教育,大家各取所需各得其所,有利于资源的最优配置。二则,既然分层教育势在必行,那么给予优秀院校必要的奖励与政策倾斜,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才是发展顶端教育,培养一流大学的可行之策。
其次,虽然211985工程已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与当初设立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从目前的情况看在QS世界大学排名的学术声誉调查指标上,中国仅四所大学入围前一百,远远没有达到英美等教育强国的水准。 所以,想要实现建立一批世界一流学校的目标,国家对于985和211工程,就只能继续支持,不可废除。
最后,既然今天我们关心的是如何赶上世界一流的名校,那么我们来看看国外的情况好了。从2006年开始,德国联邦政府重点扶持了一批“精英大学”。“精英大学”每5年选拔一次,可享受政府的优厚补贴。所以对方辩友,其实不仅仅是在中国,很多教育水平先进的国家中,顶尖高校分配到的政府资源都要远高于一般的学校。
当然,我们承认211985工程的设计本身以及项目运作的过程中都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对方辩友的一辩稿中都已经提及了。小修小补我方也认为是必须的,但万万不可因噎废食,看到政策有问题就想推倒重来。如果对方辩友今天一定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到211985的这一块名牌上,将这一着力打造中国顶端教育的工程说成是万恶之源,恐怕211和985,真的会觉得很冤哪。


发表于 2015-2-5 22: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更赞 期待更多辩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1 23:32 , Processed in 0.05252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